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57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壶
分类号: TQ174.73
页数: 3
页码: 372-3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的陶器壶,主要有注子、执壶、无柄壶、扁壶、卧壶、葫芦壶、瓜棱壶 、多穆壶 、提梁壶、梨壶、龙首壶、划字壶 、盘口壶、卤壶 、鼻烟壶 、便壶 、花浇 等。
关键词: 日用瓷 景德镇

内容

壶是茶具、咖啡具的主体件,细颈的盛液汁,粗颈的盛粮食及其他物品,部分器物亦可作卫生用具。景德镇产壶始于五代,主要品种有执壶、注壶、龙首壶、凤首龙柄壶、龙柄凤头壶等。到宋代其品种有新的发展,如瓜棱壶、葫芦壶、温酒壶、提梁壶、狗头壶等。元代有四系扁壶、多穆壶等。明代有僧帽壶、梨壶、扁平大壶、鸡心壶、茄式壶等。清代,壶类品种更多,形状各异。民国时期经常生产的壶类有油壶、茶壶、酒壶、便壶等,壶的器型各异,有小口长颈,或大口短颈,圆腹或扁腹,平底,假圆足,圈足或附三足等形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到20个系列100多个品种。
  注子 古代盛酒器具。基本特征是在腹部的一侧按流,另一侧附柄,但各时期的器型不同,唐代中期多鼓腹,盘口短颈,短流,流作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宋代器身趋向瘦长,以瓜棱形为常见,流口和柄等高。
  执壶 又称端壶。中唐时期出现的一种盛酒或液汁的用具。腹部一侧安把柄,另一侧附流。中唐的执壶,喇叭口,短嘴,嘴外削成六角形;腹部硕大,把手宽扁,壶的重心在下部。晚唐执壶的形状存有明显的改变,颈部加高,嘴延长,孔加大,椭圆形腹上有4条内凹的直线,美观而实用。五代时流与口平,容易增大,壶底由唐代的平底改成圈足,壶身以椭圆形为多。宋代执壶,壶身多呈瓜棱形,流口及柄等高,柄较长,更为实用。元至明初的典型器以玉壶春瓶为壶身,流较宋代长,与壶口平行略向外倾斜,柄与流对称等高或稍低,器身有高大与矮小之分。明代嘉靖时期演变为长颈、扁腹、高圈足外撇。
  无柄壶 又称藏草壶。明代永乐烧制的青花瓷器,口外卷,细颈,圆腹,至足大展,呈喇叭状,上饰弦纹,器腹附细长流。
  扁壶 器腹扁而名,用于盛酒和装水。系直口扁圆腹,下装扁圆形圈足,腹部划花。元代景德镇烧制的四系小口扁壶,器型为小口、圆唇、圆肩、扁长方腹,平底,肩部的纹饰以龙、凤、麒麟、孔雀等为常见。出土于北京大都遗址的凤首扁壶系景德镇制造,是这个时代的特殊壶式之一,器身扁圆形,以凤头为流,凤尾卷起作柄,用青料在器腹口绘展翅飞翔的凤。扁壶现代仍继续生产,一般器型较小,为饮酒之用。
  卧壶 又称扁平大壶,明永乐年制。壶作圆形,一面鼓腹,一面砂底无釉,中心下陷有脐,两侧或凸起花朵,或双系活环为饰。一侧有流,小口,加盖。
  葫芦壶 宋代制,器身为葫芦形,短直的流贴附在下截圆腹上侧,另一侧有束带形曲柄。
  瓜棱壶 宋代始制。器身作瓜棱形,肩一侧有变曲的细长流,另一侧贴附扁形曲柄,造型秀丽动人,且形体变化较多。
  多穆壶 满蒙少数民族盛放乳汁的器皿,多见青白釉器,始于元代。器形如竹筒,于上半截出一流,顶略同僧帽,向流一边斜矮,向背一边峻高,器身有凸弦及装饰。清代景德镇仍有烧制,现代仍有仿制品,其装饰除茶叶末描金外,尚有素三彩等品种。
