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技术革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65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技术革新
分类号:
TQ174
页数:
3
页码:
528-5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陶瓷从五代以来的技术革新情况。
关键词:
景德镇市
陶瓷
技术革新
内容
景德镇制瓷,五代至宋代中期,湖田、湘湖等窑场,坯体成型已发展为拉坯、过范、修足三道工序,创铁刀全旋削工艺,使坯胎规整,基本完成了手工成型技术的成型。装烧工艺进化为“垫钵覆烧”和“支圈覆烧”。明、清两代,分工较细。是用木棍搅旋陶车、再拉坯成型,自然干燥后,手工印坯、利坯、剐坯和施釉。民国4年(1915),江西省立甲等工业学校开始用石膏粉注成模具,用于旋压成型制品。20世纪20~30年代,张浩、邹如圭、舒信伟、汪璠、戴亮侪等人先后留学日本,回国后致力改进景德镇瓷业生产方式,1932年在南昌创办了陶业试验所,以从日本买来的一部辘轳为样本,仿制了六部手摇半机械辘轳,建造一座方型煤窑。1934年在景德德设立了江西省陶业管理局,试验所由南昌迁并来景德镇,继续进行机械制瓷的工艺试验工作,其中利用石膏模型注浆成型成功。1946年,江西省陶业专科学校建立了教学实验工厂,除承担一批高精礼品瓷外,还进行了机械制瓷、注浆等成型的实验和教学,但由于教育经费短缺,设备简陋、校舍陈旧,长期得不到发展。
1951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为提高日用瓷产量和质量,决定在陶瓷行业开展找窍门、学窍门、传窍门技术革新活动。在活动中,各窑厂、坯厂共取得200多项革新成果。1953~1957年,进一步发动工人、干部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群众运动,进一步取得一批批具有重大价值的革新成果,为瓷业生产实现半机械化、机械化、自动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953年5月1日,市陶瓷生产管理委员会发动工人和郊区农民找矿,找出各种瓷用矿石69种,其中14种被采用。1954年8月20日,人民铁工厂(陶机厂前身)试制成功全市第一部脚踏旋坯车,并在建国瓷厂灰可器车间投产使用,比手摇辘轳车提高效率25%以上,同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年9月,第四瓷厂窑厂工人试验和推广铁板扑炉法,使每个窑节约匣钵50余个;十一分厂工人试验成功流水作业法,提高产量6%;双手沾釉法提高产量15%;三分厂工人试验成功混水转釉法提高质量2%,双笔画坯法提高产量25%;八分厂工人试验成功木槽灌泥法。减轻强度25%;五分厂工人推行碱水配釉法提高产品色面10%;加工部工人实行底心蜡印法,提高产量5%。11月,公私合营第一瓷厂三组工人集体创制排列辘轳车,改变千年以来陶瓷工人徒手执棒搅车的操作方式,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生产效率比手工提高33%。嗣后,在全市陶瓷行业普遍推广。至年底,革新成果达60多项。1955~1956年,在技术革新运动中,陶瓷工人提出有关改进生产的革新建议660条,经试制成功100项。其中第九瓷厂创制的第一部注浆机可提高功效2倍;试验瓷厂加以改进,在原来只能生产几种产品基础上发展到能生产50余种产品。第九瓷厂脱胎组试验“火笼烘坯法”,保证了雨天能照常进行生产。此外,还有辘轳车、压饼机、打饼机和焦炭烧红炉。柴槎合烧、煤柴合烧、新满窑法及低温釉等革新项目,皆在全行业范围内推广。
