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瓷业辅助厂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638
颗粒名称: 第五章 瓷业辅助厂家
分类号: TQ174.8
页数: 11
页码: 514-5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的瓷业辅助厂家,其中包括燃料生产厂、 耐火材料制品厂、窑炉建筑企业、制瓷工具厂(店)、陶瓷包装材料厂、原燃材料供销企业。
关键词: 景德镇市 瓷业辅助 制作厂

内容

第一节 燃料生产厂
  柴行 景德镇烧炼瓷器所用的燃料有松木柴、俗称为“窑柴”,多用于烧炼细瓷;还有以草本植物蕨萁为主,夹杂一些较小灌木或枝桠为燃料,俗称“槎柴”,用于烧炼粗瓷。瓷器烧炼的燃料多产于山区。景德镇所需的窑柴来自浮梁县境内西、北两乡,出产的窑柴质优量多。还有来自安徽省的祁门、东至两县和省内的婺源、乐平、都昌、余干、鄱阳等县。各处的窑柴运至镇区,由柴行主售于窑厂。
  窑柴行始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至民国17年(1928),景德镇城区内经营窑柴行业者有88户。抗日战争时期,因故经营窑柴者大多被迫停业,民国30年(1941),能维持营业者有42家,槎柴业17家。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瓷业生产复苏,窑柴行随之发展,至1948年,全镇有大小窑柴行70多家。1949年4月以后,窑柴行不复存在。1951年3月,浮梁专区窑柴联营公司建立,隶属浮梁专区木材公司。是年下半年,窑柴联营公司改为国营企业,易名景德镇窑柴公司,后并入景德镇瓷业公司。
  炭行 白胎瓷经过加彩后,须入锦窑或红炉烧烤,以白炭为燃料。民国初有炭行50多家,民国30年(1941)有30家。1950年后,炭行陆续组织合作商店,归口市土产杂品公司。
  景德镇市焦化煤气厂 1980年11月筹建,位于昌江区吕蒙乡历尧,占地面积56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全厂设有13个科室、6个车间,有职工1214人,其中干部118人,科技人员75人。拥有1座1×42孔80型焦炉,7台?3MN-G煤气发生炉。主要生产焦化煤气、粗苯、粗焦油、全焦硫磺、硫铵等。1987年1月正式投产,焦化煤气供应陶瓷系统各瓷厂烧瓷和市区居民生活用气。
  第二节 耐火材料制品厂
  景德镇烧炼瓷器的窑和红炉,需用耐火土制砖砌成,瓷坯入窑烧炼需装入匣钵,匣钵也需要耐火材料制成。因此形成陶瓷辅料业和辅料制品厂家。
  景德镇烧制瓷器的传统蛋形窑,是特有的一种窑炉,建筑这种窑炉用的砖,是用黄土和砂混合制成,称窑砖。其产地集中在十八渡一带,为季节性生产,业主亦工亦农,民国末期,生产窑砖业主共17户。
  景德镇宋代后期使用支圈组合匣钵,元代使用漏斗型单匣(即大器匣)、装烧碗盘;用圆柱型桶匣(即小器匣)装烧壶罐等器。随着瓷业生产发展,至清代时期,匣钵厂生产逐步形成大器匣和小器匣两大类。
  民国17年(1928),全镇有制大器匣计62家共80个厂,每厂有作匣工、利匣工、打杂工、帮工、车土工、槌土工等,共计有工人540人;制小器匣计91户共162个厂,每厂有4人,共有工人585人。民国25年,经营匣钵的有制大器匣46家计58个厂,共有484人;制小器匣65家计105个厂,共有工人367人。民国36年,全镇有制大器匣46家计73个厂,共有工人438人;制小器匣41家计81个厂,有工人201人。
  1951年,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大小器匣厂分别组成两个联营厂。1952年8月,大器匣钵联营厂和小器匣钵联营厂合并转为公私合营。1955年为地方国营企业。
  景德镇市耐火器材厂 它是全市唯一生产耐火材料的地方国营企业。1958年创建,同年10月正式投产。其前身由景德镇卫星耐火材料厂和景德镇石岭耐火砖厂合并而成,隶属省冶金厅。1960年由市工业局管辖,1962年划归省陶瓷工业公司管辖。1985年,全厂有职工400人,其中工人303人,工程技术人员12人,管理人员39人,服务及其他人员46人。厂设11个科室、2个车间、1个劳动服务公司。企业占地面积6017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3166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1741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20.8万元。主要生产粘土质、高铝质耐火砖,轻质粘土、高铝砖,铬渣砖,堇青石泡沫砖,耐火泥等,共分为标、普、异、特异四大类计500多种型号。产品应用于陶瓷、冶金、石油、化工、玻璃等工业,作为这些工业热工设备的砌筑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抗震动、耐磨损等优越性能,同时具有保温、隔热、高温体积稳定等特点。年产耐火材料16042吨,产品主要为全市陶瓷工业生产服务,并远销省内及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东、福建、安徽、江苏、北京等省市计500多家用户。
