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电话通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28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电话通信
分类号: F632.756
页数: 8
页码: 339-346
摘要: 本节记述的景德镇市电话通信包括长途电话网络、设施、业务,城区电话网络、设施、业务,农村电话网络、设施、业务情况。
关键词: 景德镇市 邮政 电话通信

内容

长途电话
  网络 民国时期,景德镇的长途电话通信,设在中山路南昌会馆内。开通的长途电话直达电路有至鄱阳、婺源的铁线电路各1路;经由经公桥到安徽屯溪的铁线电路1路。
  新中国成立后,市邮电部门对民国政府遗留下来的长途电话网络,经统筹安排,分期进行修复和整治。1952年,江西省邮电管理局拨给“H1”型单路载波终端机1部,使景德镇市的长途通信开始进入载波通信行列。当年开通的长途电话直达电路5路,即至上饶的载波长话电路1路,至鄱阳、婺源的铁线长话电路各1路,至乐平和至安徽祁门的铜线长话电路各1路。1958年,江西省邮电管理局调拨BBOT型三路载波终端机1部,增强了景德镇市的长话通信能力。开通的长话直达电路总数为8路,即至南昌的载波电路2路,至上饶的载波电路1路,至婺源、乐平的实线电路各1路,增开至德兴的实线电路3路,至波阳的长话电路改为铁双幻线电路1路。1965年,增拨BBOT型和ZT301型三路载波终端机各1部,长话直达电路总数增为11路。为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在网路技术组织上,采取由实线单路改为载波多路,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实行网路直达。1968年,在三宝蓬建立载波二站,10月22日正式投入使用。在长途通信设备方面,进行扩容和更新,主要长途干线进站端进行了整顿,增容至市邮电局长途中继电缆50对。1971年,长途直达电路总数为17路,即至南昌的载波电路6路,至上饶、九江、屯溪、乐平的载波电路各1路,至波阳的实线电路2路,至乐平、鹰潭、婺源、都昌、德兴的实线电路各1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景德镇市的邮电事业迅速发展,景德镇市辐射的长途电话通信网路基本形成。1981年,辐射的直达局12个,长话直过电路25路。1985年底,景德镇市长话通信网路,辐射的直达局17个,开通的自用长话直达电路36路,出租的长途电路5路。在自用的直达长话电路中,载波电路33路,即至南昌的载波电路9路,至九江、上饶、波阳、上海、南京的载波电路各2路,至吉安、鹰潭、抚州、婺源、都昌、屯溪、杭州的载波电路各1路,至乐平的载波电路7路;至婺源、德兴、都昌的实线电路各1路。
  市域乡村邮电支局(所)相继亦开办长话通信业务,到1985年底,形成以市邮电局为中心辐射的长话通信网,有网点29个,长话通信电路29路。
  设施 民国时期的长途电话通信设施,仅配有20门台式磁石总机1台,进局线路设备为3对铁线,非常简陋。
  新中国成立后,由江西省邮电管理局统筹安排,对国民政府遗留下来的长途通信设施,分期进行了修复和整治。1952年,对原台式磁石总机进行更新,配备HJ263~Ⅱ型落地式长途磁石交换机1席,同时拨给H1型单路载波机1部。为增强长途电话的通信能力,以满足市内各部门、各单位及各界人士对长途电话通信的需要,1958年7月,珠山中路新建邮电大楼落成,局内长途交换设备增为HJ263~Ⅱ型20门落地式长途磁石交换机2席,并安装BBDT型3路载波终端机1部。1968年10月22日,建于市东郊三宝蓬的景德镇市邮电局载波二站(邮电部一级干线工程)正式投入使用。