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火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419
颗粒名称: 窑火篇
分类号: K921.56
页数: 6
摘要: 本篇记述了景德镇市域烧造瓷器的历史,从“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至北宋初期,历经了九百余年的创始阶段。一经北宋青白瓷(影青瓷)问世,它凭借天时、地利、人才优势,依靠不断地革新技术、发明创造、创新品种,取得了全国瓷业的主导地位。尽管历尽艰难曲折,但她都能冲破阻力,发展生产力,调整品种结构,创制新品花色,开拓新的贸易市场,使熊熊的窑火燃烧至今,千年不断。
关键词: 景德镇市 综述 窑火

内容

景德镇市域烧造瓷器的历史,从“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至北宋初期,历经了九百余年的创始阶段。一经北宋青白瓷(影青瓷)问世,它凭借天时、地利、人才优势,依靠不断地革新技术、发明创造、创新品种,取得了全国瓷业的主导地位。尽管历尽艰难曲折,但她都能冲破阻力,发展生产力,调整品种结构,创制新品花色,开拓新的贸易市场,使熊熊的窑火燃烧至今,千年不断。
  《江西通志》载:“陈至德元年(583年),陈后主大建宫殿于建康,诏新平以陶础贡,巧而弗坚,再制不堪用,乃止。”《景德镇陶录》载:新平“镇陶自陈以来名天下。”从史书记述看出,境内陈朝烧造瓷器技术已相当不错,制作精巧,国内知名。但烧造大件的技术不成熟,火度低,未能瓷化。隋朝大业中(605~616年),始作狮象大兽二座,奉于显仁宫。显然,当时烧造难度高的大件瓷器技术初步成熟。唐武德中,瓷器开始以窑作专称。时有陶窑,以白土制造,器体稍薄,色素润,称为假玉器。又有霍窑,色素白,质薄,佳者莹缜如玉。瓷质已达到似玉般的白润,工艺技术已能做成薄胎。被朝廷选中,下诏陶、霍二窑进御,遂昌南镇瓷名天下。唐柳宗元为饶州刺史元崔所作的“进瓷器状”(唐元和八年,即813年)中说:“并艺精埏埴,制合规模。禀至德之陶薰,自无苦窳;合太和以融结,克保坚贞。且无瓦釜之呜,是称土铏之德。”意为比陈至德时期的烧造技术进步了,已能完全掌握火候,能烧出不似陶器的真正瓷质器物。景德镇境域在唐代是江西唯一烧造瓷器的地方,既要烧造民用瓷,又要制瓷进御,其规模绝不会小,其产量定不会少,否则,何以镇瓷名天下?唐代,境内较成熟的烧造技术为宋代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代时,虽不见于文字记载,但南河流域大量的五代窑业堆积可以看出,景德镇境内窑场仍继续烧造。当时,采用支钉叠烧法裸烧,所造瓷器很规范,质薄。其中白瓷胎质细密,透光度好,胎体白度70%,品种以碗盘为主,兼有少量壶类。五代窑业堆积中以白瓷为主,兼有少量青瓷。
  宋代,南北窑场众多,竞争激烈,名窑辈出,各种独具风格的名瓷风靡天下。景德镇凭借成熟的烧造工艺技术和优质的瓷土等条件,于宋初成功地创制出一种清淡高雅的影青瓷(青白瓷)。青白瓷瓷质极薄,釉似白而青,暗雕花纹,内外都可以映见。在花纹边上只现一点淡青色,余皆白色,故称影青、映青、隐青或罩青。其坯、釉、刻花配合完美,似冰肌玉骨,人称“饶玉”,真正达到光致茂美的艺术效果。从瓷质、成本等方面比较,青白瓷已超过定窑、龙泉窑,集中地体现了宋代的制瓷水平,从而在当时异军突起,一举成为国内外青睐的名瓷品种。随着国内外对青白瓷的需求越来越大,境内的烧造规模也迅速扩大,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青白瓷瓷窑体系。历经宋、元两代,青白瓷一直盛烧不衰。宋代成型、装烧、装饰诸方面工艺技术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掌握了强还原焰控制方法,使得域内含铁量稍高的瓷土在还原焰中能烧出精美的青白瓷,极大地增强了与其他窑系的抗争能力,成为景德镇在北宋崛起的一个重要技术因素。影青瓷的白度、透光度很高,已接近现代细瓷标准,瓷器由半透明釉发展到半透明胎,代表了中国制瓷技术方面质的飞跃。此后,在影青瓷这个品种基础上发展了大量的新品种,其中有不少为制作难度高的琢器类。如国内外出土的宋代影青执壶、注子、瓷枕、香薰、瓷雕、谷仓等。说明了宋代成型工艺技术已朝多样化发展。除用拉坯过范方法成型外,还有镶接、雕、镂、刻等复杂的成型技术。而且分工细致、专业,是元、明时期圆器、琢器二大业类的初始阶段,证明了自宋以来,景德镇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元代影青瓷虽然继续生产,但是上层优质瓷土将尽,自南宋后期产生的原料危机严重威胁景德镇瓷业发展。然而,高岭土的发现和二元配方的使用,使景德镇瓷土资源又极大的丰富起来。