第三章 瓷业职工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672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瓷业职工教育
分类号: G648
页数: 4
页码: 607-6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的瓷业职工教育,分别记述了文化教育、工艺技术教育、瓷业高级人才培育。
关键词: 景德镇市 陶瓷教育 专业院校

内容

第一节 文化教育
  扫盲教育 景德镇民国时期曾办过一些夜校,开展平民识字教育。参加者中妇女居多,瓷业工人很少。1934年,江西省陶业管理局举办过瓷业工人训练班,在何家窊、厂前等4所小学中开设夜课,主要进行文化和抗日的形势教育。先后参加学习人数达1000余人。1939年,浮梁县指令各区督促保学要限期肃清本地区文盲,但无具体措施,并未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业余教育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扫盲教育迅速发展。1950年10月,成立市工人业余教育委员会,在紫阳中学、南洲、新安、筠阳、宏道等小学开办12个扫盲班,进行识字教育。参加学习的职工有400余人。其中陶瓷工人占80%以上。1951年冬,扫盲夜校成立,全市陶瓷工人参加学习者1000余人。扫盲专职教师和义务教师30余人。1952年,推广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全市成立了识字运动委员会,并提出“向文化进军”口号,号召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工人还要在文化上翻身。陶瓷行业出现了“千人教、万人学”的扫盲高潮。年终检查脱盲数近3000人。这次扫盲运动,对培养和造就陶瓷干部队伍,起着积极的启蒙作用。1955年,市成立扫盲协会,再一次掀起扫盲高潮。陶瓷行业组成联校,分班上课,重编了扫盲课本。教法上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设识字卡、挂识字牌、发识字手册,送字上门、送教上门。这年,瓷业职工参加文化学习的有4476人,比1954年增长32.93%。其中初小2271人、高小1096人、初中138人。当年共有19个工厂开办了职工厂校,充实了师资,至年底共有2494名职工摆脱了文盲或半文盲。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后,扫盲工作在全市统一推动下,还出现过数次高潮。至1985年,青壮年陶瓷工人的无盲率达100%。老年职工中的文盲、半文盲仅有极少数。
  初、中级业余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进行扫盲教育的同时,开展成人初级文化业余教育。1950年1月,市总工会、市文教科联合创办了职工业余文化学校。当年12月又创办了干部业余文化学校。有部分瓷业干部和工人参加以上2校的初小班、高小班学习。1952年,干校开设了初中班,职校开设了高小班。以后,在扫盲班取得成效基础上,许多脱盲职工纷纷进职校高小班学习。职校高小班已发展到95个,学员达5931人。其中瓷业工人占85%。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瓷厂由联营发展到公私合营,合作社由小型发展为大型。各瓷厂普遍成立了职教机构,配备了职教干部和教师。在职教内容上,再也不是单纯的文化教育,同时增进了技术教育的内容。在安排上每周学习4个晚上,其中3个晚上学文化,1个晚上学技术。陶瓷全行业有扫盲班、初小班、高小班3个层次。学初中和高中文化的,都参加到市业余干校学习。
  1958年,职工业余教育发展为红专学校。提倡“政治、技术、文化三结合。”各厂(矿)分年级、分层次组织干部、工人学习政治、文化、技术。每周安排4个晚上,1晚学政治、2晚学文化、1晚学技术。1960年,市红旗瓷厂红专学校被评为先进单位,出席全省、全国文教群英会,并由省教育厅批准为全省重点业余学校。“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瓷厂职工业余学校先后停办。
  第二节 工艺技术教育
  全员培训 1978年,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的决定》的要求,省陶瓷工业公司成立职工教育委员会,设立教育科。各厂矿也重新建立机构,抽调人员,对干部、工人进行全员培训。上下动手、陶瓷系统职教工作重新焕发生机。各厂矿有的恢复了文化技术教育;有的开展了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教育;有的学习和推广日本TQC活动(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公司则组织厂级、科级和专业干部轮训。1979~1985年,公司先后选派202人次厂级领导干部参加部、省和有关部门举办的轮训班,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司本身还组织厂矿领导轮流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国营企业经理、厂长考试大纲》等材料,共轮训厂级干部884人次;组织厂矿中层干部轮训班,学习企业管理等方面知识。共轮训科长和车间书记、主任2331人次;组织各类专业干部轮训班,学习财务、统计、劳动工资、质量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共轮训1034人。这些培训,对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改善干部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结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据“六五”时期初期统计,省陶瓷工业公司系统国有企业有职工34716人,文化结构为,文盲占8.1%,小学占40.7%;初中32.21%;高中和中专占18.06%;大学只占0.96%。至1985年,据25户厂矿统计,全员培训对象27047人,已培训24866人,占应培训人数91.94%。比“六五”时期初期,文盲减少4.36%,小学减少10.16%,初中增加8.0%,高中与中专增加5.14%,大学增加0.66%。
