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色釉装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516
颗粒名称: 第十章 色釉装饰
分类号: TQ174.72
页数: 15
页码: 208-222
摘要: 本章记述了景德镇瓷器装饰工艺色釉装饰的介绍,共分为高温颜色釉、低温颜色釉、颜色釉彩绘三节内容。
关键词: 景德镇市 瓷器装饰 色釉

内容

第一节 高温颜色釉
  青釉 景德镇在唐代开始烧造的青釉器。据陈万里著《中国青瓷史略》介绍“经过最近几年来调查证明唐代烧造青釉器的地点:一是江西景德镇,离镇二十里,在湘湖与湖田间,地名白虎湾的公路上,发现唐代烧造的青釉器碎片极多,胎土灰色,胎骨一般较厚,薄的较少,盘底有釉,色泽极似长沙出土的东西,青釉带黄。青的程度已接近越窑的艾色(即橄榄色)。施薄釉,有极细纹片,浅盘外面有凹痕,一切制作显然是唐代的风格,后于湖田镇南入山约两三里,地名胜梅亭(俗称杨梅岭)的山坡,又发现当年烧造时叠破碎的窑底货,证实了当年景德镇也是烧造青釉瓷的……”。
  宋代景德镇窑生产的胎薄釉青的青瓷,以质优工巧而冠群窑。元代青瓷仍保留宋代“光致茂美”的特点,中后期产品釉层变得较乳浊。
  明代,景德镇制瓷业空前发达,有几处作坊仿造宋代负有盛名的青瓷,此种仿宋品传世的不少,其中永乐年烧造的翠青三系罐(现藏故宫博物院)就是一例。
  清代在景德镇仿制的青釉器,以雍正、乾隆两个时期为最多,官窑方面正是年希尧、唐英监厂督造时期,在宫中有的是宋代几个名窑的原器。因而根据汝窑、官窑、哥窑以及龙泉窑的种种标准色釉与造型尽力仿造。所仿造出的物品,如雍正的龙泉釉,跟永乐年内所仿制的完全相同。清末景德镇仿哥窑的作品虽还在烧,而釉色烧成油灰色;仿龙泉的作品一般称为豆青色,而釉里有很多气泡,色泽亦显得灰暗。
  1949年后,青瓷生产恢复、发展很快,形成影青、豆青、天青等青釉系列产品。
  影青 是景德镇宋代瓷器的主要产品。它的特点是瓷质极薄、釉细白而青,暗雕花纹,内外都可以映见,故有人叫它为影青、隐青或者叫它罩青。《竹园陶说》载:“近来出土之器甚多,有一种碗碟,质薄而色白,微似定,市肆人呼为影青,以其釉色微带青色也。据言出自江西为宋所制。”清代许之衡评论景德镇的影青瓷说:“永乐影青一种,瓷质极薄,暗雕龙花,表里可以映见花纹,微观青色,故曰影青。决非永乐,乃嘉靖瓷,而书永乐款者。亦有雍窑,书永乐款”。
  影青瓷是青白中带有一点深浅不一的浅湖色,晶莹润彻,透明性强。
  景德镇附近的牛屎岭、洪源、三宝蓬、南市、湖田等地先后发现了大量影青瓷片,不少系宋、元时期所制。宋、元时景德镇窑已有三百座,生产量很大,以后历代都生产,1949年后,景德镇有些瓷厂采用色剂加基础釉的方法制成新影青,其优良者也酷似传统影青的釉色而被广泛应用。
  配方:釉果74.84%,龙泉石9.72%,白云石15.44%。工艺要求:①湿法球磨48小时,细度万孔筛余0.15%以下;②调合含水率60%的釉浆用喷釉法施于雕纹样的生坯上,釉厚0.5毫米~0.65毫米;③还原气氛1260℃~1280℃烧成。
  粉青 宋代,景德镇粉青生产量很大,与多处名窑同时生产。《景德镇陶录》载:“湘湖有宋窑址,尝觅得瓷砾旧器不完者,质颇薄;却是米色、粉青二式。”当时各窑所称的粉青釉色各不尽同,即汝窑不同官窑,官窑不同哥窑。现在各地所称的粉青釉色也不一样,景德镇与龙泉所称的粉青就不相同,景德镇所称的粉青是在影青相似的基础釉中加入微量的上等钴土矿而烧成的,呈色是一种很浅的湖绿色调,微泛浅蓝色。粉青多数做茶具、咖啡具、花瓶、文具等装饰,颇为雅致大方,受人欢迎。
  景德镇粉青,以氧化钴为着色剂,产品多在已雕刻好的生坯胎上施釉。其配方:釉果73.9%,二灰11.4%,龙泉石7.6%,紫金土5.1%,白云石2%,外加氧化钴0.05%。
  豆青 豆青是青釉中生产较多的品种之一。景德镇豆青釉与龙泉的釉色不一致,豆青色调深浅适中,比龙泉窑豆青色调稍淡一些。景德镇豆青釉的釉式中氧化铁分子数大致波动在0.030~0.050之间,而龙泉窑豆青釉则波动在0.040~0.060以上。豆青是青瓷生产中最常见的品种,它的烧成不稳定,1949年后从各地窑址发掘中可以看到,色调黄褐式闪黑闪灰的废品极多,这是铁的呈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烧成气氛影响所致。豆青是以铁为着色剂的,其中氧化铁的含量比影青和粉青都要高,比龙泉釉则要低。其配方:釉果68.6%,二灰15.3%,紫金土6.9%,龙泉石9.2%。
  龙泉釉 龙泉釉是景德镇的青瓷中颜色最深的一种,一般分为老龙泉和嫩龙泉。老龙泉(又称深龙泉)颜色较深,嫩龙泉(又称浅龙泉)色调较老龙泉略淡。景德镇在南宋时就开始仿造龙泉弟窑产品,明初已赶上当时仿龙泉窑的产品,到清初龙泉本土已不能烧造青瓷了,而景德镇的青瓷却日益精进,如雍正、乾隆几代所仿的龙泉釉均已超越前代龙泉所烧造的较好产品。