  景德镇市陶瓷窑具厂 1951年,50多户制作匣钵的作坊组成大器和小器两个联营匣钵厂。1952年8月,市人民政府拨款集中资金,将两个联营厂合并为公私合营匣钵厂,1955年上半年转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名称为景德镇市匣钵厂。1985年2月,易名景德镇市陶瓷窑具厂,成为陶瓷窑具生产专业厂。全厂有职工717人。其中:工人525人、工程技术人员7人、管理人员97人、服务及其他人员88人。设16个职能科室,5个生产车间。企业占地面积5817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7376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55.6万元。有小器匣钵钢模成型车21部、大器匣钵轳辘成型车13部,500吨和300吨油压冲床各1台,81米长的油隧道窑1座及小器匣钵手工场所15个,还有配套的原料粉碎、练泥、成型干燥和五金加工等设备,动力机械总能力1927千瓦。年产匣钵29335吨,其中大器匣钵10829吨。产品除销售全市各瓷厂外,还销往江西、福建、浙江、湖北、四川、甘肃等省的62个市、县地区共219家用户。
  第三节 窑炉建筑企业
  挛窑店 景德镇烧瓷的柴窑、槎窑,经过一段时间的烧瓷后,窑有损坏需要修理,窑户须请挛窑工对窑进行修补。“结砌窑巢,昔不可考。自元、明末,镇土著魏姓世其业。若窑小损坏,只需补修,今都邑(都昌)人得其法,遂分业补窑一行”。挛窑店主要是砌窑蓬,烟囱原为窑工所砌,也有请挛窑店砌结。民国末期,有挛窑店2家,共有38人,均为都昌籍余姓独业经营。挛窑一无图纸二无仪器测量,全凭经验,代代相传,挛窑技术不外传。
  1950年,瓷业工会联合会将2家挛窑店合并为1个店,同时将槎窑店4人并入。1951年,市总工会提出打破旧的行帮习俗,挛窑店才向外籍外姓带徒,挛窑技术也就公开了。
  景德镇市窑炉建筑安装公司 它是一家为全国陶瓷建造安装窑炉的国营企业。公司前身是由百余名有挛窑经验和技术的工人所组成的挛窑店。1961年正,式成立瓷业公司窑炉修建队,其时工作范围只局限于景德镇市区。随着陶瓷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烧炼工艺不断变革,公司建筑安装队伍和技术也相应得到发展。从修建窑炉品种看:用原来的柴窑、槎窑、圆窑包、推板窑、煤烧隧道窑、油烧隧道窑发展到煤气窑、电窑、多孔窑、辊道烤花窑等;从服务范围看:由原来的建窑、修窑等单项技术发展到窑炉、机械、电器控制等全套设备配套安装投产的全包工程;从服务对象看:由原来的服务于市区陶瓷系统的各瓷厂而发展到面向全国,服务多种行业。1985年,全公司有职工305人,其中:有技术人员12人、管理人员39人。公司根据工区分散的特点,将各工种配套划为3个施工处,共12个作业组;管理人员按专业设财务、质管、窑研、经营和物资供应等职能部门,以及党、政、工等科室。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9万元,生产能力可达千万元工程量。公司建造窑炉从单一陶瓷行业已发展到纺织、冶金、电子、化工等行业,遍及全国23个省市。
  景德镇陶瓷建筑工程处 1985年,他与国营窑炉建筑安装公司划开,正式独立经营,单独核算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承建各种工业窑炉的专业单位,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管辖。全处有职工220人,设6个职能料室,能承建日用陶瓷工业窑炉,建筑陶瓷窑炉、耐火材料窑炉、电瓷窑炉、食品加热炉等,已向全国10多个省、市承建窑炉业务。
  第四节 制瓷工具厂(店)
  模型店 瓷用模型是景德镇陶瓷圆器坯厂印坯规范的工具。它是一种吸水性较强的净土所铸造,其精确的形状与规格,全靠刀具修利而成,故称模型店(俗称模利店)。其服务方式为包办制,坯厂按其“利坯”数与模型店约定一定数额的包办费,坯厂全部所需的印坯用模型,便由模型店包制包修。民国17年(1928),全镇有制、修模店共20家;1949年初,有10多家,计20多人。
  车盘店 车盘是景德镇的陶瓷作坊、模型店、大器匣钵厂等主要成型工具。车盘店是专业店,车盘的制作外表粗糙,但它的质量要求是旋转不歪斜、不摇摆、不震荡。车盘有湿车,用来做坯的工具;干车,用来利坯的工具。车盘面积大小,根据所制瓷坯模具、匣钵而定。制作车盘的店家只有几户,1954年~1957年,先后都加入木器生产合作社。
