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事业经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18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事业经费
分类号: F810.756
页数: 11
页码: 132-1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的教育事业费、文化事业费、卫生事业费和其他事业费支出。
关键词: 景德镇 事业经费 支出

内容

1951〜1985年,景德镇市共计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15389.74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24%。1985年支出达1896.64万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27.9%。从国民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看,最小的是二五时期,占财政支出的16.3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7年(1979〜1985年),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该费类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4.7%。
  教育事业费 1951年以来,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至1985年,由财政拨款在教育费中列支的各级各类学校共计491所。其中:高等学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职业学校4所,中学38所,小学439所,其他教育机构8所。职工总人数达4363人,全所费用支出913万元,比1951年增长了138.3倍。
  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始于1958年。是年,为新创办的3所高等学校追加经费,还包括共大分校经费,高等业余教育经费等项费用,共计支出27.94万元。据1958〜1985年的统计(缺1968〜1971年),全市共计支出526.83万元,平均年支21.95万元。其中1985年支出43.5万元,比1958年增长55.7%。
  中等专业学校经费 指中等师范以及各种专业学校经费。1953年,中等专业学校经费支出13.57万元,其中主要是师范学校的开支。1954年,师范开支的工资总额为3.72万元。1957年增设陶瓷技术专业学校1所,学生人数210人,教职工人数39人,因而经费比上年增加13.58万元。1958~1973年,中等专业学校经费支出在3万元左右。1974年支出16.1万元。以后支出逐年增加,至1985年实支38万元,占教育费的4.16%。
  中学经费 是教育部门举办的普通中学经费,占教育费的比重最大。历年来变化较大的有这样几年:1953年有中等学校2所,学生1234人,比上年增加170人。中学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64.73%。1959年,各级中学增加到5所,享受助学金的学生增加到471人,经费比上年增长23.8%。1964年各级中学发展到7所,人员经费增加3.2万元,增加修缮费3.9万元,增加设备购置费2.2万元,中学经费比上年增长53.9%。1971~1977年支出比较平稳,平均每年增长约3万元。1978年,各级中学已发展到35所,学生41983人,教职工1077人,工资较上年增加6.8万元,补助工资增加2.6万元,助学金增加1.5万元,公务费增加2.2万元,修缮费增加19.7万元。1979年有中学39所,学生和教职工也相应增加,因而工资开支增加11.2万元,补助工资增加9.5万元,公务费增加2.5万元,设备购置费增加3.7万元。1980年工资比上年增加12.9万元,补助工资增加17.3万元,修缮费增加17.8万元。1980年以后,中学经费迅速增加,每年都有20万元到30万元的增长额。到1985年,中学经费支出达334万元,占教育费的比重比1953年增长32.6倍。
  小学经费 1951年,初等教育费中含小学经费和幼儿教育费,1953年单独设小学教育事业费。1952~1967年期间,小学教育事业费占教育经费的比重为29.9%,1968~1979年占教育事业费的比重高达38.2%,1980~1985年期间,为了解决小学住房条件,大幅度增加修缮费用,5年共计支出75.5万元。因而小学经费大幅度增加,至1985年,全年经费支出265万元,小学经费占教育费的比重达29%,仅次于中学经费。