  龙泉釉的特点是釉厚而色深,晶莹饱满,多装饰暗雕粗壮纹样的大型产品。氧化铁的含量比其它几种青瓷都高,釉式中氧化铁的分子数一般在0.08左右,加上施釉很厚,故釉色深浓(南宋龙泉窑为了达到釉厚色深的目的,往往要经过多次施釉,多次低温煅烧,再经高温烧成)。景德镇制造龙泉釉一般都反复喷釉多次,有的甚至十次以上。龙泉釉大多装饰大盘、大瓶、大缸等大件器皿,陈设在宽大厅堂之中,显得气魄雄伟、色调安定。龙泉釉以约占釉料中的2.5%~3.5%的氧化铁为着色剂,在生坯上施釉。配方:釉果15.38%,祁门2.73%,紫金土18.20%,龙泉石53.89%,二灰9.8%。
  天青釉 景德镇的天青釉直接仿自汝窑。明代御厂由宫内发真汝器作样,作出来的叫雨过天青,这是官窑。同时民窑也仿作。《景德镇陶录》说:“镇陶官在大器等户,多仿放汝窑釉色,其佳者,并以雨过天晴呼之。”《景德镇陶录》曾对景德镇的天青特点做了说明:“汝窑瓷色,镇厂所仿者色青而带蓝光,非青碧之影青也。《肆考》谓汝窑瓷色如哥而深,则误认青为碧解矣。不知汝瓷所谓淡青色,实今之好月蓝色。”天青釉又名雨过天青,是一种幽淡隽永的高温蓝色釉,有“青如天,明如镜”釉色特点。天青系以钴为着色剂,其色调是一种很淡的蓝灰色,实际上应该列入蓝釉系统。天青釉的制作简单,烧成稳定,仅在基础白釉中加放少量含钴原料。
  冬青 景德镇的冬青仿北宋之东窑,也叫东青。东窑是北宋最有名的民窑,在开封东南的陈留,所以叫东窑。它的特点是土脉细致、器质颇粗厚、淡青色,色调青中泛绿,浑厚明亮微流淌,釉面平净无纹,多装饰敞口小脚的碗类,用此釉装饰的瓷器称冬青器。历史上景德镇仿北宋开封东窑之冬青,只仿其色而不仿其紫口铁足,历代有专仿冬青户,也分精粗、有大小式,惟官古户兼造的最好。在清代乾嘉之间,景德镇仿冬青更进了一步,《景德镇陶录》说:“近闻仿东青,新试得一法,釉果作质,陶成则釉色益衬出,而美过于前仿东青器。”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瓷厂用它来装饰仿古瓷。冬青配方:紫金土7%,陈湾77.7%,二灰12%,白云石3.3%。
  玉青 呈色似影青,但比影青釉面色调稍深,纯青明亮,不泛蓝味,晶莹肥润。配方:釉果79.18%,二灰19.82%,氧化铁1%。
  鸭蛋青 色调青绿明亮,颇似绿色的鸭蛋壳之颜色。配方:紫金土3.45%,釉果79.3%,二灰7.65%,龙泉石4.6%,白云石5%,外加氧化钴0.1%。
  红釉 红釉又称铜红釉,北宋末年景德镇开始烧制,周辉所著《清波杂志》载:“饶州景德镇,陶器所自出,于大观(1107~1110)间尚有窑变,变红为朱砂。那时烧造铜红釉的技术尚未熟练,只能做到紫红如朱砂。”元代红釉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明宣德年间(1426~1435),景德镇制造的铜红釉产品更为精美,到嘉靖以后一度销声匿迹。清康熙年间,景德镇制作铜红釉的技术已达到了十分高超的境地,不仅能仿造历代名窑红釉各类产品,而且还创造出许多新品种。同治朝后,景德镇色釉生产每况愈下,直至民国时期。
  1950年4月,组建了专业生产颜色釉的市建国瓷厂,传统红釉品种全部恢复,还创新了许多新品种。
  钧红《景德镇陶录》云:“钧器,仿于宋,即宋初之禹州窑”,《饮流斋说瓷》中载:“至钧窑,始尚红色。元瓷,于青中每发紫色,至明宣德紫红,则为红色之极轨。”“青为过去之色,红为极盛之色。”以后历经元、明、清三代及民国时期曾大量生产这个品种,特别是庙宇、屋顶、香炉及瓶尊等陈设瓷用钧红装饰的较多,相沿至今。钧红仍是铜红釉中产量最多,烧造较易的品种。
  钧红色调鲜艳、偏深红色,釉面具有细小裂纹而且有垂流现象,工艺比较复杂,分二次烧成,第一次将坯荡好内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采用白色碎纹釉做为内釉,少数产品也有用钧红色釉做内釉)置于窑内1300℃高温处烧成石胎*,然后在器外挂上钧红色釉,为了使釉层达到一定的厚度,待干后补吹釉一、二次,第二次再在窑内高温处烧成。钧红釉配方所使用的原料大部分为预制成熔块或烧成的熟料,为铅晶料、锡晶料、窑渣、红烧料、绿烧料、白烧料、红珠子、白玻璃、绿玻璃等,加上它使用石胎,所以烧成率较高。但是釉料*见瓷业习俗篇787页处理及施釉工艺复杂,釉料成本高,要二次烧成才得成品,大大增加了产品成本。
  祭红 祭红在明初就已出现,宣德年间已经比较成熟,好的产品也较多,后人谈及祭红都以宣红为上。到了明代中叶,祭红质量开始走下坡路。明代正德、嘉靖、隆庆三朝无法烧出象样的贡品。所以陶书上曾载:“鲜红土,未详出何地,烧炼做红器,造难成,御史徐绅疏请转查改矾红代。”清康雍乾三代均有仿造,但为数不多。1954年,经过老艺人整理料方,多次试验,祭红成品逐年增多。
