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邮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27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邮政
分类号: F632.756
页数: 5
页码: 333-337
摘要: 本章记述的是景德镇市邮政网络、设施、业务、集邮、景德镇市1965〜1985年邮政分项业务收入情况、景德镇市1949~1985年报刊发行量统计情况。
关键词: 景德镇市 邮政 网络

内容

第一节 网络
  明洪武三年(公元1307年),境内各都共设递铺13处。清光绪六年(1880年),浮梁县设递铺12处(县治有县前铺,县治西有广平铺、大演铺、长林铺,县治北有肥湾铺、兰田铺、彭车铺、官桥铺、廷溪铺、神坛铺、大惟铺、小惟铺),共配递夫12名、铺兵30人。大路:东去150里至黄竹岭通婺源县,西去55里至洗马桥通鄱阳县。水路:南由青峰渡上溯65里至倒湖通安徽祁门县境,自南门渡顺流而下,48里至官庄金鱼滩通鄱阳县境。
  民国31年(1942年),浮梁邮政局为二等邮局,设邮路8条:逐日班陆路有浮梁——乐平,浮梁——婺源,浮梁——都昌,浮梁——万年石镇街;水路有浮梁——鄱阳。隔日班有至瑶里、大江村、兴田、经公桥、勒功街、桃墅。邮政代办所有里村、湘湖街、臧家湾、鹅湖滩、瑶里、峙滩、石鼓、旧城、经公桥、新厂、兴田埠等11个。在东埠街、南安坦、兴田、大江村、龙潭、南溪桥、勒功街、储田桥、花桥、三龙街、洗马桥等设信柜11个。邮路贯通主要乡镇,并与邻县的鄱阳、乐平、都昌、婺源和安徽祁门县相连。至1949年初,设局(所)7个。
  解放后,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邮政通信服务网点不断增加,服务面日益扩大。1955年,邮政网点有局(所)38处,其中农村36处,设信箱59个。邮路总长1125公里,农村825公里。至1985年底,邮政服务网点发展到局(所)39处,其中设在城区内的有:景德镇市邮电局(珠山中路)、中山路、戴家弄、里村、汽车站、昌河、新厂、青塘等8处。设在农村的有鲇鱼山、景波、洪源、三龙、罗家、黄坛、大洲、兴溪桥、蛟潭、西湖、经公桥、储田、福港、九龙、樟树杭、峙滩、江村、旧城、兴田、黄泥头、臧湾、鹅湖、湘湖、瑶里、兰田、东流、寿安、仙槎、渭水、丁家洲、西安等31处。自办局所30处中,在农村的有23处。其他服务网点设有珠山路、中山路、戴家弄口报刊门市部3处;报刊零售亭有工人新村、新厂、桂花弄口、南门头沿河边、苏家坂弄口、斗富弄口等6处。在城区及离邮局较远的大型厂矿、单位设邮票代售处124处,其中设在农村的有109处;信箱(信筒)185个,其中设在农村的有121个。邮路单程总长度851公里,其中二级邮路159公里;农村投递路线单程长度1211公里。全市28个乡镇,250个行政村,2019个村民小组全部通邮。城区投递段道29个,其中16个投递段道的投递频次每天2次,13个投递段道的投递频次每天1次。
  第二节 设施
  解放前,邮政设施简陋,邮件运输全部靠背负肩挑,邮件投递全为步班,邮政局没有机动车辆和自行车。
  解放后,邮政通信设施得到发展。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增添了大板车、三轮车搞邮件接发,城市投递开始配备自行车投递邮件。1950年添制苏制两轮摩托车2辆。1963年增添用于邮件转运的南京跃进牌邮车1辆。1963年,拥有用于投递邮件的自行车19辆,其中农村投递10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邮件运输改为汽车、牵引车、摩托车运送。1985年,邮政拥有汽车7辆,装卸用牵引车1辆,自行车131辆,包裹收寄机3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邮政业务量不断增长,服务项目范围扩大。为了改善邮件收寄、分拣和投递等工作条件,加快传递速度、提高通信质量和效率,1963年,经江西省邮电管理管理局统一设计和投资,对各类邮件分拣等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增添。1984年,综合邮电大楼启用后,各类邮件分拣、投递等2种的操作台,分拣隔眼等邮用设备,再次进行全面更新和添置。既改善了邮政人员工作条件,又进一步提高了邮政服务质量与效率。
  第三节 业务
  邮件分为国内邮件和国际邮件两类。
  国内邮件按照寄递区域又分为本埠邮件和外埠邮件;按照邮件性质分为函件和包件两类。函件为信函、明信片、印刷品和盲人读物;包件为包裹和快递小包两种。
  国际邮件按照性质分为信函、明信片、印刷品、盲人读物、小包、保价信和包裹7种。前6种总称函件。
