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釉料配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45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釉料配制
分类号: TQ174.6+1
页数: 12
页码: 106-11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景德镇瓷器制作中,石灰釉配制、长石釉配制、混合釉配制、釉色仿造等釉料配制工艺的详细介绍。
关键词: 景德镇市 瓷器制作 原料 釉料配制

内容

石灰釉配制 景德镇传统釉料,历来以釉果(釉石)为主,以釉灰为主要助熔剂配合而成。在五代时已烧出青白釉、釉汁细腻莹润,白度达70°,有“青玉”效果。宋代影青是釉料中含有少量氧化铁经过还原焰烧成而呈现的色调石灰釉的特点是氧化钙含量在0.600分毛坯经过旋削后,余下的泥料称回头泥。
  子当量以上,即使釉用原料中铁的含量很少,经过还原焰烧成也会产生一种浅青色调,所以影青是当时景德镇常用釉料配合及一定烧成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元代卵白釉,釉中含氧化钙量减少,钾、钠成份相应增加,是和元代统治者崇尚白釉色有关,日久趋向纯正。卵白釉含钙量低(约为5%),钾钠成份增多,粘度大,烧成范围较宽。明代甜白釉、成窑釉,据《南窑笔记》称:“将釉灰淘洗极细,各注一缸。或合甜白釉,用釉十五盆入灰一盆;如合成窑釉,用釉八盆、灰一盆。”其配方为:“甜白釉:釉果95%,釉灰5%。成窑釉:釉果90%,釉灰10%。”清代唐窑(清唐英督陶期间烧造的瓷器)虽沿用传统的灰釉,但随着瓷土淘洗技术的改进和烧成温度的提高,当时即已认识到“灰多则釉色青,灰少则釉白;青者入火易熟,白者入火难熟,盖釉青白不同在灰之多寡”这一科学规律,从而掌握通过调整引入的CaO等熔剂来改变釉的成熟温度的技术。唐窑时,明显减少了釉中釉灰的加入量,一些细瓷釉配入的釉灰量降到5%以下;同时,采取对釉灰的多次淘洗等辅助性措施,也有助于降低釉灰中的CaO含量,不仅显著地提高了釉面白度,同时也提高了釉的始熔温度,还有助于碳酸盐类的分解,充分排出气体以减少釉面气泡,从而增加了表面的光泽度。
  20世纪50年代釉料配制,在传统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提高,釉灰是配制传统釉的专用熔剂,釉灰系以烧石灰,风尾草配制重叠反复炼制而成,陈腐数月,经淘洗后作配釉之用。釉灰又分头灰、二灰,头灰只经过淘洗过筛,二灰将其渣粉细,用人尿陈腐1个月~2个月,釉果与釉灰配比,传统方法系用泥锅(双耳小锅)的容量法,釉果与釉灰配比4:1-5:1(青釉)即四锅釉果,一锅釉灰,或五锅釉果,一锅釉灰,低温1200℃~1260℃,配白釉高温1200℃~1320℃为8:1~12:1即八锅釉果,一锅釉灰,十二锅釉果,一锅釉灰。头灰配制的釉料多用手工园器,头灰配釉,釉浆有凝聚现象,稠度大,俗谓“犯撮”。二灰多用于手工琢器(吹釉的)其稠度小,这可能由于人尿陈腐过程中受尿素和酸的作用,而降低了它的胶凝作用。
