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产青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43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国产青料
分类号: TQ174.4+1
页数: 4
页码: 54-5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景德镇瓷器原料中土青、陂塘青、黑赭石、叫珠料、浙料等国产青料的产地和作用介绍。
关键词: 景德镇市 瓷器 原料 青花

内容

土青(土料) 北宋时,景德镇在附近采掘使用的一种青花料,含钴量很低,当时加工技术简单,烧出的色调暗晦带灰蓝,多用于民间普通瓷。这种土料在距镇南15公里之团山一带仍可掘到。
  陂塘青(一称平等青) 江西乐平产的一种含有钴、锰、铁、铝的矿物,其中含钴2%,明朝成化(1465~1487)后期景德镇官窑采用的青花料。清《陶说》卷三说,明朝瓷器宣德窑,此明窑极盛时也。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青花用苏泥勃青,至成化,其青已尽,只用平等青料。此青料较少或不再出现宣德青花那种黑斑,由于经过精细加工,在适当的温度中,能烧成柔和、淡雅而又透彻的蓝色。在弘治(1488~1505)朝,青料仍以平等青为主。只是由于配料成分及烧成温度的不同,也仍有较浓和较淡的不同色调。已发现乐平县青花窑址有华家、匣厂和张家桥三处。出土的青花产品有粗细之分,细的青花色调清新明晰,粗的青花较淡,产品底款有“大明年造”,说明当时民窑也用陂塘青料。
  《明实录》里记载了嘉靖二十年(1541)六月辛酉初,江西乐平在景德镇的瓷业工人和雇主之间的一场流血斗争说:“江西乐平县民,尝佣工于浮梁,岁饥艰食。浮梁民负其佣重,尽遣逐之,遂行劫夺。二县凶民遂各集党千余人,互相仇杀。”这场斗争的结果,影响很大,甚至使当时景德镇的瓷业暂停,使明代民窑主要青料——陂塘青的来源都断绝了。
  无名异(无名子) 产于江西省高安、上高(界埠)、吉安(古称庐陵)、新建、丰城等地。俗称釉子,也叫石青、石子青、石子,为钴土矿的一种,属第三纪初期红色岩层中安山凝灰岩的风化残积矿床、矿石多呈片状、棱角状及条状等形态,散布在安山凝灰岩的风化壳的上部,含钴0.2%~5.8%、锰20%~23%,矿床分布散漫,储量微小,明正德十年(1515)的江西《瑞州府志》载:“上高县天则岗有无名子,饶州景德镇用以绘画瓷器”。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关于古代青花料的文献记载。天则岗即今国营末山垦殖场所在地,同时义均上乡上夫山及钟鼓岭,即今野市乡河里村也产青料。明崇祯十年(1637)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在《陶埏卷、白瓷附青瓷》段中更有较详尽的记述:“凡画碗青料,总一味无名异。此物不生深土,浮出地面,深者掘下三尺即止,各省直皆有之。亦辨认上料、中料、下料。用时先将炭火丛红煅过、上者出火成翠毛色、中者微青、下者近土褐。……如上品细料器及御器龙凤等,皆以上料画成。……凡饶镇所用,以衢信两郡山中者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诸邑者为中;丰城诸处者为下也。……调研时色如皂,入火则成青碧色。”另外,“用青、亦回青与石青相兼。十杂一为上,四六为中……”(清朱琰《陶说》),正所谓“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加石青(瑞州产)的部分,目的是用“色沉”平衡“色散”,也就是适当地加进MnO2,Fe?O?。明嘉清十九年(1540)因乐平陂塘青停产,景德镇所需青料又采用上高等地产的石青。上高青料产自上高县新界埠堆峰村,好料呈片状、有棱角,分老山料、新山料、白皮料,各尽不同,清康熙时,就有人在景德镇烧炼青料出售,清末晏衡丰,晏山泰等人在景市董家岭开办行屋,民国初并成立“移民会”,1952年成立“东矿公司”(集体)、销售青料。
  黑赭石 清朱琰《陶说》载:“黑赭石,出庐陵新建,一曰无名子,用以绘画瓷器。”“黑赭石磨水画坯上,初无色,烧之便成天蓝,呼之为画烧青。”这里是指庐陵(今江西吉安市境)、新建(今南昌市境新建县)等地出产的富褐铁矿(β—Fe2O3·H2O,栗褐色)的低品位钴矿石或锰土(Wad,不纯硬锰矿,深棕至黑色)的泛称。锰土在惰性气体内加热至1000℃后生成之MnO,于硅酸盐熔体中又多呈现绿色。