  郎窑红 简称郎红,人称宝石红,又名牛血红。郎窑是清初继臧窑后的一个名窑,它除仿宣成精品外,以宝石红最为突出。当时可能系仿明朝祭红之宝石釉,但因釉料配合及工艺烧成技术控制不当,以至另形成了一种流动性甚大,具有大片裂纹,色调最为鲜艳的鲜红色釉。在郎廷极督窑期间,因其别具风格,才不惜工本大量烧造了一个时期,其中有不少精品为人们推崇喜爱,所以特名之郎窑红。郎窑红之所以影响比钧红大,除了色调较钧红、祭红鲜艳悦目被人们喜爱外,烧制困难也是其中原因之一。1949年后,景德镇色釉技艺人员对郎窑红色釉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成功地试制出郎窑红配方,其配制原料种类减少,成本降低,质量较前大有提高。
  桃花片(美人醉) 桃花片相传在明代中叶才开始出现,至清康熙而盛行。它是色釉中最难烧成的品种,呈色千变万化,难于掌握,所以它的别名也极多,其淡者称为粉红;粉红中略带灰色的叫豇豆红;灰而又暗的叫乳鼠皮;在粉红之中出现绿点的称苔点绿;绿点成片的又叫苹果绿;色绿的叫做苹果青;粉红色稍有积红块的叫孩儿脸;色调最艳丽的称为美人醉(像醉酒时的美人脸色)。
  桃花片的色调与钧红、祭红、郎窑红及其它铜红相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不是深红色而是一种浅红色,颇似桃花及海棠色调。所以又称它为桃花片及海棠红。此外,还有称美人霁及美人祭的,其实都是一个品种。由于烧成上特别困难,美人醉的样品多为小件器皿,如印盒、笔洗、虎爪罐、石榴罐、柳叶瓶等,但是真正好的样品无论古代或现代烧制的都不多见。桃花片配方:铜花10%,含水石65%,玻璃25%。
  玫瑰紫 玫瑰紫特点是在红色之中泛现一种紫的色调,极象玫瑰色,所以称为玫瑰紫。其紫色成因有的文献说是还原成亚铁的青色和还原成低价铜的红色两者在一起的呈色结果。但是景德镇系在钧红釉组成中混加少量含钴、锰原料而烧成。玫瑰紫的着色剂有二,铜和钴,在素胎上施釉,釉厚约2毫米~3毫米,在强还原气氛下以1300℃~1320℃温度烧成。
  丁香紫 20世纪50年代景德镇新创的一种高温色釉,色调极象丁香花,配以均匀细碎的裂纹,甚为雅致。其紫色调的生成是由于釉料中含有少量锰的化学物。传统的高温紫色釉都是一种较深的玫瑰紫、茄皮紫、葡萄紫的色调,但淡若丁香花纯粹紫色调尚不多见。
  丁香紫是以锰为着色剂,在素胎上施釉,在氧化焰气氛下以1200℃~1230℃温度烧成。
  桃红 又称粉红,是20世纪后期才出现的一种高温色釉。其色调虽有深有浅,但基本上是一种近似桃花色的淡红色调,较古代娃娃脸、胭脂水呈色纯正,不泛紫味。它是用锰的刚玉彩料配合一定的釉料而成,其呈色效果受锰红彩料质量及釉料组成的影响。如果锰红彩料配方、制备工艺及釉料的配合都比较恰当,则是一种很稳定的高温色釉,作为日用瓷及综合装饰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作为高级陈设瓷的装饰却又嫌庄重古雅不足。桃红以锰为着色剂,将色基烧炼一次,使其呈色稳定,再配入釉中磨至极细,喷在坯胎上,厚约1.5毫米,在还原或氧化焰气氛下以1300℃温度烧成。
  常用的桃红色基配方:氧化铝81%,硼砂9%,碳酸锰9%,石灰石1%。将上列四种原料混合磨细,干燥后置于耐火容器内用氧化焰1300℃高温锻烧一次,然后漂洗数次并干燥,用此锻炼好的桃红色以15%~20%比例加入到长石白釉中并混合磨细即成桃红釉料。
  火焰红 据文献载:清代的铜红色釉中有一种釉面夹杂着闪红闪青的美丽紫色,看起来好象是燃烧得极旺盛的火焰,所以叫火焰红。此种成品多是在烧得不好的郎窑红或钧红成品上重新浇上一层钧红釉,然后再在上面涂上少许含铁且流动性较大的釉料,烧成后往往会得到这样的效果。20世纪50年代后技术人员对火焰红有另一种制法,即在未曾烧过而已经施有钧红釉的坯胎上疏疏落落的涂上一点含铁的釉料,烧成后即会在大红的钧红釉上出现一束束有如火焰的色彩,景德镇叫这种产品为火焰红,而前面一种产品即使很象火焰红,仍通称窑变。
  火焰红釉料分上、下二层,下层釉料以铜为着色剂,以玻璃质为熔剂,上层釉料以铁为着色剂,其工艺制作方法是在熔烧过的石胎上先施下层釉,厚约2毫米~2.5毫米,再用毛笔滴涂一层釉,在下层釉层滴涂成火焰纹样,在重还原气氛下以1300℃~1320℃的温度烧成。
  花釉 宋代已开始烧制,特别是清代雍正时期,在仿钧釉的过程中,唐窑能把幻化而成的窑变化成有规律可循的技术,这也是“花釉”的一大突破。唐窑不仅能仿“内发窑变旧器”,而且在仿钧窑玫瑰红时,还能“新得窑变”釉色,繁衍出更为名贵的窑变花釉新品种。这种釉色是在红釉层中流变形成丝状花纹,闪现红、青、蓝、紫等不同色调,千姿百态,变化万千。《饮流斋说瓷》云:“雍正末,乾隆初之窑变,……盖纯乎人工故意制成者也。”这一制作工艺,为景德镇的各种花釉创制开了先导。60年代,景德镇市建国瓷厂创新了凤凰衣釉、羽毛花釉、铜红花釉等许多品种。
  窑变花釉 又名钧红花釉,这种釉是用钧红作底釉制作的,故有此别名。此釉呈色不是一道纯红色,而是在红色底釉上重现蓝白交错的色丝,形状多样。由于窑温和气氛的微妙变化,常烧成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效果。花色变化万千,迷幻动人。颜色釉制作艺人先是摸到这种弄拙成巧的规律,进而有意识地进行窑变。