  提梁壶 始于宋,流行于明清,以肩部附提梁而名。器型浑圆,提梁壶无把,但肩部附有提梁,其中又分为活动提梁和固定提梁两种。活动提梁壶,壶体稳定、简朴。壶身以直筒型为主,其上部附加两个对称的瓷耳形环,用金属或藤质材料做活动提梁,便于在生产劳动中使用。固定提梁壶是用壶身的统一原料做提梁。提梁附加在壶体上部与壶体连结在一起烧成,成为统一体,可以提拿,这种提梁式柄是一种新的装饰方法,显得稳重而古雅。其缺点是工艺制作难度大,不好包装,提梁容易碰断、残缺。其规格20件~100件不等。如100件(1号)提梁壶,口径1 1.1厘米,底径18厘米,外高23.4厘米,内深21.5厘米,重量55市两。 20件(8号)提梁壶,口径6.8厘米,底径10.2厘米,外高12.3厘米,内深1 1.4厘米,重量10市两。
  梨壶 明洪武始见,壶身为梨形。永乐青花梨壶,圆口、矮颈、圆腹、弯流、曲把、矮圈足、尖顶盖。成化梨壶器身略长,盖面为拱顶。现代梨壶造型各异。
  方壶 清道光时产品。器身为长方梯形几何体,有流柄盖,造型典雅。
  龙首壶 以流作龙首而名,唐代制作,喇叭形口,鼓腹、平底、执柄,柄作龙尾状。从口沿经腹部至壶把,盘旋一条长龙,在壶的腹部,前后堆贴团花图案,左右堆贴团龙图案。
  竹节壶 又名“招子壶”,清乾隆时产品,以壶体似一截茅竹而得名,有盖和壶嘴,无柄。
  划字壶 清康熙时流行。壶体窄扁方棱,以福、禄、寿三字形分别组成,字划间透空,工艺精湛。
  盘口壶 口成盘形,底为平底或微内凹,上腹特大或腹部修长,肩部附双系。其演变趋势是通体由矮小发展到高大,盘口逐渐高起,颈由短到长,腹部由圆发展到椭圆。其种类有盘口长颈壶、盘口穿带壶等。
  卤壶 以盛卤汁而名。流行于明清,以明洪武、永乐、宣德制作最佳,壶式造型多样。其中器把呈竹节形的又称“竹节靶罩盖卤壶”,有红釉、杂釉彩、青花及白釉等制品。
  鼻烟壶 为少数民族多用。是装粉末烟料的小瓶,烟粉以鼻吸之,可避瘴气,是无嘴、把的小瓷壶,多为敛口。壶体多扁平、椭圆,也有圆形和浮雕形式的。口部壶塞为瓷质。有的在壶塞底部安装用软质材料(如象牙、骨质、塑料等)做的扁平长签,用以挑取烟粉。
  便壶 亦称“虎子”,卫生洁具,因其形似卧伏之虎而名。器形横成圆筒体,并有一向前凸出微翘的圆形口,背上装提梁。
  花浇 浇花用器,各个年代其造型不一。明永乐花浇颈长、腹圆、浇口圆形。宣德时花浇颈较短,腹稍扁,柄为宽带式。清雍正朝出现一种新造型,浇口作窄流,颈细且长,肩腹下饰为菊瓣纹,现代花浇器型规格较多。
  1950年后,景德镇壶类产品的式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设计了许多新的壶类造型其品种繁多,除以上传统产品继续生产外,还发展了汽球壶、桃壶等许多新品种。现日常生产的有柿果壶、百合壶、西字壶、宜兴壶、元壶、金钟壶、长方壶、宝球壶、东风壶、莲子壶、玉带壶、鹰嘴壶、扎壶、枇杷壶、木瓜壶、花兰壶、宜兴壶、字壶(福字、寿字、喜字)、猫壶(立式、卧式)、狗壶(立式)等。这些壶有高、中、矮、扁、圆、方、楞和上大下小、上小下大,上下小、中间大,上下一样等各种形状的造型。规格是以“件”*、“合”、“号”来区分大小,“件”数最大的100件,最小的5件。“合”最大10合,最小合半。“号”数大的壶大,号数小的壶小。
  壶类造型有高、中、矮3种,通常以中、高型为多。其特点是使用时壶体重心与手接近,端起来轻松,壶体占桌面积小,壶身挺拔秀美、变化多。壶顶有有顶的、也有无顶的,壶盖有平盖、凹盖、截盖、压盖、大顶盖5种。壶盖直径一般在7毫米~8毫米左右,最大不超过虎口(即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壶嘴一般有直型和弯曲2种,直型嘴出水快,弯曲型嘴下部与壶体连结处较大,然后向上逐渐减细,呈S形管状,壶把起端壶作用,也可装饰美化壶体,近年来景德镇在壶把的造型设计上有独特的创新,除采用耳形把和倒耳把2种外,还设计了新颖别致的“3”字形把、“7”字形把和“9”字形把,增添了壶体外形美。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 市志2卷 (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