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青料炼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43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青料炼制
分类号:
TQ174.4+1
页数:
2
页码:
59-6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景德镇瓷器制作原料青料的炼制过程:淘洗、装钵、煅烧、拣选、研磨。
关键词:
景德镇市
瓷器
原料
青花
内容
淘洗 将钴土矿约15千克为一批置于竹篾箕中,斜置于盛水的木盆内,洗料者则坐于凳之一端,左手套上四个铁手指套,姆指不套,右手套上三个指套,姆指与食指则握一直径约5厘米之瓷片(渣饼),双手不停将它浸于水中之钴土矿向上捞起、用力向下搓洗。如此进行30分钟~40分钟即可将篾箕自木盆中移开,并将污水倒入木桶中,任其沉淀,此沉淀物即为铁骨泥,可充上等乌金釉原料。自篾箕漏入木盆中之碎料称为马牙料,污水倒尽后将此碎料移入篾箕中与大料一起在盆中重加清水搓洗,如是反复进行七八次,至水不见混浊为止。
装钵 将洗净的钴土矿料,除马牙料外,带湿分装在若干只大器匣钵(直径约16.5厘米~17.5厘米)中,以装平沿口为度,匣钵内须事先覆一瓷灯盏。满料后面上须盖黄草纸一张,并以黄泥饼封没。
煅烧 将装好匣钵的钴土青料,埋置于柴窑馀堂处(烟囱下部),埋没深浅视馀堂温度高低而定,温度高则埋深些,温度低则可浅些,匣钵按菊花之瓣形排列左右各五钵,自中央各向左右倾斜成30°~40°角,摆好后,上面用老土子(匣钵原料、粗粒之含铁硅质原料)覆盖,然后按镇窑烧瓷制度进行,经一次烧窑,俟出窑时取出。
拣选 将煅烧过的青料,以大、中号筛重叠筛选,筛去砂土杂质,筛过的青料逐粒拣选。色润泽,比重大,花多,拨动发金属声者为正料(上等料);反之色暗淡,比重小,花少,音哑者为副料(次等料)。
据朱琰《陶说》载:明用回青法先敲青,用锤碎之。拣有朱砂斑者为上,有银星者为次,约可得十分之二。敲碎后,取其奇零,更碾碎入注水中,用磁石引杂石,真青澄定。约可得二十分之一,谓之陶青。所得亦甚少。选料不精,出器减色,故必属之料户专司。
青料拣选,有料户专司其呈。黑绿润泽,光色全者为上选。仿古霁青、青花,细器用之。虽黑绿,而见润泽,只供粗瓷。至光色全无者,一切选弃。
研磨 拣选的青料,先行舂碎,再放入瓷质研钵中,加少许水进行研磨。
“至画瓷所需之料,宜极细;粗,则起剌不鲜。每料十两为一钵,专工乳研,经月始堪应用。乳法:用研钵,贮矮凳,凳装直木,上横一板,镂空以受乳钵之柄。人坐凳,握槌乳之。每月工值三钱,亦有乳两钵。夜至二更者,倍之,老幼残疾,借此资生焉。”(朱琰《陶说》),初磨几天,要进行漂洗几次,以除去杂质和可溶性盐类,研磨细度细佳。手工研磨时间最长者有达一百天的,使它成为绝细颗粒,不但彩绘好画,而且可以避免各种缺陷(如料剌、起泡等)。1949年后,采用瓷质坛,内装瓷球研磨体和青花料,封闭后排列装上机架,用电力驱动研磨,效率大大提高。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