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文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583
颗粒名称: 第十二节 文具
分类号: TQ174.73
页数: 2
页码: 380-3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的日用瓷文具,其中包括水盂、水注 、笔洗、笔筒 、笔架、笔管 、手枕 、印泥盒 、色碟 、镇纸、瓷砚、画轴头等。
关键词: 日用瓷 文具 景德镇

内容

水盂 文房用具,用来盛砚水。形如小罐、附盖,其形有方、圆、高、矮。唐代开始制作,宋代以后更为盛行。以清、乾隆年间景德镇烧制的天蓝、豆青、祭红制品为珍贵。上海博物馆藏有康熙景德镇制品“釉里红花卉纹水盂”,高6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4.8厘米。通体饰纹样四组,其间用青花弦纹间隔,外口沿绘莲花,肩部饰卷草,腹部主题纹样为四团花,胫部画蕉叶纹,系采用线描钩勒法绘画。图案线条纤细活泼,釉里红呈色鲜艳明亮。
  水注 原名砚滴,文房用具,以贮砚水之用。水注和水盂功能相同,所不同的是采用小壶形式贮水。壶容量不大,一般是几何型小壶,器形有方、圆、立瓜、卧瓜、双桃、莲房、苇叶、茄壶、牧童、卧牛、蟾蜍式、器身附流和小孔。明代景德镇水注制品器形有桃注、石榴注、双瓜注、双鸳注等。现代仍继续生产。
  笔洗 文房用具,主要用来盛水清洗毛笔。其形似盆,浅腹,底部无小孔。式样有鼓灯、海棠、长方、六角等式,品种有圆洗、三足洗、折沿洗、桃式洗、葵瓣洗、单柄洗等。如明正德制品“素三彩海蟾纹洗”,高10.7厘米,口径23.7厘米,洗边缘刻“正德年制”楷书,是罕见的珍品。
  笔筒 文房用具,主要用来置笔。明末清初大量烧制,康、雍、乾三朝最佳。顺治、康熙时有撇口笔筒和口径较大的直筒笔筒,又称“笔海”,乾隆后多见仿竹和刻雕笔筒。现代,小号笔筒还用来装钢笔、圆珠笔、铅笔等书画工具,式样以圆筒形和方形为主,也有其他变化的几何形体,其规格大小按笔的长短而定。上海博物馆藏清雍正景德镇制品“粉彩人物图笔筒”,高13.3厘米,口径17.4厘米,底径17.17厘米。口径相若,矮圈足,内底心凹面一圈无釉,通体绘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与众诗友“春夜宴桃李园”的故事,画面生动,胎质细腻,色彩艳美柔和。
  笔架 亦称“笔搁”,其形如群山起伏,故又称“笔架山”。瓷质笔架,用来搁笔,使毛笔有规律地排列,不致滚动而沾污台面和纸张。一般笔架有三峰、五峰、七峰不等。有时利用起伏的波浪或竹节组成笔架,始见于宋元影青瓷,历代均有制作。
  笔管 明万历年始制,其形呈细圆柱形。笔管上端略粗,有2个小孔,孔中供穿线用,使毛笔用完洗干净后,可吊挂起来保管。笔管下端较大,呈半圆形,空心状,供嵌装毛笔头用。用青花盘龙、蕉叶、缠枝莲作装饰,花面装饰古朴典雅。
  笔船 盛放毛笔的文房用具,多作长方形,口沿外撇,圈足,内设笔搁,有盖。明代万历朝以五彩为多,至清代则以粉彩和单色彩为常见,器物上均有朝代款识。
  手枕 文房用具,主要用途:书、画时供枕、搁手臂之用,以防汁滴在画上,同时避免手粘起纸来,造成不应有的麻烦。式样以腰圆形为主,左右两端往上稍翘起,中间成凹形状。
  印泥盒 又称印池,文房用具,以盛印泥而名。形式不一,以扁圆矮小形为主,内盛印泥处甚平浅。
  色碟 主要用于盛放国画颜料,其形式有分格式和摞叠式两种。分格式,外形似一有盖的大果盒,盒内按需要分成数格或十数格,其成形复杂,占桌面积较大。摞叠式,利用单独的小色碟组合而成,其数量可按需要决定,不用时摞叠在一起,使用时再铺开,比较灵活,占桌面积不大。
  墨床 是放置墨条用的床形小瓷台,一般不常用。
  镇纸 在书画时用来压纸的瓷块。形以长条或长方块为多,上面有诗词或铭文、格言,花样甚多,也有利用动物形象做成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造型镇纸。
  瓷砚 亦称墨池,多作绘画或朱墨研磨之用。其器型一般为方、圆形,也有附加雕刻花纹式,圆盘下附三足或多足,砚面平坦无釉,以利研磨,砚面高出水槽。其品种有长方砚、圈足砚、镂空圈足砚等。
  画轴头 文房用具,主要作用是将画轴头插入书画卷的地头轴杆中,以防挂在墙上时,书法、画卷往上卷起,起平衡往下拉平的作用,又可作装饰之物。形状是上大下小,空心柱体。规格:口径21毫米,外高43毫米,内深38毫米,重量一市两。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