  景德镇瓷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行了设备、工艺方面的变革,因此,坯釉配方的组成亦随着生产条件和窑炉的改革而改变。釉用原料在传统的基础上,逐步改用长石、石英、高岭、滑石、氧化锌、石灰石、釉果、釉灰等原料。由于景德镇坯釉含铁量高,给瓷器白度带来一定影响,因为釉料中含铁量多呈色,加之不同熔剂及其含量的多少,对呈色影响极大。釉灰呈色最浓,其次是石灰石、方解石。釉灰系石灰石与风尾草煅烧的产物,内含有一定数量未经燃烧的微小炭粒,过多加入在烧成中更加强了铁分还原机会而使釉面变浓而泛青。
  白釉配制 唐宋年间,景德镇生产具有一定透明胎白釉瓷,不似今日常使用的色白质坚半透明瓷器,所以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说:“……千百年来景德镇瓷器何以素来就尚白,大概是瓷质原因,瓷质之贵在于瓷泥,复分各色,有紫有黄,有褐有白,而以白为最贵。……白之一种,独尊景德镇之所制。”
  唐五代白瓷的釉色,白而微泛青色,有光亮但亮度不够,釉面无裂纹针孔,釉层较青釉厚,但比宋影青瓷薄,其中有一部分透明见胎,胎体凹隙处及圈足与器壁转折处,积釉微呈水绿色,似影青色调。
  宋代以后,景德镇各窑场已不见灰胎青瓷,全部以白胎白瓷取而代之。宋初白瓷微带米黄与灰青,米黄又称“炒米黄”即是清代唐英在《陶成纪事碑》中提到的“米色宋釉”。元青花的瓷釉,既不似宋代青白瓷那样呈水绿色,也不象元代枢府釉那样呈乳白色,它是一种透明度与光泽度比枢府釉好得多,但却略逊于青白釉的一种白釉。由于青花最适装饰质地优异的白瓷,元代青花釉,色白微青,光润透光。它与青白釉不同处是釉中含氧化钙量的减少(从宋代的14.87%减至8.97%),和钾、钠成分相应增加(从宋代的3.28%增至5.82%)。元代卵白釉是元代官僚机构(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的瓷器,胎体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青,恰似鹅蛋色泽,故称卵白。卵白釉含钙量低(约5%),钾钠成分增多,粘度大,烧成范围较宽。早期器物由于釉中含铁量稍高,色微闪青,晚期器物随着釉中含铁量减少,色趋纯正。
  明代永乐甜白釉,晶莹如脂,格外诱人,给人以“甜”的感受;宣德时白釉光润似玉,质莹厚;嘉靖则纯净无疵,清澈如泉;隆庆的蛋皮白瓷,胎薄釉润,晶莹透亮,发古未有;万历时白釉则光亮明快,纯白照人。
  清代唐窑精细白瓷釉属石灰釉范围,釉中相应地减少了釉灰和降低了CaO含量,但却仍然保持4%~10%左右的CaO含量,一定数量的CaO含量,不仅与当时烧成条件和制度相适应,而且有利于高温下产生一定析晶和保持较小的粘度,加之灰釉的复盖作用,比其他透明釉强,所以釉层上得很薄(0.15毫米~0.2毫米),特别适于薄胎瓷的需求,赋予制品清晰的轮廓和平整柔和的釉面;另外,由于釉料中Fe₂O₃含量较高(0.5%~0.8%左右),以CaO为主的助熔剂相比,更有助于还原气氛下FeO和SiO₂共熔而形成FeSiO₃,使釉面呈现独具风采的白里泛青色调。
  1950年,景德镇瓷业生产得到一定恢复,但制釉仍是釉果+釉灰的旧法。50年代中期以后,在适应陶瓷工艺和窑炉等设备改革中,景德镇陶瓷科技人员对沿用较久和成功的几种名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特别着重釉料组成变化及呈色性能,初步提出和归纳了各种釉料的化学组成范围,着色氧化物的含量限度以及划分石灰釉、长石釉、白云石和滑石釉、青花釉和铁青釉分子组成的系数限界;同时通过整理可以窥见几种名釉在组成上变化规律。
