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瓷业厂矿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623
颗粒名称: 第七篇 瓷业厂矿篇
分类号: TQ174.8
页数: 54
页码: 473-5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的瓷业管理机构、瓷用原料厂矿、日用瓷制作厂、工业用瓷制作厂、瓷业辅助厂家。
关键词: 景德镇市 瓷业 厂矿

内容

第一章 瓷业管理机构
  第一节 陶业管理局
  民国18年(1929),设立江西陶务局,解决制瓷业者有关相互间各种纠纷,以免产生瓷器生产中途停顿之弊,取缔不良习惯以杜绝操纵把持。民国21年(1932),迁并南昌工业试验所。民国23年(1934)12月,省政府在景德镇设立江西省陶业管理局,受省建设厅指导。省政府聘任杜重远为省陶业管理局局长,执掌事项有:关于江西瓷业之调查研究;关于江西瓷业指导监督;关于江西瓷业之设计改进,关于瓷业工人之训练管理;省政府交办其它有关江西瓷业事项。为了保证陶业管理局的改良措施能在景德镇顺利推行,杜重远向省政府推荐阎模楷担任浮梁县县长,以收“管政合一”之效。1934~1935年,杜重远本着“要改革瓷业,须先改良瓷人”的宗旨,在景德镇莲花塘创办起陶业人员养成所,自己兼任所长。从陶业学校和高中毕业的学生中,通过考试挑选了72名学生,经过为期一年的新思想、新技术的培训,成为改良景德镇瓷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誉称“七十二贤人” 民国24年(1935)4月4日,省陶业管理局局长杜重远发出明令取消窑禁布告:
  查景德镇瓷业,历史悠久,中外驰名。祗以墨守成规,执一不变,分行立派,各自为谋,致千百年来光荣之历史与广大之销场,竟为洋瓷所夺去,言之殊堪痛心。本局长洞悉积弊,力除恶习,以改良中国瓷业为职志。莅位以来,细心研讨,觉陋规之大,莫大于窑禁。因一经禁窑,坯场积坯日多,无法工作;瓷商购货缺乏,祗得坐守,内妨生产,外失信誉。加之窑身容积放大,倒、爽等弊定多,烧窑次数减少,所耗费用必巨。久之,坯户亏累,瓷商裹足,必至同归于尽而后已!自今以后,永远取消窑禁,不得面从背违,仍蹈以前积习,致于咎戾!仰即遵照,切切此布。
  同年,陶业管理局制定镇窑结构及维修管理制度,规定窑长不得超过四丈七尺,窑高不得超过一丈六尺,每年要维修一次;制止窑体过长过高,烧窑易出大面积倒窑事故。
  景德镇瓷业的陋规,不止于窑禁,几乎无行不有,无帮不有。在取消窑禁的同时还对窑厂、匣厂、红店、瓷行、五行头(汇色、把桩、包装、打桶、打络)等方面的其他不合理的陋规,也采取了严厉的限制和取缔措施:(一)取消窑工陋规。改窑工不再向窑户交“买位子”钱;也不再向搭烧瓷器的坯户索取所谓节包、酒钱、吹灰肉、高帽钱等。窑工工资概由窑户发给,坯户则适当向窑户多交烧费。(二)打破各种宾主制度。宾主关系涉及到匣钵厂、模利店、红店、瓷行、洲店等行业,以及行业中的父传子、子传孙的世袭惯例。打破宾主关系,买卖就自由,使各行业的产品质量迅速提高,而且商场上的纠纷也大为减少。(三)取缔白土行把持囤积居奇。原在景德镇做白土生意的商人必须投行,否则不准出售白土。白土行为抬高价格,常常将白土囤积居奇,因而涉及瓷器成本。经布告取消后,白土商人可直接与坯户交易。同时规定每块白土重量为4市斤,不得参差,以〓划一而便使用。(四)取消黄家洲包购脚货。窑户出售脚货(即次品)。惯例只由黄家洲(即洲店)购买转售。如果他人向窑户购买脚货,洲店即出面干涉。经发布布告后,脚货任人购买,不准再行干涉。(五)取消限制板头。坯工每日做坯多少板,应视营业而定。营业差则少做,营业好则多做,多做多得。不许再照旧章进行限制,更不许“夜工帮”出面干涉。(六)取消装坯限制。某匣装某坯,匣内装坯件数,工人皆有一定限制,这同样有碍生产效率。经布告后,应听凭窑主意见,尽量满装满插,装坯工不得再有限制。(七)禁止瓷工有一人被辞退,不论情由如何,全厂停工停产三天。这是有碍生产的陋习。经布告后,厂主“务应善待工人”;同时,瓷工也不得再停工三天。(八)每逢农历五月半、七月半、年终,匣工均向坯户索取篮钱;端午节,中秋节,装坯工必到匣户吃粽子、麻糍等定例,也经布告取消。
  省陶业管理局在取缔影响瓷业生产的各项陋规外,还设立模范窑厂、模范瓷厂(脱胎厂)等,作为改进瓷业的具体生产单位。瓷厂、窑厂的组织也较以前扩大,设备较为齐全,生产条件比原来的坯厂有所改进。民国26年(1937),局长杜重远因故正式离开江西省陶业管理局。民国28年初,江西省政府明令撤销陶业管理局。
  第二节 景德镇市工商管理局
  1949年5月,市人民政府成立工商管理局,局内设陶瓷科,直接管理瓷业生产。根据中国共产党的保护工商业政策,动员复工复业,加强了对工商业者的管理。
  第三节 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局
  1951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设立瓷业生产管理委员会。1953年,市政府决定成立陶瓷生产管理局,统一管理全市陶瓷工业。同年6月,改为市工业局,主管陶瓷兼管其他工业。1956年2月16日,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省陶瓷工业公司,属江西省工业厅全能性的二级机构,受江西省工业厅直接领导,原景德镇陶瓷生产管理局同时撤销。1957年4月,撤销省陶瓷工业公司,陶瓷工业划归市工业交通局管理。市工业交通管理局内设陶瓷管理科,专管陶瓷工业。1958年6月1日,经中共景德镇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景德镇陶瓷联合总公司,负责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和景德镇市陶瓷批发站的产、供、销,克服产、供、销脱节的弊端,便于统一规划,统一培养和集中使用技术力量,开展技术革新活动,促进瓷业生产发展。1958年9月,中共景德镇市委决定,在景德镇陶瓷联合总公司和瓷器手工业联社的基础上,成立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局,内设秘书、人事、生产技术、基建、统计、财务、劳资、矿务、设计等9个科和原燃材料供应处。1964年9月,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局撤销。
  第四节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
  1956年2月6日,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公司下辖瓷土矿、瓷土粉碎厂、日用瓷厂、匣钵厂、瓷用化工原料颜料厂、瓷用花纸厂、瓷器彩绘厂(社)等,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划归公司领导。该公司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领导与管理本行业各种经济类型企业的产、供、销;一方面担负本行业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它是一个经济部门,又是一行政部门,承担经济和行政的双重任务。1957年4月,该公司根据上级指示被撤销。1964年9月5日,根据周恩来总理和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薄一波等几位副总理的指示,中共江西省委批准省轻化厅党组和中共景德镇市委的报告,成立江西省瓷业公司。同时撤销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局。公司成立初,是按苏联的“托拉斯”集中统一管理模式进行组建,行政隶属于省轻化工业厅。性质为统一经济组织,实行统一经济核算。江西省委关于成立江西省瓷业公司的批示,赣发〔1964〕374号文指出:公司的主要任务是:从改进生产技术管理入手,将有关生产单位组织起来,加强领导,促进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在国家计划的统一安排和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集中全力搞好生产。公司成立初期,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公司正、副职领导干部,均由省委批准任免。公司的办事机构,由省轻工业厅批准,设立供应处、销售处、办公室、工程师室、美术室、生产科、劳工科、财务科、统计科、检验科和基建设备科,次年增设矿山管理处。公司管理范围为原市陶瓷工业局所属的红星、宇宙、建国、东风、红旗、光明、景兴、艺术、新平(后分人民、新华两个厂)等9个瓷厂和市瓷土矿(含三宝矿)、浮东矿、大洲瓷土矿、耐火材料厂、匣钵厂、瓷用化工厂等6个原辅材料企业。江西省政府将景德镇市外的庐山、星子、余干、陈湾等4个矿山以及景德镇市属机械厂(后改为陶瓷机械厂)划归公司管理。省轻化工业厅将所属的高级美术瓷厂(即现在的为民瓷厂)下放给公司管理,并将省陶研所委托公司代管。全公司系统拥有11个瓷厂、7个原料矿山和3个辅助材料生产厂家,职工共2.8万人。
  1966年12月,江西省委工交领导小组决定:省瓷业公司从隶属省轻化工业厅划归景德镇市领导,公司党政正职任免,须由景德镇市委报省委批准,副职由景德镇市委讨论决定。1968年12月,江西省瓷业公司正式更名为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同月,经市革命委员批准,成立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革命委员会,实行“一元化”领导体制。1969年7月,公司的办事机构,经撤销、合并,将组织、宣传、纪检和工、青、武、保、文合并为政工组;将生产、统计、技术、质量、劳工、基建设备、产品和美术设计合并为生产组;将文书、档案、印鉴、收发、财务、食堂、房管、接待合并为办事组;负责全系统的原燃材料供应为后勤组,当时革委会这4个组,称为“四大块”。1969年12月,景德镇市革委常委研究,鉴于公司所属的余干、星庐等矿山皆已移交当地管理,决定将省陶瓷工业公司革命委员会改为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公司革命委员会,1971年复称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1972年1月,公司革委会政工组改为公司党委政治部;4月,后勤组从公司分出成立省陶瓷工业公司原燃材料供应处,负责公司产瓷计划所需的瓷土原料、燃料和包装材料,通过向国家申请调拨和市场调节进行采购、运输、储存、供应,成为陶瓷公司的主要后勤基地。
  1973年3月,景德镇市编制委员会批准公司制定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与职责范围的意见。公司总编制定为206人,机构设置:1、公司内部设置政治处。政治处内设组织科、宣传科、纪检科、群众工作科、调查研究科和干部轮训班。2、公司内部设置办公室、保卫科、生产科、劳工科、技术科、财务科、基建设备科、矿山管理科、包装检验科、国家用瓷办公室、产品设计室。4月,市编委又决定将原批设的公司政治处改为政治部。
  1979年8月,公司恢复了党委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为了加强集体领导,公司设立党委常委会议制度。凡属公司中层干部及厂级干部任免、奖惩、生产、经营、科技、文教等方面重大决策,都必须由党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1984年7月,景德镇市委对公司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平均年龄下降,文化水平提高,年龄在50岁以上的仅2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有3人。
  改革开放中公司的组织机构进行了变动。1978年8月,撤销公司政治部、政治部下设的组织科、宣传科、纪律检查科和公司办公室。设立公司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室;增设公司经理办公室、计划统计科、安全环保科;将公司包装检验科改为质量管理科。1980年4月,公司将生产科担负的销售业务划出管理,增设销售科。1981年1月,增设增产节约办公室,同时撤销工业学大庆办公室。1982年1月,为加快陶瓷技术改造步伐,在公司设计室的基础上成立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院。1985年4月,市编制委员会重新核定公司职能部门的设置,党委系统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行政系统设生产经营部、技术改造部、技术开发部、人才开发部、财务核算部、情报信息部、经理办公室、质量管理办公室、企业管理办公室、地县陶瓷办公室和保卫科。另外公司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人民武装部按上级有关规定设置。
  第五节 景德镇市建筑工程建筑材料公司
  1979年11月,景德镇市城市建设局划出景德镇陶瓷厂和第一、二、三建筑公司及水泥厂等单位,组建景德镇建筑工程局。1983年8月,景德镇市建筑工程局在机构改革中由行政机关改为经济组织,易名为景德镇市建筑工程材料公司。
  公司内设14个职能科室,下辖景德镇陶瓷厂、景德镇市面砖厂、景德镇市建筑瓷厂、锦地砖厂、装饰材料厂和中国卫生洁具厂筹建处等建筑卫生陶瓷生产企业,有职工4200人。生产品种有各色釉面砖、墙地砖、卫生洁具等。1985年,公司所属企业釉面砖产量386万平方米,墙地砖产量6.5万平方米。
  第二章 瓷用原材料厂(矿)
  第一章 瓷业管理机构
  第一节 陶业管理局
  民国18年(1929),设立江西陶务局,解决制瓷业者有关相互间各种纠纷,以免产生瓷器生产中途停顿之弊,取缔不良习惯以杜绝操纵把持。民国21年(1932),迁并南昌工业试验所。民国23年(1934)12月,省政府在景德镇设立江西省陶业管理局,受省建设厅指导。省政府聘任杜重远为省陶业管理局局长,执掌事项有:关于江西瓷业之调查研究;关于江西瓷业指导监督;关于江西瓷业之设计改进,关于瓷业工人之训练管理;省政府交办其它有关江西瓷业事项。为了保证陶业管理局的改良措施能在景德镇顺利推行,杜重远向省政府推荐阎模楷担任浮梁县县长,以收“管政合一”之效。1934~1935年,杜重远本着“要改革瓷业,须先改良瓷人”的宗旨,在景德镇莲花塘创办起陶业人员养成所,自己兼任所长。从陶业学校和高中毕业的学生中,通过考试挑选了72名学生,经过为期一年的新思想、新技术的培训,成为改良景德镇瓷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誉称“七十二贤人” 民国24年(1935)4月4日,省陶业管理局局长杜重远发出明令取消窑禁布告:
  查景德镇瓷业,历史悠久,中外驰名。祗以墨守成规,执一不变,分行立派,各自为谋,致千百年来光荣之历史与广大之销场,竟为洋瓷所夺去,言之殊堪痛心。本局长洞悉积弊,力除恶习,以改良中国瓷业为职志。莅位以来,细心研讨,觉陋规之大,莫大于窑禁。因一经禁窑,坯场积坯日多,无法工作;瓷商购货缺乏,祗得坐守,内妨生产,外失信誉。加之窑身容积放大,倒、爽等弊定多,烧窑次数减少,所耗费用必巨。久之,坯户亏累,瓷商裹足,必至同归于尽而后已!自今以后,永远取消窑禁,不得面从背违,仍蹈以前积习,致于咎戾!仰即遵照,切切此布。
  同年,陶业管理局制定镇窑结构及维修管理制度,规定窑长不得超过四丈七尺,窑高不得超过一丈六尺,每年要维修一次;制止窑体过长过高,烧窑易出大面积倒窑事故。
  景德镇瓷业的陋规,不止于窑禁,几乎无行不有,无帮不有。在取消窑禁的同时还对窑厂、匣厂、红店、瓷行、五行头(汇色、把桩、包装、打桶、打络)等方面的其他不合理的陋规,也采取了严厉的限制和取缔措施:(一)取消窑工陋规。改窑工不再向窑户交“买位子”钱;也不再向搭烧瓷器的坯户索取所谓节包、酒钱、吹灰肉、高帽钱等。窑工工资概由窑户发给,坯户则适当向窑户多交烧费。(二)打破各种宾主制度。宾主关系涉及到匣钵厂、模利店、红店、瓷行、洲店等行业,以及行业中的父传子、子传孙的世袭惯例。打破宾主关系,买卖就自由,使各行业的产品质量迅速提高,而且商场上的纠纷也大为减少。(三)取缔白土行把持囤积居奇。原在景德镇做白土生意的商人必须投行,否则不准出售白土。白土行为抬高价格,常常将白土囤积居奇,因而涉及瓷器成本。经布告取消后,白土商人可直接与坯户交易。同时规定每块白土重量为4市斤,不得参差,以〓划一而便使用。(四)取消黄家洲包购脚货。窑户出售脚货(即次品)。惯例只由黄家洲(即洲店)购买转售。如果他人向窑户购买脚货,洲店即出面干涉。经发布布告后,脚货任人购买,不准再行干涉。(五)取消限制板头。坯工每日做坯多少板,应视营业而定。营业差则少做,营业好则多做,多做多得。不许再照旧章进行限制,更不许“夜工帮”出面干涉。(六)取消装坯限制。某匣装某坯,匣内装坯件数,工人皆有一定限制,这同样有碍生产效率。经布告后,应听凭窑主意见,尽量满装满插,装坯工不得再有限制。(七)禁止瓷工有一人被辞退,不论情由如何,全厂停工停产三天。这是有碍生产的陋习。经布告后,厂主“务应善待工人”;同时,瓷工也不得再停工三天。(八)每逢农历五月半、七月半、年终,匣工均向坯户索取篮钱;端午节,中秋节,装坯工必到匣户吃粽子、麻糍等定例,也经布告取消。
  省陶业管理局在取缔影响瓷业生产的各项陋规外,还设立模范窑厂、模范瓷厂(脱胎厂)等,作为改进瓷业的具体生产单位。瓷厂、窑厂的组织也较以前扩大,设备较为齐全,生产条件比原来的坯厂有所改进。民国26年(1937),局长杜重远因故正式离开江西省陶业管理局。民国28年初,江西省政府明令撤销陶业管理局。
  第二节 景德镇市工商管理局
  1949年5月,市人民政府成立工商管理局,局内设陶瓷科,直接管理瓷业生产。根据中国共产党的保护工商业政策,动员复工复业,加强了对工商业者的管理。
  第三节 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局
  1951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设立瓷业生产管理委员会。1953年,市政府决定成立陶瓷生产管理局,统一管理全市陶瓷工业。同年6月,改为市工业局,主管陶瓷兼管其他工业。1956年2月16日,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省陶瓷工业公司,属江西省工业厅全能性的二级机构,受江西省工业厅直接领导,原景德镇陶瓷生产管理局同时撤销。1957年4月,撤销省陶瓷工业公司,陶瓷工业划归市工业交通局管理。市工业交通管理局内设陶瓷管理科,专管陶瓷工业。1958年6月1日,经中共景德镇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景德镇陶瓷联合总公司,负责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和景德镇市陶瓷批发站的产、供、销,克服产、供、销脱节的弊端,便于统一规划,统一培养和集中使用技术力量,开展技术革新活动,促进瓷业生产发展。1958年9月,中共景德镇市委决定,在景德镇陶瓷联合总公司和瓷器手工业联社的基础上,成立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局,内设秘书、人事、生产技术、基建、统计、财务、劳资、矿务、设计等9个科和原燃材料供应处。1964年9月,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局撤销。
  第四节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
  1956年2月6日,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公司下辖瓷土矿、瓷土粉碎厂、日用瓷厂、匣钵厂、瓷用化工原料颜料厂、瓷用花纸厂、瓷器彩绘厂(社)等,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划归公司领导。该公司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领导与管理本行业各种经济类型企业的产、供、销;一方面担负本行业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它是一个经济部门,又是一行政部门,承担经济和行政的双重任务。1957年4月,该公司根据上级指示被撤销。1964年9月5日,根据周恩来总理和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薄一波等几位副总理的指示,中共江西省委批准省轻化厅党组和中共景德镇市委的报告,成立江西省瓷业公司。同时撤销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局。公司成立初,是按苏联的“托拉斯”集中统一管理模式进行组建,行政隶属于省轻化工业厅。性质为统一经济组织,实行统一经济核算。江西省委关于成立江西省瓷业公司的批示,赣发〔1964〕374号文指出:公司的主要任务是:从改进生产技术管理入手,将有关生产单位组织起来,加强领导,促进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在国家计划的统一安排和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集中全力搞好生产。公司成立初期,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公司正、副职领导干部,均由省委批准任免。公司的办事机构,由省轻工业厅批准,设立供应处、销售处、办公室、工程师室、美术室、生产科、劳工科、财务科、统计科、检验科和基建设备科,次年增设矿山管理处。公司管理范围为原市陶瓷工业局所属的红星、宇宙、建国、东风、红旗、光明、景兴、艺术、新平(后分人民、新华两个厂)等9个瓷厂和市瓷土矿(含三宝矿)、浮东矿、大洲瓷土矿、耐火材料厂、匣钵厂、瓷用化工厂等6个原辅材料企业。江西省政府将景德镇市外的庐山、星子、余干、陈湾等4个矿山以及景德镇市属机械厂(后改为陶瓷机械厂)划归公司管理。省轻化工业厅将所属的高级美术瓷厂(即现在的为民瓷厂)下放给公司管理,并将省陶研所委托公司代管。全公司系统拥有11个瓷厂、7个原料矿山和3个辅助材料生产厂家,职工共2.8万人。
  1966年12月,江西省委工交领导小组决定:省瓷业公司从隶属省轻化工业厅划归景德镇市领导,公司党政正职任免,须由景德镇市委报省委批准,副职由景德镇市委讨论决定。1968年12月,江西省瓷业公司正式更名为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同月,经市革命委员批准,成立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革命委员会,实行“一元化”领导体制。1969年7月,公司的办事机构,经撤销、合并,将组织、宣传、纪检和工、青、武、保、文合并为政工组;将生产、统计、技术、质量、劳工、基建设备、产品和美术设计合并为生产组;将文书、档案、印鉴、收发、财务、食堂、房管、接待合并为办事组;负责全系统的原燃材料供应为后勤组,当时革委会这4个组,称为“四大块”。1969年12月,景德镇市革委常委研究,鉴于公司所属的余干、星庐等矿山皆已移交当地管理,决定将省陶瓷工业公司革命委员会改为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公司革命委员会,1971年复称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1972年1月,公司革委会政工组改为公司党委政治部;4月,后勤组从公司分出成立省陶瓷工业公司原燃材料供应处,负责公司产瓷计划所需的瓷土原料、燃料和包装材料,通过向国家申请调拨和市场调节进行采购、运输、储存、供应,成为陶瓷公司的主要后勤基地。