  幼儿教育经费 1959年,此项经费与小学经费合并,改为初等教育经费,次年又重新单独设此项经费。1968~1971年无此项支出数目。1971~1979年的历年决算,将此项经费并入其他教育事业费内,直至1980年才恢复。景德镇幼儿教育事业费,自1953~1985年中,单独列支经费的仅有20年,共计支出60.5万元,平均年支3.03万元,占同期教育支出总数的2.2%。1985年开支5万元,占当年教育支出的0.55%。
  教师进修及干部培训经费 包括教育部门举办的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师资培训班及其利用假期集中举办的师资训练班等经费。1952年在文教卫生费类中单独设干部训练费一款,当年支出0.53万元。1968~1978年没有单项列支,并入其他教育事业费。据有单项列支的年度统计,全市共计支出39.28万元,平均年支2.07万元。
  业余教育经费 主要包括教育部门举办的业余文化学校,以及扫盲事业开支的经费。1951年设立工农业余教育费,1953年增设扫盲事业费,1956年改为业余文化学校及扫盲教育经费。“文化大革命”期间,并入其他教育事业费类。1976年恢复设置业余教育经费。1981年将此项经费分列普通业余教育经费和高等业余教育经费两项。
  民办教师补助费 这是国家对农村社队和城市街道等民办教师的补助费。1963年以前单项列支或者并支其他教育事业费。1963年后,支出逐渐增大,单独设项作为常年支出。1963年支出2.68万元,1985年,民办教职工人数已达1373人,支出达47万元,占当年教育支出的5.2%。
  其他教育事业费 这项经费包括教育部门直接开支的教学业务指导费、招生费、教材编审费、业务资料印刷费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事业编制的人员经费,还含有历年支出甚少的科学研究费、职工教育费、盲哑学校经费、部队干部转业文化学校经费、劳动部门技工学校经费、精减人员经费、半工半读学校经费等其他教育事业费。历年科目变动频繁,支出幅度变化较大。
  文化事业费 1952年,分设文艺事业费(包括艺术表演团体经费)、社会文化事业费(群众文化经费),音乐事业费、美术事业费和图书馆经费。1953年后设有文化馆、文化站经费,为了统一口径,将其并入群众文化经费。1968-1975年决算没有分项,1976年以后才逐渐恢复分项支出。据统计,1951-1985年(缺1968年、1969年),全市文化事业费共支出1138.47万元,平均年支34.5万元,占同期文教卫生事业费的7.62%。
  文化事业费部分年分变化情况较大:1953年,群众文化经费增加5.6万元,文化事业费支出比上年增加4.01万元。1955年增设图书馆1所,工作人员10人,增加图书馆经费2.52万元。1957年,电影院、电影放映队、剧场经费增加2.51万元,文化馆经费增加1.1万元,文化事业费支出比上年增加4.38万元,增长85.9%。1958年,文艺机构人员经费增加1.58万元,文化馆(站)经费增加1.35万元。使文化事业费大幅度增加,当年支出达12.12万元,比上年增加2.6万元。1960年,艺术表演团体经费增加2.13万元,图书馆经费增加9.62万元,中等专业学校经费增加2.93万元。比上年支出增加17.54万元,增长1.41倍。1961年文化支出较上年减少6.71万元,主要原因是图书馆经费比上年减少7.16万元。1962年精减职工,人员经费大幅度降低,文化支出比上年减少9.76万元,下降41.8%。1964年,剧团工作人员比上年增加308人,艺术表演团体经费比上年增加12.7万元,比上年支出增加10.54万元,增长77.7%。1967年,文化站比上年增加10所,工作人员增加319人,增加文化经费2.37万元,专业剧团增加1所,因而艺术表演团体经费比上年增加7.25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16.5万元,增长61.3%。1970〜1975年文化事业费没有分项统计,支出波动幅度不大,平均年支出在31.3万元左右。1978年比上年多支7.29万元,其中艺术表演团体经费比上年增加8.93万元,中等专业学校经费增加4.5万元。1980年文化支出比上年增加25.06万元,主要是因为文艺机构人员增加,工资标准提高以及增加副食品价格补贴,因而增加人员经费7.45万元,修缮费7.53万元,其他文化事业费11.79万元。至1985年,文化事业机构已达11个,职工人数446人,经费支出已达97.3万元,支出增长15.8倍。
  卫生事业费
  医院经费 主要包括卫生部门所属城市综合医院,独立门诊部、各科专科医院、疗养院、县医院的补助经费。1951年,新办卫生事业不多,卫生事业费支出仅6.81万元。1955年有综合医院1所,病床150张,医务人员110人,经费开支74.49万元,比上年增长70.86%。1960年,医院工作人员工资全部由国家预算开支,增加了差额补助费,比上年增加29.07万元。1962年减少了差额补助费6.4万元,比上年支出减少10.46万元。1974年城市医院医务人员增加23人,增加病床70张,因而增加差额补助费19.15万元。1977年城市医院较上年增加差额单位开支人员66人,病床84张,因而增加差额补助费18.63万元,支出比上年增长42.37%,1978年以后,由于城市医院增加,规模扩大,人员工资标准提高,因而医院经费增长迅速。至1985年,医院经费支出已达205万元,占当年卫生支出的53.4%。