  筛箩店 瓷厂制坯工在淘洗泥料、釉料过程中,筛除泥料中夹杂质的重要工具之一。筛有绢筛、金属丝筛两种,规格有40目、60目、100目等多种。1949年4月以前,景德镇制造绢筛的店家共有13户,其中经营筛箩的店家只有2户,其余11户所制的筛箩均由这2户经营。制造金属丝筛的店有2户。
  坯刀店 专制瓷业生产中的利坯、剐坯、削坯所用的刀具,它是铁器业的一种行业。民国时期,景德镇有制造坯刀店共有30多家,专门锻打陶瓷生产用的刀具。刀具分圆器坯刀和琢器坯刀两种:圆器坯刀是由坯厂户主与坯刀店协商,经营方式为包办制,即坯刀店对坯厂全年所需的坯刀包供,坯厂户主一年给坯刀店一定数额款为包办费。琢器坯刀则因坯厂所需刀具种类繁多,品种变化较大,故坯工所用的工具皆由自己负责,选择坯刀店购买,坯厂主付钱。景德镇解放初期,坯刀店有4户计17人,组成坯刀业合作社。随后这些人员分配到全市各大瓷厂。
  景德镇市五金厂 景德镇五金制品店主要是铜、白铁、铁等匠工开办的家庭小作坊,为瓷业配套生产简单的铁器工具和各种瓷壶配制的壶环。
  壶环店专为各种瓷壶配制壶环的。民国30年(1941),从事五金制品业的有29家。据统计,1949年从事铜器业的有14户计26人。专制瓷业生产所需的白铁工具。据统计,解放初期,从事白铁业有14户计17人。1953年,原由专门打制壶环的10多人组织成立壶环销售小组,统一向瓷厂或居民销售和配制壶环。1954年5月,壶环小组改为壶环生产合作社,有职工30多人,年产壶环10多万副。1956年壶环社易名铜器社,壶环生产由烧红锻打改进为翻砂。1958年初,铜器社与锅炉社合并成立五金修配厂,兼营生产壶环等日用小五金产品。同年年底,又恢复原名铜器社。1959年,铜器社与白铁等几个社(组)合并成立五金机械厂。1961年底,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分社设立,成立小五金社。1962年,剪刀社并入,仍以生产铜壶环为主要产品,其材料由铜质为铁质镶铜。1970年,小五金社改名景德镇市五金厂,由单一的生产壶环产品发展成民用剪,水嘴及各种铝制日用品等多种产品。
  1985年,全厂有职工306人,其中管理人员29人,企业占地面积8365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4132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567千瓦,固定资产原值91.3万元,水暖管件年产量13吨,剪刀418万把。
  景德镇市金属结构厂 1954年,原白铁店的从业人员组成瓷业工具小组,生产瓷业生产所需的白铁工具和生活日用器具。1956年,瓷业工具小组转为白铁社。1959年底,白铁社与铜器社、车辆社、衡器社、橡胶小组合并成立五金机械厂,原白铁社改为白铁车间。1961年,原白铁社46人从厂划出,仍为白铁社,以生产加工瓷用白铁工具和生活日用品为主。1964年起,白铁社承接全市瓷业防尘大型通风管道配套的生产业务。1970年白铁社改为板金白铁厂,1985年改为金属结构厂。
  1985年,全厂有职工151人,其中管理人员22人。企业占地面积17795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4683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319千瓦,有固定资产原值43.3万元。
  景德镇市瓷用毛笔厂 1950年,瓷用毛笔行业组成松散型大组。1954年5月,成立瓷用毛笔生产合作小组,共有成员16人。1956年,经市手工业联社批准,合作小组转为瓷用毛笔生产合作社,职工增至20人。1959年转为地方国营企业,1962年复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同年下半年易名瓷用毛笔厂。1964年,全厂职工自行设计,制造整毛机5台、冲边机1台、打眼机4台、切杆机1台,瓷用毛笔生产走上半机械,结束了手工制作的历史。1985年,全厂共有职工77人,其中工人56人,技术人员1人,管理人员10人。厂部设有5个科室,2个车间,企业占地面积1476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691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19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6万元。瓷用毛笔品种发展有粉彩、新彩、油彩、贴花、刷花、青花、成型、机制等9个系列124个品种,年产量达到56万支,其产品除供应全市各瓷厂需要外,还销往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4家瓷厂,并出口东南亚等国。
