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九节 祭奉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594
颗粒名称:
第九节 祭奉瓷
分类号:
TQ174.73
页数:
2
页码:
399-4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的祭奉瓷,其中有香炉 、供奉瓷等。
关键词:
陈设瓷
祭奉瓷
景德镇市
内容
香炉 祭祀用器,器型丰富,有三足、四足、五足、葱管足、香耳、鼓钉、莲瓣、奁形、八卦及仿青铜鬲、鼎等式样。有冲耳、圆腹、三足鼎式大炉。其装饰以青花、粉彩、三彩及各种
单色釉为主。
筒式炉 始烧于宋,以炉身作筒状而名。明成化时,炉身为鼓形,并饰以鼓钉纹。炉多深,清代以后出现无足筒式炉。近现代仍有烧制。
三足炉 祭祀用器。明万历景德镇制品“黄釉紫彩双耳中足炉”,炉身通高17.5厘米,口径15.8厘米,直口圈底,双耳、三蟠螭倒立成足,螭身巧妙地成为炉腹上的堆塑装饰,炉身施黄釉,三蟠螭及两耳为紫彩,部分饰彩,造型古朴稳定,釉彩索静典雅。现代仍有三足炉的生产,其装饰一般以颜色釉为常见。
鼎式炉 鼎式炉在景德镇初见于宋代,多仿商周鼎样式,立耳、直腹、柱足。器身两侧有对称长方形耳,炉耳有小孔,腹部饰以火焰纹,附三足。其装饰以青花、粉彩及单色釉为常见。
鬲式炉 始于宋代,圆口,三空心足,器体较扁,足呈垂乳状,鬲式炉两侧附虎耳。其装饰以单色釉为常见。
曲足炉 炉身折口,短颈,无耳,鼓腹,平底,足小而矮,外伸如S形。其装饰以粉彩、单色釉为主。
熏炉 亦称香熏,卫生用具,也可作熏香之用。炉身大,底有圈足或三矮足,器腹镂不圆孔,焚烟可以从器身镂孔飘出,有青花、五彩、粉彩等品种。
方耳座式炉 明景泰年间烧造的一种青花小香炉,直口,方耳,炉耳呈扁圆形。
狮纽盖四足炉 明万历炉式,炉体棱角分明,四足呈弧曲状,盖有狮纽。
供奉瓷
五供 佛或死者灵台前的供器,由一个香炉,一对烛台和一对花觚(瓶)组成。始见于明万历,清乾隆和道光时较为流行,现代仍有烧制。有青花胭脂红、粉彩制品。
佛供 佛前供品,流行于乾隆嘉庆年间,一般由底座和供物二部份组成。底座呈觚形、莲花柱形或宝瓶形,底座上的供物有吉祥、三牌供养等,多作粉彩,底书年款。现代,佛供多以佛教和道教色彩的雕像占一定的比例。如:三星、坐莲观音、送子观音、滴水观音、天公、济公、钟馗、大肚罗汉、五子罗汉等。
净瓶 佛前供器,一说为佛家净水器。流行于唐宋。瘦长腹,上部有直立的细长圆管、肩部一侧附上翘的短流,也有配以龙头流的。
甘露瓶 清代朝廷赐给西藏僧侣的特别器皿,用以插草供佛,故又叫“藏草瓶”。口直而长,颈有两截,中凸起,圆腹束径,至足大展。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