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瓶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58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瓶尊
分类号: TQ174.74
页数: 4
页码: 389-3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的瓶尊 包括柳叶瓶、天球瓶、美人肩瓶、观音瓶、瓜棱瓶、油锤瓶 、胆式瓶、扁肚瓶、玉壶春瓶、洗口瓶、琮式瓶、塔式盖瓶、藏草瓶、橄榄瓶、四方倭角瓶 、络子尊、孛荠尊、萝卜尊 、双龙尊 、凤尾尊 、石榴尊、灯笼尊等。
关键词: 陈设瓷 瓶尊 景德镇市

内容

瓶 陈设欣赏的艺术品,部分品种也具有实用性。据有关资料记载“古代瓶壶,本为汲器,以后用作贮藏物品,唐时用作贮酒,以后并用作插花。”瓶的形状多变,凡是口小腹大的称为瓶,腹大口小相近的称尊,口大腹小的称为花瓶,或花插,特别小的花觚称为渣斗,除近现代古玩市场沿袭这种称谓外,现代统称花瓶。器型的变化大多表现在口、颈与腹部。其器型特征大体上分两类:一类是瓶体修长秀美;一类是瓶体短颈稳重。
  1949年5月以后,瓶类生产在继承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发展,所产的瓶类小的仅5件,大的有万件、超万件,计有35个系列331个品种。此外,花瓶还朝多功能性发展,花瓶还可改成或制作成别致的台灯,各类比赛的奖杯等。
  柳叶瓶 始于康熙年间,是宫廷内的陈设品,器型瘦削似柳叶而名,敝口、削肩、至足益小。1959年9月,景德镇市新平瓷厂制作的万件柳叶瓶,瓶身高达8.8尺,口径1.7尺,用青花装饰“鸳鸯戏莲”大型画面,采用青花釉里红斗彩的方法设计并绘画的,具有精细、美观、大方的民族特色。
  天球瓶 明代始作,宣德年间较为流行,小口、直径、上阔下敛,砂底微凹,圆腹似球而名,多作青花,似海水云龙纹为贵。除青花外,尚有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及粉彩等品种。如200件天球瓶,口径9厘米,底径15厘米,外高48.3厘米,内深46.3厘米,肚大27.5厘米,重量85市两。5件天球瓶,口径1.6厘米,底径3厘米,外高10.2厘米,内深9.6厘米,肚大5.4厘米,重量1.5市两。
  美人肩瓶 清雍正时创制,颈与胫均苗条,口与足相等,腹稍巨,肩部弯折处似美人之肩而名。器型大小不一,以彩瓷和铜红釉等制品为常见。如300件美人肩瓶,口径19.7厘米,底径17.5厘米,外高61厘米,内深58.8厘米,肚大23.8厘米,重量140市两。10件美人肩瓶,口径4.7厘米,底径4厘米,外高14厘米,内深13.4厘米,肚大6.7厘米,重量3.5市两。