  农村卫生院补助费 主要是公社卫生院和集体所有制公社卫生院补助费。历年来,由 于农村卫生系统的不断变革和发展,预算科目变化也较多。1972年以前,没有单独设农 村卫生院补助费款,有些年度设有卫生所建设及辅助费。医疗保健机构经费,有些年度 则在城市医院经费合并支出,没有单列。自1972年起,才分设区、公社卫生院经费,1983 年改为农村公社卫生院补助费。1972〜1985年共支出355.11万元,平均年支25.36万 元。在这14年中,除1979年略有递减外,共余都有较大的增长,1985年年支50.5万元, 比1972年增长3.9倍,占卫生支出的14.27%。
  防治防疫事业费 包括卫生部门所属卫生防疫站、专科防治所(站、组)、医疗防疫 队、食品检验所,检疫所等机构经费;防疫药品.器械和生物制品购置费;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费、预防注射和急救费;卫生部门的监督业务费等。1953年设有 防疫站1所,支出2.94万元。1956年,增加防治机构1个,相应增加人员经费1.21万 元,增加房屋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近万元,比上年支出增长92.7%。1978年比上年支出 增长20.2%,其中业务费增长2万元,设备费增长3.2万元,修缮费增长1万元。自1981 年起,对卫生防疫人员实行防疫津贴制度与副食品价格补贴,人平补助工资提高50元,全年共增加辅助工资3.2万元;同时增加修缮费1.2万元,全年比上年支出增长23.4倍。到1985年,景德镇市卫生防治防疫机构有3个,职工26人,全年经费支出增加到33万元。1951~1985年(缺1968~1970年),共计支出533.63万元,占相应年度卫生费支出的32.45%,仅次于卫生经费。
  药品检验机构经费 指卫生部门所属的各级药品检验所经费。此项经费多数年度并在其他卫生事业费类,在1951~1985年期间,只有7年单独设项列支,共计支出24.12万元,平均年支3.45万元。1985年,景德镇市设有药品检验机构1个,职工15人,全年支出12.8万元。
  妇幼保健经费 包括妇幼保健机构经费,业务费和妇幼医疗减免等费用。1952年在卫生事业费中设项列支,1961~1963年以及1968~1975年期间,并入其他卫生事业费内。妇幼保健经费支出历年很小,19年中,共计支出20.39万元,平均年支1.07万元。1985年,全市有妇幼保健站2个,职工以工资目开支人数17人,经费开支1.9万元,占当年卫生费支出的0.5%。
  科研机构经费 1967年以前,科研机构经费开支很少,只有1966年突破1万元。1973年以后,支出逐渐增加,1978年增加了科研机构的设备购置费,支出11.43万元,达最高纪录。1985年,景德镇卫生部门有独立的科研机构1所,职工25人,全年支出4.5万元,占卫生事业费的1.2%。
  中等专业学校经费 1952~1959年划归教育事业费中的中等专业学校经费,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支出。1960年有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人数78人,年末职工人数13人。当年支出2.51万元,占当年卫生事业费的4.4%。1962年精简了人员,压缩了经费开支,支出减少1.63万元。在1966~1977年期间,经费支出回升。1968~1972年,项目并入其他卫生事业费用内。1980年,增加学生153人,职工增加9人,相应增加人员经费6.12万元,又增加修缮费、设备费和业务费2.1万元,比上年支出共增加11.75万元,增长96.54%。据1960~1985年(缺1965年、1968~1972年)的统计,共计支出180.96万元,平均年支9.05万元。
  其他卫生事业费 包括卫生部门所属医疗机构开支的各种医疗减免经费、爱国卫生运动业务费、红十字会和其他医药学术团体补助费以及各级主管部门之业务费等。自1951年起设置其他卫生事业费,由于经费支出项目变化较频繁,因而变动幅度较大。1985年实支51.7万元,占卫生支出的13.5%。
  公费医疗经费 1950年,规定了机关工作人员医药费预算标准,每人每月大米8斤折款计算。1952年上半年改为每人每月1.5元,由财政部门统一掌握开支,或拨交医疗部门掌握使用。同年7月,决定将公费医疗办法分期推广,凡各级政府、党派、团体、各种工作队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经济建设等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和革命残废军人均可享受公费医疗待遇,除私立中学及乡村小学、乡干部暂缓执行外,均已全面执行。