  1973年3月,景德镇市编制委员会批准公司制定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与职责范围的意见。公司总编制定为206人,机构设置:1、公司内部设置政治处。政治处内设组织科、宣传科、纪检科、群众工作科、调查研究科和干部轮训班。2、公司内部设置办公室、保卫科、生产科、劳工科、技术科、财务科、基建设备科、矿山管理科、包装检验科、国家用瓷办公室、产品设计室。4月,市编委又决定将原批设的公司政治处改为政治部。
  1979年8月,公司恢复了党委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为了加强集体领导,公司设立党委常委会议制度。凡属公司中层干部及厂级干部任免、奖惩、生产、经营、科技、文教等方面重大决策,都必须由党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1984年7月,景德镇市委对公司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平均年龄下降,文化水平提高,年龄在50岁以上的仅2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有3人。
  改革开放中公司的组织机构进行了变动。1978年8月,撤销公司政治部、政治部下设的组织科、宣传科、纪律检查科和公司办公室。设立公司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室;增设公司经理办公室、计划统计科、安全环保科;将公司包装检验科改为质量管理科。1980年4月,公司将生产科担负的销售业务划出管理,增设销售科。1981年1月,增设增产节约办公室,同时撤销工业学大庆办公室。1982年1月,为加快陶瓷技术改造步伐,在公司设计室的基础上成立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院。1985年4月,市编制委员会重新核定公司职能部门的设置,党委系统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行政系统设生产经营部、技术改造部、技术开发部、人才开发部、财务核算部、情报信息部、经理办公室、质量管理办公室、企业管理办公室、地县陶瓷办公室和保卫科。另外公司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人民武装部按上级有关规定设置。
  第五节 景德镇市建筑工程建筑材料公司
  1979年11月,景德镇市城市建设局划出景德镇陶瓷厂和第一、二、三建筑公司及水泥厂等单位,组建景德镇建筑工程局。1983年8月,景德镇市建筑工程局在机构改革中由行政机关改为经济组织,易名为景德镇市建筑工程材料公司。
  公司内设14个职能科室,下辖景德镇陶瓷厂、景德镇市面砖厂、景德镇市建筑瓷厂、锦地砖厂、装饰材料厂和中国卫生洁具厂筹建处等建筑卫生陶瓷生产企业,有职工4200人。生产品种有各色釉面砖、墙地砖、卫生洁具等。1985年,公司所属企业釉面砖产量386万平方米,墙地砖产量6.5万平方米。
  第三章 日用瓷制作厂
  第一节 民营瓷厂
  景德镇境内烧造瓷器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浮梁县志》“新平冶陶,始于汉世”,但不见详细的窑场记载。较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民窑为陈朝,《景德镇陶录》谓:“陈至德元年,诏镇以陶礎贡建康”。以后,历代民营窑坊虽然有记载,只是景德镇总体的窑厂规模、民营窑厂、坯房、彩瓷业等,除名窑者外,极少见到民营个体窑坊的史料,只能从间接的资料中反映古代民营个体的窑厂、作坊概况。
  唐武德年间,有民窑户陶玉、霍仲初,烧制的瓷器佳者似玉器,成为进御的贡品,遂声名大振,成为当时的名窑。宋民窑业主潘安生,擅长烧造影青瓷,所烧制品粉盒留下了“潘家安生记”铭文惟记。同朝民窑产品瓷盒底部留下了“许家合子记”、“段家合子记”及汪、蓝、朱、徐等诸姓铭文,这些当是民营手工业主个体制造瓷器的标记。元代瓷器烧造已专业化了,分工明显,窑户和坯户已形成搭烧的宾主制。显然,这种制度有利于民营窑厂和作坊的生产与发展。其时,有民营手工业主林捷隆,擅制印花雷文三足鼎,底有“林捷隆制”印款。明代景德镇瓷业人口已十万余人,民营窑厂,作坊、瓷行、红店等甚众。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中记载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坯坊个体户“叫做邵正大,是个窑户一个做手,浑家杨氏善能描画,正大做就瓷坯,就是浑家描画花草人物,两口俱不吃空,住在一个冷巷里,尽可度日有余。”民营作坊中多身怀绝技者,他们是手工业者中的佼佼者,其作品和窑、坊被后人以姓氏命名。昊十九窑、周丹泉窑、崔国懋窑、陈仲美窑等,是民间窑、坊杰出的代表。清代康、雍、乾三朝是古代瓷业史上的鼎盛时期,“民窑二、三百座”,出现了仿古、雕塑、彩瓷、色釉等著名手工业主,更有烧窑业圆器制作的大窑坊,甚至烧做两行的大瓷厂。吴麐窑、熊窑和清末民初杨玉成瓷号,烧做两行的鄢德忆瓷号等便是著名的窑户。
  民国8年(1919),景德镇民窑圆器生产资本在20万元左右以上规模的窑户有:陈庚昌、余英源、余旺春、冯承就、余略盛、王家琨、刘世机、刘经道、冯茂顺、余松盛、余海生、周顺泰、冯庆来、余用正、冯曹氏等。民国17年(1928),圆器中经营脱胎器165户、四大器53户、四小器18户、冬小器18户、饭具58户、灰器119户、渣器63户、古器35户、满尺盘3户、炉寸15户、官古令11户。民国26年(1937),经营脱胎器272户、二白釉188户、四大器60户、冬小器与四小器共42户、饭具30户、灰器234户、古器20户、满尺4户、炉寸3户、官古令26户,饭具30户、灰器234户、古器20户、满尺4户、炉寸3户、官古令26户。在此期间,圆器制造的主要窑户有吴先志(美成器庄)、陈春山(陈同泰瓷号)、曹星垣(曹协盛号)、余秀峰(余甡顺号)、徐良俊(义生隆号)等。民国36年(1947),经营白釉脱胎81户、青釉脱胎110家,二白釉180户、四大器9户、灰器15户、可器(又名渣器)28户、酒令盅34家。主要窑户有刘乃桃、刘经治(刘和丰瓷号)、刘经荣、刘经华(刘义昌甡瓷号)、刘万顺(刘万顺号)、巢克谦(巢宝珍瓷号)、余昭华(余鼎顺瓷号)等。
  琢器生产民国17年(1928)经营大件71户、粉定298户、雕削194户、古坛16户、官盖35户、滑石16户、淡描13户、针匙142户、汤匙12户、博古器7户、灯盏6户。民国26年(1937)大件63户、粉定429户、雕削240户、古坛18户、官盖26户、滑石21户、淡描8户、汤匙8户、博古器7户、灯盏7户。民国36年(1947)粉定183户、大件33户、雕削75户、针匙163户。在这期内,琢器业窑户有刘庭熙(刘森茂瓷号)、天宏华瓷业公司(合资)、艾早发(艾荣生瓷号)、梁紫玉(梁美兴琢器厂)、杨石成(杨福盛瓷厂)、饶华阶(饶华丰号)和景德镇华电瓷厂合资等。
  1949年5月,民国时期沿续下来的制瓷厂家规模小而且分散。6月21日,市工商管理局调查统计:全市烧瓷窑共计103座,其中柴窑81座、槎窑17座、阶级窑5座。经动员复工生产的有34座;有坯厂1305处,其中圆器636处、琢器669处。经动员复工生产的有612处,其中圆器146处、琢器466处。1949年9月25日止,全市私营工业和手工业已经陆续开工生产的有窑厂66座,生产工人有1202人;坯厂826家,生产工人4914人;全市瓷业、模子业、匣钵业等共有2279家,生产工人11558人。
  1951年1~5月,先后组建国光瓷业产销股份有限公司(后易名国光瓷厂),由460户坐商、行商集资组成;裕民陶瓷生产股份有限公司(后易名裕民瓷厂),由204户行商集资组成;建中瓷厂由15家中、小窑户及4家转点行商户组成(于1952年7月解散)。
  1952年1~7月,先后组建华光、群益、民安、建华、赣华、新生、永新、永和、兴中、大中、建新等私私联营瓷厂。这批私私联营瓷厂由164家大、中、小圆器、琢器、烧窑户私营企业组成。各厂拥有职工120人~300人,柴窑1座~3座。1953年春,各私私联营瓷厂先后吸收了42家私营中、小型瓷厂。1953年11月~1954年8月,又组建了光大、黎明、裕华、民生、民建、利生等规模较大的私私联营瓷厂。此批私私联营瓷厂由112个制瓷小厂、19个瓷器加工小厂、47个转行商户、2个摊贩户、6个其他商业户组成,共有人员1969人。其中职工1496人,资方从业人员473人,各厂拥有柴窑1座~3座,均有独自生产的能力。1953年8月,市人民政府将70多家10人以上的瓷厂分别并入各私私联营瓷厂。
  1954年,景德镇有计划地扩展瓷业的公私合营,在此之前已有私私联营瓷厂转为公私合营国光瓷厂和裕民瓷厂。同年6~7月,市人民政府批准5个私私联营瓷厂为公私合营瓷厂:永红瓷厂(以永红瓷厂为主,吸收北窑、谭义陶、孙恒茂、集义顺等瓷厂组成)共有工人、私方从业人员511人,资金13.9万元;群益瓷厂(以群益瓷厂为主,吸收袁兴记、马栅宝、马永昌、谭天宝、冯泰来等瓷厂组成)共有工人和私方从业人员336人,资金11.61万元;新生瓷厂(以新生瓷厂为主吸收程秋顺、周龙顺等瓷厂组成)共有工人和资方从业人员442人,资金10.61万元。永和瓷厂(以永和瓷厂为主,吸收江雅兴、姜振昌、程协盛、复新窑等瓷厂组成)共有工人和资方从业人员1598人,资金16.7万元。后又吸收5家瓷厂和1家窑厂。
  1955年12月6日,全市已组建16个陶瓷生产合作社、13个画瓷合作社、7个画瓷合作小组,组织起来的手工业者共9373人。次年1月,将16个陶瓷生产合作社并为9个瓷器工艺合作社;13个画瓷合作社和7个画瓷合作小组合并为10个画瓷工艺合作社。
  1956年1月,市人民委员会批准最后6户私营联营瓷厂并入公私合营瓷厂,完成了瓷业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在此基础上又进行全行业的调整,将原13个合营瓷厂合并为10个全能的公私合营瓷厂。当年,将10个合营瓷厂更名为第一至第九瓷厂和美术瓷厂。
  1958年7月,将10个公私合营瓷厂和10个瓷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10个大型瓷厂,同时转为地方国营瓷厂。
  此后的20年中,国营瓷厂(全民所有制)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许多大型现代化的完全瓷厂;集体办瓷厂(集体所有制)发展快速,遍布街道里弄和近郊,构成了以国营瓷厂为主体,集体办瓷厂为补充的陶瓷生产、经营格局。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各项经济政策逐步放宽。1980年,市革命委员会批准景德镇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恢复和发展个体工商户的请示报告》,在报告中明文规定:“个体工商户具备经营条件,社会上又需要,而国营、集体企业一时包不下来,均可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1982年底,全市个体陶瓷作坊达9户,以家庭为单位生产陶瓷的个体户及从业人员19人。1984年,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对个体经济政策又松动放宽。1985年,全市个体私营陶瓷企业(作坊)发展到33户。
  第二节 官办瓷厂
  御器厂 明洪武二年(1369)建陶厂,建文四年(1402)改为御器厂,烧造宫廷御用瓷、官府用瓷和邦交礼品瓷等。平时由饶州府的官吏管理,每逢大量烧造时期,朝廷都派宦官至景德镇督陶,叫督陶官。洪武年间御器厂有官窑20座,至宣德年间增至58座,窑有6种不同的类型:风火窑、色窑、大小〓熿窑、大龙缸窑、匣窑、青窑。其中缸窑32座,专烧龙缸、鱼缸;青窑烧小件;色窑烧颜色釉。御器厂人事设置为:管厂总事1名、副管事1名、档子房听事1名、听事吏1名、书手2名、机兵16名、铺兵1名、禁子1名、门役1名、库役1名、阴阳生1名、里长13名、老人13名、卑隶8名、轿伞夫5名、鼓吹手6名。巡逻守卫地方夫20名。
  御器厂所需的陶工有二类:一是具有生产技能的官匠;二是当辅助工的普通劳动力。有技能的官匠又分二部分:一部分是上班匠,明代把手工业者编入匠籍,景德镇的匠籍户例派四年一班赴南京工部上班,但只要交纳一两八钱“班银”,就可以自己从事手工业生产。御器厂若要烧造瓷器,这些工匠仍要自备工食到御器厂“上班”。按规定上班匠只要完成一次烧造后,就可以回去。但是,繁重的御器烧造任务往往连续不断,难有一个完结的日期,因此,有的工匠在交纳班银后,还要在御器厂常年无偿劳动,其结果是“正班各匠服役。二十多年,未得停止。告部缴查,又因烧造未完,未造册缴部”。致使陶工“身服庸役,又纳玉银,亡所告诉,实不胜困。”这一部分官匠常年维持300多人的名额,他们被编入御器的23作服役,各作有作头,其下则为作匠。其23作分工与人事编制为:“大碗作,作头四名,匠二十二名。盘作,作头三名,匠二十名。碟作,作头二名,匠十六名。印作,作头二名,匠十六名。锥龙作,作头四名、匠十一名。写字作,作头五名。钟作,作头二名、匠一名。酒盅作。画作,作头三名,匠十九名。匣作,作头三名,匠二十四名。泥水作,作头一名,匠十八名。色作,作头三名,匠十三名。大木作,作头四名,匠三十五名。小木作,作头二名,匠十九名。船木作,作头二名、匠十三名。铁作,作头三名,匠三十名。竹作,作头一名,匠九名。漆作,作头一名,匠三名。索作,作头一名,匠八名。桶作,作头一名,匠八名。染作,作头一名。东碓作。西碓作。以上各作作头五十五名,匠三百三十四名,总计三百八十九名,尚有酒盅作,东碓作、西碓作缺载,总计约在四百名以上。”另一部分是“雇役”,主要是指数量较少的绘画艺人和烧龙缸的“大匠”,敲青匠、弹花匠和裱褙匠等。
  辅助工有上工夫和砂土夫,在嘉靖年间,上工夫为36名,砂土夫为190名,都是从饶州府所属七县编派。
  御器厂烧造供御瓷器,在嘉靖以前,每年解运都是以千计。嘉靖八年(1529)只有2570件。十年(1531),是解运12300件。以后逐渐增加,到二十三年(1544),除碗、盅等2万多件以外,又烧成桌器1340桌,每桌27件,总计在5万件以上。三十四年,碗36335件,盘碟30500件,杯6900件。到了隆庆、万历年间,数目又加多了。隆庆五年(1571)要烧造里外鲜红碗、盅、瓯、瓶和大小龙缸、方盒各项共105770桌、个、对。万历十一年(1583),要烧造96000余件;在装饰方面要“龙凤花草,各肖其形容;五彩玲珑,务极华丽”。天启、崇祯朝,御器厂活动,处停止状态。
  御窑厂 清顺治十一年(1654)恢复官窑生产,始改御窑厂,建制仍沿袭明代,御窑厂匠作人员,对“自有上工夫派饶州属邑者悉罢之”,而二十三作之分工,却只有名称上稍微变更。御窑厂平时只存少数额定人员(约二、三十人),无编役,采用了以金钱雇佣劳动力的方式,故各作人数不定,雇佣工匠的人数,视工作繁而临时雇请。在内容将碗、盘、杯碟改为大器、小器,仿古和雕塑。御窑厂由督准官吏、九江官吏巡领,并派员驻厂协助,以后由朝廷直接委派官吏驻厂督造,以督陶官姓氏冠首窑名,有康熙年臧(臧应选)窑、郎(郎廷极)窑,雍正年间的年(年希尧)窑,乾隆年间的唐(唐英)窑。自雍正六年迄十三年的七年之间,“计费帑金数万,而制造圆,琢等器不下三四十万件”,每年平均也在五万件以上,较之明代后期烧制数量并无逊色。为了满足宫廷的需要,不计工本的提高质量和仿制名窑器,创造新品种,促进了陶瓷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瓷业的发展。唐英在乾隆元年的《陶成纪事碑》中,记载了自雍正六年以后景德德御窑厂的概况:当时每年秋、冬两季向北京上交盘、盌、钟、碟等上色圆器,由2、3寸口径至2、3尺口径不等,共1万6、7千件;瓶、罍、尊、彝等上色琢器,由3、4寸高至3、4尺高不等,共2000余件。上交必须连同不够规格的次品一起,因此实际生产量要超过这个数字。这些产品大约需要3万人左右(包括辅助工和办事人员)完成。每年的总支出是8000两银子,由淮安报闸关支付。咸丰五年(1855)御窑厂停办。同治五年(1866),朝廷曾派员谋兴复御窑未成。
  江西瓷业公司 清宣统二年(1910),在景德镇成立江西瓷业公司(设在御厂内)。公司原为官商合办,为张季直、袁秋舫、瑞华伯(瑞征)等所发起。资本由冀、鄂、苏、皖、赣五省协款,先定资本为40万银元,但招足时只收到20万元。江西瓷业公司创办人康达,字特璋,主持瓷业公司,设本厂、分厂二处。本厂设在景德镇,在彭家弄口新建了1幢房屋,作为公司办公和门店使用,厂房面积约2200平方米,西南有彭家弄、东司岭等厂房和柴窑,东北有薜家坞、罗汉肚厂房和柴窑,其中,柴窑分别为复兴窑、徐家窑、邑山窑、健班窑等。制瓷仍用旧法,以维持营业。分厂设鄱阳(城内高门),以便实验改良制造。在分厂中附建一陶业学堂,拟用机械制瓷,煤窑烧瓷。1911年以后,五省协款中断,鄱阳分厂因之倒闭,而陶业学堂改为江西省立,从此江西瓷业公司与陶业学堂分开。
  民国8~9年(1919~1920),江西瓷业公司渐次扩大,当时组织规模分工场与发行两个部分。工场中分坯作、窑作、彩作三课。坯作之中分圆琢器两类。圆器则分为脱胎、二白釉、青花诸厂之分;琢器则瓶、尊、壶各有专作。窑两座,每4日出瓷一次,所值约2000余元。选料施工,均能特别注意,凡各出品,较之外间瓷店独著精良。每年营业总额约7万元~8万元。
  公司设总协理2人为名誉职,经理1人以厂长代行职权,负公司全责。以下又有各课主任,分理其职司,由坯成瓷,由瓷加彩,历经各课而器成。各课之中,又有作目,以董其事,器之良窳,工之勤怠责等。
  江西瓷业公司从成立起,长期无人过问,而当时政局变迁和连年内战,早就湮没了它与政府的隶属关系,逐渐演变为创办人的私人企业。历来地方政府,也把它当作私人企业对待。直到1949年8月,江西瓷业公司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作为官僚资产予以没收。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瓷厂
  景德镇市建国瓷厂 1949年8月,中共浮梁地委决定,将没收的原江西瓷业公司筹建国营瓷厂,以其门市部改为办公厂址,1950年4月1日,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景德镇市建国瓷业公司。1951年,建国瓷业公司接收了政府没收的九窑公会会长邵裕如窑厂1幢、坯房3幢;旧浮梁参议员向德的槎窑1座,坯房8幢;旧商会会长赖淮清的窑厂2座和全部坯房。1952年10月27日,建国瓷业公司更名为景德镇市建国瓷厂,当时有职工882人,拥有资金占陶瓷生产企业资金总额的12.5%,既是全市首家国营企业,又是全市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瓷厂。1955年,市烈军属瓷厂和市星火瓷厂、1958年,景德镇瓷厂(原试验瓷厂)相继并入建国瓷厂,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发展成为生产传统高温颜色釉陈设瓷的定点企业。厂部座落胜利路63号,生产厂区分布在胜利路,迎祥弄、彭家弄、龙缸弄等地。
  主要产品有高低温色釉瓷、青花和影青瓷,有以历史上著名的“汝、定、哥、官、钧”五大名窑产品为蓝本的仿古瓷。按用途可分为国家礼品瓷、陈设瓷、展览瓷、旅游瓷等。生产的高温色釉、品种繁多。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名贵色釉,如钧红、祭红、郎窑红等,还创造了火焰红、灯芯红、桃红、粉红、李子红、玉青、茶青、竹叶青、豆绿、乌金花釉、虎斑釉、象牙黄、结晶釉等百余种色釉及釉上堆花的工艺瓷品,尤以“三阳开泰”产品深受人们喜爱。1979年,“珠光”高温颜色釉陈设瓷荣获国家产品银质奖。定为国家生产传统高温颜色釉瓷的唯一企业,名贵色釉瓷还是国家领导人出访和外国元首访华赠送的国家礼品瓷,行销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5年,全厂设生产车间6个,科室15个,有固定职工及合同制职工125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9人,管理人员129人,服务及其他人员118人。厂区占地面积52439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9078平方米,生产设备有球磨机8台、榨泥机6台、练泥机4台、搅拌机3台、机压作业线7条、注浆作业线7条、草鞋19双、油烧隧道窑1座、柴窑1座、电炉6台、锅炉和余热锅炉4台,动力机械总能力1508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00万元。年产能力1200万件。
  景德镇市人民瓷厂 1952年,由200多间坯房和16座窑场组合公私合营华光瓷厂、群益瓷厂、光大瓷厂。1956年,3个厂合并转为国营第三瓷厂,1957年易名新平瓷厂。1964年,分为新平瓷厂和新华瓷厂。1969年,新平瓷厂改名为景德镇市人民瓷厂,是当时全国唯一生产经营传统青花瓷的专业厂。位于风景路54号,生产厂区薛家坞,沟沿上一带,隶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 主要产品有青花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饭具等配套瓷。有青花碗、盘、杯、碟、缸、罐、瓶、钵、凉墩等各种器型。还生产砂芯、球磨子,球磨坛等工业用瓷。产品花色丰富,规格完备、品种齐全。1979年,92头青花梧桐餐具获国家轻工业部全国轻工优质产品奖,同年,荣获国家经委颁发的金质奖。1980年,长青牌青花瓷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发的国家著名商标产品奖;1984年,45头青花梧桐西餐具在国际上连获三枚金奖:即民主德国莱比锡春季博览会金质奖章;捷克布尔诺十五届消费品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波兰波兹南第五十六届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
  1985年,全厂设有生产车间8个、青花研究所1个、行政科室12个、党群部门科室7个。有固定职工及合同制职工171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1人、管理人员134人、服务及其他人员209人。全厂占地面积53786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52795平方米。生产设备有球磨机8台、榨泥机7台、练泥机7台、机压作业线14条、注浆作业线8条、草鞋*12双。长93米的油烧隧道窑1座、煤烧隧道窑1座、煤烧园包窑4座、全链式白胎干燥房8间、全链式青花坯体红外线干燥烘房2座。有动力机械1684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849.5万元。年产日用瓷1012万件。