  梅瓶宋代瓶式,因口小只能插梅枝得名。其形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宋时称“径瓶”,作盛酒的用具。元代继承宋制,只是肩部丰满,除圆形外,尚有八角形制品。明、清器型从瘦长秀丽演变为肥矮丰硕,并由日用瓷转变为陈设瓷。元代景德镇制品“蓝釉白龙纹梅瓶”,高43.8厘米,小口、短颈、丰肩,腹下部收敛,胫微撇,通体高温蓝釉,盘绕白龙一条,蓝白相映,鲜艳夺目,属元代传世佳品。又有明永乐年制的“青花瑞果纹梅瓶”,高28.7厘米,口径5厘米,肚大18.1厘米,底径11.5厘米,瓶体造型丰满,质坚实,釉莹亮,似白玉,白里闪青,足内无釉。瓶的上层画青花莲瓣纹,中层是瑞果纹,下层画蕉叶纹,笔意潇洒、流畅,发色深厚,料色透入釉骨,是一件明代永乐宫窑产品的代表之作。现代生产的梅瓶规格较多,如80件梅瓶,口径6.5厘米,底径9.2厘米,外高28厘米,内深24.7厘米,肚大14厘米,重量17.5市两。
  观音瓶 亦称观音尊。清代康熙年间创制。器型有大、小二种,大可二尺余,小者仅数寸。口侈、颈短、肩宽,自肩以下逐渐收敛,至底外撇,以单色釉和青花人物制品为多见。葫芦瓶宋代始作,小口、短颈,瓶身由两截粘合成为上小下大的束腰式葫芦而名。葫芦瓶的变化较多,有四方、六方、八方、上圆下方和多棱形等等,品种有青花、五彩、五彩描金和各种单色釉等。如明嘉靖景德镇制品“黄釉红彩缠枝莲纹葫芦瓶”,瓶高45.1厘米,口径5.1厘米,足径13.4厘米,瓶体呈葫芦形,器型高大,形制规整。
  瓜棱瓶 宋代始作,因瓶腹由凹凸的弧线组成似瓜棱式的形体而得名。其造型多撇口,直颈,长圆瓜棱形腹,圈足呈花瓣式外撇,瓶体秀丽灵巧。
  油锤瓶 清代始作,小口细长颈,肩部斜垂,阔腹,腹下圈足,极似过去榨油作坊的油锤而名,以粉彩、青花、釉里红制品为常见。如100件油锤捶瓶,口径9.8厘米,底径11.2厘米,外高33厘米,内深30.4厘米,肚大18厘米,重量40市两。
  胆式瓶 宋代始作,因形如挂着的苦胆而得名。直口、细长颈、削肩,肩以下渐硕,腹下半部丰满。胆式瓶有二种造型,一为口和颈呈八字形斜至肩部、腹部;另一种器身上部呈圆筒状,腹稍鼓,圈足较高。有郎窑红、天蓝、珊瑚红、孔雀绿、炉均、青花等品种。
  扁肚瓶 敝口、长颈、扁肚,其上半部施红釉,利用红釉的流淌在口沿下呈现变化的青白色至艳红色,下部以黑釉为基调,衬托绚丽的红色。在颈部和肩、腹部红釉与黑釉之间,交错着一道自然流畅的青绿色,给人以朝气蓬勃、欣欣向荣之感,故名“三阳开泰”。三阳开泰瓶是景德镇现代颜色釉名贵品种之一,被誉为“瓷中瑰宝”。规格有5件~300件不等。
  扁瓶小口、长颈、扁圆腹。明宣德景德镇制品“青花海水龙纹扁瓶”,高45.8厘米,口径8.1厘米,足径14.8厘米,颈部饰白地青花卷枝花和缠枝莲纹,腹部主题纹样为青花留白海水龙纹,制样、绘画无一不精。
  玉壶春瓶 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明永乐景德镇制品“青花折枝花果纹瓶”,高30.5厘米,口径7.8厘米,腹18.65厘米,足径10.8厘米。造型一改元代玉壶春瓶浑厚且秀长的风格,显得轻盈而稳定。
  洗口瓶 以瓶口似浅洗而得名。器型大体有3种,洗口、直颈、垂圆腹、圈足;洗口、直颈、折户、筒式腹;浅圈足和洗口、长颈、扁圆腹、圈足,通体有数道弦纹装饰。
  棒锤瓶以形似洗衣用的棒锤而得名。器型有硬棒锤、软棒锤之分。硬棒锤大小不一,口有凸边一道,颈较长,耸肩,身如截筒,自肩至底以微小弧度,近以垂直而下,极像棒锤,有青花、五彩、洒金、描金、五彩开光各种;软棒锤与硬棒锤相仿,除凸边口沿外,尚有口外侈束颈,溜肩,下筒形腹,腹下略收,足尖圆滑的式样,青花、五彩均有之。