1953年2月规定,公费医疗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门诊、住院所需的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经医师处方的药费、及妇女干部、职工生育住院所需的医药、房间、手术等费用。1965年以后,又包括因病所需的材料费,X光透视照片费、化验费、输血费、结扎费、接生费、产前检查费、补牙费以及医生根据病情处方,在规定医院供应的一切医药品(包括滋补药品在内)费用;经公费医疗主管部门批准的健康检查和经组织批准报考各类学校、规定检查项目所需的健康检查费等。享受公费医疗的单位和人员不断增多,公费医疗开支范围不断扩大,公费医疗经费的支出增长较快。据统计,1953~1985年(缺1968~1970年),共计支出792万元,其中1979~1985年共计支出484.58万元,平均年支69.23万元。1985年支出125.47万元,比1953年增长341.5倍,享受公费医疗的人数达18427人,比1953年增长12.5倍,每人年平均支出69元。
  其他事业费支出
  科学事业费 包括科学事业费,科协事业费、社会科学研究费,自然科学研究费、档案事业费、其他科学事业费等项。1960年,在科学事业费款下设科学研究费、干部训练费两项,当年支出13.18万元。1962年以后支出逐年递增,至1985年,有科学机构11个,其中档案馆2个,职工总人数57人,科协系统的协会45个,社会科学学会2个,全年开支71.24万元。据1958~1985年统计(缺1958年、1959年、1971年),共计支出356.11万元,平均年支15.48万元。
  体育事业费 1953年,单独设置体育事业费款。1960年,设有体育竞赛费、体育场所经费、体育训练费和其他体育事业费。1963年又增设国防体育活动费。1985年,体育事业经费含体育竞赛费、体育训练费、体育场馆补助费、科学研究费、中等专业学校经费、其他体育事业费。当年有各种体育机构9个,职工89人,支出达43.4万元。1951~1985年(缺1968~1969年)共计支出382.48万元,平均年支11.59万元,占同期文教卫生事业费类支出的2.56%。
  文物事业费 包括博物馆经费、文物事业机构经费、文物保护费、其他文物事业费。1952~1962年在文化事业费中设有博物馆支出数字,1963~1965年在文化事业费款单独设文物事业费项,以后多年又未单独列支,到1976年才在文教卫生事业费类单独设款,1976年和1977年文物事业费款支出主要是博物馆经费。1980年,将图书馆经费从文物事业费内划出,并增设文物保护费一项。1983年增设文物事业机构经费。自1976年起文物事业费支出的增长速度较快,到1985年共计支出207.21万元,平均年支20.72万元,1985年有博物馆1个,在工资目开支的职工人数50人,全年开支36.3万元。
  广播电视事业费 1952年在新闻支出款内设广播事业费项支出。1953年,单设通讯及广播支出,1959年无此项支出数字,1960年起通讯和广播支出款内分设通讯和广播事业拨款、通讯事业费、广播事业费3项。1979年起,按广播电台经费,电视台经费、县广播站经费、科学研究经费、中等专业学校经费、其他广播事业费六项范围分别统计。到1982年,才改称广播电视事业费。据1952~1985年(缺1959年、1968~1969年)的统计,共支出382.48万元,占同期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的2.58%。
  计划生育事业费支出范围包括手术减免费、避孕药具经费、科学研究费、其他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经费、独生子女保健费、其他计划生育事业费。1964年开始设置计划生育事业费款,1968~1970年财政决算无分款决算数字和支出情况,1971~1973年,国家预算科目取消计划生育事业费款,改在卫生支出款内设项列支。从1974年起,计划生育经费从卫生事业费中划出,单独分设款。1976年后,按经费使用性质分项列支。景德镇市计划生育事业费自1964年单独列支以来,据16年的统计共支出272.1万元,平均年支17万元,其中:1983年比上年增加支出46.6万元,1985年比上年增加29.6万元,增长72.35%。
  地震事业费 分为地震机构经费,群测群防费。景德镇市1977年始有地震事业费支出,当年支出业务费0.15万元,以后逐年发展,在1977~1985年期间,地震事业费共计支出6.08万元,平均年支0.67万元。
  党政群干部训练费 1951~1962年,该费类中设有类似的干部训练费一款。1963〜1981年期间在行政支出内列报。自1982年起,从行政事业支出中划出,设置党校事业费,1985年改为党政群干部训练费。当年,全年支出2.6万元,比上年增长15.8%。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卷下限止于1985,记述了景德镇的计划志,统计志,物价志,标准计量志,工商行政管理志,财政志,税务志,金融志,审计志,交通运输志,邮电志,粮食志,商业志,对外贸易志,物资志,房地产管理志,环境保护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