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油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30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油脂
分类号: F724.756
页数: 2
页码: 374-375
摘要: 本节记述的景德镇市建国前到1976年粮油油脂情况。
关键词: 景德镇市 粮油 油脂

内容

建国前,市内植物油料榨油,全赖土榨加工。浮梁农村油榨作坊,主要集中在鹅湖、东埠、天保、臧湾、瑶里。油脂加工一般是油料登场时季节性生产。,加工工具为木壳榨筒。土法榨油,生产方式落后,产量低。1950年,浮梁县共有私营油坊53家。
  建国初期,市区有两家较大的油厂,即昌江榨油厂(厂址在三间庙、刘家弄),职工14人,流动资金5300万元(旧人民币),主要设备有木榨、石碾、石磨各1付,日平均加工菜籽800斤,产油脂200斤;合作总社榨油厂(厂址在小港咀),职工10人,主要设备有木榨、石碾、石磨各1付,平均日产油脂200市斤。两个油厂分别属于市工商局和市联社领导与管理。后统由市粮食局接管经营。以接管油厂的人员设备为基础,1959年,在天宝桥建立市粮食局榨油厂。1960年,通过技术革新,改进工艺,实现打榨不用人,碾料不用牛的土法加工为自动化生产。炒料、碾料、打楔尖均用机械带动,提高工效一倍。因榨筒是木质结构,易于损坏,维修频繁,费用增加,于1961年安装螺旋榨油机,改变了手工操作和工具陈旧落后的面貌,产质量均有提高。1965年,市粮食局决定将毕殿有小磨麻油作坊(市内唯一专营小麻油的私营作坊)吸收到榨油厂,并使小磨麻油成为景德镇的特产之一。1965年10月,经江西省粮食厅批准,将榨油厂改为粮油综合加工厂。1970年,在大搞综合利用方针指导下,粮油综合加工厂榨油车间,首次用90型立式榨油试榨米糠油获得成功,每百斤细糠出油6~7斤。为减少原料往返运输,以便就地加工,先后在第一和第二制米厂建立米糠油生产车间。初期采用冷榨法,出油率不高。后经革新工艺,改为蒸炒热榨法,出油率达11~12%,在全省同行业中名列前茅。1976年,经江西省粮食局选定,市粮食局工业科作为江西代表之一,出席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米糠油生产经验交流会。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卷下限止于1985,记述了景德镇的计划志,统计志,物价志,标准计量志,工商行政管理志,财政志,税务志,金融志,审计志,交通运输志,邮电志,粮食志,商业志,对外贸易志,物资志,房地产管理志,环境保护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