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贵金属装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505
颗粒名称: 第八章 贵金属装饰
分类号: TQ174.72
页数: 4
页码: 201-204
摘要: 本章记述了景德镇瓷器装饰工艺贵金属的介绍,共分为金彩、银彩 、电光彩三节内容。
关键词: 景德镇市 瓷器装饰 贵金属

内容

第一节 金彩
  景德镇在瓷器上饰金彩始于元代。在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就有金箔粘贴瓷器上的青花金彩器。嘉靖时期,金彩的制作特别盛行。嘉靖《江西大志》已有记载:“描金,用烧成白胎,上全黄,过色窑。如矾红过炉火,贴金二道,过炉火二次,余色不上全黄”。
  清代改用金粉代替金箔,其方法为:用笔将金粉描绘于瓷釉表面,再在700℃~850℃的温度烘烤,金就能烧牢在釉面上,然后用玛瑙棒、没有棱角的石英砂或稻谷等来磨擦,使其发光。这种方法叫描金。关于金粉的制备方法,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科莱在他给教会的第一封信中是这样记载的:“要想上金彩,就将金子磨碎,倒入瓷钵内,使之与水混合,直到水底出现一层金为止,平时将其保持干燥,使用时,取其一部分,溶于适量的橡胶水里,然后掺入铅粉。金子与铅粉的配比为30:3,在瓷胎上金彩的方法同上色彩的方法一样。”这种直接将金粉描绘瓷器的方法,由于工艺复杂,耗金量比较大,故在古代亦只用于比较高级的瓷器上。
  清代后期,液态金即俗称“金水”的装饰方法由国外传入后,金彩方法在一般瓷器上就很少使用。“金水”是一种金的树脂酸盐,为德国人居恩所发明,其特点是使用方法简单,耗金量低,外观堂皇。此后景德镇瓷器一直使用外来金水。
  1953年第一画瓷社试用景德镇自制金水,经鉴定色泽光亮,效果良好。1959年市瓷用化工厂试制成功磨光金水,其制造工艺大致是:将黄金用王水(浓盐酸加浓硝酸)溶解制成金胶,然后用硝化树脂液、硫化油、溶解油兑配稀释,并兑入适量的铑—铬—铋即成瓷用金水,金水除用手工彩法外也可用印贴的方法装饰于瓷面。陶瓷金彩的主要装饰形式和技法有:
  1.本金装饰。本金(金粉)的含金量比较高,由于是没有经过化学处理的固体金属,描绘操作较困难,技术要求也高,因此多运用高级的陈设瓷。操作的方法是:将金粉盛于调色碟中,再用胶水调和使用。绘制时用画笔沾水调料描绘。为了使金色的发色较好,可先画西赤颜料作底,然后再描金;也可在调金时,适当的调入一些西赤以避免剥落。本金烧成温度一般在700℃~800℃,烧成后还须用特制的玛瑙笔磨擦金的表面,使金色光亮。
  2.镶金和描金。镶金是用金水在产品的口堧、腹肩、足坝部位画线箍。既是对纹样的衬托与补充,又可独立装饰于瓷品。比较有影响的产品是“金相玉”。它的装饰特点是,在洁白的瓷面上,只在口堧部位镶画二条宽窄不一的金线箍作为产品的装饰,其余部位不加任何纹饰,保持瓷器“白如玉”的质感,金白相衬,更显白瓷的雅致,金色的富丽,此种装饰在餐具中使用较多。除画线箍外,还有“涂金”,则是将嘴把、耳用金涂满。画线箍用手工操作为多,采用镶金机的也有。
  描金是用金边装饰的彩绘方法,包括描线绘画、涂地等,基本上是以纹样的形式出现,或作主题纹样,或为一个装饰带,或用线勾勒轮廓形状,或用水墨技法来表现,形成特有的装饰效果。同时,它又常常与其他装饰形式结合适用,形成一种综合装饰的形式,有色釉描金、色泥描金、金地龙凤、珊瑚描金等。在高档产品的用金装饰中,描金常以各种底色来衬托金色,它的加工方法是先用颜色涂布成均匀的色边式色带,入炉焙烧,然后在底色上用金描绘纹样,再入炉烘烧,即成为雍容华贵的陶瓷产品。为民瓷厂在1989年为国宾馆特制的高档国宾瓷——艾氏餐具就是用这种方法生产的。描金也有用戳印和贴花的方式生产。在艺术设计中,用金对纹样进行轮廓勾勒的产品也不少见,还有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