  景德镇市陶瓷石膏模具厂该厂前身为原景德镇瓷厂石膏车间,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帮助下兴建的,于1964年投产。1969年10月,景德镇瓷厂撤销,原石膏车间并入陶瓷机械修配厂,成为专业生产石膏粉的车间。1980年6月,从陶瓷机械修配厂划出,成立市陶瓷石膏模具厂。1985年,全厂有职工167人,其中:工人75人、技术人员9人、管理人员28人、服务及其他人员55人。企业占地面积22997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649千瓦,拥有固定资产138.8万元,年产6000吨模用石膏粉,产品除确保供应全市陶瓷系统各瓷厂外,还销往省内及湖北、安徽、福建、浙江等省。
  景德镇市工艺雕刻厂 景德镇瓷器白胎彩绘加工,一直靠手工绘制,加工的质量和速度受个人技术水平的影响很大。清代中期,雕刻艺人创造了蜡印,可按瓷器加工所需的花纹、图案和款识雕刻图章,用蜡印印制代替了手工笔绘和书写,从而提高白胎瓷加工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民国时期,雕刻艺人集中在南门头至厂前(珠山中路)一带及中山路开店,主要刻制木质、蜡印印章及花纹印章。至解放初期,景德镇有雕刻店18家,从业人员计31人。
  1956年,全市有30名雕刻艺人组成刻字合作社,在陈家岭口设专为瓷业生产刻蜡印的门市部。1959年5月,刻字社改名刊刻厂,同时根据各瓷厂及反映的蜡印易磨损、使用寿命短、成本高的缺点,试制成乳胶铸印,部分取代蜡印,降低粉彩瓷的加工成本。还引进新型雕刻刀具,成功地试制出橡皮青花印子,促进青花瓷绘画的速度。1962年,试制用海绵为材料制作青花印子。海绵青花印子和橡皮青花印子配合使用,使青花瓷的花面更加完善、丰满,完全代替日用青花瓷生产中的手工笔画,结束了在瓷坯上画青花全靠手工笔画的历史。1985年,全厂有职工35人,其中工人31人、管理人员4人,企业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35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6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万元。主要生产陶瓷彩绘加工所需的印子和雕刻图章。
  景德镇陶瓷机械厂 该厂前身是解放前一家私人开设兼营机械修理业务的小厂,厂名为李同兴铁器厂。1951年,在此厂的基础上建立人民铁工厂。1955年,实行公私合营,制造机械中级标准的脚踏辘轳车,用于陶瓷成型生产。1958年,经扩建,人民铁工厂易名国营景德镇市机械厂。1959年,厂址搬迁东郊红石塘,厂房占地3万余平方米,添置各种动力设备100多台,产品有球磨机、真空炼泥机和双缸隔膜泵等10几个陶瓷机械品种,为陶瓷生产由手工制瓷向机械制瓷创造了条件。1962年,易名景德镇市陶瓷机械厂。1964年,经轻工业部批准,市陶瓷机械厂为轻工业部陶瓷机械定点生产厂,隶属关系由市工业交通局划归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开始逐渐恢复专业制造陶瓷机械。1979年,被轻工业部定为全国陶瓷机械技术归口单位,标准化中心站。 1985年,全厂有职工738人,其中:工人479人、技术人员46人、管理人员82人、服务及其他人员131人。全厂设有产品制造部、计划经营部、后勤事务部、产品开发科、质量保证科、财务科、人事安保科及4个生产车间,厂长办公室等;党群部门设党委办公室、纪委、组织科、宣传科、工会、团委。企业占地面积156749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4025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41.4万元。从1979年以来,由原来只生产5个~6个老产品发展已生产50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有球磨机、隔膜泵、磁选机、压滤机、真空炼泥机、摩擦压砖机、滚压成型机、多孔窑推进器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曾销往罗马尼亚、阿尔及利亚、越南等国;产品除适用于陶瓷行业外,还适用于电瓷、建筑陶瓷、污水处理、食品等行业。
  景德镇市陶机二厂 原系生产包装陶瓷的木箱和加工陶瓷模型原料的石膏,因其机械设备和技术能力较强,1969年,建立市陶瓷机械修配厂。20世纪80年代初期,易名为市陶机二厂。1985年,全厂有职工254人,其中:工人171人、技术人员11人、管理人员39人、服务及其他人员33人。企业占地面积28597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241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49.4万元。主要产品有建筑卫生陶瓷设备。1986年1月,与市陶瓷机械厂合并。