  景德镇市新华瓷厂 1964年,由原新平瓷厂划出一部分组建而成。位于莲社北路7号,隶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主要生产民族用瓷、日用陶瓷、旅游瓷、陶瓷容器和仿古瓷、工业用瓷等。民族用瓷畅销西藏、宁夏、甘肃、青海等地,民族用瓷具有造型优美、瓷细坝高而薄、白度高、亮度好、色彩艳、古朴雅致,深受少数民族兄弟的欢迎,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列为民族用瓷生产专厂。荷口碟主要销往伊朗、伊拉克以及巴基斯坦、前苏联等国家。
  新华瓷厂生产的彩云牌民族用瓷,1983年荣获国家民委、轻工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彩云牌青花斗彩缠枝莲八宝49头民族餐具,1985年荣获轻工业部优秀新产品奖和国家民委、轻工业部颁发少数民族生活用品优质产品证书。花瓶式瓷质酒瓶,1985年荣获省优秀科技成果四等奖。
  1985年,全厂设管理委员会1个,下分设生产指挥、技术开发、经营信息、后勤服务、财务核算等5个系统,科研所1个,生产车间7个,有固定职工及合同制职工100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9人、管理人员124人、服务及其他人员116人。全厂占地面积50 409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2603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球磨机6台、榨泥机6、练泥机6台、成型生产作业线16条、注浆作业线1条、煤烧隧道窑2座、油烧烤花窑1座、小型试验窑1座。动力机械总能力1578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31万元。年产日用瓷1800万件。
  景德镇市艺术瓷厂 1958年,由市工艺美术瓷厂、市出口瓷厂、画瓷合作社合并组建。是景德镇市粉彩瓷生产的主要厂家。座落莲社路24号,成形生产厂区在夜叉〓一带,隶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生产的粉彩瓷有各类瓷板、花瓶、高白釉薄胎瓷、碗等。“福寿”牌粉彩瓷在1980年荣获国家金质奖;“景德镇”牌高白釉薄胎瓷在1983年荣获国家银质奖。还生产其他的仿古瓷、日用瓷。产品已销往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
  1985年,全厂设职能部门和科室24个,生产车间10个,有固定职工及合同制职工209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1人,管理人员168人,服务及其他人员265人。全厂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3408平方米。拥有榨泥机4台、球磨机7台、练泥机3台、机压成型作业线3条、注浆作业线1条、“草鞋”8双;隧道油窑1座、圆窑7座、锦炉2座、电炉32座。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098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96万元。年产量1200万件,出口量约40万件。
  景德镇市东风瓷厂 1951年4月,瓷商集资创建了裕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是景德镇第一个具有陶瓷生产全过程的瓷厂。1953年10月,公私合营后改称裕民瓷厂,1956年改称第一瓷厂,后有几个小型瓷厂并入。1959年2月转国营,经市委批准,命名为东风瓷厂。厂区分布在市区人民广场南侧方井头、青峰岭、金家弄、万年街一带。隶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
  主要产品有壶、碗、针匙、坛、青花瓷、仿古瓷、薄胎瓷等。尤以生产各系列优质壶类产品蜚声国内外市场。其壶类品种有金钟、异丰、鹰嘴、东风、锦翎、昌南、汽球、桥梁、元壶等图7-6景德镇市艺术瓷厂10多个系列产品,产量占陶瓷工业公司所属企业壶类总数的80%以上。产品畅销国内各省、自治区,还出口前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伊朗、伊拉克、日本等国和港澳地区。同时,还长期承制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的礼品瓷及国家用瓷的生产任务。产品中有8个品种先后荣获全国、省市优秀新产品奖和科研成果奖,其中:仿明代青花瓷获1984年国家经委金龙奖;“金雀”牌大饭古获1984年省优秀产品奖;40厘米菊花口薄胎碗获1985年轻工业部优秀产品奖和省科研成果二等奖。
  1985年,全厂设有党群科室部门8个;行政有9科1室,有分厂7个和直属高档瓷车间1个,有固定职工及合同制职工204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人,管理人员145人,服务及其他人员304人。全厂占地面积70598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5824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1835千瓦。生产设备有球磨机15台、榨泥机10台、练泥机5台、机压成型作业线17条,注浆作业线6条、手工针匙18个墩、手工注浆13付盆,烧成能力2条隧道窑、8座圆窑、一条彩烧辊道窑和2座弹子道烤花锦窑,年产量为3000万件。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89.6万元。
  景德镇市景兴瓷厂 由私营制瓷作坊联营组建为建华瓷厂,有2座柴窑,1954年为公私合营建华瓷厂。1956年转为地方国营企业,改名景兴瓷厂。1961年,全厂转并为华电瓷厂日用瓷车间,1962年8月,与华电瓷厂分开,座落于中华南路255号,隶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继续沿用景兴瓷厂厂名,是一个生产日用传统瓷正德器的制瓷厂家。
  主要产品是传统正德器,有“磬声”牌正德餐具、饭具以及庆兴五寸半碗、正德汤碗、大碗、八寸平、汤盘。这些产品有适应个人和家庭的3件(头)至54件(头)餐、饭具;有适用于宴会盛席的64件(头)至110件(头)的餐具,并独具中西餐两用性。1979~1985年中有16厘米青花薄胎碗获全国优秀新产品金龙奖;“磬声”牌正德餐饭具、和合具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产品深受广大用户欢迎,销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地区及欧美市场。
  1985年,全厂设有22个职能科室、部门,生产车间5个、共有108个生产班组。有固定职工及合同制职工131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6人,管理人员115人,服务及其他人员179人。全厂占地面积44417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0576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隧道窑3座(煤烧窑、煤气窑、油烧窑各1座)、机压成型作业线8条、注浆作业线1条、彩绘辊道烤花窑炉2座、球磨机12台、练泥机7台、榨泥机7台、隧道油窑1座、隧道煤窑1座、电炉2台。动力机械总能力1554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23.5万元。年产瓷器2000万件。
  景德镇市光明瓷厂 原是几十个制瓷小作坊联营的瓷厂。1958年转归红旗瓷厂。1960年,红旗瓷厂划出一部分厂房、设备、人员等建立红旗二厂,1961年8月改名光明瓷厂。位于沿河东路166号,隶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是青花玲珑出口瓷生产专业厂。
  主要生产“玩玉”牌青花玲珑各式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还生产各种皮灯、花瓶、薄胎瓷之类的高档艺术瓷、陈设瓷和礼品瓷共160多个品种。生产的青花玲珑瓷于1979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优质产品证书;1981年和1984年两次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被中外客户誉为“青花玲珑之家”。产品销往港澳、东南亚、日本、欧美等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5年,全厂设有行政职能科室15个,党群科室7个,生产车间9个,有固定职工及合同职工1869人。其中有工程技术人员17人、管理人员169人、服务及其他人员187人。厂区占地面积7808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44626平方米。有机压成型生产线23条,注浆成型线19条,手工成型生产线2条;拥有球磨机14台、榨泥机10台、练泥机5台;隧道油窑1座、锦炉2座、辊道窑1座等一整套新型的制瓷设备。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573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8121万元。年产日用瓷1845万件,其中出口瓷873万件。
  景德镇市红星瓷厂 原为第一、第四陶瓷手工业合作社。1958年7月分别改为第十一瓷厂,第十四瓷厂。同年9月,合并为国营红星瓷厂,是全市实现陶瓷生产半机械化最早的企业。厂区在曙光路22号,隶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1978年以后,由生产单件出口瓷发展到生产大批量的配套出口瓷、成为景德镇陶瓷工业中技术雄厚、装备先进、规模较大的生产釉上新花出口瓷的专业厂。
  主要生产各式新花日用中西餐具,咖啡具等陶瓷产品。生产的“玉燕”牌皮灯、壁灯于1983年荣获轻工业优质产品奖;“飞鹤”牌新彩54头中餐具1985年荣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还有57头水晶刻花西餐具获部、省优质新产品奖。产品以出口为主,销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1985年,全厂内设生产、销售、供应、财务等职能科室和部门23个,分厂5个。有固定职工及合同职工169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8人,管理人员164人,服务及其他人员195人。占地面积106933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49306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全市最先进的长达81米的微机自动控制焦化煤气隧道窑1座,长达81米油烧隧道窑2座,48米长的煤烧隧道窑1座,煤烧圆包窑5座;有机压作业线9条、注浆作业线3条;全链式自动干燥烘房4座,烤花辊道窑1座;球磨机9台、榨泥机11台、练泥机5台。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675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37.4万元。全厂年产瓷2191万件,其中出口瓷982万件。
  景德镇市红旗瓷厂 1952年由137户私营制瓷厂(坊)合并联营,建立裕华、益民、永新、赣华、永和、新生等6个联营瓷厂。1956年,将6个联营瓷厂并为公私合营第六、第七、第九等3个瓷厂,1958年,将3个瓷厂合并,名称为红旗瓷厂。1960年,红旗瓷厂划分红旗一厂和红旗二厂。第二年,红旗一厂改名为红旗瓷厂。厂址在沿河东路156号及戴家弄一带,隶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
  主要以生产釉下彩和釉上彩各种中西餐具、茶具、酒具、咖啡具和各类单件碗、盘、杯、碟等日用瓷,精制各式花碗、薄胎碗、薄胎皮灯、挂盘等陈设瓷和展览瓷。产品行销全国各大城市中的宾馆、饭店,并远销欧美国际市场。1984年,新工艺釉下彩薄胎碗荣获全国优秀新产品金龙奖。
  1985年,全厂设科室16个,生产车间8个,釉下彩科研所1个。有固定职工合同职工173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3人,管理人员160人,服务及其他人员182人。占地面积5500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46803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煤烧隧道窑2座、油烧隧道窑1座、圆窑2座、烤花弹子锦窑2座,机压成型作业线13条,球磨机16台,湿式吸铁器16台,双缸泵7台,泥浆真空搅拌机1台,真空练泥机9台。榨泥机12台、锅炉3台、发电机3台、蒸气干燥烘房45组。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847千瓦,固定资产原值708.7万元。1985年,年实际产瓷1707万件。
  景德镇市宇宙瓷厂 1954年,原为建国瓷厂第一分厂,1958年,将第十三制瓷社、第四瓷厂并入,易名宇宙瓷厂。位于东郊里村童街,隶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
  主要生产杯、盘、碟类,陈设瓷及各式中西餐具。“高岭”牌45头餐具1984年荣获全国优秀新产品金龙奖;“高岭”牌84型45头西餐具、84-18型组合餐具1984年获一等奖和优秀奖。全厂先后荣获全国、省、市新产品、新花面设计奖励14项,完成新器型设计31个、新花面36个、研制新产品43个。产品行销东欧、南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5年,全厂设职能科室23个、生产车间5个、分厂4个、中试车间1个、陶瓷测试中心1个。有固定职工及合同制职工178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人,管理人员259人,服务及其他人员297人。占地面积22450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54841平方米,有球磨机14台、榨泥机10台、练泥机8台、机压作业线15线、注浆作业线2条、隧道油窑3座、圆窑8座、辊道窑3座。有动力机械总能力3630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325.1万元。年生产瓷器2000多万件。
  景德镇市为民瓷厂 1958年开始筹建,1965年正式投入生产,名为高级美术瓷厂,属江西省轻工业厅直属企业。1966年6月,改名为民瓷厂。厂址在东郊新厂西路118号,由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管辖。 主要生产“高美”牌高中档新彩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茶杯、盘类和部分陈设瓷、礼品瓷。生产的日用瓷器制作工艺精细、瓷质光亮洁白。其中20头新彩西餐具、高美牌新彩金菊花杯、45头中餐具分别荣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1983年全国日用陶瓷盖杯获部产品评比第一名,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和1984年全国同行业质量优胜奖。产品畅销新疆、内蒙古、四川、甘肃、上海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远销美国、西德、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5年,全厂设有行政科室15个、党群部门8个、生产车间8个、彩绘分厂1个、有固定职工及合同制职工177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9人,管理人员160人,服务及其他人员282人。占地面积18290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60964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隧道、煤油窑2座、圆窑4座、烤花锦炉2座,球磨机14台、榨泥机10台、真空练泥机9台、机压成型和注浆成型作业线27条,有动力机械总能力2971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172.6万元。1985年日用瓷产量2950万件;其中出口瓷1218万件。
  景德镇瓷厂 1958年由国家直接投资,捷克斯洛伐克设计,在东郊茅家坂筹建远东第一大瓷厂——景德镇瓷厂,经9年建设,于1967年建成投产。全厂职工1573人,拥有3条97米隧道窑,主厂房面积3万平方米,包括窑炉在内,原料和成型机械等设备现代化程度较高,设计生产能力一亿件,投产后产2700万件。1969年12月市革委根据省指示决定撤销景德镇瓷厂,许多机械设备被调出分配给各瓷厂,生产厂房和生活区全部移交给新迁入的昌河飞机制造公司。
  景德镇市华风瓷厂 1978年,经中央轻工业部批准开始筹建,1985年基建收尾并投入生产。由江西省轻工设计院和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院联合设计,年设计生产能力1600万件,是全国日用陶瓷行业中率先用煤气烧瓷的现代化陶瓷企业。位于西郊丁家洲,隶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
  主要生产成套的中西餐具、茶具。茶具占全厂生产能力80%,还大批量生产以青花装饰为主的高、中档成套日用瓷,高档礼品瓷、展览瓷、陈设瓷等,其中生产的釉下青花,白里泛青,素雅端庄,具有民族风格和景德镇的陶瓷传统特色。
  1985年,全厂设有科室22个、生产车间8个,有固定职工及合同制职工136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3人、管理人员138人。全厂占地面积69443平方米,建筑面积86291平方米。有炼泥机、煤气发生炉、锅炉、隧道窑、发电机等设备,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000多万元。
  江西省陶瓷公司经销部彩绘瓷厂 原系瓷器加工服务部的两个主体车间,于1984年7月组建,随着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经销部成立而单独划出。厂址座落戴家上弄,隶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
  1979年以前,一直承担全公司的次品瓷彩绘加工,曾被誉为“陶瓷美容院”。1980年以后,随着各瓷厂的生产情况变化,为适应市场需要和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首先进行中餐具的配套加工生产。1985年,在外交部驻外机构供应处无偿支持下,开始进行锦盒、纸盒生产,用于日用瓷、礼品瓷、旅游瓷、陈设瓷包装装潢。同时从次品瓷加工转向中高档粉彩与配套加工生产。产品有各类粉彩大型壁画、薄胎瓷、挂盘、座盘及婚嫁、寿诞等礼品瓷。彩花中餐具和陶瓷装潢用的锦盒纸盒,畅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锦盒远销日本、西欧等国。
  1985年,全厂设生产经营、财务统计、政宣安保、劳动工资、技术质检等5个办公室,彩绘、开发2个工段,生产班组8个。有固定职工及合同制职工124人,其中管理人员14人、服务及其他人员21人。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088平方米。陶瓷彩绘年生产能力为500万件,锦盒纸盒生产能力为5万只。
  景德镇市古窑瓷厂 1981年创办,主要生产仿古瓷,隶属市文化局管辖。1985年,全厂有职工413人,其中:管理人员44人,服务及其他人员75人。企业占地面积43878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9559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316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98元。
  景德镇市西郊瓷厂 1980年创办,主要加工日用瓷,隶属昌江区管辖。1985年,全厂有职工128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服务人员5人。企业占地面积6666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573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484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8万元。
  江西省陶研所玉风瓷厂 1981年创办,隶属江西省陶瓷研究所管辖。主要生产日用瓷。1985年,全厂有职工29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人,管理人员32人,服务及其他人员19人,企业占地面积13848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5969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611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62.1万元。
  景德镇市文艺工厂 1965年创办,隶属市文化局管辖。主要产品为日用瓷彩绘加工。1985年,全厂有职工39人,其中管理人员13人。企业占地面积80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6万元。