  景德镇的窑变花釉,出现于宋代,当时“荧或缠变,临照而然。物反常为妖,窑户亟碎之。”到明代还是如此,《豫章大事记》载:“瓷器以宣窑为佳,中有窑变极奇,非人为所致,人多毁藏不传。”所以传世的窑变色釉也自然少见了。据《饮流斋说瓷》载:“窑变者,乃烧窑时,火候不匀。偶然釉汁变色之故。大抵欲作深红之色,非一种颜色所能造,必参以它种颜料。而火候深浅之处,红色失而他色露,变成种种形式不等,颇为特异,因之踵作。盖本偶然者。后遂成故然矣,窑变先后所制,也各有不同。若康熙末年之窑变,红蓝二色,均不发黑,其釉与郎窑之釉略同。若雍正末,乾隆初之窑变,其釉与色,与郎窑迥异,且有带款者,盖纯乎人工故意制成者也。”清代的陶工则摸索出窑变花釉的配制方法,“窑变”便成为新色釉品种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景市建国瓷厂等厂家和陶瓷研究单位不断创新了各种新式花釉。
  窑变花釉奇丽釉面的产生,主要是利用了一种覆盖在钧红釉表面的特别釉料(叫做花釉),并通过高温窑火,借釉料的垂流而自然形成的。由此可见,釉的原料配方及烧成是釉面色上形成的重要环节。其工艺过程是用已烧成的钧红瓷沾一道钧红釉,再在表面涂滴一种熔融温度较钧红还低的花釉,这种釉是由含钴、铁、锰的硅酸盐熟料组成,用笔涂滴要疏疏密密,粗粗细细,要求滴成蚯蚓盘绕状。在1280℃~1320℃窑温下,以还原气氛烧成,其配方底釉:氧化铜0.5%、长石13.39%,陈湾27.97%,寒水石2.4%,玻璃粉35.56%,烧石英4.39%,釉灰13.39%,氯化亚锡2.4%,外加食盐0.5%用作悬浮剂;面釉:铅晶料28.9%,烧料5.78%,窑渣65.05%,食盐0.27%。
  宋钧花釉 是一种釉色以青、红、蓝交错如兔毫纹样的花釉,宋代钧窑曾有类似产品,故称为宋钧花釉。宋钧花釉以蓝色为多,丝纹细腻且密;《陶雅》说:“红之中有绿,亦窑变也”。乾隆时加以丰富,除仿钧新创一种窑变外,又创一种油绿釉,这是根据旧窑变的制作而新创的,色如碧玉,于光彩中现斑驳古雅色,宋钧花釉呈色剂主要是铜,另外尚有一些含钴、铁、锰的天然原料,颗粒组成较粗,常用捺釉法,施色釉在已上一次白釉的坯胎上,在1280℃~1320℃窑温下,以还原气氛烧成。由于基础釉系粘度小的玻璃釉,故能在高温下产生垂流,形成美丽而自然的色丝。其配方底釉:三宝蓬86.60%,二灰13.40%;面釉:铅晶料24.5%,烧料7.7%,二灰3%,玻璃粉20%,南港17%,花乳石2.7%,窑渣24.5%,氧化铜0.8%。
  钛花釉 20世纪50年代中期,景德镇色釉技术人员应用新的着色原料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花釉。它的呈色变化最多,即使是同一种配方,同一种窑位也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色调,如果采用不同的工艺特点,更能产生千变万化的艺术效果,因而又有人称其为“千色釉”、“万色釉”,如锌钛花釉,主要呈蓝白交错,间有青、黑、红、黄等色,形成各种纹样,有的如鸟类羽毛、有的如动物皮毛,有的如夜空繁星,有的如雪花飞舞,变化万千,很难掌握其理想的烧成效果,其施釉工艺与烧成制度和钧红花釉相同。配方底釉:同钧红釉;面釉:二氧化钛14.92%,绿玻璃42.23%,花乳石14.29%,铅晶料28.56%。
  乌金花釉 在施有乌金釉的坯体表面,涂滴熔融温度比底釉还低的有色釉料,在1280~1300℃窑温下,用还原焰烧成的釉彩统称乌金花釉。其乌黑发亮的釉面上,常见有迸发奶黄色和蓝色丝纹以及显露金黄色纹样。色彩丰富而流畅自然,这种迸发的色调主要是按照所用的涂料而呈色。乌金花釉是解放后艺人新创的一种色釉。它以色泽优美、莹亮夺目、烧成较稳定等特点而广泛用作陈设瓷、美术瓷装饰。配方底釉:乌金釉;面釉:钛花釉。
  虎斑花釉 又称虎毛釉,呈色和纹样十分象老虎身上的斑皮,黄色底釉上显露虎毛状纹样,庄严威武,很适合装饰野生动物,如虎、豹、猫头鹰之类的雕塑瓷。此釉参照了窑变花釉的制作技巧,用不同的底釉加面釉同烧。
  虎斑釉为20世纪50年代后创制,底色多半是铁着色的紫金釉,面釉是用钛着色的花釉,工艺上常用喷釉法,先是在生坯上施底釉,再在其上涂滴面釉成虎毛状。在1280℃~1300℃窑温下以还原气氛烧成。
  蓝花釉 在霁蓝釉面上,涂滴一种熔融温度比霁蓝还低的釉料,在1300℃高温下以还原气氛烧成,解放后在蓝宝石色泽的底釉上显现瀑布般的垂流色丝,气势磅礴,给人以精神振奋之感。此釉沉净素雅,除装饰陈设瓷外,还适宜装饰一部分相应的日用瓷。它是仿窑变花釉,制作工艺用底釉和面釉同烧,是20世纪50年代后新创的一种新花釉。因其底色是蓝色故名为蓝花釉。
