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硬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496
颗粒名称: 第六章 硬彩
分类号: TQ174.72
页数: 5
页码: 192-196
摘要: 本章记述了景德镇瓷器工艺硬彩的介绍,共分为大明五彩、康熙五彩、古彩三节内容。
关键词: 景德镇市 瓷器装饰 硬彩

内容

第一节 大明五彩
  大明五彩是从唐三彩和宋代红绿彩演变过来的。景德镇明代釉上彩瓷盛行,《中国陶瓷史》载:“1964年南京故宫出土的景德镇洪武白釉红彩云龙纹盘,是目前仅见的洪武时期釉上红彩。”这只白釉红彩龙纹盘,“盘壁表里各画五爪红龙两条及云彩两朵。灯光透映,两面花纹叠合为一。”这样精致的制作水平,代表了明初釉上彩的成就。宣德有矾红彩,是和青花、矾红同绘在一器物上的装饰方法。到成化朝,五彩很流行,但均与青花结合,以青花勾轮廓线,再在轮廓线内填入釉上颜色。红、黄、绿、紫连青花共五色。但一器物并不一定五色均用,有的只用二、三色。传世的弘治彩瓷中,有以红绿、翠绿、赭色为装饰的五彩松竹梅盘等器物,正德也有釉上五彩器,但比较少见。
  嘉靖、万历时期的彩瓷,除了白地红彩等单色釉上彩和素三彩外,主要有两类:一是红、绿、黄为主的纯粹釉上五彩(包括各种色地的金彩);二是以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瓷器。成化斗彩的色彩鲜艳,但整个风格是以疏雅取胜。而嘉靖、万历的五彩瓷特别是万历瓷则以图案花纹满密,色彩浓深而得名。它以红、淡绿、深绿、黄、褐、紫及釉下蓝色为主,彩色浓重,尤其突出红色。由于图案花纹几乎布满全器,故而就有浓翠红艳的感觉。特别在万历时期,这种风格发展得更具有典型了。
  民窑彩瓷可能由于明政府的禁令,较少制作。但在明代后期有很大发展。到了嘉靖、万历时期烧造既多而成绩显著。《景德镇陶录》卷五记述嘉靖、隆庆间“崔公窑”仿宣德成化瓷,为“民陶之冠”。从传世的实物看,当时的民窑五彩器,除了按照相同时期官窑青花五彩品种外,主要是以红色为主的釉上彩和鲜艳的五彩制作为多。其特征是胎质稍厚,制作稍粗,有的釉层较厚且有乳浊失透现象;在色彩上很少用青花和紫色,多用红、绿、黄色,更以红色为主。器型以盘、碗、瓶、罐为多。图案装饰除花、草、莲池、鱼藻、人物、山水、云间楼阁外,也有戏曲、小说故事为题材的画面。这一时期的民窑彩瓷,还仅供应民用,也有宫廷膳房和王府定制用器。上海博物馆藏嘉靖民窑红绿彩碗,底部画有“程舍自造”、“陈宋贵造”的款识,是当时民间中上层地主的用器。
  《中国的瓷器》一书对明代民窑生产彩瓷有不同记载:“明代民窑,除无彩器外,其他制作各式俱备,如仿古薄胎、纹青花等等。”“制瓷名家周丹泉以仿造古瓷著(善画而不从事于瓷器彩绘,可见明代民窑不重彩器)”。当时民窑五彩瓷挥手而出,不加雕饰,天真自然又有些草率的独特风格。万历年牡丹五彩罐,构图饱满,色彩由红、绿、黄三色构成,画面以牡丹花和平铺在牡丹花叶子上的狮子所构成,线条自由奔放,用笔简练单纯,经过提练夸张的狮子形象,拙稚生动,天然成趣;色块随意而又大胆,有的填出线外,有的不填满而留下空白,整个画面使人感到朴拙而不呆板,较厚的胶质和透明度较差和釉色显示出一个粗犷而和谐的生动画面。传世品还有书“甲戌孟春赵府造用”的明崇祯七年(1634)五彩云龙盘。
  第二节 康熙五彩
  《饮流斋说瓷》曰:“清代的“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这里所指的硬彩就是康熙五彩,也叫康熙彩。在保存的康熙五彩中,可以确认为官窑器的大多是盘、碗小件器皿,图案装饰也比较刻板。能见到的那种彩色鲜艳、图案活泼的大型器皿一般都是民窑器。