二元配方使坯泥的性能更加卓越,可以烧制更大型、更复杂的瓷器,给景德镇窑火的持续和瓷业的发展带来强大的生机,也给中国和世界的制瓷技术带来伟大的变革。元代瓷器有碗、盏、盘、碟、盂钵、洗、瓶、炉等类型,其器物多刻划花纹,其印花、划花、雕花承袭宋制;仿均窑红紫、定窑粉定,多有成就。还有戗金、法华三彩、五色花等装饰技法。元代景德镇青花的烧造成功,是瓷业上的又一个巨大成就,在中国瓷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青花的艺术效果和使用价值有许多独到的优点,是中国瓷器最优秀的品种之一,古今中外,深受人们的喜爱。自它出现的那时起至今,市场从未停止过对它的需求,青花瓷的生产亦至今历数百年而不衰。青花是用含钴的色料在坯上作画,又以浅淡不同的青料分数层分水(填色),罩以灰釉烧成。烧成后呈深浅不同蓝色,线条自然流畅,略有晕散,颇具水墨画特点,艺术价值很高。它取代了元代以前的刻、划、印等装饰技法,一举成为中国瓷器的装饰主流,开辟了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新途径。尽管元代还有云南等地窑场生产少量青花瓷,但是景德镇青花瓷以其优良的品质一枝独秀。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又一重要的创制。釉里红是釉下彩,极难烧制,必须要高超的配制釉里红色料的技术和精熟的烧窑技术才能成功。其时,人们把鲜艳的青花和红艳高雅的釉里红综合装饰在瓷器上,红、蓝二色相互衬托,和谐高雅,成为又一名贵瓷种。青花、釉里红、卵白釉等色釉产?和二元配方的使用,标志着元代工艺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它铺奠了景德镇通向瓷业黄金时代之路。
  景德镇域内自陈朝烧造陶础贡京师起,至明代初已近800年。在这期间,中国历史上的名窑遂个兴起,名噪一时,但多数时间不长,又一个个衰落、淘汰。入明以后,钧窑、龙泉窑、磁州窑等系的瓷器,已无法与景德镇的青花、彩瓷、颜色釉瓷相匹敌,它们或停止生产,或走向衰落。“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已是天下窑器所聚。景德镇的瓷工们积累了世世代代的丰富烧造技艺,兼收并蓄历代各地名窑之长,加以发展提高。又有元代高岭土的发现与使用以及青花瓷的创制,给明代瓷业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大量民窑快速崛起,粗细兼备。更有在景德镇设立的御窑厂,集中了最优秀的工匠,独占优质瓷土与青料,烧造瓷器不计工本,产出了最精最美的瓷器,展现了中国当时最高制瓷工艺水平。明代景德镇制瓷工序分工极细,一件瓷器,从原料到成瓷,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高度的工序专业化使产品非常精细。又有景德镇独创的蛋形窑,使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景德镇于是以绝对的优势从全国各大名窑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
  明代景德镇有御窑、民窑,在各个时期都在不断地继承、发展、创新,并各具特色。
  洪武窑是御器厂初期的瓷器,其主要是釉里红器取得一定成就。永乐、宣德时期是明代青花器生产的鼎盛时期,有中国青花的黄金时代之称。青花瓷器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丰富、纹饰优美。其宝石蓝一样的鲜艳色泽,水墨画一样的晕散效果,间以自然形成的黑斑,它们相映成趣,被视为无法模仿的永、宣瓷器的成功之作。祭红瓷器(鲜红)是永、宣窑的又一重要发明,是中国瓷业史上第一次烧成的色调纯正的红釉瓷器。永乐时还创制著名的甜白瓷。宣德朝开创了青花五彩瓷器的烧制,为成化斗彩开辟了通路。其他有蓝釉、黄釉、孔雀绿等品种都取得创造性的成就。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是朝野动荡的时代,御瓷烧造情况还有待于今后发现。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继承了前朝的传统,又有新的变化,形成独自的特点。成化朝最重要的成就是斗彩的烧制成功。斗彩制品胎薄体轻,釉脂莹润,彩色鲜艳,画面清逸。其鸡缸杯、高士杯、天字罐等均为绝代精品,获得了极高评价。代表弘治水平的是黄釉瓷器,釉色淡雅娇嫩,称为娇黄,又称浇黄。又有弘治、正德时期的素三彩,色彩素雅,不用红色,是明代彩瓷中的佳品。正德时期的孔雀绿瓷器较多,十分名贵。还有在花卉中书写了阿拉伯文的青花器在当时盛行。嘉靖、隆庆、万历时期的青花蓝中泛紫,浓重鲜艳。其中嘉靖青花器在明清之际曾得到较高评价。