  景德镇市轻工机械厂 1978年5月建立创办,隶属市陶瓷机械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1985年,全厂有职工206人,其中工人121人,技术人员2人,管理人员33人,设有厂长办公室、行政、供应、生产、销售、检验、技术、财务等科室和4个车间,企业占地面积9912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374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325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3.9万元。主要生产日用陶瓷机械、高档陶瓷机械、建筑陶瓷机械、卫生陶瓷机械等,产品还适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
  景德镇市防尘机械厂 1978年7月建立创办,原名群力机械厂,属市陶瓷机械厂厂办集体所有制企业。1985年,全厂有职工53人,其中工人46人,管理人员7人。设产品制造、供销、技术、财务、行政等科室和3个车间、1个工段。主要生产LLG型系列带式吸尘器。
  景德镇市电瓷电器专用设备制造厂 1981年建立创办,他是为电瓷生产提供专用设备的专业厂,隶属机械工业公司的集体所有制企业。1985年,全厂有职工318人,其中工人268人、技术人员5人、管理人员20人。企业占地面积6666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1580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111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9.4万元。主要生产品种除铁器搅拌机、振动筛等,产品销往市内和国内其他产瓷区。
  第五节 陶瓷包装材料厂
  景德镇的瓷器包装自古以来采用茭草扎篾。大多用稻草裹紧,最后用竹篾片在稻草裹紧的瓷器上“打箍”扎紧;少数销往较远的地区和出口瓷,则用木箱,瓷篮包装。70年代以后,景德镇的包装工业伴随着陶瓷工业的发展而兴起。
  打络子店打络子是用竹子破成一定的长度和宽度篾片,在经过选瓷、包扎、卷草的瓷包上,以手工斜行编织六角形图形篾篓,这是完成瓷器包装的最后一道工序。打络子属家庭手工业,业主买好竹子,全家人进行破蔑和掀蔑,蔑片根据瓷品大小和瓷客要求,运输路程远近,分大中小不等。打络子店最盛时有300多家,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只有70多家。店多集中在镇区的当铺下弄一带和财神下弄一带。解放以后交通运输方便了,加之成立了包装工厂,打络子的行业逐被淘汰了。
  花篾店 民国初期,景德镇富商下弄一带,有为瓷器包装提供篾片和瓷篮的生产店共8家计27人。民国30年(1941年)4月,浮梁县商会、同业公会调查统计,篾业工人有152人。
  花篾厂 1957年7月,编织瓷篮的100多人,在富商弄组织成立瓷篮生产合作社,从事瓷篾生产的180多人在吊脚楼组织成立瓷篾生产合作社。同年年底,从事花篾生产的50多人在黄家洲成立合作社和花篾业务组、及其他竹制品的从业人员共200多人组成篾器生产合作社。1958年6月,篾工集体研制“双用破篾机”成功,取代手工业破篾,比手工破篾提高53倍。1961年10月,企业易名花篾合作工厂,全厂100多人搬入河西韭菜园篾篷厂房内,以生产篾器农具外,兼产为瓷器包装用的篾垫、篾片和瓷篮等篾器产品。1964年,购进破篾机1台、自制分丝机、掀篾机等10多台设备。1972年,原由景北区(现为珠山区)管理,复归市轻化局管理。1974年,改名竹编工艺厂,添置冲床、车床、刨床、钻床等设备10多台。1980年7月,市轻化局将第一服装厂的人造革车间并入竹编工艺厂,成立景德镇市第三塑料厂,两块招牌一套人马管理。1985年,竹编工艺厂有职工30人(不含充实到三塑厂的人员),以生产竹编工艺品为主,厂房面积500多平方米,有破篾机、掀篾机各1台,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5.3万元。
