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茶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34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茶叶
分类号: TS272.5
页数: 3
页码: 424-426
摘要: 本节记述的景德镇市茶叶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包括景德镇茶厂 、九龙山茶厂 、江村茶厂 情况。
关键词: 景德镇市 茶叶 生产基地

内容

生产基地 景德镇市域自唐以来,盛产茶叶,素为主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和重要的茶叶商品交换市场。清朝,随着国际市场的需要,茶叶产销进入全盛时期,浮梁县北部山区的西湖、江村等地为享誉国际市场的“祁红”工夫红茶的主要生产基地,至清末民初,仅收购、制作经营茶叶的茶商茶号就达200余户。民国25年(1936年),境内共分5个茶区,面积5600平方里,茶园面积12万亩,名列全省第三位。抗日战争开始以后,茶叶滞销,茶园荒芜,至1949年仅存1.1万亩。
  1949年11月,浮梁县成立浮梁县茶叶开发委员会,组织茶农开发茶叶生产,到1952年茶园面积达到2.19万亩。1955年5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社联合发出关于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的指示,提出6项具体措施,次年4月,在景祁公路边的勒功乡杨家畈建立起国营浮梁县茶场。从开辟新式茶园到建立初制厂和精制厂,国家投资200多万元。1963年,国家在罗家垦殖场建立茶叶生产基地,用于茶园建设和初制设备的投资共130多万元。70年代前后,臧湾和万寿山等国营垦殖场,分别建立茶园和初精制加工厂,均从不同渠道得到国家财力支持。1977年,景德镇市被列为全国茶叶5万担基地单位。1977~1985年的9年中,纯增茶园5.22万余亩。平均年增加面积5803.7亩。年增长率为13.17%。其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7年,纯增茶园4.51万亩。年均增加面积6442亩,年增长率为12.58%。在这期间,大部分乡创办茶场,国营茶场也加速发展。至1985年,境内茶园面积发展到96299亩,接近于建国初期的10倍。茶场、茶园已遍布于各乡村。1987年4月,景德镇市被选定为国家出口茶叶重点生产基地之一,重点发展工夫红茶。
  加工企业 建国后,相继建立一大批茶场、茶厂。其中国营茶场有九龙山茶场、臧湾垦殖场茶叶分场、万寿山垦殖场茶叶分场;集体茶场有寿安乡茶场;乡办茶场有旧城、江村、黄坛、新平、储田、三龙、峙滩、西湖、福港、天晓山、鹅湖、黄金山、湘湖、马源坞、创业茶场等;村办茶场有河源、马家、金山、王港、东埠茶场等;茶叶精制厂有江村、西湖、金山、金竹山、臧湾茶叶精制厂。
  景德镇茶厂 1950年2月1日,浮梁专区在经公桥建立中国茶叶公司屯溪支公司经公桥机器制茶厂,是建国后全国最早兴办的12个红茶厂之一。1950年下半年,改称为中国茶叶公司江西省分公司浮梁茶厂,下设桃墅、严台、沧溪3个手工分厂,并在全市范围内设9个茶叶收购站。1954年,厂址由经公桥迁至景德镇市太白园,改名为景德镇茶厂,原经公桥的厂房改为初制毛茶之用,为省属外贸系统的国营企业。1980年,划归市商业局主管。
  建国36年来,景德镇茶厂共收购红毛茶29.58万担,销售精制红茶31.22万担(1971~1972年未列明精制茶,按收购毛茶折算),其中外销红茶25.66万担,占总精制茶的82.19%。建国后,市内所产制的礼茶,名优茶大部分出自该厂。1985年,全厂职工276人,固定资产294万元,流动资金23.9万元。缴纳国家税金54.57万元。景德镇茶厂下设洪源茶场和经公桥初制厂(有茶园68亩),年精制加工能力在15000担以上,初制加工能力在4000担左右。
  九龙山茶厂 是以生产出口红茶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国营农垦企业。1956年4月1日创建,原名国营浮梁县茶场。1958年改名为国营景德镇市九龙山综合垦殖场。有新式茶园5217亩,其中采摘茶园4410亩。下设茶叶科学研究所和杨家畈、白茅、长滩3个分场。1959年实行机械化制毛茶。1965年开始试制精制红茶,直接对上海口岸调拨。1966年正式生产精制红茶,成为全省第一家红茶生产“一条龙”,设备配套,体系完整的企业。1963~1965年,连续3年获省政府颁发的茶叶生产先进单位奖状。1978年,先后获得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和国家农垦总局颁发的茶叶生产先进单位奖旗。1979年,获农垦部颁发的茶叶生产先进单位和经营管理先进单位奖。1980年,获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茶叶生产先进单位奖。
  1957~1985年,国家共拨款316.13万元,为国家提供商品茶共计8.98万担,其中精制红茶8.62万担。在精制红茶中,外销茶为6.35万余担,占73.75%。向国家交纳税金503.35万元,上交利润18.99万元,国家投资回收率165.23%,居全市农垦企业的首位。1985年,全场职工1170人,年工资总额77.3万元。固定资产268.82万元,流动资金77.94万元。全年生产总值279.4万元,销售收入288.6万元,交纳国家税金29.8万元,其中农业税4.1万元,创利润10.9万元。现在茶叶加工能力,包括初精制配套可达1万担以上。
  罗家茶厂 国营景德镇市罗家垦殖场的所属单位之一。1963年,市财政共拨给罗家垦殖场用于新辟茶园的经费投资13.75万元。1964年冬,共开辟新式茶园4059亩。茶园建成后,相继成立罗家垦殖场茶叶分场和茶叶初制厂。1978年以前,共售红毛茶173.66担。1979~1985年,共生产红毛茶1.62万担(含自产毛茶在内),其中外销茶2.06万担,占78.75%。为国家提供200多万元税源。1985年,全厂共有职工317人,工资总额为34.32万元。固定资产为137.21万元,流动资金6.6万元(不含由总场直接掌握的流动资金)。年生产总值210万元,年创利润额13.05万元。红毛茶初制加工能力在3000担以上,精制加工能力为1万担。
  江村茶厂 1975年冬,江村公社在沽潭平天岗开垦了500亩新式茶园,1978年建立茶叶初制厂,以后陆续扩种,到1980年,共有新式茶园2330亩。1983年建立茶叶精制厂,产制精红茶,直接对上海口岸调拨。至1985年,累计生产精制红茶5064担,其中外销红茶4556担,占89.96%。1984~1985年,所产“浮红”二、三、四级工夫茶,荣获3次部优和1次省优奖。国家对该场投资18万元,其中种植茶园(包括抚育幼茶)投资3万余元,初制设备投资2万元,精制设备投资5万元。1985年,初制加工能力为2000担,精制加工能力为4000担以上。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卷下限止于1985,记述了景德镇的计划志,统计志,物价志,标准计量志,工商行政管理志,财政志,税务志,金融志,审计志,交通运输志,邮电志,粮食志,商业志,对外贸易志,物资志,房地产管理志,环境保护志。

阅读

相关机构

景德镇茶厂
相关机构
九龙山茶厂
相关机构
罗家茶厂
相关机构
江村茶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