1958年,陶瓷系统广大职工和干部,在“人人献策、个个革新”的热潮中。全年共提出革新建议4700余条,创制成功268项。其中:第八瓷厂将手工操作成型改为电动辘轳车压坯,提高工效1倍多。这一革新在全行业推广后,全年增产瓷器4万多担*(折合864万件)。接着第四制瓷合作社在此基础上先后创制出辘轳车自动压坯、自动剐坯的先进操作方法,提高工效1倍。机械厂(后改为陶瓷机械厂)试制的真空练泥机,每小时可练泥5吨。市出口瓷工作组研制成新的配釉法,使瓷器白度达83.45%,为扩大瓷器出口提供了条件。此外,还有瓷用化工厂试制成功的金水,通过了国家级鉴定;过去一直依靠进口的蓝电光装饰颜料也试制成功。华电瓷厂试制750厘米直管电瓷,经国家建筑工程部设计总局签定,质量在全国同类产品名列第一。美术瓷厂的以贴代画、以喷代刷的彩绘工艺革新成功,年增彩绘产值100余万元。
1959年1~10月,以机械设备的改造和工艺的重大改革为中心。持续开展“双革”运动,共提出建议12578条,在全系统推广的有6157项。其中正式投入生产使用的达2655项。主要革新成果有:半自动双刀压机、多刀利坯、双刀剐坯机、半自动施釉机、压缸机、压力注浆法以及水波池精制原料法等等。
1965年1~10月,陶瓷公司所属瓷厂共提出革新建议4000余条,推广成功项目606项。其中,显著提高功效的有高级美术瓷厂(后改名为民瓷厂)采用机压成型生产大茶盘和莲子耳盅,平均提高工效2倍多。还有新平瓷厂(后分为人民瓷厂、新华瓷厂)以贴花、印花代替绘画,提高工效6倍,这项革新成果一直沿用至今。当时较大革新成果还有清水贴花、一条龙生产作业线、蘸浆接柄、磨光机等项目,都对推动技术进步、发展生产起到积极作用。
1966年,红星瓷厂在原单管施釉机的基础上,制成三管施釉机投产使用,适于滚压成型的盘、碟类产品的坯内、外、底三面施釉,釉浆浓度为1.64~1.66,每分钟施釉12只,比手工操作提高功效1倍,减少操作人员21人。釉面厚薄一致,质量显著提高。同时还自行设计和制造鱼盘压坯机,可压7英寸~16英寸的鱼盘。
1967~1971年,陶瓷系统共创造革新成果367项。其中红星瓷厂工人罗迈生等人所创造的磨坯、利坯、施釉、取釉、补水5道工序联在一起的70型自动成型机,提高工效5倍。1968年,新平瓷厂建成烧煤隧道窑。同时,经调整配方,改进操作,终于用煤窑烧出青花瓷。与此同时,还有为民瓷厂创造的自动洗花机,红光瓷厂创造的青花玲珑自动成型机,人民瓷厂创造的抽真空加压注浆,宇宙瓷厂创造的雷蒙干粉练泥机,艺术瓷厂创造的搓绳卷草包装机以及陶机厂试验用硫磺代替木材制模成功等。
1972年,取得新成果616项,其中主要有油烧锦窑试验成功,单滚头联动成型机试制成功,并投产使用。
1978年以后,不仅继续大搞技术革新,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同时对全市陶瓷行业从原料矿山、成型、烧炼到彩绘、包装进行大规模的全面技术改造,取得较好成效。如陶瓷窑炉消烟除尘、湿式除铁器的采用、红釉用无铅熔剂作化学制剂、石膏真空脱泡注浆、腐植酸钠在陶瓷生产中应用等均获得成功。
1980年,新华瓷厂梁道根、余育鸿和为民瓷厂胡公望研制成半自动修盖机,该机用于大众茶杯,银柱型杯的杯盖,切泥、出顶、定型准确,修坯工效比手工操作提高3倍。同年,宇宙瓷厂率先使用“反装匣钵”,装烧14寸鱼盘、减少了落渣、变形缺陷,并很快在全市推广。
1981年,曙光瓷厂借鉴山东刀板成型机生产陶缸的技术方法,研制成功大型旋压成型机,生产瓷质凉墩、箭筒、莲子缸等特大型品种,取代手工拉坯成型操作,工效提高2倍~5倍。
1983年,艺术瓷厂工艺美术设计师潘文复、田慧棣应用稀土元素研制成功“五彩玲珑”,使玲珑釉由单一的碧绿色发展到有红黄兰等多种色彩的装饰。
1984年,人民瓷厂刘书阁、袁迪中、秦豹生等把传统青花和影青的艺术特色相结合,开发成功具有独特风格的青花影青瓷。
1985年,雕塑瓷厂采用长石釉为基础釉,添加经还原焰煅烧氧化钕色剂,成瓷变色效应好。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