  石灰质白釉是传统釉料之一,从组成上来说,它较青花、铁青釉中的助熔剂都有所减少,硅酸与铝氧的分子数,都相应的按一定比例增加,因此烧成温度也比青花釉有所提高。这种白釉施到制品上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四大特点,使景德镇瓷器获得“足迹遍天涯,威名振海角”的声誉,成为世界的珍品,被世界人民所酷爱。
  景德镇传统釉是以釉果掺合釉灰配制而成。一般配釉范围是:釉果88%~96%,釉灰4%~12%。
  如从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石灰质白釉的组成一般都控制在下列范围:
  景德镇历代白釉化学组成基本上在这个范围内波动。
  这种釉浆施到瓷胎上后,往往会使制品的烧成范围变狭和制品的白度降低,而且随着釉灰含量的增加,这种影响更加显著,特别是景德镇瓷器用还原焰烧成,气氛稍一控制不当,还会使制品颜色发黄、泛阴和釉面起泡等缺陷。
  白釉可以在1380℃以下温度烧成,而且有油脂光泽,白中泛青的美感,特别适应于还原焰烧成。
  青釉配制 据《中国青瓷史略》介绍,景德镇烧造的青釉器在唐代即已开始。该书称:“经过最近几年来调查,证明唐代烧造青釉器的地点是离镇二十里,在湘湖与湖田间,地名白虎湾的公路上。发现唐代烧造的青釉器碎片极多,盘底有釉,色泽极似长沙出土的东西,青釉带黄,青的程度已接近越窑艾色(即橄榄色)。施釉薄,有极细纹片,浅碗外面有凹痕,一切制作显然是唐代的风格”。
  宋代,影青就是景德镇瓷器主要产品,它是宋代典型的青白釉,质地润凝细莹,似如碧玉。釉似白而青,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青中有白和白中显青。影青釉晶莹润澈,透明性强,釉料中含有少量铁。北宋中期以后,明显的白里泛青,形成纯正的影青瓷,其釉色灰白微黄,有光泽,开细纹片,釉层较薄,有的在积釉处偶尔出现漂亮的水绿色。此时,青白瓷釉层,高温粘度小,容易流动,釉薄处泛青白,积釉处呈水绿色;釉的光泽度强,透明度高,有玻璃质感,加上其时已风行的刻印花图案装饰,高温下流淌的釉汁,随着线条的深浅而堆聚着厚薄不同的釉层;线条深处积釉厚呈色青绿,浅处则形成青绿与白釉之间的中间色,釉与纹饰相互衬托,意同琢玉,无怪乎宋时就有“饶玉”、“琼玖”之称。
  元代青白瓷釉与宋代有明显不同,青白瓷点彩连座瓶,在青白釉上施有不规则的点状褐斑俗称点彩,器内荡釉,座边露胎,这种青白釉上的褐色斑点是元代青白釉的新风格。在元代早期的青白瓷中还保留着宋代“光致茂美”的特点,元代中、后期产品釉层变得较乳浊。
  由于影青兼有青白二色,《中国青瓷史略》把影青划为青瓷之外而不予叙述,许之衡评论景德镇影青瓷说:“永乐影青一种,瓷质极薄……”陶雅称绝品,又说书永乐款者乃嘉靖瓷,非雍乾所及,说明影青瓷的生产,历代相传不已。古代景德镇瓷釉配合都是石灰石为主要助熔剂,石灰釉的特点是氧化钙的含量在0.600分子当量以上,即使釉用原料铁的含量很少,经过还原焰烧成也会产生一种浅青色调,所以影青是当时景德镇常用釉料配合及一定烧成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景德镇常用影青釉料中铁的分子数波动在0.015~0.030之间。