  景德镇市艺光瓷厂 1984年创办,隶属市民政局管辖。主要产品为日用瓷加工。1985年,全厂有职工123人,其中管理人员9人,企业占地面积3064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978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76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9.1万元。
  第四节 集体所有制瓷厂
  第四节 集体所有制瓷厂
  景德镇市红光瓷厂 原为红星瓷厂二厂,成立于1961年9月,系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局下属地方国营企业。1962年底转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并更名为陶瓷合作工厂,隶属市手工业管理局。1967年曾改名为陶合破阻力瓷厂,1968年5月,成立陶瓷合作工厂革命委员会,同年12月改名为红光瓷厂,隶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是全市规模最大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厂址在中华南路404号。
  主要生产195头以下青花玲珑中西餐具、各式饭具、茶具、咖啡具、烟具、酒具、文具、灯具、贡具等9大类100多个品种。既生产国内外日用瓷、民族瓷、国家用瓷、宾馆饭店用瓷,又生产陈设瓷、旅游瓷、礼品瓷。产品销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其中:以沿海城市和经济特区居多;并远销东欧、美国、日本、东南亚等100多国家和地区。产品中有青花玲珑三头饭具在1979年荣获省优质产品奖;玩玉牌青花玲珑在1981年、1984年两次荣获国家金质奖;45头餐具、15头咖啡具和三头饭具还分别荣获轻工业部和江西省优质产品奖。
  1985年,全厂设有科室24个、车间10个、168个生产班组。有职工348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2人,管理人员204人。企业占地面积43777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49189平方米。拥有球磨机10台、榨泥机13台、练泥机5台、机压成型作业线14条,成型注浆墩21座,成型注浆盘10副,彩绘作业线12条、81米隧道煤窑1座、圆窑6座及配套设备,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732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843.4万元,年产青花玲珑日用瓷3000万件。
  景德镇市曙光瓷厂 1962年,由市陶瓷工业局实验组和红星瓷厂、艺术瓷厂的2个车间组建而成,主要生产日用陶瓷。1966年转为生产低压电瓷。1979年,根据市场需要变化,把原生产低压电瓷单一品种改为生产传统仿古瓷、大件陈设瓷、内销日用瓷、工业电瓷和纺织瓷等4大类型品种。是一家以生产传统仿古瓷、大件陈设瓷为主的骨干企业。厂址在太白园路43号,隶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
  主要生产品种有陈设瓷类的莲子缸、凉墩、箭筒、花钵、水浅;仿古瓷类的釉上粉彩、釉下青花、古彩、青花斗彩。产品共有54个、花面120余种,产品规格齐全,小到10件以下,大到500件以上,其中玉乐牌500件粉彩莲子缸和300件粉彩凉墩在全国陶瓷产品质量评比会上均获得优胜产品奖。产品销往港澳地区和欧洲、北美等国际市场。
  1985年,全厂设有科室12个、分厂7个,有职工131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3人,管理人员105人。占地面积37715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0811平方米。全厂有球磨机10台、榨泥机3台、练泥机6台、机压作业线25条;有煤烧圆窑5座、烤花电炉20座,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422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77.9万元。年产日用瓷462万件。
  景德镇市新光瓷厂 1962年1月,从国营艺术瓷厂调出部分人员组成景德镇市陶瓷彩绘合作工厂。1971年10月,易名景德镇市陶瓷彩绘工厂。1979年6月,改名新光瓷厂。厂址在中华南路2号,隶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
  主要产品有50件~300件花篮瓶、100件~1000件各式仿古异型瓶,普通粉彩、中级粉彩日用细瓷、54头~92头中西餐具、各式茶具、咖啡具、碗盘杯碟等,高档薄胎艺术瓷、陈设瓷;24寸~26寸长条瓷板、陶瓷壁画、莲子缸等。产品以人物、山水、翎毛、走兽等图案为主要装饰形式。生产的福寿牌红万寿92头中餐具、双头扁茶具1980年荣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
  产品行销国内香港、澳门,外销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前苏联、捷克、德国、加拿大、美国、伊朗、伊拉克等国家。
  1985年,全厂设有科室14个、分厂6个,有职工104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人,管理人员74人。占地面积22948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9379平方米。生产设备有球磨机3台、练泥机1台、注浆作业线1条、隧道煤窑2座、电炉28座,有动力机械总能力971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89.4万元。年产瓷176万件,彩绘年产量10.0662万筒大碗。 景德镇市雕塑瓷厂 1956年,由景德镇市美术社、雕塑社和试验瓷厂等3家合并组建工艺美术瓷厂。原属地方国营企业,1961年12月转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以生产出口传统瓷雕为主的工艺美术瓷厂。1966年,改称为景德镇市雕塑瓷厂。厂址在东一路218号,隶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
  主要产品有传统人物、珍禽异兽、草虫花卉、亭台楼阁等陈设瓷雕和旅游、仿古瓷雕、有台灯、钟座、烟缸等实用工艺瓷雕。各式工艺瓷雕大到62英寸,小至6英分,造型各异,规格齐全配套,还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青花斗彩、新花粉彩和氮化钛仿金镀等装饰产品,瑰丽夺目。主要代表品种有“天女散花”、“牡丹仙子”、“站鳌滴水观音”、“水浒108将人物”和“观音”、“罗汉”、“关公”、“财神”、“三星”、“八仙”等。产品中的散花牌传统人物瓷雕在1980年荣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散花牌影青淡彩唐代仕女(人物雕塑)全国评比第一名;散花牌影青淡彩春讯、16寸三星、五子罗汉、站鳌滴水观音在1983年全国陶瓷质量评比中获轻工业部优胜产品奖;散花牌A型青花传统瓷雕在1984年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氮化钛仿金镀瓷雕和紫罗兰稀土变色釉瓷雕获1985年省优秀新产品奖。全厂技术力量雄厚、生产设备优良、工艺技术精湛、产品品种齐全,继承和发展传统的中国陶瓷圆雕、浮雕、镂雕和捏雕工艺技法,创制生产大量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瓷雕和各种实用瓷雕。此外,还生产橡胶手套瓷模。其产品行销国内27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外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比利时、西班牙、瑞典、联邦德国、巴拿马和巴林等20多国家和地区。
  1985年,全厂设有科室20个,分厂6个,有职工148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3人,管理人员105人。占地面积126077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41051平方米。生产方式已由手工掏泥、徒手成型、自然干燥、松柴烧窑转变为机械精制练泥,注浆冲塑成型,蒸气烘坯干燥,煤、电煅烧烤花,并有喷塑包装设备,改进产品包装装潢。有球磨机5台、榨泥机2台、练泥机2台、注浆作业线1条、电炉50座,有动力机械总能力3189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89.9万元。年生产能力150万件。
  景德镇市卫华瓷厂 1976年6月建立,称市陶瓷综合工厂,1979年5月易名卫华瓷厂,是高中档粉彩加工专业厂。厂址在市郊老鸦滩,隶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
  主要产品有各式花瓶、花钵、箭筒、凉墩、莲子缸等陈设瓷以及汤碗、茶具、饮具等日用瓷。加工能力达250多个品种、150多个花面。产品在国内广东地区占有相当市场,并行销日本、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西班牙等国家和中国香港。
  1985年,全厂设有办公室、生产经营科、财务科、后勤服务科和彩绘车间。有职工25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人、管理人员28人。占地面积9968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5743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444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2.5万元。年生产能力为陶瓷粉彩加工2万筒大碗。
  景德镇市风光瓷厂 原属国营东风瓷厂厂办集体企业。1985年与东风瓷厂划开,实行经济独立核算。隶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
  主要产品有东风壶、30件四合壶、新玉壶、金菊大碗、金菊工碗、罗汉汤碗、正德汤碗、青花金钟茶杯、加大、加贰针匙、大饭匙、华江杯、正德三寸、正德元托等。32厘米超大白胎莲子碗在1984年获江西省优秀科研成果四等奖。1985年研制的稀土瓷受到国际稀土博览会表彰。产品行销北京、上海、天津等27个省市自治区,出口瓷远销世界中东地区。
  1985年,全厂设职能科室11个,分厂2个。有职工7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人、管理人员45人。占地面积10692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0989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200千瓦,拥有成型、烧炼、彩绘、包装等生产能力。有固定资产原值37.7万元。年产日用瓷623万件。
  景德镇市建新瓷厂 原名为国营红星瓷厂厂办集体企业,1985年与红星瓷厂划开、实行经济独立核算。隶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
  主要生产54头餐具配件、出口瓷为41/2月心碟。产品行销国内20个省市自治区,出口瓷远销伊拉克等国家。
  1985年,全厂设职能科室9个,有职工403人,其中管理人员39人。占地面积9643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9573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657千瓦,具有成型、烧炼、彩绘、包装等生产能力。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9.5万元。年产日用瓷590万件。
  景德镇市昌州瓷厂 1981年建立,原隶属于陶瓷加工服务部。1984年,陶瓷加工服务部与陶瓷公司国家用瓷办公室合并,改名为陶瓷公司经销部昌州瓷厂,1985年与国营企业划开,主要进行彩绘加工,独立生产经营、独立经济核算,隶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
  主要产品有广彩白玉茶杯、粉彩山水高白釉茶杯、金边贴花54头中餐具等。
  1985年,全厂设办公室1个,政工、财务、业务、生产4个组。有职工224人,其中管理人员17人。厂区占地面积1558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051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210千瓦,拥有固定资产5.9万元。
  景德镇市美雕瓷厂 原为景德镇市前进耐火材料厂,1979年9月改为美雕瓷厂,隶属国营窑具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经济独立核算。
  主要产品有陈设瓷、日用瓷、兼营耐火材料。陶瓷产品行销广东、上海等地,出口瓷远销东南亚地区。
  1985年,全厂设政工、经营、生产、后勤、质管、财务6个办公室,生产车间3个。有职工407人,其中管理人员23人。厂区占地面积647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039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234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5万元。具有成型、彩绘生产能力。
  景德镇市宏图瓷厂 1978年5月建立,隶属国营人民瓷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经济上独立核算。
  主要产品有青花茶杯、青花针匙、彩花日用瓷等,产品行销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武汉、四川、西安等省市。
  1985年,全厂设行政办公室、政工组、生产组、销售组、财务组、后勤组、技检组等,有职工235人,其中管理人员31人。占地面积2468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832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7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3万元,具有成型、彩绘、包装等生产能力。
  景德镇市长征瓷厂 原名为民综合加工厂,1978年改名长征瓷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国营为民瓷厂。
  主要产品有日用陶瓷等各类多头餐具、陈设瓷。出口瓷行销欧、美和东亚地区。
  1985年,全厂设办公室、供应科、生产科、财务统计科、销售科和生产车间3个。有职工221人,其中管理人员22人。厂区占地面积5578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5492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3千瓦,有固定资产原值15.9万元。具有成型、彩绘、包装生产能力。
  景德镇市光华瓷厂 1978年建立,隶属国营红旗瓷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产品有日用瓷、雕塑瓷、工业用瓷、陈设瓷,并开发了电镀古铜雕塑陈设瓷新产品。
  1985年,全厂设政工、工会、生产、财务、销售、后勤等科室和两个工段。有职工294人,其中管理人员30人。厂区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4190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烤花弹子锦炉窑1座、烤花电炉10座,成型作业线2条、干燥烘房3条。有动力机械总能力292千瓦,有固定资产原值15.4万元。具有成型、彩绘、雕塑、包装等生产能力。
  景德镇市红艺瓷厂 1978年5月建立,隶属国营艺术瓷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产品有中级粉彩、山水、翎毛、雪景、洋金、广彩、黄电光等,品种有日用瓷、陈设瓷。产品在国内行销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广州、深圳、新疆、河南、安徽等省市;出口瓷远销东南亚、新加坡、伊朗、伊拉克等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
  1985年,全厂设政工、生产销售、财务、技检、后勤等科室和生产工段3个。有职工373人,其中管理人员29人。厂区占地面积298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23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5千瓦,有固定资产原值7.9万元,具有彩绘、包装等生产能力。
  景德镇市勤俭瓷厂 1978年6月建立,隶属国营原料总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实行经济独立核算。
  主要产品有日用瓷、雕塑瓷、仿古瓷、旅游瓷、陈设瓷等。
  1985年,全厂设生产劳工科、财务科、供应设备科、技术质检科及党群科室5个,生产车间4个。有职工534人,其中管理人员58人。厂区占地面积8849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8379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684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2.5万元。具有成型、烧炼、彩绘、包装等生产能力。
  景德镇市建中瓷厂 1978年创建,隶属国营建国瓷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
  主要产品有各式宝珠坛、天字坛、各式青花色釉、釉下彩茶杯、青花针匙、文具等,产品行销国内20个省市及香港、澳门,出口瓷远销东欧、西欧、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1985年,全厂设行政办公室、财务科、生产经营科、设备供应科。有职工216人,其中管理人员12人。厂区占地面积3998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797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57千瓦。有固定资产原值2万元。具有成型、彩绘、包装等生产能力。
  景德镇市创业瓷厂 1978年创建,隶属光明瓷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实行经济独立核算。
  主要产品为具有民族风格的青花玲珑瓷,品种有罗汉汤碗、饭匙、正德元托、牙签筒、胡椒筒、50件乔良壶、白胎正德罗汉汤碗。
  1985年,全厂设政工、生产技术、财务等组室。有职工259人,其中管理人员14人。厂区占地面积3647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818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35千瓦。具有成型、彩绘、包装等生产能力。
  景德镇市春光瓷厂 1978年在原家属工厂的基础上创建,隶属国营新华瓷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
  主要产品有日用陶瓷和民族用瓷。以自产自销为主,民族用瓷行销10个少数民族地区。
  1985年,全厂设政工、生产、统计、后勤、财务等组室,有职工116人,其中管理人员16人。厂区占地面积981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042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3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万元,具有成型、彩绘、包装等生产能力。
  景德镇市永兴瓷厂 1979年创建,隶属国营景兴瓷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1982年实行经济单独核算。
  主要产品日用陶瓷,品种有杯、盘、碟、针匙等,产品自行销往国内20个省市自治区。
  1985年,全厂设生产、劳工、销售、统计、质检、财务等科室。有职工340人,其中管理人员28人。厂区占地面积6643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5776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82千瓦,有固定资产原值4.4万元。具有成型、烧炼、彩绘、包装等生产能力。
  景德镇市振兴瓷厂 1980年12月建立,原名陶瓷原料加工厂。1983年12月改名为振兴瓷厂,隶属国营陶瓷供应处,为集体所有制企业。
  主要产品有日用瓷和雕塑瓷。
  1985年,全厂设厂办公室、行政、生产、劳工、后勤、财务等科室。有职工56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厂区占地面积9139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9239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4千瓦,有固定资产原值9000元。具有成型、彩绘、烧炼等生产能力。
  景德镇市宏华彩绘瓷厂 1978年创建,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日用瓷。1985年有职工69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厂区占地面积1015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72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7万元。