  康熙五彩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蓝彩烧成的色调,其浓艳程度能超过青花,而康熙时期黑彩黑漆般光泽衬托在五彩的画面中,更加强了绘画的效果。而且康熙五彩所有的色彩比明代大大增多,特别是金彩的运用突破了明嘉靖在矾红、霁蓝等地上描金的单一手法,在五光十色的画面中往往能达到增加富丽娇艳的效果。釉上五彩的制作是先以高温烧成白瓷,然后绘彩,再在彩炉中低温烧成。康熙五彩一般都是彩色鲜艳,光泽透澈明亮,这是由于烧成气氛掌握较好所致。
  《陶雅》对康熙五彩是这样评述的:“康熙彩画手精妙,官窑人物以耕织为最佳,其余龙凤番莲之属,规矩准绳,必恭教止,或反不如客货之奇流者。盖客货所画多为怪兽老树,用笔敢于恣肆。”常见的康熙民窑五彩杯、碗、盒、罐及凤尾尊、棒槌瓶子与大盘之类器皿,其图案由于不像官窑那样受到束缚。题材丰富,除了花卉、梅鹊、仕女等以外,大量采用以戏曲、小说为题材的人物故事为主题,其中以描绘武士的所谓“刀马人”为最名贵。这些人物的画风深受明末画家陈老莲的影响,线条简练有力,以蓝、红或黑色勾勒人物面部和衣裙轮廓,然后用平涂的方法,配以各种鲜艳的彩色。它鲜明透彻,线条有力,能耐久,不褪色,不剥落,恒久如新。
  康熙五彩除了白地彩绘外,还有黄、绿、黑及米色地等。官窑器中特别珍贵的有“康熙御制”款粉彩珊瑚红地五彩器。雍正以后,虽也有一些精致的作品,但釉上彩瓷已向粉彩方向发展了。
  康熙五彩装饰形式还有三彩、雕塑加彩等。著名的“黑地三彩”以独特的装饰风格而盛行一时。同时还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等。雕塑加彩是以古彩的装饰风格在瓷雕上进行彩饰。彩绘形式也有五彩、三彩的作法。
  康熙五彩纹饰的特点是取景集中,意境深邃,景物缩小,突出人物,人的面目清秀,体材瘦长,体态自然,最为典型的以山石园景人物为多,如携琴访友、烹茶、品茗、对棋、观瀑、与窗小读、松下老人、指日高升、腾鱼过海、李广射石、羲之爱鹅、一龙四凤、龙凤穿花、枸杞花蝶和各种花卉等,花卉常是描绘在器物的一角,虫、蝶、蜂、蜓偏离和很远,好似幽然在自由飞翔。花与昆虫的体积微小,形成画面潇洒利落,下首偶有红彩“片石”图章款。
  第三节 古彩
  古彩起源于明代,成熟于清代,故而又有五彩、大明五彩、康熙彩、康熙美术、硬彩等称呼。1949年后,景德镇为区别明、清时期五彩,将这种装饰通常称为古彩。
  古彩人物,吸收了古代版画艺术和年画艺术成就,不拘于人物发丝、衣服等细节的描画,更不去追求光线明暗的变化,而是抓住不同人物的主要特征,着力进行概括简化。如古彩人物头发,不用画发丝,更不要先染明暗,而只用黑料平涂法,分出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人的发型即可。古彩人物脸部,多数不彩明暗,只用线条画出脸形和五官,但对线条的要求很严格,以线条的精细描绘,表达人物和神态特征。人物衣着,更为简练,不画明暗,只用单线平涂法,表现衣着的里外,正反等变化。古彩人物形态,一般都表现得健康乐观,惹人喜爱。例如,老人慈眉善目,可亲可敬;仕女眉清目秀,婀娜多姿;娃娃肥头大耳,天真活泼。古彩人物的装饰,从形象概括到色彩处理,都形成了自己格式特点。