  景德镇市西郊花篾厂 1978年创办,属珠山区街办集体所有制企业。1985年全厂有职工22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企业生产用房建筑面积499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万元,主要产品为瓷器包装用瓷篮。 景德镇市造纸厂 1959年,市人民政府决定筹建市造纸厂,1960年正式投产,有职工52人,年产包装用纸80吨。1966年,厂迁至西郊官庄,职工增至90人,当年生产出较好的瓦楞纸。1970年,为适应出口瓷包装的需要,在市外贸公司的帮助下,建立年产10万平方米的出口纸箱厂,与造纸厂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1979年,厂投资从上海引进1575型造纸机,年产瓦椤纸3000吨。1984年,为满足陶瓷生产出口瓷包装的需要,缓和板纸供应紧张的矛盾,经有关部门批准贷款405万元,进行板纸生产线改造,先后引进日产30吨能力的1600型造纸机1台、糟式10M打浆机2台、25M蒸球1个等先进设备,使机制纸年产量达万余吨。1985年,全厂有职工366人,其中工人281人,工程技术人员5人,管理人员47人。厂内有造纸、金工、纸箱等3个车间,设备有1575型、1600型造纸机3台、车床2台,动力机械总能力1614千瓦。企业占地面积76675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2071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64万元。全年生产纸浆2338吨、机制纸2124吨、纸制品1926吨。所生产的“麦峰”牌高强度瓦楞纸、经轻工部造纸研究所检测,其物理指标达到美国、日本同类产品水平。1984年~1985年荣获江西省优秀产品奖。成为全国中型造纸企业。
  景德镇市纸箱厂 1968年建立纸盒组,1970年改名纸盒厂。1971年易名为北区纸箱厂,1972年改名第一纸箱厂。1980年,在西郊金鱼山建新厂址。1982年,南区第二纸箱厂并入,易今名,隶属市轻化工业局管理。1985年,全厂有职工539人,其中工人360人、技术人员47人、管理人员55人。设8个科室、5个生产车间。拥有引进双色印刷开槽机、国产全开芯纸机、甩纸机等各种生产纸箱的机械110台(套),动力机械总能力674千瓦。企业占地面积45205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2145平方米,有固定资产原值192.1万元,是江西省最大的包装材料专业生产厂。生产品种有出口瓷、内销瓷包装的瓦楞纸箱、纸盒、高档锦盒和各种包装纸等,年生产能力达800万平方米。从1979~1985年,多次荣获全国、省、市、包装生产“技改”、“管理”先进集体称号,先后获各类产品奖70余项。
  江西省陶瓷出口公司包装材料厂 1985年建立,属江西省陶瓷出口公司集体所有制企业。全厂有工人55人、管理人员16人,企业占地面积1107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002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94.2万元。主要生产泡沫塑料,年产19吨。
  景德镇市纤维纸品厂 1981年建立,属市轻化工业局集体所有制纸制品企业。1985年,全厂有工人50人、技术人员2人、管理人员15人,企业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424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80.5万元。主要生产纤维板,年产494吨。
  景德镇市新华外贸纸箱厂 1978年建立,属市新华印刷厂集体所有制的纸品企业。1985年,全厂有工人171人、技术人员3人、管理人员14人,企业占地面积10201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013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1.1万元。主要生产纸箱、纸盒、年产71吨。
  景德镇市竟成纸箱厂 1979年建立,属昌江区竟成乡集体所有制的纸制品企业。1985年,全厂有工人160人,管理人员14人,企业占地面积1882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425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3.1万元。主要生产纸箱、纸盒,年产量400吨。
  景德镇市石狮埠纸品厂 1976年建立,属珠山区集体所有制的纸品企业。1985年,全厂有工人19人、管理人员5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2万元。主要生产纸盒,年产量19吨。
  景德镇市金竹山竹木加工厂 1973年建立,属鹅湖区金竹山乡集体所有制企业。1985年,全厂有工人26人、管理人员5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8000元。主要生产木包装箱及木竹家俱。
  景德镇市瑶里木竹釉果加工厂 1978年建立,属鹅湖区瑶里乡集体所有制企业。1985年,全厂有工人35人、管理人员5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7万元。主要生产木包装箱和瓷土及木制家俱,年生产包装箱锯材310立方米。