  邮件按照处理手续分为平常邮件和给据邮件。平常邮件,即邮局在收寄时不给收据,处理时不登记,投递时不需收件人签收;给据邮件,即邮局在收寄时给出收据,处理时加以登记,投递时由收件人签收。给据邮件分为挂号邮件、特种挂号信函、保价邮件、包裹和快递小包5种。
  邮件按照运递方法,分为水、陆路邮件和航空邮件。
  各类邮件的资费,由邮电部统一制订,全国各邮局贯彻执行。
  解放前,平信、单挂号函件、双挂号(带回执)函件、小包为邮政专营业务。包裹、储金、汇兑为邮政兼营业务。代售印花税票、代理国库、代发军邮等项目,则为邮政代理业务。
  解放后,邮政通信事业坚持“人民邮电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始终贯彻“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八字方针,邮政通信业务服务项目有:信函、明信片、印刷品、盲人读物、挂号邮件、特种挂号信函、保价邮件、包裹(含大宗包裹、工业包裹)、快递小包、机要函件、汇兑、报刊发行和集邮等。邮政通信业务量逐年增加。1985年,全市信函为683.48万件,其中:出口函件285.1万件,进口函件354.33万件,转口函件44.05万件。给据函件为124.84万件,即:出口函件62.74万件,进口函件56.99万件,转口函件5.11万件;包件16.78万件,即:出口7.17万件,进口8.86万件;转口0.75万件;汇票为27.84万张,即:出口19.93万张,进口7.91万张;报纸2257.72万份,即:出口的271.05万份,进口1986.67万份;杂志260.19万份,即出口的1.05万份,进口的259.14万份。机要文件为1.6579万份。其中:出口的6379件,进口的1.02万件。邮运方面,自办车船邮运493.38万袋公里,委办车船邮运为44.96万袋公里,转运邮件为7.69万袋。各项邮政通信业务服务收入分别为:函件28.61万元,包件20.20万元,汇票10.69万元,报刊发行34.99万元,机要通信0.51万元,集邮8.7万元。
  第四节 集邮
  80年代,域内兴起集邮热潮。1982年8月27日,市第一个基层集邮组织,黎明制药厂集邮会成立。9月,由工人文化宫发起,组织景德镇市职工集邮协会。11月5日,中山路集邮门市部正式开业,出售纪念邮票、集邮册、放大镜、量齿尺、镊子以及其它集邮用品。12月18日,市总工会向全市发出《关于在职工群众中积极开展集邮活动》的通知,并转发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江西省总工会关于搞好集邮工作的文件。同月20日,市职工集邮协会正式成立。1983年,市邮电局正式开办邮票预订业务。
  1984年初,市职工集邮协会举办全市职工首届“邮展”,参展单位27个,35人参加,共展出52套专题,92个镜框的邮展品。5月,举办“中外邮品展览”。6月1日,为对青少年进行集邮宣传教育,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王锡昌个人邮票火花展览”。8月,成立景德镇市邮票公司。11月,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广播电视局等单位的通力协作下,成立景德镇集邮协会,全市各单位的集邮代表近200人参加。从而使集邮活动真正走上有组织、有领导全面健康发展的轨道。
  1984年12月24日至1985年元月5日,市邮电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集邮协会联合举办“瓷都首届迎春邮展”,展出30多部邮票专题计320多张邮票贴片展品,同时特邀江西省参加1983年全国邮展获奖的四部优秀展品参加展出。通过评选,有15部邮集获优秀奖。
  1985年9月,市集邮协会会刊《瓷都邮苑》创刊。10月,在东郊开办新厂集邮门市部。同年,市邮票公司制作并发行“瓷都艺苑”美术明信片第一组,受到全国广大集邮者的喜爱,在全省集邮业务首次竞赛评比中,被评为全省先进邮票公司,同时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1985年底,市交通局成立系统集邮协会。至此先后有七一三厂、八五九厂、四三二一厂、光明瓷厂、陶瓷机械厂、第十一中学、第二中学等单位成立集邮小组,并举办邮展和集邮讲座活动。有30多个基层集邮组织加入市邮协。当年组织集邮交换75次,集邮知识讲座4次,集邮活动日5次,基层集邮组织邮展10余次。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卷下限止于1985,记述了景德镇的计划志,统计志,物价志,标准计量志,工商行政管理志,财政志,税务志,金融志,审计志,交通运输志,邮电志,粮食志,商业志,对外贸易志,物资志,房地产管理志,环境保护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