  黑釉 黑釉渊源于宋代,元代景德镇窑就有青黑色一种,而且戗金,大多是酒壶、酒琖一类的东西。到明代洪武窑,仍仿元制。以后在成化时,就有乌金釉出来。到康熙臧应选督陶时,乌金釉更为精进。景德镇湖田窑除了生产影青外,也曾经生产过不少黑釉器。此器生产断断续续,到20世纪50年代后才兴旺发展起来。
  乌金釉 它是黑釉中最莹亮的一种。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的艺人在宋代黑釉的基础上发展乌金釉,但当时烧成极不稳定,也不流行。清代康熙时,乌金釉精制于督陶官臧应选,雍正、乾隆年间,唐英亲手参与了工艺制作,仿制了乌金釉等产品。景德镇传统乌金釉是用当地产的一种乌金土配制而成,20世纪80年代以后,景德镇还采用工业废料或化工原料生产出非常艳丽的乌金釉,比历史上的乌金黑度与亮度都有提高。
  乌金釉烧成较稳定,在陶瓷装饰上广泛应用,它不仅单独装饰在花瓶之类陈设瓷上,而且用在各种高温釉面综合装饰上,如雕塑瓷的熊猫、山鹰、小黑狗、黑猫之类,乌金釉还可以用作釉下的“黑汁”,陶瓷美术作者能运用自如地在坯胎上进行绘画,效果很好。长期以来,利用乌金釉面开光,绘上各种粉彩,新彩画面,还有把乌金釉与其它色釉巧妙配合,有的在乌金釉上描金绘画,使乌金釉制品更加华丽堂皇。
  铁锈花 与黑定盏天目釉相似,都是铁黑系统的一种,铁锈花烧成时不受火焰气氛影响,是较稳定的色釉之一。元、明时期景德镇开始仿制。其颜色用还原焰烧成时为暗黑偏绿,用氧化焰烧成则偏赤褐色,倘歇火后缓慢冷却,会析出较大的晶体,如北方寒冬之窗花,美丽雅致。铁锈花的花纹,有各种各样的,晶型十分复杂,也是中国原始的结晶釉之一。如《陶雅》所说:“紫黑之釉,满现星点,灿然发亮,其光如铁”则谓之铁锈花。
  天目釉 出自宋代,元代以后,永和(江西吉安)人来景德镇制作。它以铁为主体呈色剂,但在含钙较多的釉中,由于火焰的变化,会出现许多丰富的色彩,如菜黄、浓黄、黑褐、绀黑、墨绿等颜色。
  蓝釉
  天蓝 它是一种呈色比天青釉颜色还深一些的高温蓝色釉,幽蓝明净,古雅别致。盛行于清代。历史上常用这种釉装饰瓶类和水浅。其呈色原料古代多用钴土矿,近代景德镇则以发色力强的氧化钴、碳酸钴等化工原料配釉,不仅制作方便,呈色相当稳定,烧成质量不断提高。广泛用于陈设瓷、日用瓷、卫生瓷以及建筑瓷等方面的艺术装饰。
  霁蓝 又名积蓝,是一种色调很深的高温蓝色釉,它是天蓝釉繁衍过来的,清代颇为流行。此釉不流淌,无纹理,呈色又稳定,故适宜装饰各种陈设瓷、建筑瓷以及众多的茶具、咖啡具、酒具、餐具等日用瓷。在霁蓝釉瓷器上,用金水描绘各种花卉图案而烤烧的(烤烧温度750℃)叫做霁蓝描金彩。霁蓝是用氧化钴着色的釉料,工艺要点与天蓝相同。
  孔雀蓝 是一种呈色泛红的霁蓝釉色料,略似茄子表面的一种颜色,故别名“茄蓝”。此釉是解放后景德镇颜色釉艺人创制成功的一种新釉色,其色彩如孔雀的羽毛鲜艳夺目而得名。此釉在碱性釉中,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铜蓝釉。施于预先烧好的高长石或高硅氧等高热膨胀的瓷胎上,釉层内透出高梁粒大小的血子纹,又称血子蓝釉。
  配方:工业硝酸钾36%,三硅酸钾15%,硅酸铅7%,高岭土2%,石英粉40%,氧化铜75%。
  黄釉
  茶叶末 起源于北宋,嗣后各代相继仿制,明洪武时出现的色调偏古黄色的“老僧衣”、“鳝鱼黄”,清雍正,乾隆年间出现的色调偏青的“蟹甲青”,都是从“茶叶末”繁衍出来的,其釉料组成同属一类,只是工艺和烧成方面的某些差异,而形成色调上的一些变化。《陶雅》载:“茶叶末,娇而不俗,艳如花,美如玉……以此瓶最养目。”在清王朝,茶叶末,鳝鱼黄和蟹甲青,均被列为当时官窑的秘釉,并别名之为“下官釉”。
  茶叶末釉面星点形成机理,是釉中的铁、镁与硅酸化合而产生的结晶,此种散点状的晶体,同釉料的颗粒组成和烧成制度有关,制备釉料不宜球磨过细,烧成温度控制在1250~1280℃之间,取还原气氛为主,并宜缓慢冷却,如果烧成气氛偏于氧化,多会使本来的色调转变为褐色。
  配方:含水石7.5%,赭石5.8%,白土7.5%,滑石子7.5%,二灰11.32%,釉果37.74%,紫金土22.61%。
  象牙黄 是景德镇20世纪50年代后新创的一种高温黄色釉。其釉面纯净、雅淡、光洁,颇似象牙色彩,故名象牙黄。此釉不流淌无纹理,烧成又稳定,所以不仅便于装饰陈设瓷和建筑瓷,而且还适宜于装饰型体较薄的餐具、茶具、咖啡具等生活用瓷。20世纪80年代以后,景德镇大批生产的各种花瓶、盖杯,其黄色釉面上还堆雕着玉白色纹样,不仅装饰性强,而且盖面经久耐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此釉是以钛为着色剂,以锌为助熔的长石釉,多用喷釉或浸釉与喷釉相结合的方法,把釉浆均匀地施在生坯上面,在1300℃的窑温下烧成。日用瓷多采用还原焰的气氛为主。