  青花釉配制 青花是景德镇传统釉下彩之一,自元代开始就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代表了中国青花的黄金时代,而永宣青花的晕散、幽雅之美很大程度上由当时青花釉配方决定。青花釉是典型的石灰质釉料,具有白中泛青,釉脂光泽和良好的透光性。这与青花釉的成份以及烧成制度等有重大的关系。通过多年生产及研究证明,石灰质白釉(烧成温度1300℃以上)容易使青花料发朦,而长石质的白釉却更为显著,当釉式中RO、R2O分子数为1时,而CaO的分子数在0.5~0.65,Al2O₃的分子数在0.4~0.7和SiO₂分子数在3.5~5.5时,青花料呈色最好,色调幽静,线条清晰。若低于以上这个指数,也就是釉料“太青”时即会使青料产生“毛料”,甚至会出现“飞料”等缺陷。总之,影响青花质量因素很多,然而要算青花釉的组成影响最大。经过对元代至今典型青花瓷釉的测试,得出青花釉料历代成分分析结果。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青花釉在组成上呈逐步向高温釉发展的趋势,试验结果及生产经验表明,它势必给青花料造成呈色不良的后果。因此,青花釉应当控制在一个适当范围内。
  釉式中的氧化值在3~4之间,酸比值在2.3~3.1之间,Al2O₃与SiO₂之比在1:6.5~1:8.0之间,比较适宜。
  长石釉配制 20世纪50年代末,窑柴日见贫乏,各式煤窑相继出现,由釉果釉灰配制的石灰釉是以氧化钙为助熔剂,烧成范围窄,生成的玻璃质粘度变化大,烧成中易于产生烟薰(吸烟)缺陷,于是长石釉伴随着煤窑的出现被引用于生产。长石釉是由长石、石英、瓷土、滑石及其熔剂配料而成,长石釉烧成后呈乳白色,遮盖力强,烧制中高温粘度大,烧成范围宽,为了降低其烧成温度,提高釉面光泽度,往往使用白云石、石灰石多种熔剂。
  长石质釉中的长石具有提高釉面白度,加宽烧成范围,不易吸烟发黄又能降低烧成温度的优点,一般釉料配方中引入长石40%~55%左右,过多增大膨胀系数,热稳定性差。石英亦同样有提高釉面白度、透光度、热稳定性和耐磨性等优点,但过多加入会降低长石助熔剂的能力和釉料烧成温度,加入量为25%~30%左右。
  长石、白云石和滑石质的白釉是由石灰釉逐步进化来的,由于石灰质白釉烧成范围窄小,在烧成方法不能控制自如的条件限制下,为了克服烧成范围窄小的缺陷,引入长石,后来又引入白云石和滑石,加宽了釉的熔融范围,而且还提高了透明度和白度。
  为了节约能源,并充分利用省内资源。1982年江西省科委将锂云母在陶瓷工业中应用列入科研项目,下达给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锂云母系提纯锂铌金属的尾砂,因呈云母碎片状,不易粉碎,使用前须以约1000℃高温煅烧,经一些厂技术人员试验被用于釉料中,名为锂云母釉。其加入釉料中就可进一步降低釉的熔融温度。
  1986年以前,为了提高瓷器釉面光泽,防止针孔、桔釉、降低釉的熔融温度,省陶瓷公司对釉料配方又作新的调整和试验,采用宜春锂云母和福建太宁土等原料,引入带釉瓷片,已取得了良好的质量和经济效果。经技术鉴定后,已在高档成套瓷生产中逐步进行了推广,其7#釉配方如下:长石43、石英18、太宁土(生)8、太宁土(熟)6.滑石粉12.石灰石1.锂云母4.瓷片8。某瓷厂在推广锂云母釉中,依靠该厂设备和原料条件,在7#釉的基础上,以南丰土代替了太宁土,通过小试、中试到投产已取得了良好效果。其配方是:长石45、石英19、南丰14、滑石粉12、碎瓷片5、锂云母4、石灰石1。
  混合釉配制 混合釉又称石灰—碱釉,是石灰石和长石同时为主要熔剂的釉。1974年光明瓷厂烧造的青花玲珑瓷,所使用的长石、釉果、滑石、少量石灰石配制而成的混合釉,其特点较釉果釉灰釉,白度高、透明度差、釉面光亮程度差,但高温粘度大、流动性小、烧结范围宽,便于在温差大的大窑中烧成,易于掌握,全窑上下,使用一个釉料配方即可,便于大工厂的管理。1982年陶瓷科技人员,经过反复试验,降低了釉的熔融温度,增加了瓷釉的光泽度,该釉保持石灰釉透明度高的优点,特别适合于煤烧青花釉,釉下彩用釉。