站内配备BB0T型三路载波终端机2部,ZT301型三路载波终端机1部,ZM202型三路载波终端机1部,ZR202型载波增音机1部、ZR312型载波增音机3部,电话机联络机架1部,2105型12EW柴油发电机组2部,130V蓄电池组2组,24V504A蓄电池组2组,以及交直流配电设备等。1984年1月,珠山大桥西头缘合邮电大楼建成交付使用,长途交换设备一次性投资11.7万元,将磁石制的长途交换设备,改制更新为JT~2A型共电制长途交换机,容量为120回线,计14个座席,15日正式开通。到1985年底,通信载波设备配有12路载波终端机5部,3路载波终端机9部,载波增音机3部,即ZM312型12路载波机3部,TZ12A型12路载波机1部,TZ12B型载波机1部,EM202型3路载波机5部,JZ3CB型3路载波机2部,JZ3CC型3路载波机2部,ZR312型载波增音机2部,ZR200型载波增音机1部。拥有长途杆路420公里,其中一级线路173公里;在杆路中水泥杆路达239公里,其中一级线路122公里。架空明线线条总长度1609公里,其中一级线路518对公里;在线条线质上,铜线长度为761对公里,铝线长度为178对公里;铁线长度为670对公里。长途进局、中继及中间电路的电缆皮长19.1公里,其中一级线路10.9公里。四线木担120担公里,八线木担215担公里,其中一级线路113担公里。八线铁担123公里,全为一级线路用设施。
  业务 景德镇市的长途电话通信,属于人工交换网,其业务范围包括:自办接续电话业务和出租电路(分长期出租和临时出租)两个方面。自办接续长途电话业务分为国内长途电话业务和会议电话业务两项。
  国内长途电话,按照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业务性质,分为代号电话、特种电话、紧急调度电话、政务电话、普通电话、公务业务电话6种。为了改善通信服务和方便用户,国内长途电话办理预告和预约电话特别业务。预告电话就是发话人预定通话时间,由邮电局预先告知受话人,按时接通通话的长途电话。预告电话不办理叫号和传呼业务。预约电话是发话和受话用户预先约定的通话日期和时间,按时接通通话的长途电话。预约电话亦不办理传呼业务。与此同时,还开办“立即接续长话业务”,即“713”立接电话。
  会议电话业务,是由不同地点的用户之间,用长途电话召开会议的长途电话。会议电话可以和一个或几个受话地点同时进行通话,发话和受话用户可以在邮电局或用户的电话会议室进行通话。
  长途电话的营业时间是:市邮电局长途台昼夜受理用户挂发;城区珠山路邮电支局营业厅昼夜受理用户挂发,珠山大桥西综合邮电大楼营业厅,其营业时间8:00~18:00;开办长话业务的邮电支局(所),其长话营业时间,根据各支局(所)的实际情况制定,夜间叫挂、随时受理。
  长途电话计费公式为:
  全价计费额(元)=基本价目(元/1分钟)×实际通话时间(分钟)
  基本价目是根据通话两地的空间距离量制订的。加急电话按基本价目加倍收费。国内长途电话通话费(包括通话费和叫人、传呼附加费)的基本收费时间为3分钟,通话不满3分钟的,按3分钟计算。通话超过3分钟的,按实际通话时间计算。尾数不满1分钟的,按1分钟计算。
  非假日的7:00~19:00内通话,按规定的价目全价计费。19时至次日7时内通话的,一律按规定的价目计算后减半计费。星期日和法定假日内通话,按规定的价目计算后减半计费。例假日如有提前或移后的,以当地人民政府的规定为准。
  会议电话按照每一受话地点的长途电话基本价目和分段计费办法计算收费。会议电话通话费的基本收费时间,起点30分钟。通话不满30分钟的按30分钟计算,超过30分钟的,按实际通话分时数计算;会议电话的预告费,按照预告内容字数,每10个字按一分钟基本价目计算收费;会议电话汇接县以下的用户参加会议,按照农村电话规定价目加收农话汇接费。
  城区电话
  网路 民国时期的市内电话(即城区电话,下同),只有浮梁县政府自办的1台50门西门子式电话总机,专为县政府的各个部门的官员服务,仅有少数几家商店、作坊搭线沟通,实占容量28门。