  结晶釉 用来装饰瓷器、精陶、陶砖等产品的一种人工晶花釉,是在中国古色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代在瓷器色釉的基础上,利用氧化还原气氛,制造窑变花釉,其中有些色釉自然地呈现绚丽多彩的微晶,如天目、星盏、茶叶末、铁锈花、葡萄点、芝麻点等名贵微晶结晶釉,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结晶釉产品。景德镇经历了漫长的萌芽、巩固、发展的演变过程,结晶釉品种丰富,有大结晶和小结晶之分,大的直径可达12厘米左右,小的只有针眼那么大,以其结晶体的形状而言,有葡花状、乳花状、条状、冰花状、星形状、松针状及螺旋状等,而颜色更是丰富多彩。
  结晶釉的形成,是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晶成分,使釉在形成玻璃的过程中形成过饱的溶度,由液相过渡到固相—从液相中析出结晶,溶体的结晶只是在温度相当于该物的熔点时发生,也就是熔体过冷时才能发生。结晶釉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有高温结晶釉、低温结晶釉。按其所含的结晶剂不同,又可分为硅酸锌结晶釉,硅酸钛结晶釉、锰结晶釉、铁结晶釉、砂金石釉等。其中砂金石釉也叫砂金釉,多用于装饰文具,小动物及盆景瓷钵等。砂金釉可分为铁沙金釉、铬砂金釉和铀砂金釉三类,外观特征有金星石、猫眼石两种。砂金釉的制法一是在釉中加入15%左右的氧化铁、氢氧化铁,再以氧化钡、镁、脱水硼砂等助溶剂和促进剂,可做出黑色乃至红棕黄褐等色的砂金石釉,二是在不含铅的釉中加氧化铬或铀酸钠,也可以制成绿色的砂金石釉。其配方:硼砂40.5%,碱粉6.8%,化学纯氧化铁10.2%,石英42.5%(以上烧制成熔块占总比例61%),化学纯氧化铁9%、苏州土5%、石英25%。
  三阳开泰 是景德镇高温色釉中名贵品种之一,清代的雍、乾时期已有烧制。它用红、黑两种色釉组成,由于两种釉料所要求的烧成温度并不相同,要同时在一个器物上烧成就更加困难了,景德镇瓷工很早就能设法解决这个问题,制成的三阳开泰风格别致,色调鲜美。
  “三阳开泰”这个名字的含意,在《易经》上读到,乃是时令节候的征兆,“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在下。”其意为冬去春来,阴消阳长,万物复苏,吉祥之象。中国民间昔日春节时,门楣亦有以“三阳开泰”为横披,作岁首称颂之语。当时的瓷工为表达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创造了借意具名为“三阳开泰”的色釉装饰。
  三阳开泰的特点是以黑色为基调,适当辅以红色。红黑两种色彩联接的非常自然协调。毫无一点生硬勉强的感觉,在下部红黑两色之间也互相渗透,互相衬托,红色浸润于黑色之间,中间夹似淡淡的青绿色调使人看到既生动活泼又自然流畅,颜色虽然丰富多彩,变化万千,但又融洽调和,浑然一体,在器型的配合上也是红花绿叶,恰到好处,用这种热情奔放、欣欣向荣的色彩,配上一种大方挺拔的扁肚瓶,象征红日冲破乌云脱颖而出。这是色釉艺人巧妙利用釉料的色彩变化、流动和烧成条件等一系列因素,在工艺上适当掌握,便得到这种符合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时代特点,且有高度欣赏价值的艺术效果的产品。
  紫金釉 又叫酱色釉,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高达5%以上。它源于宋代的北方窑,明初景德镇已烧制,同时还创烧一种白地酱色花果纹的盘子,上海博物馆即藏有宣德及弘治的这类品种。酱色釉器更流行于清代前期的顺治、康熙朝。乾隆时有酱色地上持金并加以描金的仿古铜彩器,是当时制瓷工艺中特殊品种。
  景德镇常用含铁的紫金土为着色剂,呈色棕黄古朴,传统色釉中有不少品种用此釉装饰产品底部或口部,以示古雅庄重。其配方:紫金土50%,釉果40%,二灰10%。
  无光釉 也称艳消釉,即在釉的表面上没有玻璃那样的光泽,这是为了在某些场合防止过强烈的光线所特地制成的一种釉,可以随意创作各种颜色,无光彩源于唐、宋时期,当时烧成温度低,瓷釉呈无光状态,元代卵白釉近似无光釉。明、清两代虽然烧成温度提高,仍利用无光釉仿铜器、仿铁器等等。
  无光釉制作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降低烧成温度,使之不完全熔融,而在表面上形成结纹、皱纹或丝状花纹;第二种是增加乳浊剂,如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铝、氧化镁等降低硅的含量,也可以制成;第三种是人工方法,成品烧出后,用稀氢氟酸处理,即在酸中侵蚀,使其失去光泽。
  裂纹釉 源于宋代,景德镇大量用纹片釉装饰瓷器则是始于明代,到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裂纹釉制品得到显著提高,有些仿制品不但可以乱真,甚至远远超越了当时龙泉窑的水平。但在乾隆以后,裂纹釉生产逐渐走下坡路,到1949年后生产才得到了发展。