  以高岭—长石—石英和不同的助熔剂(滑石、白云石、ZnO等)组成的釉料中,高岭含量在5%~10%,石英25%~30%,长石45%~55%,滑石10%~15%,白云石3%~5%和ZnO在2%~3%为适宜,其R2O₃分子数控制在0.48~0.62和RO₂的分子数控制在5~6范围内,在1350℃~1380℃温度烧成,上在以高岭—长石配制的瓷胎上可以得到熔融范围较宽的高白、高透的良好制品,不仅釉面平滑,而且洁白莹亮透明如镜。
  釉色仿造 宋代,景德镇已仿造各名窑的作品,如汝窑之天青、官窑之粉青等。景德镇天青釉直接仿自汝窑,宋代《咸淳起居》说青釉是天青色;高濂《遵生八笺》也说“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古人形容的色调虽多,但它的特殊风格离不开“淡天青”这种基本色调。这种青色比较稳定变化较少,釉面无光泽的较多。景德镇有粉青、月白、大绿三种,除仿汝窑外,又仿官窑。明初曹昭《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陶录》说:“官窑自来有专仿户,今惟兼仿碎器户亦造,若厂仿者尤佳。”对于南方青瓷,景德镇也尽量仿造,龙泉窑是继承秘色的后起之秀,景德镇仿龙泉兼有仿哥窑与弟窑的风格。仿哥窑特色是百圾碎(纹片),百圾碎由吉州窑所仿,然后传到景德镇,仿弟窑则取粉青、翠青两种。
  钧窑在宋代是后起之秀,对景德镇影响颇大,梅子青和天蓝釉是仿钧窑。
  明代仿烧宋代各名窑青瓷并有所创新。如永乐年间御窑厂首创烧出的“翠青釉”,是仿宋龙泉粉青釉且具有高度成就的标准色,釉色似刚刚剥叶的新篁,娇翠细嫩,晶莹光润,透明度良好。宣德年间仿宋代汝窑天青釉尤为精美,成化年间则以仿宋代哥瓷为最突出。明代还仿宋代官窑、耀州窑、东窑等青釉,有些仿品足以乱真,其中翠青、天青、豆青、粉青、冬青等色釉,逐渐成为景德镇的传统颜色釉产品。
  清代唐窑的青釉主要表现在仿汝窑和龙泉窑。《景德镇陶录》称:“镇陶多仿汝窑釉色,其佳者亦以雨过天青呼之”。唐宋除仿“铜骨鱼子纹汝釉”外,还仿“铁骨无纹汝釉”,不过今所仿造者极佳,“色青而淡带兰光”,并非汝釉本色,但比汝釉更好,直呼“天青釉”。《竹园竹说》云:“尤以天青一种,至为神化,幽淡隽永,引人入胜,非红瓷可能望其项背也。”
  唐窑仿造龙泉窑的梅子青和粉青也很成功,龙泉窑的这两种釉色盛于南宋和至元早期,它代表了中国青釉制作的最高水平,但由于原料组分变化较大,烧成制度掌握不够稳定,致使同类制品色泽参差,“深浅不一”,废品率很高。唐窑仿制,由于烧制技艺的提高,同类制品色泽基本一致,而且色泽葱翠莹润,成色稳定,可与龙泉原作相比美,从制作技巧来说,二者还有高低粗细之分。《景德镇陶录》云:“龙泉窑,工匠稍拙制法,不甚古雅耳!景德镇唐窑有仿龙泉宝烧一种尤佳。”《陶雅》亦云:“雍正所仿龙泉皆无纹者也,制佳而款精,后起者胜,岂不然欤!”可见唐窑的青釉烧制技术已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某些制品甚至比龙泉釉色更胜一筹。