  1953年3月30日,市内电话改制为落地式磁石交换机,初装容量为100门。1954年,经江西省邮电管理局统筹安排,扩容为200门,市话线路重新配网,出局改为300对铅包电缆,为0.036皮长公里。主要街道中山路以及至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等方向和配线,架设木杆路,随杆附挂200对和100对铅包电缆,南北延伸。50对、20对和10对不等容量的架空电缆引出配线,配网电缆总长度为5皮长公里。1958年,市内电话改制为C-1型复式共电交换机,初装容量600门,于1959年5月1日割接使用。为配合市内电话的改制,市话网路设施进行了扩容新建,电缆亦开始由架空改为永久性管道式施放。市话配线室地槽通过珠山路马路至百货商场,建埋6孔管道33米,百货商场至新光瓷厂建埋2孔管道88米,总建人孔3个,出局电缆配线容量为800对,在百货商场#1人孔引出200对铅包电缆架空向东延伸,经新光瓷厂#2人孔引出三根200对铅包电缆,架空向西、南、北三个方向各一条200对电缆延伸,配网电缆总计达7皮长公里,分线箱34个,架空明线线条长度1084对公里。1975年底,市话通信的配网增至总长度计32皮长公里,配线分线箱设备102个,架空明线线条1240对公里。到1982年,配网电缆增为74皮长公里,配线分线箱136个,架空明线线条长度1317对公里。1983年年底耗资84.68万元,建成出局地下电缆通道21米。珠山大桥桥面的“U”型敷设电缆的槽沟297米,埋设地下管道总长为6271米,即6孔管道5417米,12孔管道708米,18孔管道93米,24孔管道53米,合计管孔长度为41144米,新建配网人孔137个,分线箱164只。在电缆建设方面,新建配网电缆59.954皮长公里,其中铅包电缆57.847皮长公里,塑料电缆2.104皮长公里。1984年1月15日,市内电话改制3000门HJ-921型纵横制自动交换设备,割接使用。1984~1985年,新建埋设地下管道5057米,其中火车站至站侧路口的4孔576米;邮电大楼至珠山西路的12孔541米;珠山西路至税务第四分局的6孔240米;夜叉坞至第三医院的6孔2600米;第三医院至昌河机械厂的4孔1100米。新增建人孔63个。两年内,市话杆路建设的总长度为68杆程公里,其中水泥杆路54.2杆程公里;配网电缆由解放初的零增为93.5皮长公里,其中地下电缆31.5皮长公里,塑料电缆2.104皮长公里,增设地下管道总长13.16公里,合计管孔总长82.82公里,地下人孔219个,分线箱设备201个。
  设施 民国时期,浮梁县政府自办安装一台50门台式“西门子”磁石交换机,实占28门。私商林昌武自办安装5门台式磁石交换机,一门与县办总机沟通。除县长、警察局等处电话为双线回路外,其余均为单线回路。1949年解放,私商的总机拆除。1953年3月30日,市内电话改为落地式磁石交换机设备,出局改由铅包电缆。1957年,珠山中路邮电大楼交付使用。次年,市内电话安装C-1型复式共电交换机,1959年5月1日割接投入使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江西省邮电管理局批准,投资83万元,在综合邮电大楼内安装HJ921型纵横制自动交换设备,初装容量3000门,1984年1月15日零点割接开通。到1984年底实占容量1541门。1985年未,接入市内电话网的电话机共1724部,为1949年28部的61.57倍。电话普及率为327人拥有一部电话机,比1949年的每7000人拥有一部电话机,提高21.4倍。
  市内用户交换机设置,始于60年代初期,为磁石式交换机设备。到1985年底,全市用户交换机为51户,交换机总容量达5044门,即自动交换机容量为2965门,共电制交换机容量1794门,磁石交换机容量285门,接于用户交换机上的电话机3098部,用户交换机进入市内电话网的中继线137对。即双向中继线101对,出入中继线各18对。
