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原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30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原粮
分类号: F724.756
页数: 3
页码: 371-373
摘要: 本节记述的景德镇市解放初期到1956年原粮加工情况。
关键词: 景德镇市 原粮 加工

内容

景德镇粮食加工主要是稻谷加工制米。解放前,粮食加工是私人生产经营,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生产以手工为主,使用水碓、石碾、木砻、脚碓、风车等古老的加工工具,以人力、畜力或水力为动力进行加工生产。农村多用水碓,城市以石碾和脚碓为主。这种传统的加工方式延续了一千多年,直到本世纪20年代,才出现第一家使用机器制米的加工厂——大生米厂(厂址在大弄口),继而增加李同记等机米厂。所用机器为柴油机。民国31年(公元1942年)统计,浮梁县(含景德镇)共有碾米机8部,木砻土砻186付,水碓30余座,加工糙米和单机米,成品粮日产量740担。1946年,有大小米店、加工厂130多家,还有季节性加工经营户20多家。大小米店一般都是前店后坊,设备简陋,生产岗位没有明确的操作规程,生产场所无安全防护设施。
  解放初期,加工大米稻谷,来源于市郊农村和波阳、乐平、万年、余干等邻县,尤以上鄱阳为多。麻石弄、三闾庙地处水陆码头,是当时景德镇粮食集散地。米店、加工厂一般都就地收购粮食,加工制成大米。品种有糙米(齐子米)、九二米、单机米、双机米和三机米。所产大米主要就地销售,以窑户为大宗买主,价格随行就市。
  1950年,大小私营、公私合营米店、加工厂共120多家,其中机器加工厂10家。较大的私营粮食加工厂有李同记、春顺发、济记、协记等6家,其中独资4户,资本36462万元(旧人民币——下同),合资2户,资本7188万元。6家厂有职工101人。主要设备有煤气引擎4台,柴油引擎2台(12~36匹马力),弹子米斗9台,铁砻6台,钢磨1付。日产九二米3万斤,八一粉500斤。手工工具制米110多家,共有资本94495万元,职工274人,平均日产九二米3.2万斤,八一粉1250斤。公私合营粮食加工厂2户,资本6483万元,职工30人,主要设备有碾米机4台,铁砻2付,平均日产九二米1.05万斤。当时国家粮油工业刚起步,加工能力不足,中国粮食公司浮梁分公司委托14家私营粮食加工厂代加工,并签订粮食加工合同,扶助私营加工厂生产。
  1951年5月,中国粮食公司浮梁分公司接收机关生产移交,浮梁专区粮食局加工厂改为一厂,市人民政府财政科移交的昌江加工厂改为二厂,中共浮梁地委机关与保育院移交的人民加工厂改为三厂,浮梁专署秘书室移交的群力加工厂改为四厂。1952年10月,成立景德镇市粮食加工总厂。将二厂改为加工总厂,一厂改为一分厂,三厂改为二分厂,四厂改为三分厂,统一归总厂管理。
  粮食加工总厂,在富商弄口(现富强弄)前身为私营“济记”米店,市人民政府财政科接收为机关生产,改为昌江加工厂,粮食公司接收改为二厂。主要设备有24匹马力木炭机与铁砂砻,一砻一斗,日产九二米近2万斤,职工19人。
  第一分厂,前身为兼顾加工厂,由专署粮食局与李同记实行公私合营,后李同记私股退出,成为国营浮梁专署粮食局加工厂,移交粮食公司改为一厂。厂址在周路口,主要设备有36匹马力木炭机,铁砂砻,二砻二斗。日产九二米3.6万余斤,职工19人,是当时市内加工能力最大的加工厂。
  第二分厂,前身是义记米厂,由地委机关与保育院接收为机关生产,改为人民加工厂,粮食公司接收改为三厂,加工总厂成立后改为二分厂,厂址在太平巷,接收春顺发加工厂后,将该厂迁往陈家街。主要设备有24匹马力木炭机,铁砂砻,一砻一斗,日产九二米1万余斤,职工15人。
  第三分厂,前身是王春和米店,后私人合资经营改为大有米厂,浮梁专署秘书室接管,改为群力加工厂,粮食公司接收改为四厂,加工总厂成立后改为三分厂,厂址在石狮埠。主要设备有24匹马力柴油机及铁砂砻,二砻二斗,日产九二米2万斤,职工17人。
  1954年,国营各加工厂职工实行10多项技术革新,尤为见效的是扩大木炭机炉子,加工皮带盘,以原有设备加大机器马力(一厂由36马力加大到43马力,其他厂也类似加大)提高生产能力,使日产量由8.1万斤提高到14.45万斤。同时,实行复筛净谷,提高清稗清杂率和产品质量。1955年,实行定额管理,开展“质好、量多、成本低、安全无事故”的劳动竞赛,建立健全操作规程及有关制度。定额前日产标米13.84万斤,定额后日产标米15.47万斤,提高产量11.78%,降低成本6.8%,提高劳动生产率18.8%。根据中央“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精神,当年委托私营厂加工大米5000吨。占计划的20%,加工面粉188吨,占加工计划的100%。工缴费,米厂为10%,磨坊为15%。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促进和加速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私营粮食加工企业,除原已接收为国营和实行公私合营者外,其余,一部分转入陶瓷和其他行业经营,仍有6家于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浮梁县私营义生和粮食加工厂,资本4500万元(旧人民币),职工11人,主要设备有卧式煤气引擎(12匹马力)1台,砻谷机2台,碾米机1台。