  景德镇市创业竹器加工厂 1985年建立,属鹅湖区创业垦殖场集体所有制企业。全厂有工人8人,管理人员2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000元。主要生产瓷篮、垫折。
  景德镇市王港木材加工厂 1985年建立,属鹅湖区王港乡集体所有制企业。全厂有工人16人、管理人员4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4万元。主要生产木包装箱及大小块地板。
  景德镇市福港木制厂 1978年建立,属蛟潭区福港乡集体所有制企业。1985年,全厂有工人12人、管理人员4人、拥有固定资产1.8万元。主要生产木包装箱和锯材。
  景德镇市包装工厂景德镇瓷器生产的发展,伴随着瓷器包装的生产,独立形成一个行业。1950年由分散走向集体,成立景德镇市包装生产合作社,工人由300人,逐步发展到800多人。1952年10月,成立地方国营景镇市包装公司。1954年2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国营瓷业公司、市包装公司、市搬运公司原有的成件、包装、花草、搬运、打络等5个工种的包装工人合并,组成景德镇市包装工厂,在市陶瓷生产管理局的领导下,对瓷器包装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负责全市陶瓷的包装任务。全厂设生产、技术、原料供应、秘书、财务、保卫等6个职能科室,并按高级细瓷、出口瓷、日用瓷、工业用瓷、瓷络加固设立5个车间。1956年,市人委决定,将包装工厂工人分散于各瓷厂包装。1957年10月10日,又恢复包装工厂。1961年全厂职工已发展到1279人,其中包装工人407人、成件工人512人、花草工人42人、搬运工143人、瓷络工124人、管理人员51人。1962年6月,市委、市人委决定,经省供销社同意,将包装工人划归景德镇陶瓷批发站领导、管理。同年12月,陶瓷批发站正式接管包装工厂,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全面负责陶瓷出口、内销的包装任务。1964年,景德镇的瓷器全面开始实行产品出厂负责制,工人已基本实行分散生产,陶瓷批发站收购瓷器均由各瓷厂送仓库交货,同时包装工厂派员驻厂实行包装的管理形式。1969年10月,市革委决定:“将原陶瓷批发站所属包装工厂撤销,该厂所有人员和资产由市有关部门负责分配,并拨给陶瓷工业公司所属各大瓷厂。”从此瓷器包装任务由各瓷厂直接进行。包装工厂撤销后,包装工人分配各瓷厂先后成立包装车间,实行产品出厂负责制。
  第六节 原燃材料供销企业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原燃材料供应处 1950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把瓷土行商组织起来,成立了景德镇市瓷土公司,属全民性质。1951年3月,始建浮梁县专区窑柴联营公司,属公司合营性质。当年8月,公司退还私方股金,由国家拨款经营,改称浮梁专区景德镇窑柴公司。1952年5月,两公司并入景德镇市瓷业公司,成立景德镇市瓷业公司原料部,1954年2月,原料部划出、组建景德镇瓷业原料公司。1955年2月,瓷业原料公司一分为二,一是成立景德镇市瓷土矿产公司,二是恢复景德镇市瓷业公司原料部(同年9月改称江西省供销合作社景德镇窑柴经理部)。1956年11月,再次合并成立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供销处。1957年6月,供销处改名景德镇市陶瓷工业物资供应处。1959年4月,窑柴经营划归景德镇农业垦殖局管理,成立窑柴供应处,同年11月陶瓷工业物资供应处与窑柴供应处合并,成立景德镇市工业原燃料管理局。1960年9月,撤销工业原燃料管理局,成立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原燃料管理处。1964年,为江西省瓷业公司供应处。1969年,改称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供应组。1973年2月,恢复成立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原燃材料供应处。座落在沿江东路188号。
  供应处每年根据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年产瓷计划的实际需要,负责瓷土、煤炭、重油、化工原料以及包装材料的采购订货、计划分配、运输储存和保障供应,每年进出物资逾40万吨,其中煤炭和重油年进出量达30余万吨,货源来自全国27个省、市和地区,己形成和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完善的采购、运输、供应和储存的经营管理体系,成为景德镇瓷业后勤物资的主要基地。