  景德镇市玉华瓷厂 1981年创建,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日用瓷。1985年,全厂有职工47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占地面积6001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398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23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5万元。年生产3万件日用瓷。
  景德镇市仪器瓷件厂 于1984年创建,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集体所有制企业,厂址位于中华北路303号。 主要生产日用瓷。1985年,全厂有职工74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占地面积1516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387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61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7万元,年生产日用瓷7万件。
  景德镇市跃进瓷厂 1957年创办,为军烈属组成的生产小组。1960年与珠山公社赛虎小组合并,成立跃进瓷厂。1972年,隶属珠山区,是一个以加工生产粉彩出口瓷为主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厂址位于中华北路303号。
  生产中高档日用瓷、仿古瓷、陈设瓷、民族用瓷、旅游瓷、建筑壁画等6个系列几百个品种。有中西餐具、咖啡具、酒具、饭具、茶具、烟具和杯、盘、碗、碟、坛、壶、罐、缸、瓶、钵、匙、瓷板、薄胎瓷等品类。加工的花面有洋莲万寿、五狮玩球、锦鸡凤牡、万花百菊、各色双龙、楼台亭阁、各种人物、鸟虫花卉、白地瓜蝶等上百种,其中生产的“红艳”牌黄双龙52件咖啡具,1985年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产品除销售国内,还远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5年,全厂设7科3室和5个生产车间。有职工657人,其中管理人员44人。厂区占地面积2845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生产设备有烤花电炉和颜料球磨机等。有动力机械总能力802千瓦,固定资产原值57.1万元。
  景德镇市红卫瓷厂 1965年创办,原名珠山瓷厂。1966年更名为红卫瓷厂,1971年5月,隶属珠山区,是以加工陶瓷出口产品为主的集体所有制陶瓷彩绘专业厂,厂址珠山中路苏家畈5号。
  产品主要有碗、盘、杯、碟、壶、茶具、餐具、咖啡套具、仿古瓷、中高档陈设瓷等150多个品种。釉上彩绘装饰有粉彩、万花、贴花、山水、花鸟、人物等近百个花色花面。其中生产的“金鸡”牌15头绿万寿扁茶具和92头红万寿中餐具,分别荣获1982年、1984年江西省优质产品奖。
  1985年,全厂设科室7个,生产车间6个。有职工608人,其中管理人员53人。厂区占地面积3631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5060平方米,生产工艺中,除颜料粗制采用机械球磨外,各工序均为手工操作。有动力机械总能力739千瓦,固定资产原值24.2万元。年生产日用瓷4万件。
  景德镇市青花文具瓷厂 1977年创办,原名新村陶瓷厂。1979年9月改产青花文具瓷,易名为新村文具瓷厂,隶属新村街道办事处。1983年,划归珠山区管辖,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成为全市生产青花文具瓷的专业厂,厂址昌江大桥西韭菜园。
  主要产品有日用瓷、文具瓷、旅游瓷、工艺陈设瓷、雕塑瓷等。其中生产的景龙牌陈设瓷、景龙牌青花6头文具获1985年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
  1985年,全厂设科室7个,生产车间7个,有职工528人,其中:管理人员68人。占地面积34303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9921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配套成件的有压坯车、倒焰式圆型煤窑3座、烤花电炉6座。有动力机械总能力924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37.4万元。年生产日用瓷180万件,美术瓷7万件。
  景德镇市先锋瓷厂 1981年,由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市知识青年办公室和先锋垦殖场3家合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1984年转归蛟潭区,1986年划归珠山区管辖,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厂址罗家桥乡高墩庙。
  生产的主要品种有日用瓷、雕塑瓷、陈设瓷等。其中青花双龙和青花川子莲茶杯、五子寿星、送子观音等产品在1985年9月全国劳动服务公司产品展销会上受到好评;生产的银色白金水、电光产品获市标准局颁发的产品合格证书,产品供应河北、云南等地。
  1985年,全厂设行政、财务、生产技术等科室及原料精制、成型、烧炼、彩绘加工等4个生产车间,有职工465人,其中:管理人员42人。厂区占地面积26467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9678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2520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89.9万元。年生产日用瓷134万件。
  景德镇市昌明瓷厂 1972年10月创办,原名东郊公社彩绘瓷厂,1984年6月更名昌明瓷厂,属里村街道办事处管辖。同年8月划归珠山区管辖,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厂址里村前街老鸦滩路1号。
  生产传统粉彩瓷为主,主要产品有日用瓷、仿古瓷、陈设瓷,产品销售国内外。
  1985年,全厂设行政办公室1个、生产车间3个、技术管理组1个和门市部1个。有职工152人,其中管理人员8人。厂区占地面积1785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941平方米。全套彩绘陶瓷的生产设备,有动力机械总能力312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4.5万元。
  景德镇市昌虹瓷厂 1972年创办,属珠山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是日用陶瓷加工生产。
  主要生产陶瓷彩绘出口瓷,品种有红、绿、黄万寿普通彩绘瓷;山水、翎毛、人物中级粉彩瓷;新花、贴花等各种陈设瓷和日用瓷。其中红万寿6头大茶具获江西省轻工厅优质产品奖。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东南亚各国。
  1985年,全厂有职工240人,其中管理人员17人。企业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867平方米,主要设备有烤花电炉13台、球磨机1台。有动力机械总能力487千瓦,固定资产原值33万元。
  景德镇市立新瓷厂 1957年创建,始称军烈属自救小组,后改称福利瓷厂。1965年同革群瓷厂合并改称立新瓷厂,隶属昌江区集体所有制企业,厂址中山南路130号。
  主要生产普通粉彩日用瓷、中高档粉彩陈设瓷、仿古瓷。产品有各式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花瓶、花钵、莲子缸、薄胎瓷等。花色有洋莲、万寿、人物、翎毛、山水等。其中锦锈牌红西洋莲斗方翎毛92头中餐具在1982年被评为江西优质产品奖。
  1985年,全厂设科室10个、美研室1个、生产车间4个。有职工403人、其中管理人员32人。厂区占地面积3039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4124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361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1.8万元。
  景德镇市向阳瓷厂 1975年创办,隶属昌江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产品是日用瓷加工。1985年,全厂有职工266人,其中管理人员19人。企业占地面积2059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467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346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5万元。
  景德镇市鱼建彩绘瓷厂 1975年创办,隶属昌江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是日用瓷加工。1985年,全厂有职工120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企业占地面积1355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855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50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1.1万元。 景德镇市东方美术瓷厂 1970年,昌江街道创办的螺丝厂、弹簧厂、胶木厂合并,始称汽车配件厂。1972年转产为瓷器彩绘加工,改称东方红瓷厂,1983年,与太白园街道雕塑纺织瓷厂合并,易名东方美术瓷厂。隶属昌江区集体所有制企业,是一个成型、彩绘配套生产粉彩日用瓷和工艺雕塑瓷的专业厂,厂址中山南路135号。
  主要生产的日用彩绘瓷和工艺美术瓷,有300多个花色品种。“红双喜”牌6头茶具在1986年获江西优质产品奖。
  1985年,全厂设科室6个、生产车间4个。有职工403人,其中管理人员38人。厂区占地面积1190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7044平方米。主要设备有原料精制、成型、烧炼、烤花等100多台全套设备,动力机械总能力913千瓦。有固定资产原值57.8万元。
  景德镇市胜利瓷厂 1965年创办,始称东郊彩绘瓷厂。1971年改称南区彩绘瓷厂。1977年易名胜利瓷厂,隶属昌江区集体所有制企业,厂址里村老鸦滩路。
  主要产品是以粉彩万花和黄、白五龙穿花为主的粉彩加工,日用瓷、陈设瓷90%以上为出口陶瓷产品,行销东南亚、日本以及法国、捷克、加拿大等84个国家和地区。
  1985年,全厂设科室5个、生产车间5个。有职工401人,其中管理人员32人。厂区占地面积524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4059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599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0.3万元。
  景德镇市昌南瓷厂 1983年创建,原属昌江区运输公司,1987年隶属昌江区,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日用瓷。1985年,全厂设科室4个,生产车间3个,有职工75人,其中管理人员8人。厂区占地面积2201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634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5千瓦,固定资产原值8000元。
  景德镇市美术瓷厂 1962年创办,隶属市轻化工业局,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工艺美术瓷和日用瓷。其中生产的“红楼梦金钗”薄胎碗、雕塑瓷16英寸麻姑、福禄寿三星等产品在1980年分别获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创作设计奖和江西省轻工厅优秀产品奖。
  1985年,全厂有职工377人,其中管理人员50人。厂区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8286平方米。拥有从原料精制到成型、烧炼、彩绘、包装等全套工序生产设备。有动力机械总能力531千瓦,有固定资产原值80.7万元。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瓷厂 1962年创办,隶属市轻化工业局,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工艺美术瓷。1985年,全厂有职工82人,其中管理人员15人。企业占地面积286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039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434千瓦,固定资产原值5.5万元。
  景德镇市桥建瓷厂 1981年创办,隶属市城乡建设局,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日用瓷。1985年,全厂有职工71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企业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924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21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2.5万元。
  景德镇市园林瓷厂 1981年创办,隶属市城乡建设局,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日用瓷。1985年,全厂有职工207人,其中管理人员29人。企业占地面积1527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861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097千瓦、固定资产原值70.8万元。
  景德镇市陶瓷壁画厂 1984年创办,隶属市民政局,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工艺美术瓷。1985年,全厂有职工12人,其中:技术人员1人、管理人员3人。企业占地面积419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419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24千瓦,固定资产原值3.4万元。
  景德镇市福利瓷厂 1984年创办,隶属市民政局,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是日用瓷彩绘加工。1985年,全厂有职工128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企业占地面积2635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678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02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4.9万元。
  景德镇市仿古彩绘瓷厂 1981年创办,隶属市文化局,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工艺美术瓷。1985年,全厂有职工24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企业占地面积65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416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27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5万元。
  景德镇市共大瓷厂 1974年创办,隶属市教育局,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雕塑瓷和日用瓷加工。1985年,全厂有职工162人,其中管理人员16人。企业占地面积10289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986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350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1.5万元。
  景德镇市裕昌瓷厂 1974年创办,隶属市劳动服务公司,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是日用瓷彩绘加工。1985年,全厂有职工89人,其中管理人员8人。企业占地面积73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344千瓦,固定资产原值20万元。
  景德镇市气象瓷厂 1983年创办,隶属市水文气象局,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是日用瓷彩绘加工。1985年,全厂有职工32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企业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2万元。
  景德镇市科艺瓷厂 1985年创办,隶属轻工部陶瓷研究所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日用瓷。全厂有职工32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企业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景德镇市电兴瓷厂 1983年创办,隶属市机械工业公司,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日用瓷。1985年,全厂有职工198人,其中管理人员19人。企业占地面积1626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5420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322千瓦,固定资产原值25.6万元。
  景德镇市鹅湖雕塑瓷厂 1979年开始筹建,1980年投产。原名景德镇市东区雕塑瓷厂,后易名鹅湖雕塑瓷厂,隶属鹅湖区,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观音、三星、罗汉等雕塑瓷。1985年,全厂有职工132人,其中管理人员7人。企业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920平方米。有球磨机、练泥机、空压机、吸尘器、水泵机等制瓷生产设备。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81千瓦,固定资产原值20.6万元。
  景德镇市竟红瓷厂 1981年开始筹建,1983年正式投产。原属昌江区竟成乡樊家井村办集体企业,后转为昌江区竟成乡集体企业,是江西省21个重点乡镇企业之一。
  主要生产的品种有青、红花白玉茶杯、九头茶具、六头文具、罗汉汤碗、高脚锅三大碗以及24寸长条瓷板、薄胎类日用瓷和陈设瓷。其中24寸青花长条瓷板、24厘米青花山水薄胎碗在1985年先后分别荣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和产品创新奖;30件粉彩翎毛薄胎瓶、六头青花文具、九头新彩茶具、24寸粉彩“百鸟朝凤”长条瓷板等获江西省乡镇企业局优质产品奖。
  1985年,全厂有生产车间4个。职工332人,其中管理人员39人。厂区占地面积1340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8449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3部压车、11副注浆盆,2台球磨机、2座圆窑。有动力机械总能力657千瓦,固定资产原值96.6万元。
  景德镇市竟雕瓷厂 1976年创办,始称后街日用瓷厂,1983年改称竟雕瓷厂,属昌江区竟成乡集体所有制企业。 主要生产三星、罗汉、观音等雕塑瓷。生产的56寸“怪站三星”,是景德镇市最大的瓷雕产品之一。生产的“麻姑献寿”、“长命富贵”、200件人物花瓶等产品在1985年获全国优质产品奖。7项产品获江西省乡镇企业优质产品奖,产品行销国内外市场。
  1985年,全厂设生产车间3个,有职工400人。企业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有简易的成型,彩绘陶瓷生产设备,固定资产原值54万元。
  景德镇市古城瓷厂 1976年创建,始称匣钵厂,1978年转产改名古城瓷厂,属昌江区吕蒙乡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四特酒瓶、春花双龙茶杯、喜字坛等。1985年,全厂设生产车间4个,有职工232人,其中管理人员21人。企业占地面积25648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5254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267千瓦,固定资产原值40.5万元。
  景德镇市珠山彩绘瓷厂 1972年创办,隶属珠山街道办企业。生产品种以粉彩瓷加工为主,加工品种达100多个,主要品种有咖啡具、餐具、茶具等。1985年,全厂有职工98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企业占地面积3452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272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242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1.2万元。