年产大米87万斤,饲料9.58万斤。公私合营后改为公私合营旧城粮食加工厂。1955年奉上级就库建厂指示,在太白园筹建新厂,于1957年4月建成投产,称为第五加工厂,不久改为第五制米厂。该厂自动化程度提高,动力设备全部由电力传动,从原料到成品粮进仓,整个工艺流程,全部由升降机输送。班产量达8万斤,是全省四大米厂之一。1957年12月,第四制米厂并入一、二、三厂。随后,一、二厂相继撤并。1964年,第三制米厂因房子陈旧,有倒塌危险而停产并入第五制米厂。1965年,在里村重建第三制米厂,1966年建成投产。1972年将五厂改为第一制米厂,三厂改为第二制米厂。
  第一制米厂,厂址在中山南路465号,厂区占地面积9504平方米。1985年,固定资产47.63万元。主要机器设备有铁辊碾米机2台,砂辊碾碎机4台,胶辊砻谷机3台,90型榨油机12台,闽560型饲料粉碎机4台,以及分离筛,振动筛、蒸炒锅、油泵、锅炉、钻床、车床、电焊机等设备。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大米2.5吨,米糠油油料处理量3240吨,混合饲料5280吨。当年实际生产大米1.34万吨,米糠油139吨,混合饲料1590吨,工业总产值444万元。1957~1985年,共向国家上交利税235.7万元。
  第二制米厂,厂址在翠云路5号,厂区占地面积5755平方米。1985年,固定资产74.4万元。主要机器设备有胶辊砻谷机2台,谷糙分离机2台,砂辊碾米机5台,榨油机12台,饲料粉碎机3台,以及除稗筛、炒锅、烘锅、锅炉、钻床、电焊机等设备。年生产能力,大米2万吨,米糠油料年产量2592吨,混合饲料4000吨。当年实际生产大米17903吨,米糠油210吨,混合饲料3846吨,工业总产值642万元。1966~1985年,共上交国家利税170.9万元。
  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根据农村粮食加工需要,陆续在蛟潭、鹅湖等地建立了一批小型粮食加工厂,除加工当地粮站销售大米外,还开展代农加工,方便群众。到1985年,市郊农村共有10个粮食加工厂,分布在鹅湖、蛟潭、南安、樟树坑、瑶里、黄坛、峙滩、西湖、经公桥、鱼山等地,年总生产能力,大米1.94万吨,饲料1800吨。
  制米的工艺设备,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了很大变化。解放初期制米的工艺流程是:砻谷—吊筛——米斗——风车——成品粮,整个流程全靠工人肩扛背驮搬运,体力劳动繁重,效率低。几经改造更新,工艺设备不断改进,相继安装了原粮提升机,溜筛,自衡振动筛,胶辊砻谷机,砂辊碾米机,以电动机取代了木炭机和柴油机,研制安装了“谷头多次分溜”,“新式稗子筛”,改进了“米斗三角垫进法”,提高米斗产米量20%。1981年初,第二制米厂大米车间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将老式305砻谷机和溜筛清理及手工操作皮带传动方式改造为双辊碾米,添置了高速稗筛,游动筛等,制米设备全部更新。1983年下半年投产,班产量达8万余斤。大米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第一制米厂大米车间,于1984年进行工艺改造,1985年5月投入生产,班产量达10万余斤。现在的制米工艺流程是:稻谷初清——永磁吸铁——除稗——除石——进砻——吸壳——分离——加砻——机米——吸糠——除碎米——成品粮。与过去相比,清杂、分离能力大为提高,从原粮到成品粮进仓,全部由升降机输送,工效显著提高,大大减轻体力劳动。
  1954年12月,加工总厂制定并开始执行定产量、定质量、定人员、定消耗生产管理制度。1962年,在“四定”的基础上,增加“定出品率、定成本”,扩充为六项定额。70年代初,相继制订了岗位责任制,防火安全制,质量检验制,考勤制,车间经济核算等项管理制度。1980年,为改变吃大锅饭状况,进行企业管理改革,在粮油商业的支持配合下,实行“四定四保一奖赔”,即定任务、定质量、定出品率、定费用;保证原粮质量,保证及时拨付原粮加工,保证成品粮油正常调出,保证粮油包装器材及时调配;超产奖励,亏损赔偿的工商合同制。
  1956年3月,各加工厂实行单独核算,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粮油加工,亦由建国初期的“代加工”,开始实行“委托加工”。1984年4月,改为“价拨加工”。1985年,粮油工业企业由上缴利润改为上缴税金。企业按税法规定纳税,税后利润留给企业,增加了企业自身改造和发展的能力。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卷下限止于1985,记述了景德镇的计划志,统计志,物价志,标准计量志,工商行政管理志,财政志,税务志,金融志,审计志,交通运输志,邮电志,粮食志,商业志,对外贸易志,物资志,房地产管理志,环境保护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