  业务 市内电话服务范围,根据用户的分布情况和城市行政区划,划定市话营业区域和基本营业区域。东至新厂,南至小港嘴,西至枫树山,北至观音阁为市话营业区;基本营业区,以邮电局为中心,向东幅射于里村元盘道,再至曙光路向太白园转向南幅射于第二中学,继而以沿河东路由南至北,再折向西幅射于沿河东路,然后向北幅射于第一医院,经由夜叉坞延伸至里村。景德镇市的市内电话为单局制,其基本营业区的服务半径不大于5公里,凡是基本营业区以外的用户,均收取界外月租费和界外维护费。
  市内电话办理下列业务:
  (1)装、拆、移机、换机、换号和话机改名过户;
  (2)普通电话:一个用户单独使用的电话;
  (3)合用电话:一部电话机供几个用户共同使用,并在电话号簿上分别列名;
  (4)临时电话(专线):用户临时需要装设的电话或专线;
  (5)公用电话:供人民群众使用,按次收取通话费的电话;
  (6)中继线:用户交换设备接通市话局的电话线路;
  (7)专线:用户租用市话线路作为通话或传递信号等用途的;
  (8)租杆挂线:用户租用市话杆路附挂线条或电缆;
  (9)租用管道:用户租用市话管道敷设地下电缆;
  (10)代维用户机线设备:产权属于用户的机线设备,由市邮电局代为维护。
  市内电话的资费标准,由邮电部统一制订。市内电话种类分为甲乙两种,甲种用户是指住宅电话用户,乙种用户是指甲种以外的用户。市话月租费的计费,是按照市话的机械设备总容量划分。随着市内电话通信机械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市话网路的合理配备,市内电话通信业务得到相应发展,特别是市话更新改制为自动电话后,其增长速度更快,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49~1952年,市内电话由政府机关自办,市话业务收入邮电部门不计。1965年市话业务收入为6.43万元。1985年增长为57.38万元,比1965年增长8.9倍。
  农村电话
  网路 解放前,浮梁邮电部门没有建立农村电话。只有浮梁县政府自办的电话总机,承担全县的地方电话通信,架设至旧城、寿安、湘湖和三龙的直达线4路,其中二级接转的有旧城至臧湾、三龙至花桥;经三级接转臧湾至瑶里。
  1950年3月,开始架设土改电话线路,当年秋胜利完成了任务,使当时的农村乡政府所在地都通了电话。1955年,兴田乡程家山革命烈士纪念塔落成,由地方财政部门投资,邮电部门组织施工,架设由峙滩至程家山革命烈士纪念塔电话一部,全程为2.6铁线16杆程公里。1957年,浮梁县实现通电话的乡有:一区(湘湖)的南安乡、寿安乡、东安乡、北安乡;二区(鹅湖)的鹅湖乡、臧湾乡、坑口乡、天保乡、朱锦乡、东埠乡、瑶里乡;三区(旧城)的旧城乡、查大乡、石鼓乡、福港乡;四区(三龙)的三龙乡、大洲乡、南溪乡、罗家乡、杨家乡、五区(经公桥)的全民乡、乐农乡、源港乡、桃墅乡、西湖乡、勒功乡;六区(大江村)的江村乡、槎口乡、兴田乡、锦峰乡;七区(峙滩)的峙滩乡、流口乡、龙溪乡、蛟潭乡、新仁乡。1958年,完成107个大队的电话杆线架设工程,实现队队通电话。 1959年10月,由地方财政先后投资40万元,对农村电话交换点之间的中继线配网,进行重新布局。经过两年半的紧张施工,架设中继线路599对公里,其中市农话台至农村交换点直达中继线路493对公里,二级中转中继线路106对公里,具体中继线路:市至经公桥4.0M/M和2.8M/M铁线各60对公里;市至兴田4.0M/M铁线70对公里;市至蛟潭2.8M/M铁线31对公里;市至江村4.0M/M铁线70对公里;市至三龙2.8M/M铁线23对公里;市至寿安2.8M/M铁线20对公里;市至仙槎4.0M/M铁线25对公里;市至涌山2.8M/M铁线33对公里;市至瑶里4.0M/M铁线60对公里;市至鹅湖4.0M/M铁线41对公里;市至罗家2.8M/M铁线6对公里;经公桥至西湖4.0M/M铁线80对公里;经公桥至九龙2.8M/M铁线10对公里;鹅湖至小源2.8M/M铁线10对公里。