  裂纹釉又称“碎纹”、“纹片”或“开片”,也称百圾碎,外人称“龟裂”与“发裂”釉。这种在瓷釉上的许多的裂纹,根据器型需要,有冰裂纹、牛毛纹、蟹爪纹、柳叶纹、鱼子纹等。裂纹釉有的顺一定方向开片,形成螺旋形状,有的纹片能定型定位,即在同一种制品上让大中小三种纹片人为地出现,有一种特殊的效果。
  白色纹片釉可以用墨计或浓茶对裂纹处染色,也可以采用纹片釉为基础釉,外加着色剂制成彩色纹片釉。
  坯胎及基础釉配方:坯:南港22.25%,星子高岭43.03%,余干16.91%,三宝蓬17.81%。釉:三宝蓬48.4%、陈湾48.4%,石灰石3.2%。
  彩虹釉 1983年,景德镇市建国瓷厂科技人员研制成功。该釉经1300℃以上高温烧制时能在盘类产品上自然形成黄、橙、红、白、紫等多种颜色的彩环,釉面呈碎纹,色调清新、淡雅,色彩转化柔和,釉面光泽度高,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珍珠釉 1985年由江西省陶瓷研究所色釉研制人员首创的一种陶瓷装饰品种,它迎合人们追求那种“回到大自然中去”的优雅色彩,珍珠釉具有淡雅素静、颗粒凸起的艺术效果,它不同于传统的平面颜色釉,用它装饰高档陈设瓷显得新颖而高雅。珍珠釉有白色、蓝色、粉红色等,荣获全国陶瓷新产品设计奖,国内外颇受消费者青睐。
  变色釉 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新釉种,它是把稀土原料添加在陶瓷色釉中,施在坯体表面,通过1300℃左右的还原焰烧成,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产生一种新固熔体。由于稀土元素性质相似,难以提纯,这样往往有几种稀土离子同时固熔在釉的硅酸盐晶体中。如镨和钕往往富集在一起,这种新的固熔体在可见光的范围内,对各种光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及吸收和反射的特性,因此变色釉就能够在不同性质光源的照射下,变幻出各种各样的颜色。
  第二节 低温颜色釉
  景德镇低温颜色釉从大量传世实物及出土样品和一些古籍片段记载,元代已萌芽,明代初期景德镇正式生产,至明代中期达到相当成熟精致的地步,至今仍有大批的精致传世品。例如弘治的浇黄,嘉靖的矾红及素三彩等都很有名,到了清代康、雍、乾三代,随着整个制瓷工艺的突飞猛进,低温色釉也就更加丰富多彩,除了原有的品种外,又新添加了炉钧翡翠、胭脂红、金星绿、金星黄、鱼子绿、淡黄、哥绿等许多新品种低温色釉。
  低温色釉烤烧温度较低,不受气氛变化干扰,可用来着色的原料较多,其色彩品种既比高温色釉丰富,呈色效果比高温色釉稳定,有些高温不易得到的色彩,在低温色釉中却都较易得到。低温色釉还有釉面光泽度明亮,表面光润细腻,透明如镜的长处。数百年中景德镇的民窑与官窑都曾经生产过质量较佳、艺术效果较好的低温色釉产品。20世纪50年代后恢复了传统的22个品种,新创了近20个新品种。
  景德镇的低温颜色釉按其色调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如下7大类:
  1.红釉系统:如胭脂红、胭脂水、矾红、荔枝红、辣椒红。
  2.紫釉系统:如浇紫、葡萄紫、茄皮紫、淡紫等。
  3.绿釉系统:如浇绿、哥绿、苹果绿、鹦哥绿、湖绿、松绿、瓜皮绿、翡翠、鱼子绿、鱼子松绿、金星绿、万年青等。
  4.黄釉系统:如浇黄、正黄、鸡油黄、淡黄、象牙黄、菜花黄、鱼子黄、金星黄等。
  5.蓝釉系统:如深蓝、淡天蓝等。
  6.黑釉系统:如乌金等。
  7.花釉系统:如素炉均、荤炉均、花炉均等。
  红釉系统使用的着色元素为金、铁和盐基铬酸铅,其中如胭脂红等采用氯化金着色,矾红、荔枝红则以皂矾煅烧分解制得的氧化铁着色,辣椒红则以盐基性铬酸铅着色。
  紫釉系统的着色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含锰的天然原料着色,如浇紫、茄皮紫是使用含锰较高的低级钴土矿着色,而另一种则是使用金红和钴蓝颜料混合在一起而显色,如淡茄是以粉彩颜料广翠与特别红两者适当调配混合显色,葡萄紫则是以玛瑙红与海碧两种颜色混合着色。
  绿釉系统则都是用铜的氧化物、化合物来进行着色,有少数品种则除了单独以铜的氧化物着色外,尚辅以其它着色原料予以调色,前者如哥绿,浇绿、湖绿、金星绿、鱼子绿,后者如瓜皮绿、松绿、鱼子松绿等。
  蓝釉系统则以钴的化合物或钴蓝颜料以着色,如深蓝与天蓝均是以广翠颜料着色。
  黑釉系统则采取多种着色元素混合着色,如乌金是用含铜的大绿颜料及含铁、锰、钴的珠明料混合在一起着色。