  构图方法不受自然景象的限制,丰富饱满,完整匀称,结构严密。一件古彩作品,往往画面上占有很大面积,不留较多空白。主题纹样都安排在器皿的主要部位,以求突出主题。所以古彩装饰都显得富实饱满,健康有力。古彩构图,有两个最大特点:一是锦上添花的“开光式”,俗语叫“开堂子”,一般在锦上画珍珠地皮图案,“开光上添花”。这是古彩构图手法的传统形式,它吸收了古代建筑纹样和织锦图案的艺术营养。式样有方、圆、菱形及花果形等,适应各类器型,特别是大件品种采用。故宫陶瓷馆藏瓷《雉鸡牡丹纹槌瓶》的肩部的锦边图案中,就是四个“开光式”的小斗方,分别画着琴、棋、书、画。“开光式”的运用,往往根据造型装饰的需要和原材料性能而决定的,作者有根据故事情节发展象连环画那样的开光式,有表现“四季景”或“四美图”之类的四面开光式,也有综合各种形式和表现不同风格的开光式等,能达到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二是展示通景,画面丰满的构图;古彩多装饰在造型圆浑、厚实、体大稳重的陶瓷器皿。同青花瓷器装饰类同,无论是花瓶、罐、缸、盘类一般都画有边脚图案。腹部构图上展示通景人物、花鸟、山水画面或开光式图案装饰。
  为了结合器型特点,衬托装饰主题,往往在器内的口沿、肩部、足部画上一些边饰图案。图案内容丰富,如有回纹,水纹、云纹、人字纹、方格纹、铜线纹等。图案结构形式多样,有二方连续式、散点式、带状式、波浪式、锦地式等,还有不少边饰图案采用各种花卉纹样,组成云头状、如意状或蕉叶状等装饰形式,并赋予一定的含意,给人们一种吉祥美好的遐想,画面与边脚图案纹样互相映衬,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完美的艺术作品。
  古彩的线描呈现的刚劲有力,是古彩技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造型手段。古彩靠“单线平涂”来表现各种人物、花鸟、山水等形象。古彩线描在总体上是以钉头鼠尾描和柔中带钢铁线描相结合,运用笔走中锋,雄健多变,力透纸背,浓重浑厚,方圆并济;古彩线条粗细完整,具有强性,笔笔挺劲有力,一根线条要求从头到尾一气呵成,顿挫转折刚健有力,线条行走挺拔流畅。古彩线条没有明显深浅、浓淡之分,但都能利用线条粗细、长短、疏密,转折等手段充分表现物象的形态、虚实和质感。
  线描有线、点、圈三种形态,线条中要求粗中有细、浑然有力、挺拔、活跃。在画某些细节上,如树木、山石暗部皴点,强调木刻画的有“行”有“留”的笔力效果。古彩的点(常称沙点)要“圆、正、鼓、活”;圈要画得形状圆匀,线条规整,圈与圈的组合要求具有节奏感。如利用点的紧密排列,表现物体明暗层次。点与线配合使用,更能表现出物体的背向、深浅浓淡,使物体更富有立体感,增加装饰作用。特别是画珍珠地皮图案,就是用数不清的“圈”来组合而成。画老桦树皮也是用大、小不同的圈来表现的。景德镇陶瓷馆陈列的《松竹梅》圆盘的线描,笔笔刚劲有力,老辣沉着,富有金石味。笔下的“点”、“圈”疏密有致,像信笔拈来,纹笔信之,有千锤百炼之功。
  所谓“单线平涂”,就是先用红黑两种油料构线,干后再填色,所填颜色没有明暗渲染,只是平填。而填的颜色烧成后呈玻璃状,既透明坚硬,像嵌在瓷器上的宝石闪闪发光。古彩所用颜色,全是金属着色剂,有红、绿、黄、紫、蓝(翠)五种基色。为了更好地区别色彩表现的效果,于是又把五种基色配分成多种色阶,即:古大绿、淡大绿苦绿、淡古绿、古黄、淡古黄、古翠、淡古翠、红头紫、蓝头紫等,从而丰富了色彩的层次,但基本是红绿两大色系。
  古彩“美在大红大绿,妙于古色古香”。红绿搭配,对比非常强烈,呈色明朗富丽。古彩虽然基本色不多,但有冷暖、强弱、色度、色相、远近对比和变化,尤其是呈色效果透澈明亮,彩色和谐诱人,百看不厌。古彩填色颜色标水要起,要填得浓厚。唯一的红色矾红,可按画意洗染阴阳光,表现浓淡之分,矾红经烤烧后呈色特别光亮、浓艳,色相深沉、厚重。陈列收藏时间越长,呈色越红亮,古彩其它各种颜色也完全采用国产原料配制而成,一般烧烤温度在800℃~850℃之间,为了加强装饰美感,还往往在装饰纹样的某个部分,加上本金(金色)装饰,烤烧后,金光闪闪,犹如宝石镶金,更加显得绚丽夺目,富丽堂皇。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