  琮式瓶 圆口、方身、圈足,口大小相若,器体四面以凸起的横直线纹为饰。以青花、单色釉为常见。
  塔式盖瓶 元代始制,盖呈多级塔式。如元代景德镇制品“青花塔式盖瓶”,通高42.2厘米,肩部贴塑狮首、象首各一对,盖面绘荷叶叶脉纹,盖纽作七级塔式。
  藏草瓶 亦称“甘露瓶”,清代朝廷赐给西藏僧侣的特别器皿,用以插草供佛故得名。器形口直而长,颈有两截,中凸起,圆腹束胫,至足大展。
  橄榄瓶 又称“橄榄尊”。宋代已有制作,撇口、短颈,口底大小相若,腹部微凸,形似橄榄而得名,以粉彩、青花、单色釉为饰。
  四方倭角瓶 明宣德年间始制,唇口,直颈饰以双耳兽耳,方腹折角呈八楞锤状,深圈足外撇,内台阶式底。规格大小不一,以青花、粉彩制品为多。
  尊 瓶式之一,习惯上将器型高大,口底相若的瓷瓶称为尊。尊在古代是宫廷陈设用
  瓷,也可灌酒、筛酒,以后瓶壶品种繁多,尊便失去了实用器皿的作用。尊的品种式样繁多,有络子尊、花尊、观音尊、凤尾尊、象腿尊、孛荠尊等。
  络子尊 形似绍兴酒坛,口微侈,短颈,圆腹,平底,器身下半截堆贴绳圈纹,如包络之状而名。器形有大有小,以豆青等单色釉制品为主。
  孛荠尊 颈长而微粗,扁圆腹,形如孛荠而名。品种丰富,以郎窑红、祭红、天蓝等单色釉制品为多。
  萝卜尊 又称莱菔尊,其形似萝卜,故名。小口、细颈、宽肩、长腹,以豇豆红制品为最佳,是清代宫廷之珍品。
  摇铃尊 清康熙年间流行器,小口,细长颈与长颈马蹲尊相似,腹部稍瘦微长,极似摇铃而名,以青花釉里红制品为多。
  双龙尊 盛器,亦作陈设瓷,因口沿至肩有2条对称的双龙柄而名。长颈、盘口、鼓腹,除双龙柄外,尚有三龙柄的,器身常有宝相花、铺首等堆贴的装饰,有茶叶末等制品。
  双螭尊 仿唐双龙尊造型,器有大小、洗口、长颈、长圆腹、对称的弯曲形二螭首衔接器口,螭尾连于腹部。有青花、天蓝、粉青、茶叶末釉等品种。
  牛头尊 口巨无颈,直下至肩,腹下部丰满,旁多有双系,形极似牛头而名。多青花、粉彩制品,腹部以百鹿图、渔樵耕织图及缠枝花卉纹为常见,其中绘百鹿图的器皿边又称“百鹿尊”。
  凤尾尊 又称凤尾瓶,因腹下部至底足向外散开,略同凤尾而名。器身高大,腰腹圆鼓,口外撇,有青花、五彩、三彩、描金等品种。
  无档尊 明永乐烧制,胎薄体轻,上下直通,呈桶状,器身写有阿拉伯文。以青花器为常见。
  石榴尊 器型划为六瓣形,似石榴果而名。唇口外卷,短颈硕腹,圈足外撇,内台阶式底。有天青、豆青、天蓝等单色釉及釉里红制品。
  灯笼尊 流行于清乾隆间,敝口、短颈,自肩至足直下,形似灯笼而得名。以青花、釉里红、粉彩、炉钧等品种为常见。
  除以上产品外,瓶类品种还有花篮瓶、鱼尾瓶、冬瓜瓶、爆竹瓶、法口瓶、宝字瓶、佛手瓶、阔口瓶、新梅瓶、松鹤瓶、天圆地方瓶、扁肚瓶、立新瓶、大井花瓶、大肚花篮瓶、前进瓶、四蛟瓶、蒜头瓶、玉米瓶、葡萄瓶、金钟瓶、长颈方瓶、六角瓶、四角瓶等品种。同时还有各式仿古的大小瓶尊,如永耳瓶、凤头瓶、花尊和象腿尊等。与瓶相类似的品种还有玉米、青菜等形状的各式花插。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