  景德镇市永红瓷厂 1974年创办,原名景德镇市昌江街道永红瓷厂,1982年易名景德镇市永红瓷厂。主要是日用瓷彩绘加工,重工描金图案有金地斗方双喜龙凤、黄地电光宽金边斗方双喜龙凤、红绿水仙花图案等。1985年,全厂有职工109人,其中管理人员11人。企业占地面积1021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419平方米。主要设备有电炉16只,有动力机械总能力450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0.9万元。
  景德镇市太白园福利瓷厂 1981年创办,属昌江区太白园街道办的企业,主要产品是日用瓷彩绘加工。1985年,全厂有职工91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企业占地面积521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37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20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万元。
  景德镇市民间工艺瓷厂 1984年创办,属昌江区劳动服务公司所办企业,主要生产工艺美术瓷。1985年,全厂有职工72人,其中管理人员9人。企业占地面积759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978平方米。
  景德镇市太白园群英瓷厂 1979年创办,属昌江区太白园街道所办企业,主要是日用瓷彩绘加工。1985年,全厂有职工106人,其中管理人员8人。企业占地面积957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957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71千瓦,固定资产原值9000元。
  景德镇市朝阳瓷厂 1981年创办,属昌江区朝阳垦殖场所办企业,主要是日用陶瓷加工。1985年,全厂有职工117人,管理人员16人。企业占地面积889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128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203千瓦,固定资产原值7.3万元。
  景德镇市昌鱼瓷厂 1983年创办,属昌江区鲇鱼山乡所办企业,主要是日用瓷彩绘加工。1985年,全厂有职工44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企业占地面积42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420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63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9万元。
  景德镇市洪源瓷厂 1984年创办,属蛟潭区洪源乡所办企业,是江西省粮油土畜产品出口公司出口陶瓷包装油瓶的定点厂,又是传统名瓷青花玲珑的生产厂家之一。主要产品有粉彩三星、青花玲珑瓷。1985年,全厂有职工4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人,管理人员4人。企业占地面积112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634平方米。主要设备有倒焰式圆窑、青花玲珑生产线、注浆等全套设备。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60千瓦,固定资产原值7.9万元。
  景德镇市新村彩绘瓷厂 1978年创办,属珠山区新村街道所办企业,主要是日用瓷彩绘加工。1985年,全厂有职工164人,其中管理人员9人。企业占地面积618平方米,
  生产用房建筑面积714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252千瓦,固定资产原值6万兀。
  景德镇市昌江瓷厂 1968年创办,属珠山区昌江街道所办企业,主要为日用瓷彩绘加工。1985年,全厂有职工120人,其中管理人员15人。企业占地面积8636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527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510千瓦、固定资产原值21.4万元。
  景德镇市建华瓷厂 1981年创办,属珠山区运输公司所办企业,主要生产日用瓷、美术瓷。1985年,全厂有职工184人,其中管理人员9人。有固定资产原值11.6万元。
  景德镇市竟华瓷厂 1976年创办,是市规模较大的乡镇企业之一。主要生产各类酒具。有职工170人,其中管理人员12人。企业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38.6万元。
  此外,还有乡(场)街道所辖部分瓷厂。
  第四章 工业用瓷制作厂
  第一节 电力用瓷制作厂
  景德镇市电瓷厂 1946年,重庆永安电瓷有限公司,上海华电总厂在景德镇创办华电分厂。1955年实行公私合营后改名为华电瓷厂。1958年9月转为国营企业,生产电瓷及日用瓷。1961年8月,电瓷和日用瓷分开进行生产,人数各半,名为华电第一、第二瓷厂,1962年,华电第二瓷厂易名景兴瓷厂。1966年,华电瓷厂更名为景德镇市电瓷厂,并逐步发展为生产电瓷电器配套企业,由原来分散的手工小作坊生产方式发展到厂房集中、实行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生产。
  1978年,根据《工业三十条》专业化改组工业的原则,在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下,于1978年10月6日将原景南、景北区的两家区办电瓷厂归口景德镇市电瓷厂,成立景德镇市电瓷电器工业公司,公司的主体即景德镇市电瓷厂。
  主要生产500千伏及以下高压电瓷、220千伏及以上高压隔离开关和220千伏以下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等三大类共24个系列185个规格品种的产品,是江西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多、产品等级最高主导厂。产品行销全国并出口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5年,全厂设有23个科室、4个分厂、有固定职工和合同制职工共135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5人,管理人员261人,服务及其他人员140人,企业占地面积180742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66338平方米,有金切、锻压、电器、起重运输等动力设备,动力机械总能力7657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203.1万元。被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批准为机电产品出口扩权企业,被国家经贸部、物资部、建设部、机电部列为机电出口产品定点生产单位。
  景德镇市昌平电瓷厂 1981年创建,隶属景德镇市机械工业公司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高压、低压电瓷。1985年,全厂有职工94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人,管理人员68人。企业占地面积1340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354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3.9万元。年产高压电瓷1136吨;低压电瓷200吨。
  景德镇市昌江电瓷厂 1958年创建,隶属景德镇市机械工业公司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高压、低压电瓷。1985年,全厂有职工71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人,管理人员77人。企业占地面积7682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8123平方米。拥有动力机械总图7-12景德镇市电瓷厂电瓷车间能力1071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91.2万元。年产高压电瓷2593吨;低压电瓷200吨。
  景德镇市昌化电瓷厂 1965年创建,隶属景德镇市机械工业公司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低压电瓷、低压电器。1985年,全厂有职工251人,其中管理人员45人。企业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8075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349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81.1万元。年产低压电瓷5340吨;低压电器一般元件79万件。
  景德镇市电瓷电器公司劳动服务公司 1981年创办,隶属市电瓷电器工业公司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低压电瓷、低压电器。1985年,全公司有职工327人,其中管理人员11人。企业占地面积251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309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3万元。年产低压电瓷90吨。
  景德镇市竟成工业瓷厂 1976年创建,隶属景德镇市昌江区竟成乡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低压电瓷、日用陶瓷和耐火材料制品。1985年,全厂有职工297人,其中管理人员14人。企业占地面积14349平方米,建筑面积7162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534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9.3万元。
  第二节 纺织用瓷制作厂
  景德镇市纺织瓷件厂 1976年创建,属景德镇市珠山区街办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纺织工业用瓷。1985年,全厂有职工102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企业占地面积369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67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7万元。年产纺织瓷15吨。
  景德镇市珠山纺织瓷厂 1981年创建,属景德镇市珠山区街办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纺织工业用瓷。1985年,全厂有职工34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企业占地面积16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5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000元,年生产纺织瓷2吨。
  景德镇市新虹瓷厂 1985年创建,属景德镇市珠山区街办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工业用陶瓷。是年,全厂有职工20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企业占地面积71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12平方米。年生产工业用瓷3吨。 景德镇市珠山陶瓷工艺纺织瓷厂 1985年创建,属景德镇市珠山区运输公司集体所有制企业。是年,全厂有职工85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企业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20平方米。年生产工业用瓷20吨。
  景德镇市珠山区劳动服务公司纺织瓷厂 1983年创建,属景德镇市珠山劳动服务公司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纺织工业用瓷及美术瓷。1985年,全厂有职工31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企业占地面积385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6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000元,年生产纺织瓷8吨。
  景德镇市昌盛瓷厂 1979年创建,属景德镇市昌江区太白园街道办事处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纺织工业用瓷及日用瓷加工。1985年,全厂有职工67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企业占地面积508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87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20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1万元。
  景德镇市曙光纺织瓷厂 1979年创建,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纺织工业用瓷。1985年,全厂有职工58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企业占地面积861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785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5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6万元,年生产纺织瓷4吨。
  第三节 建筑卫生用瓷制作厂
  景德镇市陶瓷厂 1952年,成立景德镇市瓷器手工业社第二生产合作社,厂址在犁头嘴。1954年迁至茅家坂、改名市瓷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1958年易名为景德镇市建筑瓷厂,增加卫生用瓷生产。1960年易名景德镇市建筑卫生瓷厂,成为江西省第一家建筑卫生用瓷生产企业。1969年,开始转产釉面砖。1972年9月,国家计委在《景德镇陶瓷厂改建计划任务书》批复中,同意建设一条年产18万件卫生陶瓷生产线。1982年3月,国家计委在景德镇陶瓷厂再建一条18万件卫生陶瓷生产线,1983年3月开工兴建。整个工程竣工后,生产能力达到年产卫生瓷36万件,成为国内大型卫生陶瓷生产厂家。1978年从意大利萨克米(SACMI)公司引进国内第一台PH550型液压自动压砖机,每小时可生产3600片~4000片面砖生坯,相当于摩擦压砖机1台班(8小时)的产量。同时还引进喷雾干燥塔的关键设备——高压泥浆泵2台。企业以生产各种规格的三角牌釉面砖为主,同时生产洗面器、水箱、大小便器等品种的卫生洁具用瓷。
  1985年,全厂设科室42个,生产车间10个,有固定职工和合同制职工212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6人,管理人员139人,服务及其他人员239人。企业占地面积317834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15751平方米。拥有动力设备491台,有隧道窑8条,多孔窑9座,圆包窑4座、喷雾塔等设备,动力机械总能力6039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848.8万元。企业原属国家建材部,后为景德镇市建工建材公司主管。
  景德镇市景光釉面砖厂 前身原名保温材料厂,1981年改为景光釉面砖厂,隶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釉面砖。1985年,全厂设科室5个、生产车间3个,有职工406人,其中管理人员32人。企业占地面积13235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6821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454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7万元。有原料加工、成型、烧炼、包装等生产能力,年产釉面砖15万平方米。1985年,平面砖、立体砖、铬渣颜色釉面砖获江西省新产品证书。
  景德镇市工业瓷厂 1978年创建,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产品有锦地砖、毛面砖、耐酸砖、填充圈、耐火泥、熟料粉、高温粘结剂等,已形成以生产工业用瓷为主的专业厂。1985年,全厂设科室7个,有职工256人,其中管理人员33人。企业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0846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571千瓦,拥有固定资产72.5万元。
  景德镇市建筑瓷厂 1981年1月,市计委批准成立景德镇市华昌瓷厂。并利用市新华瓷厂在西郊新建的厂房和隧道窑等设施,改建年产80万平方米的釉面砖生产线,1982年5月建成投产。1984年2月,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华昌瓷厂划归市建工建材公司管辖。6月,易名市建筑瓷厂,属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鲤鱼牌白色釉面砖,年产50多万平方米。
  1985年,全厂有职工65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人、管理人员59人。企业占地面积98218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6478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433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44.8万元。是江西省规模较大的建材厂之一。全市生产釉面砖的骨干厂家。
  景德镇市面砖厂 1977年创办,属市建工建材公司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釉面砖。1985年,全厂有职工1433人,其中管理人员163人。企业占地面积47681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3373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1679千瓦,拥有固定资产385.1万元。年产釉面砖100万平方米。
  景德镇市鹅湖面砖厂 1980年7月,市革委会批准鹅湖区属的景德镇市电器材料厂转产釉面砖,更名景德镇市鹅湖面砖厂。并自筹资金72万元,于1981年8月,建成一条年产釉面砖15万平方米的生产线,主要生产品种有釉面砖、墙地砖。1985年,全厂设科室4个、生产车间4个。有职工342人,其中管理人员28人。企业占地面积23799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7272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758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49万元。年产釉面砖15万平方米。
  景德镇市第一中学瓷厂 1981年创办,前身为校办工厂,属市教育局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品种为陶瓷锦地砖(俗称马赛克)。1985年,有职工23人,其中管理人员1人。企业占地面积2675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123平方米。有动力机械总能力26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1万元。
  中国卫生洁具厂 1985年,江西省计划委员会下达建设中国卫生洁具厂计划项目,5月13日,市建工建材公司成立中国卫生洁具厂筹建处。8月24日,省计委批复《中国卫生洁具厂设计任务书》,确定建设规模为年产高级卫生洁具36万件,总投资2450万元。要求生产工艺主要选用国内成熟的工艺技术,部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
  第四节 电子陶瓷制作厂
  国营景华无线电器材厂(又称第九九九厂) 1964年6月,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投资改造景德镇市东郊何家桥的江西高压电瓷厂,易名为江西高频瓷厂,代号为九九九厂。同年9月,南京七一四厂高频瓷车间迁来并入,组建景华瓷件厂。1965年12月国家验收合格正式投入生产,是全国第一个开拓电子陶瓷生产的专业厂。