  花釉系统是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色釉互相重叠渗透而显色,如素炉均是以绿色翡翠与蓝色的广翠两者重叠施釉,烧后便呈一种蓝绿交织在一起的花釉,荤炉均则用绿色和翡翠、红色的顶红两者重合施釉,烧后便是一种红绿相间的花釉。花炉均是用绿色的翡翠、蓝色的广翠、红色的顶红三种色釉,这三种色釉互相重合,烧后便是一种红、绿、蓝三种色彩相间,色泽缤纷的花釉。
  景德镇的低温颜色釉如果按其釉面的外观特征来分,又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透明度、光泽度很高,表面呈玻璃光泽的釉,如正黄、鸡油黄、哥绿、鹦哥绿、湖绿等大部分低温色釉都属这一类型。
  2.釉面很薄而不透明,仅呈现珍珠光泽的釉,如辣椒红、矾红等。
  3.釉面出现裂纹的釉,如鱼子黄、鱼子绿、鱼子松等。
  4.釉面闪现金星的釉,如金星绿、金星黄等。
  5.釉面呈现乳浊状态的釉,如素炉均、荤炉均、花炉均、翡翠等。
  6.能在暗处或夜晚发出带颜色萤光的夜光釉。
  低温色釉使用的原料有:石末、铅粉、晶料、白熔剂、雪白、玻璃白、玻璃粉、铜花、赭石、珠明料、叫珠料、紫金溶液、胭脂红等金红颜料、碳酸铜、氧化铜、青矾、矾红、小豆茶、红黄、锡黄、薄黄、老黄、翡翠、大绿、石绿、广翠、海碧、海青等。
  低温色釉的工艺:按配比称料,磨细过筛,用吹釉法或浇釉法把釉料施在釉胎或石胎上,入烤花炉烤烧即成。低温颜色釉配方见下表:
  第三节 颜色釉彩绘
  景德镇传统高温颜色釉虽然丰富多彩,但历史上多以单色釉装饰瓷器,只有少数是用两种以上的色釉同时装饰在一件器皿上,如三阳开泰就是用乌金釉和郎窑红釉巧妙结合的一种,但它并不具体地表现形象和内容。20世纪70年代,发展用色釉绘画来表现具体形象和内容,则把多种烧成要求不同的高温色釉控制在同一的烧成条件下,描绘出具有一定内容的纹饰,如山水、花鸟、人物、走兽图案等。用这种方法装饰的瓷器,颜色晶莹明亮,浑厚庄重,风格朴素自然,富有典型的瓷器特点。艺术瓷厂技艺人员创作的150件山水双耳鸡心瓶,为了表现森林茂盛、资源丰富的大好河山,恰当地选用了流动性不大的豆青釉为底色,并以稍有流动的乌金釉和赭色花釉描绘山水,通过颜色釉的高温变化(如窑变和垂流),瓶上的花釉在乌金釉上自然形成花纹,表现了山峦的复杂结构,犹如起伏的山峦上生长茂密的森林,在制作过程中不需描绘山峦的皴法和树。因作者已熟悉这种花釉在乌金釉上会自然地出现特殊的艺术效果。另外,在一片青、黑、赭色的画面上,点缀了一些以乳浊白釉的房屋。用以丰富山水画面的色彩。这件作品获景德镇市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作者在制作另一种作品《春雨》300件梅瓶时,为了描绘双双对对的燕子栖息在蒙蒙细雨中的梨花枝干上,以表现万物生长、春意正浓的大好时光,选用了蟹壳青釉作底色,这种青釉较深沉庄重,以增添蒙蒙春雨的气氛。还巧妙地选用了乳浊白釉,以便通过烧成后透出底下的青色,使梨花隐约可见。再以稍有流动性的乌金釉彩绘梨花的枝干和燕子,乌金釉滋润晶莹,整个“春雨”画面的气氛就更加浓厚,使人感到色调和谐、雅致恬静,浑厚庄重,富有诗意。该作品在1978年评比中获一等奖,被外交部选为出国访问礼品瓷。
  高温颜色釉即可表现其具体的形象,更可以表现概括抽象之形象。如陶瓷美术家潘文复创作的《金色桂林》300件梅瓶,整个画面以抽象手法表现,近景的深秋枫树,高高矗立,橙红一片;远景的桂林山水苍润幽远,正如唐代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中的名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片片叶舟飘浮在美丽的山水之中,画面尤以橙红色的枫叶显眼夺目,整个瓷瓶呈橙红基调。作品使用了铁红釉、乌金釉、影青、窑变等釉色,使瓷瓶色彩丰富浓艳,光泽夺目,景物自然逼真,看不出人为的画笔痕迹,作品使用的颜色釉其色彩和谐之中富有变化,乌金釉造成秋山如红,铁红釉装扮的枫叶如火,加之影青釉造成的流水淙淙之感,真可谓桂林的山神姿仙态,漓江的水如诗如梦,令观看者强烈的受到美的感染。该作品1979年在北京全国陶瓷展览中获得展品一等奖,作品制作了二件,一件陈列在景德镇陶瓷馆,一件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大厅内。
  高温颜色釉彩绘的表现多种多样,能以图案、国画、西画的形式表现,尤其是仿效国画中的的水墨画效果更好。在仿效国画时,乌金釉就显得特别重要,乌金釉犹如水墨画中云墨,因此对乌金釉有一定的特别要求。同时,巧妙地利用高温颜色釉的“窑变”能出现的奇特效果来设计美妙的艺术作品,如有些花釉窑变为美丽的孔雀羽毛状;有些花釉变得如豹子皮或虎斑毛;有些纹片釉开裂纹饰古色古香,饶有风趣;有的釉烧成如天边晚霞,艳丽多彩……。总之,高温颜色釉彩绘瓷器,生动自然、变化无穷,具有美妙的艺术效果,是真正的“火的艺术”。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