这三朝制作的五彩瓷器有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种,生产量大,开创了彩瓷制作的新局面,成为中国彩瓷历史上的又一新阶段。这个时期,烧造大型器物的工艺技术进一步提高,已能烧造大龙缸、大花瓶等大件瓷器。天启、崇祯时期国力衰竭,社会动荡,景德镇御器厂基本处于停产歇业状态,所烧制瓷器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明代景德镇民窑发展很快,产品不及御器厂,但产量巨大。“自燕云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皆取于景德镇”。其中不乏高级产品。万历年间出现官民竞市的局面,有官窑不如民窑之势。民窑的图案纹饰自然豪放,充满着生活气息,别具一格。景德镇御器厂受朝廷直接影响,有时停烧歇业,但民窑的烧造是为了谋生,故除兵事影响之外,民窑窑火一直不断,规模往往很大。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御窑厂和民窑无论是技术、品种、花色、质量、产量都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进入到古代陶瓷史上的极盛时期,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
  清代全国的大窑场仍然很多,但是,代表当时中国瓷业的仍然是景德镇。
  臧窑(1681~1688年)是指督陶官臧应选在景德镇御窑厂督造的瓷器。《景德镇陶录》载:“康熙年臧窑,厂器也,为督陶官臧应选所造。土埴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其浇黄、浇紫、浇绿、吹红、吹绿者亦美。”臧窑的主要成就是单色釉品种,代表了康熙前期的瓷器制作水平。还有青花、五彩、素三彩等均极精巧。
  郎窑(1705~1712年)的最大成就是仿明宣德红釉烧成著名的郎窑红瓷器;仿成化的斗彩和白釉脱胎瓷器都极为成功,代表了康熙晚期景德镇瓷器制作水平。康熙时期瓷器胎质缜密,釉质细润,瓷器品种增多,器物图案题材广泛,民窑生产量相当大。康熙青花和硬彩(五彩)代表了清代的瓷器制作工艺水平。当时最大的突破是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同时在五彩中加金彩。康熙朝瓷业的又一重大贡献是发明了粉彩,还创烧了一种极为富丽华贵的黑釉器名为乌金釉。此外,还有釉里红、胭脂红、珊瑚红、紫金釉等品种。
  年窑代表了雍正朝的瓷器制作水平。《景德镇陶录》称:“雍正年年窑,厂器也,督理淮安报闸关年希尧营镇厂窑务,选料奉造,极其精雅……琢器多卵色,圆器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实基于此。”此时粉彩盛行,已发展成熟,且制之精巧,达到空前绝伦的地步。
  唐窑是乾隆时期的代表。唐窑的成就极其巨大,它把中国极盛时期的瓷业推向了巅峰。唐窑彩瓷和单色釉瓷的制作,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极高水平。尤为突出的是工艺奇巧,鬼斧神工,不可思议的奇异作品层出不穷,令人叹为观止。乾隆时期瓷器品种繁多,新奇的器物不可胜数,竭尽奇思妙想之能事。制瓷工艺中的象生瓷、转心瓶、转颈瓶、交泰瓶,各色釉大花瓶等高超工艺制品大为盛行,这标志着景德镇制瓷工艺技术已达到高超绝伦的境地。唐窑“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银、彩水墨、洋乌金、珐琅画法、洋彩乌金、黑地白花、黑地描金、天蓝、窑变等釉色器皿。土则白壤而埴,体则厚薄惟腻,厂窑至此,集大成矣。”乾隆以后,较之盛期瓷业呈现衰落之势,但也取得一定成就。
  道光窑的主要成就是以小件瓷品为最著。其中以蟋蟀罐、鼻烟壶为最好。文具类的制作也有独到之处。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机器制造的洋瓷倾销到国内,普通瓷器已无力与洋瓷抗争,景德镇瓷适时调节,奋力发展惟手工才能制作的仿古瓷、美术瓷,坚持与机制洋瓷抗争,保持了中国瓷器在国际上的美誉,显示了景德镇潜在的实力。
  同治、光绪间的瓷器以仿古为特点,虽说是仿古,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是一种新的创作。仿古以光绪朝为多,袭历朝之形式,无所不仿。