  主要生产品种有高、中、低频压电陶瓷滤波器系列产品,压电换能器件、监频器、陷波器、声表面滤波器件、小型微调瓷介电容器、厚膜混合集成电路、衰减器、压电蜂鸣片和各种高铝瓷、滑石瓷等品种规格达520个。1979~1985年,有300路载波机用陶瓷滤波器、压电陶瓷蜂鸣片均为国优产品;JT6.5MC陶瓷监频器系电子工业部部优产品;EBN型声表面滤波器、CC6型瓷柱电容器、LT6.5MB型压电陶瓷滤波器等产品系江西省省优产品。研制生产的37个表面滤波器于1983年荣获国家经委科技金龙奖,960路载波机用滤波器于1983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产品销售全国27个省市,用户300多家。蜂鸣片远销欧美。
  1985年,全厂设科室32个、生产车间9个、产品研究所2个。有固定职工和合同制职工158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7人、管理人员229人、服务及其他人员206人。企业占地面积39800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2954平方米。有金属切削机床114台,锻压设备33台、动力设备213台、电子专用设备358台,电子测量仪器570台。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120.8万元。
  1985年,先后参加以南京无线电厂为主体的熊猫集团,以重庆无线电厂为主体的重庆电子集团、以绵阳长虹机械厂为主体的长虹集团、以杭州电机厂为主体的西湖集团以及天津无线电厂为主体的华夏电子产品出口集团等横向经济联合体组织。
  国营景光电工厂(又称七四〇厂) 1966年,由南京华东电子管厂(741厂)包建,1970年建成,并由国家验收正式投产,是生产电真空器件为主的电子工业企业。1975年以来,逐年扩大生产规模,发展成为我国电真空器件制造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被国家列为第一批机电产品出口的基地企业,厂址鹅湖区湘湖乡龙船洲。
  主要生产的产品有金属陶瓷发射管、微波小陶瓷三级、四级管;超高频器件;气体激光器件;真空、激光应用产品等5大类13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欧美市场。厂生产的景光牌产品,自1978年以来,连续有12个产品获江西省、电子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FC-10FT金属陶瓷 荣获国家银质奖。为国家运载火箭、科学实验卫星等重大科研项目提供高可靠的优质产品,受到国防工委、电子工业部的多次嘉奖。1984年,生产的4CX系列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全部采用美国军用标准(MIL标准)。同年,还为美国REL公司包建一条4CX系列金属陶瓷发射管装配生产线,在国内电子行业中第一家实现对外技术输出。
  1985年,全厂设科室25个、生产车间8个。有固定职工和合同制人员15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42人、管理人员177人、服务及其他人员174人。企业占地面积435336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46724平方米。拥有电子专用设备339台,电子测量仪682台、金属切削设备155台,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914.7万元。厂部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设有办事处。
  国营万平无线电器材厂(又称八九七厂) 1966年8月,南京无线电厂第18车间(可变容器车间)从南京搬迁到景德镇市建立八九七厂,是电子工业部原部属唯一生产可变电容器,的专业厂。科研、生产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担负着各类可变电容器(包括空气、真空、玻璃、塑料薄膜等有机和无机介质主调、微调、预调电容器)和真空继电器、真空接触器、真空开关管的研究、设计、试制和生产任务,厂址鹅湖区新平乡樟树坑。
  生产的各种薄膜介质可变电容器容量曲线有国际通用的A、B、C、D、E、F和P、Q等多种,外形尺寸有16毫米×16毫米、20毫米×20毫米、25毫米×25毫米焊片和正、反插入等各种安装形式的50多个品种,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IEC标准)。各种空气、玻璃、真空介质可变电容器均按国际先进标准(美国军用的MIL标准)进行生产和质量控制,品种齐全。各种陶瓷真空继电器品种有23个,质量达到MIL标准。产品有300多品种和1000多个规格型号。其中生产的快速真空断路器和薄膜介质真空电容器在1983年获国家金龙奖;陶瓷真空电容器在1982年获国家银质奖。有2个产品系列在全国同行业评比中获第一名;有14个产品系列先后30次获电子工业部、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很大比重,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自1973年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以来,年出口量逐步增大,由1个~2个品种,逐步发展到薄膜介质可变电容器系列、薄膜介质微调电容器系列、陶瓷真空电容器系列、陶瓷真空继电器系列、陶瓷真空开关系列等5大类15个品种的产品出口,产品销往中国香港和美国,并由香港转销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欧洲市场。他是全国96个机电产品主要出口基地之一。
  1985年,全厂设24个科室,生产车间7个。有固定职工和合同制职工118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1人,管理人员131人,服务及其他人员282人。企业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6286平方米。有电子专用设备165台、电子测量仪器597台、金属切削设备124台,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347.8万元。 企业为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先后在省内外建立20多个加工、装配厂点,建立跨地区的万平电容器公司,万平(WP)牌产品集团已成为世界知名电子企业之一。
  邮电部景德镇通讯设备厂1958年,邮电部在黄泥头建电讯瓷厂,1969年,电讯瓷厂改建,易名电信总局五二三厂。1973年,为邮电部五二三厂。1979年,更名邮电部景德镇通信设备厂。
  1958年以来,以生产电讯用瓷为主。1979年,从生产隔电子改为半导体器件、陶瓷滤波器、继电器等电子元器件,进入电子工业行列。主要产品HPX系列配件、架箱陶瓷滤波器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12KC、16KC、20KC和116KC压电陶瓷滤波器于1983年、1985年分别获部优产品。
  1985年,全厂设科室10个、生产车间7个。有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83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98人,管理人员106人,服务及其他人员121人。企业占地面积155538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2567平方米。有电子专用设备17台,金属切削设备99台,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61万元。是国内邮电通信配件设备的主要厂家之一。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工业用瓷制作厂。例如:景德镇市兴龙瓷厂,它是景德镇唯一专业生产瓷质球磨子的乡镇企业。有职工500多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8人。主要生产高铝瓷球磨子和普通瓷质球磨子,普通瓷质球子的年产量8000多吨。
  第五章 瓷业辅助厂家
  第一节 燃料生产厂
  柴行 景德镇烧炼瓷器所用的燃料有松木柴、俗称为“窑柴”,多用于烧炼细瓷;还有以草本植物蕨萁为主,夹杂一些较小灌木或枝桠为燃料,俗称“槎柴”,用于烧炼粗瓷。瓷器烧炼的燃料多产于山区。景德镇所需的窑柴来自浮梁县境内西、北两乡,出产的窑柴质优量多。还有来自安徽省的祁门、东至两县和省内的婺源、乐平、都昌、余干、鄱阳等县。各处的窑柴运至镇区,由柴行主售于窑厂。
  窑柴行始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至民国17年(1928),景德镇城区内经营窑柴行业者有88户。抗日战争时期,因故经营窑柴者大多被迫停业,民国30年(1941),能维持营业者有42家,槎柴业17家。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瓷业生产复苏,窑柴行随之发展,至1948年,全镇有大小窑柴行70多家。1949年4月以后,窑柴行不复存在。1951年3月,浮梁专区窑柴联营公司建立,隶属浮梁专区木材公司。是年下半年,窑柴联营公司改为国营企业,易名景德镇窑柴公司,后并入景德镇瓷业公司。
  炭行 白胎瓷经过加彩后,须入锦窑或红炉烧烤,以白炭为燃料。民国初有炭行50多家,民国30年(1941)有30家。1950年后,炭行陆续组织合作商店,归口市土产杂品公司。
  景德镇市焦化煤气厂 1980年11月筹建,位于昌江区吕蒙乡历尧,占地面积56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全厂设有13个科室、6个车间,有职工1214人,其中干部118人,科技人员75人。拥有1座1×42孔80型焦炉,7台?3MN-G煤气发生炉。主要生产焦化煤气、粗苯、粗焦油、全焦硫磺、硫铵等。1987年1月正式投产,焦化煤气供应陶瓷系统各瓷厂烧瓷和市区居民生活用气。
  第二节 耐火材料制品厂
  景德镇烧炼瓷器的窑和红炉,需用耐火土制砖砌成,瓷坯入窑烧炼需装入匣钵,匣钵也需要耐火材料制成。因此形成陶瓷辅料业和辅料制品厂家。
  景德镇烧制瓷器的传统蛋形窑,是特有的一种窑炉,建筑这种窑炉用的砖,是用黄土和砂混合制成,称窑砖。其产地集中在十八渡一带,为季节性生产,业主亦工亦农,民国末期,生产窑砖业主共17户。
  景德镇宋代后期使用支圈组合匣钵,元代使用漏斗型单匣(即大器匣)、装烧碗盘;用圆柱型桶匣(即小器匣)装烧壶罐等器。随着瓷业生产发展,至清代时期,匣钵厂生产逐步形成大器匣和小器匣两大类。
  民国17年(1928),全镇有制大器匣计62家共80个厂,每厂有作匣工、利匣工、打杂工、帮工、车土工、槌土工等,共计有工人540人;制小器匣计91户共162个厂,每厂有4人,共有工人585人。民国25年,经营匣钵的有制大器匣46家计58个厂,共有484人;制小器匣65家计105个厂,共有工人367人。民国36年,全镇有制大器匣46家计73个厂,共有工人438人;制小器匣41家计81个厂,有工人201人。
  1951年,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大小器匣厂分别组成两个联营厂。1952年8月,大器匣钵联营厂和小器匣钵联营厂合并转为公私合营。1955年为地方国营企业。
  景德镇市耐火器材厂 它是全市唯一生产耐火材料的地方国营企业。1958年创建,同年10月正式投产。其前身由景德镇卫星耐火材料厂和景德镇石岭耐火砖厂合并而成,隶属省冶金厅。1960年由市工业局管辖,1962年划归省陶瓷工业公司管辖。1985年,全厂有职工400人,其中工人303人,工程技术人员12人,管理人员39人,服务及其他人员46人。厂设11个科室、2个车间、1个劳动服务公司。企业占地面积6017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3166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1741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20.8万元。主要生产粘土质、高铝质耐火砖,轻质粘土、高铝砖,铬渣砖,堇青石泡沫砖,耐火泥等,共分为标、普、异、特异四大类计500多种型号。产品应用于陶瓷、冶金、石油、化工、玻璃等工业,作为这些工业热工设备的砌筑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抗震动、耐磨损等优越性能,同时具有保温、隔热、高温体积稳定等特点。年产耐火材料16042吨,产品主要为全市陶瓷工业生产服务,并远销省内及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东、福建、安徽、江苏、北京等省市计500多家用户。
  景德镇市陶瓷窑具厂 1951年,50多户制作匣钵的作坊组成大器和小器两个联营匣钵厂。1952年8月,市人民政府拨款集中资金,将两个联营厂合并为公私合营匣钵厂,1955年上半年转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名称为景德镇市匣钵厂。1985年2月,易名景德镇市陶瓷窑具厂,成为陶瓷窑具生产专业厂。全厂有职工717人。其中:工人525人、工程技术人员7人、管理人员97人、服务及其他人员88人。设16个职能科室,5个生产车间。企业占地面积5817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7376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55.6万元。有小器匣钵钢模成型车21部、大器匣钵轳辘成型车13部,500吨和300吨油压冲床各1台,81米长的油隧道窑1座及小器匣钵手工场所15个,还有配套的原料粉碎、练泥、成型干燥和五金加工等设备,动力机械总能力1927千瓦。年产匣钵29335吨,其中大器匣钵10829吨。产品除销售全市各瓷厂外,还销往江西、福建、浙江、湖北、四川、甘肃等省的62个市、县地区共219家用户。
  第三节 窑炉建筑企业
  挛窑店 景德镇烧瓷的柴窑、槎窑,经过一段时间的烧瓷后,窑有损坏需要修理,窑户须请挛窑工对窑进行修补。“结砌窑巢,昔不可考。自元、明末,镇土著魏姓世其业。若窑小损坏,只需补修,今都邑(都昌)人得其法,遂分业补窑一行”。挛窑店主要是砌窑蓬,烟囱原为窑工所砌,也有请挛窑店砌结。民国末期,有挛窑店2家,共有38人,均为都昌籍余姓独业经营。挛窑一无图纸二无仪器测量,全凭经验,代代相传,挛窑技术不外传。
  1950年,瓷业工会联合会将2家挛窑店合并为1个店,同时将槎窑店4人并入。1951年,市总工会提出打破旧的行帮习俗,挛窑店才向外籍外姓带徒,挛窑技术也就公开了。
  景德镇市窑炉建筑安装公司 它是一家为全国陶瓷建造安装窑炉的国营企业。公司前身是由百余名有挛窑经验和技术的工人所组成的挛窑店。1961年正,式成立瓷业公司窑炉修建队,其时工作范围只局限于景德镇市区。随着陶瓷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烧炼工艺不断变革,公司建筑安装队伍和技术也相应得到发展。从修建窑炉品种看:用原来的柴窑、槎窑、圆窑包、推板窑、煤烧隧道窑、油烧隧道窑发展到煤气窑、电窑、多孔窑、辊道烤花窑等;从服务范围看:由原来的建窑、修窑等单项技术发展到窑炉、机械、电器控制等全套设备配套安装投产的全包工程;从服务对象看:由原来的服务于市区陶瓷系统的各瓷厂而发展到面向全国,服务多种行业。1985年,全公司有职工305人,其中:有技术人员12人、管理人员39人。公司根据工区分散的特点,将各工种配套划为3个施工处,共12个作业组;管理人员按专业设财务、质管、窑研、经营和物资供应等职能部门,以及党、政、工等科室。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9万元,生产能力可达千万元工程量。公司建造窑炉从单一陶瓷行业已发展到纺织、冶金、电子、化工等行业,遍及全国23个省市。
  景德镇陶瓷建筑工程处 1985年,他与国营窑炉建筑安装公司划开,正式独立经营,单独核算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承建各种工业窑炉的专业单位,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管辖。全处有职工220人,设6个职能料室,能承建日用陶瓷工业窑炉,建筑陶瓷窑炉、耐火材料窑炉、电瓷窑炉、食品加热炉等,已向全国10多个省、市承建窑炉业务。
  第四节 制瓷工具厂(店)
  模型店 瓷用模型是景德镇陶瓷圆器坯厂印坯规范的工具。它是一种吸水性较强的净土所铸造,其精确的形状与规格,全靠刀具修利而成,故称模型店(俗称模利店)。其服务方式为包办制,坯厂按其“利坯”数与模型店约定一定数额的包办费,坯厂全部所需的印坯用模型,便由模型店包制包修。民国17年(1928),全镇有制、修模店共20家;1949年初,有10多家,计20多人。
  车盘店 车盘是景德镇的陶瓷作坊、模型店、大器匣钵厂等主要成型工具。车盘店是专业店,车盘的制作外表粗糙,但它的质量要求是旋转不歪斜、不摇摆、不震荡。车盘有湿车,用来做坯的工具;干车,用来利坯的工具。车盘面积大小,根据所制瓷坯模具、匣钵而定。制作车盘的店家只有几户,1954年~1957年,先后都加入木器生产合作社。
  筛箩店 瓷厂制坯工在淘洗泥料、釉料过程中,筛除泥料中夹杂质的重要工具之一。筛有绢筛、金属丝筛两种,规格有40目、60目、100目等多种。1949年4月以前,景德镇制造绢筛的店家共有13户,其中经营筛箩的店家只有2户,其余11户所制的筛箩均由这2户经营。制造金属丝筛的店有2户。
  坯刀店 专制瓷业生产中的利坯、剐坯、削坯所用的刀具,它是铁器业的一种行业。民国时期,景德镇有制造坯刀店共有30多家,专门锻打陶瓷生产用的刀具。刀具分圆器坯刀和琢器坯刀两种:圆器坯刀是由坯厂户主与坯刀店协商,经营方式为包办制,即坯刀店对坯厂全年所需的坯刀包供,坯厂户主一年给坯刀店一定数额款为包办费。琢器坯刀则因坯厂所需刀具种类繁多,品种变化较大,故坯工所用的工具皆由自己负责,选择坯刀店购买,坯厂主付钱。景德镇解放初期,坯刀店有4户计17人,组成坯刀业合作社。随后这些人员分配到全市各大瓷厂。
  景德镇市五金厂 景德镇五金制品店主要是铜、白铁、铁等匠工开办的家庭小作坊,为瓷业配套生产简单的铁器工具和各种瓷壶配制的壶环。
  壶环店专为各种瓷壶配制壶环的。民国30年(1941),从事五金制品业的有29家。据统计,1949年从事铜器业的有14户计26人。专制瓷业生产所需的白铁工具。据统计,解放初期,从事白铁业有14户计17人。1953年,原由专门打制壶环的10多人组织成立壶环销售小组,统一向瓷厂或居民销售和配制壶环。1954年5月,壶环小组改为壶环生产合作社,有职工30多人,年产壶环10多万副。1956年壶环社易名铜器社,壶环生产由烧红锻打改进为翻砂。1958年初,铜器社与锅炉社合并成立五金修配厂,兼营生产壶环等日用小五金产品。同年年底,又恢复原名铜器社。1959年,铜器社与白铁等几个社(组)合并成立五金机械厂。1961年底,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分社设立,成立小五金社。1962年,剪刀社并入,仍以生产铜壶环为主要产品,其材料由铜质为铁质镶铜。1970年,小五金社改名景德镇市五金厂,由单一的生产壶环产品发展成民用剪,水嘴及各种铝制日用品等多种产品。
  1985年,全厂有职工306人,其中管理人员29人,企业占地面积8365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4132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567千瓦,固定资产原值91.3万元,水暖管件年产量13吨,剪刀418万把。
  景德镇市金属结构厂 1954年,原白铁店的从业人员组成瓷业工具小组,生产瓷业生产所需的白铁工具和生活日用器具。1956年,瓷业工具小组转为白铁社。1959年底,白铁社与铜器社、车辆社、衡器社、橡胶小组合并成立五金机械厂,原白铁社改为白铁车间。1961年,原白铁社46人从厂划出,仍为白铁社,以生产加工瓷用白铁工具和生活日用品为主。1964年起,白铁社承接全市瓷业防尘大型通风管道配套的生产业务。1970年白铁社改为板金白铁厂,1985年改为金属结构厂。
  1985年,全厂有职工151人,其中管理人员22人。企业占地面积17795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4683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319千瓦,有固定资产原值43.3万元。
  景德镇市瓷用毛笔厂 1950年,瓷用毛笔行业组成松散型大组。1954年5月,成立瓷用毛笔生产合作小组,共有成员16人。1956年,经市手工业联社批准,合作小组转为瓷用毛笔生产合作社,职工增至20人。1959年转为地方国营企业,1962年复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同年下半年易名瓷用毛笔厂。1964年,全厂职工自行设计,制造整毛机5台、冲边机1台、打眼机4台、切杆机1台,瓷用毛笔生产走上半机械,结束了手工制作的历史。1985年,全厂共有职工77人,其中工人56人,技术人员1人,管理人员10人。厂部设有5个科室,2个车间,企业占地面积1476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691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19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6万元。瓷用毛笔品种发展有粉彩、新彩、油彩、贴花、刷花、青花、成型、机制等9个系列124个品种,年产量达到56万支,其产品除供应全市各瓷厂需要外,还销往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4家瓷厂,并出口东南亚等国。
  景德镇市陶瓷石膏模具厂该厂前身为原景德镇瓷厂石膏车间,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帮助下兴建的,于1964年投产。1969年10月,景德镇瓷厂撤销,原石膏车间并入陶瓷机械修配厂,成为专业生产石膏粉的车间。1980年6月,从陶瓷机械修配厂划出,成立市陶瓷石膏模具厂。1985年,全厂有职工167人,其中:工人75人、技术人员9人、管理人员28人、服务及其他人员55人。企业占地面积22997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649千瓦,拥有固定资产138.8万元,年产6000吨模用石膏粉,产品除确保供应全市陶瓷系统各瓷厂外,还销往省内及湖北、安徽、福建、浙江等省。
  景德镇市工艺雕刻厂 景德镇瓷器白胎彩绘加工,一直靠手工绘制,加工的质量和速度受个人技术水平的影响很大。清代中期,雕刻艺人创造了蜡印,可按瓷器加工所需的花纹、图案和款识雕刻图章,用蜡印印制代替了手工笔绘和书写,从而提高白胎瓷加工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民国时期,雕刻艺人集中在南门头至厂前(珠山中路)一带及中山路开店,主要刻制木质、蜡印印章及花纹印章。至解放初期,景德镇有雕刻店18家,从业人员计31人。