  1978年,建立农村电话载波室后,开通了市至蛟潭、峙滩、鹅湖等邮电支局(所)的中继载波电路,提高了农村电话通信质量。1985年,农村电话通信网点达33个,其中至市区农话交换点的直达网点20个,二级接转网点10个。在经公桥、峙滩、鹅湖邮电支局(所)网点上,连有西湖、储田、兴田、江村、臧湾、瑶里等网点的迂回网路,确保农村电话畅通。杆路总长度达877.2杆程公里,其中邮电局经营的398.4杆程公里;中继线杆路311杆程公里,其中水泥杆路280杆程公里;明线线条总长度2359对公里,其中邮电局经营的为1420.8对公里。中继线线条长度1220.8对公里,全为邮电局经营;农村电话的配网电缆长度19.10皮长公里,其中中继电缆为15.10皮长公里。
  设施 景德镇市农村电话,建国前为数不多。1953年7月1日,邮电合并,浮梁县邮电局接管地方电信,农市合台,农话交换机容量力20门,实装容量14门。年末到达15户,安装电话机33部。1958年,市邮电局专设农话交换台,沟通农村电话与市话、长话的通信,当年农话总容量达280门,实装电话机108部。
  为了提高农村电话的通信能力和通信质量,1975年6月,投资13万元,开始研制铁三路载波终端机设备,至1978年6月,研制成功20套计40端铁三路载波终端机。1978年8月,建立农村电话载波室,安装自制的JB-3F型铁三路载波终端设备,开通市局至蛟潭、峙滩、鹅湖邮电支局(所)间的中继电路和市至三宝蓬的长话中继电路。1985年,农村电话交换机设备的总容量达1600门,其中邮电局经营的930门,实占容量541门;三路载波终端机17部;电话机总数达1501部。
  业务 根据农村邮电支局(所)交换点的机线设备和用户分布情况,参照乡(镇)行政区划和自然地形划定营业区域、基本营业区域,作为支局(所)交换点的区内电话服务范围。营业区域一般按乡(镇)行政区域划定;基本营业区域,一般以邮电支局(所)交换点为中心,按距离0.5公里为半径并结合自然地形划定。区内电话的用户,为甲、乙两种。甲种用户是指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及其所属小学和无营业性质的私人住宅电话用户;乙种用户是指甲种用户以外的电话用户。农村电话办理的业务是:普通电话(正机),电话副机及附件,同线电话、合用电话、临时电话、公用电话,会议电话业务,专线业务,租杆挂线业务,代修设备业务和装拆移机及电话改名、过户业务。按照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业务性质分为代号电话,特种电话,紧急调度电话,政务电话,普通电话,公务、业务电话6种区间电话。
  农村电话通信部门按企业经营,执行全面收费制度。农村区内电话用户实行包月制收费办法,基本营业区域以外的电话用户,除按月收取电话月租费外,界外线路部分按线路长度收取界外月租费,月租费以线路长度一公里为计划单位,不足一公里按一公里计算。用户交换机的中继线(或中继电路)按每对(路)计收,按普通电话用户月租费的三倍计算。线路代修,明线以每对公里计算,不足一公里按一公里计收。电缆、被复线和胶皮线均按铜线明线计算,电缆不分架空或埋设,每5对蕊线作一对明线计算。
  会议电话通话费,按照每个受话地点的农话资费标准收取,每次会议电话基本计费时间为30分钟,不满30分钟按30分钟计算,超过30分钟的按实际通话时间计算。
  1965年,农村电话月租费为50511元,通话费为870元,到1985年,农话月租费和通话费分别增为14.04万元和7.08万元,比1965年分别增长2.8倍和8.1倍。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卷下限止于1985,记述了景德镇的计划志,统计志,物价志,标准计量志,工商行政管理志,财政志,税务志,金融志,审计志,交通运输志,邮电志,粮食志,商业志,对外贸易志,物资志,房地产管理志,环境保护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