  清末民初,景德镇创造出最高的仿古成绩,尤其是颜色釉,专家也难辨真伪。其中仿豇豆红最精,仿绿色以假乱真,仿蓝色最有成效,仿白色几似乾隆年代产品。彩绘方面又仿康熙青花、仿雍正料款、仿乾隆五彩。不仅仿釉色花面,连瓷质都仿造得足以鱼目混珠。景德镇雄厚的技术实力从仿古中得到体现。景德镇瓷器在1910年比利时万国博览会、1911年法国万国博览会、1914年日本大正博览会、1915年美国巴拿马博览会均获得一等大金牌奖。从烧造工艺技术方面来看,景德镇瓷工比古人毫不逊色。清末,景德镇雕塑名家辈出,在捏雕、锥拱之外,尚有反瓷和白色浮瓷、立体雕塑,还新创了刻像、瓷板相、印像新品种。
  民国时期,江西瓷业公司开始了电力用瓷、化学用瓷、卫生瓷的制作,其质量较其他产瓷区毫不逊色。这些新的瓷种因抗日战争影响未能推广,但是景德镇瓷器的品种已扩大了范围。
  1950年以来,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日用瓷由普通瓷、粗瓷向细瓷、高级细瓷发展,由单件向成套发展。瓷器质量大大提高,一级品率由1952年的41.12%提高到1982年的63.6%。传统的青花、青花玲珑、古彩、粉彩、颜色釉、薄胎等瓷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并随着景德镇陶瓷工艺的技术进步,增添了新的光彩。
  青花瓷品种从过去以单件为主转变为以成套为主;青花料和青花釉配制技术由经验型转为按理化成分配制,创制了适合柴、煤、油窑烧成的各种青花料和青花釉,使产品配套率大大提高。在装饰上更多地吸取了中国写意画的构图、笔法,以淋漓酣畅的料色,使画面表现得极为生动韵致。1984年,市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45头西餐具分别在民主德国的莱比锡、捷克的布尔诺、波兰的波兹南三个国际博览会上连获三枚国际金牌,在美国市场被誉为“王牌产品”。
  玲珑瓷也逐渐向成套瓷发展。已经使用新的工艺技术配制玲珑瓷,使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合格率大大提高。近年来还研制成功了青花宝珠式玲珑餐具和彩色玲珑瓷。青花玲珑45头餐具在美国市场畅销。
  颜色釉也有了新的发展,传统名釉“祭红”、“郎窑红”、“三阳开泰”、“钧红”等业已恢复,由于用新的科学方法配料,大大提高了名贵颜色釉的质量,成本降低,许多颜色釉产品已赶上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现在颜色釉有红釉系列、青釉系列、篮釉系列、黑釉系列等。此外,还有各种窑变花釉。1985年以来创新了大件郎窑红、凤凰衣和羽毛花釉,并有颜色釉综合装饰和色釉大型瓷壁画。颜色釉成套餐茶具也开始问世。
  景德镇粉彩、古彩逐渐扬弃了某些陈旧的、繁琐的图案,增加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新创了“落地粉彩”和“墨彩描金”技法。产品品种也不断增多,发展了新颖别致的成套中西餐具。近年来,在降低粉彩瓷的铅溶出量方面,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研制了新型低铅耐酸粉彩颜料;采用了制品表面处理新技术;借鉴和吸收日本先进技术和经验,结合景德镇的实际,研制大截面新型辊底烤花窑。这些科研成果至使粉彩瓷、新花瓷的铅、镉溶出达到或低于国际标准。
  薄胎瓷制作工艺已从生产100件的花瓶提升到能生产300件以上的大型薄胎瓶,500件水晶刻花皮灯以及口径26厘米的薄胎碗;发展创新了粉彩薄胎瓷、青花瓷、青花玲珑瓷、色泥薄胎瓷等,许多产品的薄度、透明度、白度等方面都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
  其他传统产品如雕塑瓷、特种工艺瓷、仿古瓷也是如此。
  1978年以来,景德镇广泛地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生产高档成套瓷,实物质量基本达到高标准。为景德镇拓宽瓷器外贸市场打开了一条新路子。
  景德镇日用陶瓷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道路上快速发展,传统产品也不断增多,景德镇瓷器产品现有13个大类、200多个系列、1000多种器型、2500多种花面,其中80%以上是传统瓷。在40项优质产品中,传统瓷占73%。在全国陶瓷行业质量评比中,景德镇瓷器夺得7个第一,传统瓷就占5个。实践证明这条路开创了景德镇陶瓷新局面,为“景德镇”这块金字招牌增添了光辉。

知识出处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市志2卷(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景德镇千余年来的瓷业历史和现状,反映了景德镇瓷业的经济、文化和工艺,是第一部集景德镇瓷业资料之大全的专业地情资料性巨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