  文化技术双补 “文化大革命”以来,陶瓷系统不少职工退休,让其子女进厂顶替。为提高这些青工的综合素质,各厂主办各种文化技术补习。1984年,国家教委、国家劳动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青壮年职工文化、技术补课的通知》(简称“双补”)。要求全国各地对有初中毕业文凭而没有初中毕业实际水平、从事技术工作有技术等级而没有相应的应知、应会实际技术能力的青壮年职工进行文化、技术补课。按此精神、陶瓷系统有1万余名职工属“双补”对象。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组织下属厂矿开展文化补课工作,并以此作为企业整顿验收标准之一。至下半年,各厂办起了文化补课班100余个,聘请专、兼职教师220余人。1985年继续补课。当年7月,在一小、二小、七小、六小、四小、十二小和二中、五中8个考场举行第一次考试。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理化、史地4种。参加考试职工近万名。这次考试合格人数仅50%多一点。对不合格者继续再补。之后,还举办过4次考试,总合格人数达70%以上。
  1985年10月,在文化补课考试合格的基础上,再向青壮年职工进行“应知”、“应会”的技术补课。至1986年,经过多次考试,90%以上青壮年职工达3级技工水平。对文化、技术考试合格者,由省陶瓷工业公司发给省轻工业厅颁发的文化、技术补课合格证书。
  岗位培训 岗位培训有两种。一种是新工人进厂之后,厂劳工部门将其集中组织起来进行为期一周(有的长达1月)的培训。先组织他们按工艺流程参观生产,然后分课节向他们讲解各工种的《应知应会》知识和《操作规程》。集训之后,即分配到各有关车间、班组去向老工人、向生产实际学习。
  另一种岗位培训是按职工所在岗位进行培养、提高的集训。80年代中期,省陶瓷工业公司在检查全系统生产质量时发现,各生产班组中的质量观念和质量措施普遍不够有力,即举办3期全系统班组长培训班,轮训各厂班组长。类似此种培训班,公司和瓷厂每年都要举办几次。如选瓷员、质检员、窑炉长、质管员等岗,先后都进行了培训,都取到较好的效果。
  新技术新工艺培训20世纪50年代,景德镇陶瓷行业开始学习机械制瓷,红星瓷厂首先组织一批青工集中培训。这批受过培训的青工在全厂“双革”(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中起到了带头和推动作用。1954年,陶瓷试验研究所训练了艺训班学员11名,技术班学员30名,并为市第四陶瓷生产合作社训练机械制瓷学员20名,为于都瓷厂培训了学员6名。1955年又开办了低温釉的训练班,训练技术工人31名。接着又开办了低温颜色釉训练班,训练工人27名。总计前后共训练了技术人员134名、陶瓷美术人员256人。1957年,景市开始筹建当时属世界第一流水平的景德镇瓷厂,并派出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管理干部等7人赴捷克斯洛伐克学习隧道窑等现代先进工艺技术和管理,为期1年。类似此种学习,省陶瓷工业公司和陶研所等单位组织较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举办过新产品试制、TQC质量管理、等静压成形技术、陶瓷装饰颜料配制、陶瓷坯釉料配制、陶瓷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中国古陶瓷研究,高新陶瓷技术开发、陶瓷窑炉技术、陶瓷原料矿物工程、陶瓷市场营销等多种专题的学习。
  第三节 瓷业高级人才培育
  1978年,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创办“七·二一”工人大学。1980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名称为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1982年,教育部备案。学校为适应陶瓷领域对各方面人才的需要,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模的办学方针,实行长期与短期相结合、脱产与业余相结合,融学历教育、继续工程教育和岗位职务培训为一体。创办初期,因陋就简,先后在艺术瓷厂、陶机二厂、部陶研所分别办起了陶瓷美术设计、陶瓷机械和陶瓷工艺3个专业班,共103人。这些学生来源,由景德镇瓷业各单位输送,经考试录取入学。全脱产学习,学制3年。1982年下年,定校址于莲花山,由省陶瓷工业公筹集经费动工兴建。次年,各厂分校学生集中到新校舍上课。并招了一批新生,增设陶瓷热工专业。1984年,职大被列为轻工业部全国协作代培定点学校。从这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当年即经统考录取山东、广东、黑龙江、新疆等13个省、自治区学生78人。与此同时,职大还结合电视教育,开办电大土建、财会、党政、企业管理4个教学班。
  1984年,按全国、全省党校培训干部规划,职大还接受了为陶瓷工业公司开办党校中专的任务。当年增设党政干部专修班,招收40人。培养目标中专,全脱产学习、学制2年。课程按省委党校统一要求设置。次年又招收1个班。
  从1984年开始,职大还受国家轻工业部、省轻工业厅和省陶瓷工业公司委托,举办各种专业培训班,代培各种岗位职务人员,如全国轻工系统出口陶瓷设计进修班,全国轻工系统陶瓷窑炉与检测技术进修班,陶瓷成型技术研讨班、陶瓷包装装璜进修班等。
  1985年,增办并与瓷都业余大学联办企业管理、文秘、财会、党政干部专修等5个业余大专班。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