  3.腐蚀金彩,也称“雕金”。1959年6月由轻工部陶研所试制成功,方法是用石蜡剂将花纹装饰不需要腐蚀的部分遮盖住,然后用氢氟酸对釉面进行磨蚀,再填金彩烤烧而成。由于釉层经腐蚀部分凹陷无光,与未经腐蚀的光亮釉面形成凹凸明暗对比而显出花纹,颇为富丽美观。腐蚀金有两种:一是阳极腐蚀金,二是阴极腐蚀金。仿腐蚀金也就是假腐蚀金彩,又叫“影金”,“托金”、“堆金”。它的特点是不腐蚀瓷和表面,只是用特配的原料描成花纹,干后(或低温烧一次)覆盖一层金色,经烘炉烧成,填在花纹处的金色无光,着于瓷面金色发亮,彼此衬托,明暗对比显著,亦有腐蚀金彩的效果。1980年景德镇瓷用化工厂研制采用特殊颜料和方法制成腐蚀金贴花纸,贴在瓷器上,经过镶金和烤花后腐蚀金效果良好。这种装饰方法,规格整齐、纹样清晰,便于配套,生产效率高,既可单独用明暗相对的金色纹样装饰,也可用金色纹样镶边,和高级贴花纸配衬装饰,色彩丰富,画面也易于更新,最适合用于高档配套餐具、茶具、咖啡具或陈设艺术瓷的装饰。
  4.氮化钛仿金镀。1985年雕塑瓷厂试制成功了一种新的仿金装饰工艺——氮化钛仿金镀瓷雕,它是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由于这种镀层颜色接近于金的色调,故称仿金镀,它的硬度高、光亮度好,化学稳定性好。经各种现代数据测试结果,耐磨性能、硬度超过了原金水装饰瓷雕的15倍,耐酸、耐碱、耐盐雾腐蚀性能优良。在硫酸溶液中可浸泡58小时不变颜色,测定其反射曲线与18K黄金相似,因此可与黄金装饰瓷雕媲美。氮化钛装饰各种不同造型瓷雕色泽均匀,金光灿烂、富丽堂皇,如“天安门坐狮”、“老虎”、“鹰”、“钟座”、“香炉”等既实用,又有较好的艺术效果。它为节约贵重黄金提供了新的途径,为开拓工艺美术市场带来美好前景。
  5.陶瓷彩金贴花。1979年,景德镇市瓷用化工厂和宇宙瓷厂合作研制成功用陶瓷彩金贴花纸装饰陶瓷,花面新颖,规格整齐,色彩鲜艳,别具一格,而且装饰方法简单,便于操作,生产效率高,适合高档瓷装饰需要。经市科委组织鉴定,花纸柔软性好,化学性能稳定,印刷图纹轮廓清晰、线条光洁。烤烧温度750℃~850℃,烤烧后花纹附着力强,不低于现产“亮金水”的附着力。
  第二节 银彩
  1950年后,景德镇市逐渐扩大使用银彩。银彩是用呈现银光的液体颜料对瓷器进行装饰。这类颜料有银水、铂水和钯水。铂水是铂有机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液,铂的发色力较强,在铂水的含量在2%左右,烧成后呈现明亮的银光。钯水是钯和金的合金在溶剂中的溶液,是20世纪70年代瓷用化工厂研制成功的,其成本比铂水低得多。纯净的银水是灰黑色,与金水调配后才呈银白色。银水是银的溶液,它的烧成范围狭窄,欠烧和过烧会出现脱落或失色的,烧制中困难较大。
  银彩装饰的特点和技法与金彩相似,但视觉效果不同。用银色装饰的产品闪烁着明亮的银白色光辉,配以淡雅、清新的花面,显得清净,秀丽和雅致。如蓝边花、绿边花等。
  第三节 电光彩
  电光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日用瓷。电光水彩烧后象薄膜一样贴附在瓷器表面上,呈现出金属、珍珠、月光那种的闪烁光泽的色彩,彩烧温度在750℃~850℃。
  电光水是铋和各种金属盐类混于一种树脂中而制成的金属皂,然后溶解在一些油类中制成的。它的发色原理是,在彩烧时树脂酸盐分解,金属氧化物留存在釉面上,由于铋溶入釉中,使釉面上的氧化物显现出特殊的光彩。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引入树脂酸铋的电光水,发出不同的固定色彩,单元素的引用呈色为金—浅红色,镍—浅褐色,铂—银白色,锰—棕色,铜—棕红色,镉—桔红色,铀—黄绿色,铁—浅棕色,钴—褐色。
  两种以上元素的引入呈色为:铈、铀—柠檬色,金、钠—蓝色,金、铬—绿色,金、铅—桃红色,铬、铅—黄色。
  在实际使用中,二种不同的电光中可以兑调,得出其他色彩。
  电光水的装饰形式与金彩很接近,在大多的情况下,是和其他彩绘形式结合运用,而且多以色带装饰为主,在高一级的装饰中它也和金色配合使用;有些用金的产品,也开始用电光来代替,如金地斗方的装饰,金地以电光来代替,出现电光斗方产品。在电光装饰中,最具特色的是电光地白花产品,它的特点是在各种色彩的电光地上,呈出白色花纹。这是利用碳素在烧成中的挥发作用,使电光水不能粘附于瓷面而露出胎瓷的本色,直到出现白色纹样。
  电光水的材质特性与金水很相似,操作方法也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电光水的扩散性较大,描线易散开,故不宜用于线描。电光纹样是用松烟研磨成较浓的墨汁,按描好的图在瓷面上描出花纹,墨干后,按设计要求平涂电光水,晾干入炉彩烧,描墨部份失去电光而成白色。这种方法在大批量的生产中,一般采用戳印花方法,印墨用溶泥状的墨块和艾绒拌和制成。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