  1956年,全市有30名雕刻艺人组成刻字合作社,在陈家岭口设专为瓷业生产刻蜡印的门市部。1959年5月,刻字社改名刊刻厂,同时根据各瓷厂及反映的蜡印易磨损、使用寿命短、成本高的缺点,试制成乳胶铸印,部分取代蜡印,降低粉彩瓷的加工成本。还引进新型雕刻刀具,成功地试制出橡皮青花印子,促进青花瓷绘画的速度。1962年,试制用海绵为材料制作青花印子。海绵青花印子和橡皮青花印子配合使用,使青花瓷的花面更加完善、丰满,完全代替日用青花瓷生产中的手工笔画,结束了在瓷坯上画青花全靠手工笔画的历史。1985年,全厂有职工35人,其中工人31人、管理人员4人,企业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35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6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万元。主要生产陶瓷彩绘加工所需的印子和雕刻图章。
  景德镇陶瓷机械厂 该厂前身是解放前一家私人开设兼营机械修理业务的小厂,厂名为李同兴铁器厂。1951年,在此厂的基础上建立人民铁工厂。1955年,实行公私合营,制造机械中级标准的脚踏辘轳车,用于陶瓷成型生产。1958年,经扩建,人民铁工厂易名国营景德镇市机械厂。1959年,厂址搬迁东郊红石塘,厂房占地3万余平方米,添置各种动力设备100多台,产品有球磨机、真空炼泥机和双缸隔膜泵等10几个陶瓷机械品种,为陶瓷生产由手工制瓷向机械制瓷创造了条件。1962年,易名景德镇市陶瓷机械厂。1964年,经轻工业部批准,市陶瓷机械厂为轻工业部陶瓷机械定点生产厂,隶属关系由市工业交通局划归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开始逐渐恢复专业制造陶瓷机械。1979年,被轻工业部定为全国陶瓷机械技术归口单位,标准化中心站。 1985年,全厂有职工738人,其中:工人479人、技术人员46人、管理人员82人、服务及其他人员131人。全厂设有产品制造部、计划经营部、后勤事务部、产品开发科、质量保证科、财务科、人事安保科及4个生产车间,厂长办公室等;党群部门设党委办公室、纪委、组织科、宣传科、工会、团委。企业占地面积156749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4025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41.4万元。从1979年以来,由原来只生产5个~6个老产品发展已生产50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有球磨机、隔膜泵、磁选机、压滤机、真空炼泥机、摩擦压砖机、滚压成型机、多孔窑推进器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曾销往罗马尼亚、阿尔及利亚、越南等国;产品除适用于陶瓷行业外,还适用于电瓷、建筑陶瓷、污水处理、食品等行业。
  景德镇市陶机二厂 原系生产包装陶瓷的木箱和加工陶瓷模型原料的石膏,因其机械设备和技术能力较强,1969年,建立市陶瓷机械修配厂。20世纪80年代初期,易名为市陶机二厂。1985年,全厂有职工254人,其中:工人171人、技术人员11人、管理人员39人、服务及其他人员33人。企业占地面积28597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241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49.4万元。主要产品有建筑卫生陶瓷设备。1986年1月,与市陶瓷机械厂合并。
  景德镇市轻工机械厂 1978年5月建立创办,隶属市陶瓷机械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1985年,全厂有职工206人,其中工人121人,技术人员2人,管理人员33人,设有厂长办公室、行政、供应、生产、销售、检验、技术、财务等科室和4个车间,企业占地面积9912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374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325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3.9万元。主要生产日用陶瓷机械、高档陶瓷机械、建筑陶瓷机械、卫生陶瓷机械等,产品还适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
  景德镇市防尘机械厂 1978年7月建立创办,原名群力机械厂,属市陶瓷机械厂厂办集体所有制企业。1985年,全厂有职工53人,其中工人46人,管理人员7人。设产品制造、供销、技术、财务、行政等科室和3个车间、1个工段。主要生产LLG型系列带式吸尘器。
  景德镇市电瓷电器专用设备制造厂 1981年建立创办,他是为电瓷生产提供专用设备的专业厂,隶属机械工业公司的集体所有制企业。1985年,全厂有职工318人,其中工人268人、技术人员5人、管理人员20人。企业占地面积6666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1580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111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9.4万元。主要生产品种除铁器搅拌机、振动筛等,产品销往市内和国内其他产瓷区。
  第五节 陶瓷包装材料厂
  景德镇的瓷器包装自古以来采用茭草扎篾。大多用稻草裹紧,最后用竹篾片在稻草裹紧的瓷器上“打箍”扎紧;少数销往较远的地区和出口瓷,则用木箱,瓷篮包装。70年代以后,景德镇的包装工业伴随着陶瓷工业的发展而兴起。
  打络子店打络子是用竹子破成一定的长度和宽度篾片,在经过选瓷、包扎、卷草的瓷包上,以手工斜行编织六角形图形篾篓,这是完成瓷器包装的最后一道工序。打络子属家庭手工业,业主买好竹子,全家人进行破蔑和掀蔑,蔑片根据瓷品大小和瓷客要求,运输路程远近,分大中小不等。打络子店最盛时有300多家,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只有70多家。店多集中在镇区的当铺下弄一带和财神下弄一带。解放以后交通运输方便了,加之成立了包装工厂,打络子的行业逐被淘汰了。
  花篾店 民国初期,景德镇富商下弄一带,有为瓷器包装提供篾片和瓷篮的生产店共8家计27人。民国30年(1941年)4月,浮梁县商会、同业公会调查统计,篾业工人有152人。
  花篾厂 1957年7月,编织瓷篮的100多人,在富商弄组织成立瓷篮生产合作社,从事瓷篾生产的180多人在吊脚楼组织成立瓷篾生产合作社。同年年底,从事花篾生产的50多人在黄家洲成立合作社和花篾业务组、及其他竹制品的从业人员共200多人组成篾器生产合作社。1958年6月,篾工集体研制“双用破篾机”成功,取代手工业破篾,比手工破篾提高53倍。1961年10月,企业易名花篾合作工厂,全厂100多人搬入河西韭菜园篾篷厂房内,以生产篾器农具外,兼产为瓷器包装用的篾垫、篾片和瓷篮等篾器产品。1964年,购进破篾机1台、自制分丝机、掀篾机等10多台设备。1972年,原由景北区(现为珠山区)管理,复归市轻化局管理。1974年,改名竹编工艺厂,添置冲床、车床、刨床、钻床等设备10多台。1980年7月,市轻化局将第一服装厂的人造革车间并入竹编工艺厂,成立景德镇市第三塑料厂,两块招牌一套人马管理。1985年,竹编工艺厂有职工30人(不含充实到三塑厂的人员),以生产竹编工艺品为主,厂房面积500多平方米,有破篾机、掀篾机各1台,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5.3万元。
  景德镇市西郊花篾厂 1978年创办,属珠山区街办集体所有制企业。1985年全厂有职工22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企业生产用房建筑面积499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万元,主要产品为瓷器包装用瓷篮。 景德镇市造纸厂 1959年,市人民政府决定筹建市造纸厂,1960年正式投产,有职工52人,年产包装用纸80吨。1966年,厂迁至西郊官庄,职工增至90人,当年生产出较好的瓦楞纸。1970年,为适应出口瓷包装的需要,在市外贸公司的帮助下,建立年产10万平方米的出口纸箱厂,与造纸厂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1979年,厂投资从上海引进1575型造纸机,年产瓦椤纸3000吨。1984年,为满足陶瓷生产出口瓷包装的需要,缓和板纸供应紧张的矛盾,经有关部门批准贷款405万元,进行板纸生产线改造,先后引进日产30吨能力的1600型造纸机1台、糟式10M打浆机2台、25M蒸球1个等先进设备,使机制纸年产量达万余吨。1985年,全厂有职工366人,其中工人281人,工程技术人员5人,管理人员47人。厂内有造纸、金工、纸箱等3个车间,设备有1575型、1600型造纸机3台、车床2台,动力机械总能力1614千瓦。企业占地面积76675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2071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64万元。全年生产纸浆2338吨、机制纸2124吨、纸制品1926吨。所生产的“麦峰”牌高强度瓦楞纸、经轻工部造纸研究所检测,其物理指标达到美国、日本同类产品水平。1984年~1985年荣获江西省优秀产品奖。成为全国中型造纸企业。
  景德镇市纸箱厂 1968年建立纸盒组,1970年改名纸盒厂。1971年易名为北区纸箱厂,1972年改名第一纸箱厂。1980年,在西郊金鱼山建新厂址。1982年,南区第二纸箱厂并入,易今名,隶属市轻化工业局管理。1985年,全厂有职工539人,其中工人360人、技术人员47人、管理人员55人。设8个科室、5个生产车间。拥有引进双色印刷开槽机、国产全开芯纸机、甩纸机等各种生产纸箱的机械110台(套),动力机械总能力674千瓦。企业占地面积45205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2145平方米,有固定资产原值192.1万元,是江西省最大的包装材料专业生产厂。生产品种有出口瓷、内销瓷包装的瓦楞纸箱、纸盒、高档锦盒和各种包装纸等,年生产能力达800万平方米。从1979~1985年,多次荣获全国、省、市、包装生产“技改”、“管理”先进集体称号,先后获各类产品奖70余项。
  江西省陶瓷出口公司包装材料厂 1985年建立,属江西省陶瓷出口公司集体所有制企业。全厂有工人55人、管理人员16人,企业占地面积1107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002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94.2万元。主要生产泡沫塑料,年产19吨。
  景德镇市纤维纸品厂 1981年建立,属市轻化工业局集体所有制纸制品企业。1985年,全厂有工人50人、技术人员2人、管理人员15人,企业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424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80.5万元。主要生产纤维板,年产494吨。
  景德镇市新华外贸纸箱厂 1978年建立,属市新华印刷厂集体所有制的纸品企业。1985年,全厂有工人171人、技术人员3人、管理人员14人,企业占地面积10201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3013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1.1万元。主要生产纸箱、纸盒、年产71吨。
  景德镇市竟成纸箱厂 1979年建立,属昌江区竟成乡集体所有制的纸制品企业。1985年,全厂有工人160人,管理人员14人,企业占地面积1882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425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3.1万元。主要生产纸箱、纸盒,年产量400吨。
  景德镇市石狮埠纸品厂 1976年建立,属珠山区集体所有制的纸品企业。1985年,全厂有工人19人、管理人员5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2万元。主要生产纸盒,年产量19吨。
  景德镇市金竹山竹木加工厂 1973年建立,属鹅湖区金竹山乡集体所有制企业。1985年,全厂有工人26人、管理人员5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8000元。主要生产木包装箱及木竹家俱。
  景德镇市瑶里木竹釉果加工厂 1978年建立,属鹅湖区瑶里乡集体所有制企业。1985年,全厂有工人35人、管理人员5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7万元。主要生产木包装箱和瓷土及木制家俱,年生产包装箱锯材310立方米。
  景德镇市创业竹器加工厂 1985年建立,属鹅湖区创业垦殖场集体所有制企业。全厂有工人8人,管理人员2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000元。主要生产瓷篮、垫折。
  景德镇市王港木材加工厂 1985年建立,属鹅湖区王港乡集体所有制企业。全厂有工人16人、管理人员4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4万元。主要生产木包装箱及大小块地板。
  景德镇市福港木制厂 1978年建立,属蛟潭区福港乡集体所有制企业。1985年,全厂有工人12人、管理人员4人、拥有固定资产1.8万元。主要生产木包装箱和锯材。
  景德镇市包装工厂景德镇瓷器生产的发展,伴随着瓷器包装的生产,独立形成一个行业。1950年由分散走向集体,成立景德镇市包装生产合作社,工人由300人,逐步发展到800多人。1952年10月,成立地方国营景镇市包装公司。1954年2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国营瓷业公司、市包装公司、市搬运公司原有的成件、包装、花草、搬运、打络等5个工种的包装工人合并,组成景德镇市包装工厂,在市陶瓷生产管理局的领导下,对瓷器包装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负责全市陶瓷的包装任务。全厂设生产、技术、原料供应、秘书、财务、保卫等6个职能科室,并按高级细瓷、出口瓷、日用瓷、工业用瓷、瓷络加固设立5个车间。1956年,市人委决定,将包装工厂工人分散于各瓷厂包装。1957年10月10日,又恢复包装工厂。1961年全厂职工已发展到1279人,其中包装工人407人、成件工人512人、花草工人42人、搬运工143人、瓷络工124人、管理人员51人。1962年6月,市委、市人委决定,经省供销社同意,将包装工人划归景德镇陶瓷批发站领导、管理。同年12月,陶瓷批发站正式接管包装工厂,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全面负责陶瓷出口、内销的包装任务。1964年,景德镇的瓷器全面开始实行产品出厂负责制,工人已基本实行分散生产,陶瓷批发站收购瓷器均由各瓷厂送仓库交货,同时包装工厂派员驻厂实行包装的管理形式。1969年10月,市革委决定:“将原陶瓷批发站所属包装工厂撤销,该厂所有人员和资产由市有关部门负责分配,并拨给陶瓷工业公司所属各大瓷厂。”从此瓷器包装任务由各瓷厂直接进行。包装工厂撤销后,包装工人分配各瓷厂先后成立包装车间,实行产品出厂负责制。
  第六节 原燃材料供销企业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原燃材料供应处 1950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把瓷土行商组织起来,成立了景德镇市瓷土公司,属全民性质。1951年3月,始建浮梁县专区窑柴联营公司,属公司合营性质。当年8月,公司退还私方股金,由国家拨款经营,改称浮梁专区景德镇窑柴公司。1952年5月,两公司并入景德镇市瓷业公司,成立景德镇市瓷业公司原料部,1954年2月,原料部划出、组建景德镇瓷业原料公司。1955年2月,瓷业原料公司一分为二,一是成立景德镇市瓷土矿产公司,二是恢复景德镇市瓷业公司原料部(同年9月改称江西省供销合作社景德镇窑柴经理部)。1956年11月,再次合并成立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供销处。1957年6月,供销处改名景德镇市陶瓷工业物资供应处。1959年4月,窑柴经营划归景德镇农业垦殖局管理,成立窑柴供应处,同年11月陶瓷工业物资供应处与窑柴供应处合并,成立景德镇市工业原燃料管理局。1960年9月,撤销工业原燃料管理局,成立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原燃料管理处。1964年,为江西省瓷业公司供应处。1969年,改称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供应组。1973年2月,恢复成立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原燃材料供应处。座落在沿江东路188号。
  供应处每年根据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年产瓷计划的实际需要,负责瓷土、煤炭、重油、化工原料以及包装材料的采购订货、计划分配、运输储存和保障供应,每年进出物资逾40万吨,其中煤炭和重油年进出量达30余万吨,货源来自全国27个省、市和地区,己形成和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完善的采购、运输、供应和储存的经营管理体系,成为景德镇瓷业后勤物资的主要基地。
  1985年,供应处有职工424人,下设20个科室,有各类仓库、煤场近30 000平方米,库内建有两公里长铁路专用线,1000多平方米的站台仓库和两只共11000吨的重油储罐,下属车队有汽车36部,固定资产达560万元,年销售额3000余万元。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物资供应站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物资供应站于1976年6月成立。主要经营范围为钢材、木材、水泥、陶瓷轻工设备、机械设备、轻化建材以及设备备 件等物资。积极组织采购,运输,从国内外购进了一大批紧缺物资,每年经营额均达120万元左右,最高年营业额达30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陶瓷工业技改、维修、更新的迫切需要,节省了时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85年,有职工14人,从国外进口陶瓷技改急需钢材1000吨,以及大量的化工颜料、设备配件等,并组织购进了各厂、矿建修隧道窑所需的矶土水泥400余吨及其他维修材料等。
  第六节 原燃材料供销企业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原燃材料供应处 1950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把瓷土行商组织起来,成立了景德镇市瓷土公司,属全民性质。1951年3月,始建浮梁县专区窑柴联营公司,属公司合营性质。当年8月,公司退还私方股金,由国家拨款经营,改称浮梁专区景德镇窑柴公司。1952年5月,两公司并入景德镇市瓷业公司,成立景德镇市瓷业公司原料部,1954年2月,原料部划出、组建景德镇瓷业原料公司。1955年2月,瓷业原料公司一分为二,一是成立景德镇市瓷土矿产公司,二是恢复景德镇市瓷业公司原料部(同年9月改称江西省供销合作社景德镇窑柴经理部)。1956年11月,再次合并成立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供销处。1957年6月,供销处改名景德镇市陶瓷工业物资供应处。1959年4月,窑柴经营划归景德镇农业垦殖局管理,成立窑柴供应处,同年11月陶瓷工业物资供应处与窑柴供应处合并,成立景德镇市工业原燃料管理局。1960年9月,撤销工业原燃料管理局,成立景德镇市陶瓷工业原燃料管理处。1964年,为江西省瓷业公司供应处。1969年,改称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供应组。1973年2月,恢复成立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原燃材料供应处。座落在沿江东路188号。
  供应处每年根据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年产瓷计划的实际需要,负责瓷土、煤炭、重油、化工原料以及包装材料的采购订货、计划分配、运输储存和保障供应,每年进出物资逾40万吨,其中煤炭和重油年进出量达30余万吨,货源来自全国27个省、市和地区,己形成和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完善的采购、运输、供应和储存的经营管理体系,成为景德镇瓷业后勤物资的主要基地。
  1985年,供应处有职工424人,下设20个科室,有各类仓库、煤场近30 000平方米,库内建有两公里长铁路专用线,1000多平方米的站台仓库和两只共11000吨的重油储罐,下属车队有汽车36部,固定资产达560万元,年销售额3000余万元。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物资供应站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物资供应站于1976年6月成立。主要经营范围为钢材、木材、水泥、陶瓷轻工设备、机械设备、轻化建材以及设备备 件等物资。积极组织采购,运输,从国内外购进了一大批紧缺物资,每年经营额均达120万元左右,最高年营业额达30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陶瓷工业技改、维修、更新的迫切需要,节省了时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85年,有职工14人,从国外进口陶瓷技改急需钢材1000吨,以及大量的化工颜料、设备配件等,并组织购进了各厂、矿建修隧道窑所需的矶土水泥400余吨及其他维修材料等。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