  叫珠料 一种质量远次于珠明料的钴土矿,多为第三纪初期红色岩层中安山凝灰岩的风化残积矿床,矿石多数散布于安山凝灰岩的风化壳上部,品位较低,分布散漫,储量微少,矿石外观为黑色硬块状,氧化钴含量波动在0.8%~1.5%之间,而氧化锰含量高达20%以上。过去常用叫珠料作为配制法花三彩中紫色着色剂以及紫色彩绘料和普通青花瓷。叫珠料江西有多处出产,其中以吉安、上高及赣州产者质量较优。
  浙料(浙青) 一称吴须,天然土状钴矿,产自浙江省绍兴、金华、衢州、东阳、永康、江山等地。据地质资料载:浙江省江山吴村与东阳的两头门等地产的土状钴矿,都是玄武岩的风化残积矿床,系明万历(1573~1619)中期以后所用的青料,可能因回青断绝而采用浙江省所产的浙料。这在《明实录》有关记载中可以得到证实:“万历三十四年(1606)三月乙亥,江西矿税太监潘相……上疏请专理窑务,又言描画瓷器,须用土青,惟浙青为上,其余庐陵、永丰、玉山县所出土青颜色浅淡,请变价以进,从之。”
  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述景德镇制瓷使用青料的情况说:“凡饶镇所用,以衢、信两郡山中者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诸邑者为中;丰城诸处者为下也。”又说“如上品细料器及御器龙凤等,皆以上料画成。”即当时官窑器及民窑高级青花器均采用浙料,入清以后,青花瓷器仍然是景德镇瓷器最大宗的产品。唐英在《陶冶图说》中说:“瓷器青花霁青大釉、悉借青料,出浙江绍兴、金华二府所属诸山。采者入山得料,于溪流漂去浮土。其色黑黄、大而圆者为上青,名顶圆子。携至镇,埋窑地三日,取出,重淘洗之,始出售。”浙料有老圆(元)子、紫料、天青诸品种,最好的名韭菜边,清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多用此料。
  珠明料 又称土墨、碗青、大青、碗花。大青产于云南省曲靖的宣威(榕峰)、嵩明、宜良、沪西、马龙、昆明、沾益、师宗、罗平、富源、陆良、会泽等地。其中宣威所产较多且质佳。是一种品位较高的天然钴土矿,多为二迭纪玄武岩风化壳裂缝隙淋型的矿床,灰黑色块状,其矿样中一种含有氧化铁的硃砂斑,另一种有氧化铝状的银斑。好的珠明料中氧化钴(CoO)含量波动在4%~6%之间,而氧化锰数量一般在30%左右,云南各地产的珠明料质量均不稳定,最佳者称“珠明”、次曰“省庄”、再次“黑花”,至于“粉料”又其次也。蓝浦在《陶录》中则又把诸料中质地较好者称为:“韭菜边”和“老圆子”。1978年,从云南省地质局等单位资料中发现云南省有30多个县出产青花料。
  明正德五年(1510)的《云南省志》上写道:“姚安土产,货用大青。”大青就是青花料。新纂《云南通志》(1948年4月版)卷65“钴矿、碗花”条记录:“碗花属含钴矿物,且为滇中特产。元明以来,即已开采。”又载:“牟定大湾山麓出产碗花,一名石青。华宁宝珠山也出产碗花,混名石青。”经分析,牟定紧靠姚安,姚安自古以来是云南经过四川通往内地的大道,牟地等地的碗花经过集散地姚安出省,云南省从古及今一直是景德镇制造青花瓷器用的优质青花料的产地,如果姚安货用大青指的是青花料,那么这是比《瑞州府志》还早五年的关于青花料最早的文献记录。新纂《云南通志》的编者分清了碗花(青花料)和石青是属于两种不同的物质,在该书卷65第8页专门列述了“钴矿碗花”条目,卷65第23页上专门列举了“石青”条目。石青是中国绘画用的蓝色颜料,20世纪70年代,国内学者对《天工开物》中的无名异和回青,多认为石青即蓝铜矿2CuCo3.Cu(OH)2,色清翠,多用于绘画,它在高温中均不耐火或烧后改变颜色。
  清代嘉庆年间,云南珠明料便成为景德镇的主要青料,据调查:云南宣威、富源、沪西、马龙、嵩明、昆明(附近的大板桥、马金铺、沙朗村、龙头村、北校场等地)曲靖、露益、师宗、宜良等地均有钴土矿,质量各有优劣。
  据调查:昆明附近的大板桥、马金铺等地山头上,迄今仍遗留有矿穴的残迹,当地人称之为碗花洞,实际上是清朝时江西人在此采掘的钴土矿,当时系游动性不定期采集,没有正式作为矿业开发。
  清代“光绪年间,销往景德镇的珠明料年约计三、四十万元(每市斤售价5元,较次者3元,而后10元亦难买到)。”民国14年(1925),云南省复成煤矿公司兼营碗花矿业,以“天元”牌售往景德镇。
  1949年4月后,景德镇陶瓷原燃料供应处派人常年驻滇,委托当地供销社向农民收购珠明料。其中“金片”、“珠蜜”为上品,含钴量4.5%~11%,产量不多,1966年以前每市斤0.8元~2元,其次称“菱角”,含钴量1%~3%,每市斤0.4元,这种产品较多。低级品称“乌鸦黑”,含钴量0.2%~0.8%,数量最多,每市斤0.15元。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