  1985年,供应处有职工424人,下设20个科室,有各类仓库、煤场近30 000平方米,库内建有两公里长铁路专用线,1000多平方米的站台仓库和两只共11000吨的重油储罐,下属车队有汽车36部,固定资产达560万元,年销售额3000余万元。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物资供应站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物资供应站于1976年6月成立。主要经营范围为钢材、木材、水泥、陶瓷轻工设备、机械设备、轻化建材以及设备备 件等物资。积极组织采购,运输,从国内外购进了一大批紧缺物资,每年经营额均达120万元左右,最高年营业额达30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陶瓷工业技改、维修、更新的迫切需要,节省了时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85年,有职工14人,从国外进口陶瓷技改急需钢材1000吨,以及大量的化工颜料、设备配件等,并组织购进了各厂、矿建修隧道窑所需的矶土水泥400余吨及其他维修材料等。
  第六节 原燃材料供销企业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原燃材料供应处 1950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把瓷土行商组织起来,成立了景德镇市瓷土公司,属全民性质。1951年3月,始建浮梁县专区窑柴联营公司,属公司合营性质。当年8月,公司退还私方股金,由国家拨款经营,改称浮梁专区景德镇窑柴公司。1952年5月,两公司并入景德镇市瓷业公司,成立景德镇市瓷业公司原料部,1954年2月,原料部划出、组建景德镇瓷业原料公司。1955年2月,瓷业原料公司一分为二,一是成立景德镇市瓷土矿产公司,二是恢复景德镇市瓷业公司原料部(同年9月改称江西省供销合作社景德镇窑柴经理部)。1956年11月,再次合并成立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供销处。1957年6月,供销处改名景德镇市陶瓷工业物资供应处。1959年4月,窑柴经营划归景德镇农业垦殖局管理,成立窑柴供应处,同年11月陶瓷工业物资供应处与窑柴供应处合并,成立景德镇市工业原燃料管理局。1960年9月,撤销工业原燃料管理局,成立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原燃料管理处。1964年,为江西省瓷业公司供应处。1969年,改称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供应组。1973年2月,恢复成立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原燃材料供应处。座落在沿江东路188号。
  供应处每年根据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年产瓷计划的实际需要,负责瓷土、煤炭、重油、化工原料以及包装材料的采购订货、计划分配、运输储存和保障供应,每年进出物资逾40万吨,其中煤炭和重油年进出量达30余万吨,货源来自全国27个省、市和地区,己形成和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完善的采购、运输、供应和储存的经营管理体系,成为景德镇瓷业后勤物资的主要基地。
  1985年,供应处有职工424人,下设20个科室,有各类仓库、煤场近30 000平方米,库内建有两公里长铁路专用线,1000多平方米的站台仓库和两只共11000吨的重油储罐,下属车队有汽车36部,固定资产达560万元,年销售额3000余万元。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物资供应站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物资供应站于1976年6月成立。主要经营范围为钢材、木材、水泥、陶瓷轻工设备、机械设备、轻化建材以及设备备 件等物资。积极组织采购,运输,从国内外购进了一大批紧缺物资,每年经营额均达120万元左右,最高年营业额达30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陶瓷工业技改、维修、更新的迫切需要,节省了时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85年,有职工14人,从国外进口陶瓷技改急需钢材1000吨,以及大量的化工颜料、设备配件等,并组织购进了各厂、矿建修隧道窑所需的矶土水泥400余吨及其他维修材料等。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