  唐窑仿钧窑釉成就很突出,钧釉创烧于北宋初期河南禹县钧台窑,其制品特色是红兰相间或红中闪紫,釉面呈乳浊状且有“蚯蚓走泥纹”。《陶成纪事碑记》中,载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梅粉青”、“骡肝马肺”五种。雍正七年春,唐英派厂署幕友吴尧圃前往钧州调查钧釉配制法。其时钧窑早已停烧,烧制技术自然失传,但到七月,唐窑就着手仿造釉器,一年以后即获成功,“呈进仿钧窑瓷炉大小十二件”,并且得到雍正帝的赞赏(见清档《雍正纪事杂录》,(选字3326号),这是很不容易的。唐窑仿钧,并非一味模古,而是不断改进胎釉原料结构和烧成制度,经过一系列工艺技术上的改革,大大地提高了钧窑器的瓷胎和釉面质量,故“红色衬出愈滋润,皆胜于往古所造”,从而成为景德镇流传至今的传统名贵色釉品种。
  在仿钧釉的过程中,唐窑能把幻化而成的窑变变成有规律可循的技术,也是一大突破。在古代各地名窑特别是烧铜红釉的窑场中,窑变器物时有出现,但由于人们不能熟练地掌握其烧造技术,成品率极低,因此往往带有偶然性,所以颇为难得。早在宋代时就视为“神品”,可知其烧造之难。到唐窑时,不仅能仿“内发窑变旧器”,而且在仿钧窑玫瑰红时,还能新得窑变釉色,繁衍出更为名贵的新品种——窑变花釉。这种釉色,是在红釉层中流变形成丝状花纹,闪现红、青、蓝、紫等不同色调,有的如垂柳,有的象火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唐窑烧制的窑变花釉,系当时创造的,在仿钧釉上复施以可以产生液相分离的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的“花釉”釉料,使之在高温下产生垂流,而形成五彩缤纷的色彩。这一制作工艺,为以后的宋钧花釉、钛花釉、乌金花釉、虎斑花釉和火焰红等各色花釉的创制开其先导。
  清末民初,在颜色釉仿造方面,亦有显著进步,其中“红为最难仿之色,光绪及中叶,所仿者惟薄施淡抹而已”。至民国初,则大红、深红与胭脂红、豇豆红诸难仿效之色,均无一不有仿效,虽专家亦往往受其欺,而其中尤以豇豆红为最精。绿色之难仿制,亦不亚于红色,而纯色釉之绿色也达到了颇足乱真的水平。蓝色釉的仿制,为当时仿旧之最有成效者,特别是光绪中所仿者,或蓝而带黑,或蓝而带灰,均不难于判别。摹仿康熙蓝最足乱真,且亦很深入胎骨。在光绪间,所仿的稍带绿色的青釉,上绘金色轮廓的画,与内部白釉、外部豇豆红的食器以及仿明的黄釉等,都认为是“毫无俗气的名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颜色釉的生产有很大发展,不仅恢复了失传多年的许多名贵色釉,而且创造了火焰红、灯芯红、桃红、粉红、结晶釉、象牙黄、金砂釉、孔雀羽釉等。
  色釉的配制就是由呈色原料和其相适应的基础釉料,按适当的比例配合,经过研磨、过筛制成釉浆,施釉于泥性相适应的胎骨上,在适当的温度和气氛下烧成。
  配釉方式有五种:(1)基础釉加着色金属氧化物的天然矿物,这是传统的方法,其特点是就地取材,成本低廉,并具有地方色彩等;(2)基础釉加着色化工原料,这是传统配釉的发展,其特点是呈色纯正,操作简便,易于推广;(3)基础釉加特制色基(或颜料)其特点是呈色稳定,便于配套和调剂中间色釉;(4)基础釉加色剂(或颜料),再加辅助原料,辅助原料一般不发色,但可使色剂使之烧成显色,其特点是可降低熔融温度,增强釉面光泽。多用于低温度的色釉。
  色釉釉浆的细度对釉面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太细则表面张力大,易出现“滚釉”或“釉裂”,且不便浸釉操作;太粗则成熟温度提高,并影响色釉光泽度。色釉釉浆细度与普通釉不同,一般应根据色釉的性质和所采取的施釉方法而定。单色釉、无光釉宜细些;裂纹釉、花釉、面釉可粗些,用喷釉法宜细些,用涂釉法可粗些。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