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运行监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11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运行监督
分类号: C829.23
页数: 2
页码: 27-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建国初期以来统计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监督的情况。
关键词: 景德镇 运行 监督

内容

1953~1978年,统计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监督形式,主要是通过定期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计划完成好坏的原因,以提供给领导决策参考。一般为每季检查一次,对重要的工业生产指标则按月检查。1953年8月14日,市政府统计科首次编印出对全市国民经济计划报告情况的检查报告,全面系统地反映是年上半年工业、基本建设、贸易与市场、合作、税收、银行、交通、邮电等8个方面的计划完成情况。报告针对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的计划完成率仅36.36%,63.64%未完成计划,工业产值计划完成率为33.34%,未完成计划者达66.66%等问题,通过分析,找出计划完成进度差的5条原因,并提出加强计划管理的措施,引起领导重视。因此,第三季度,计划执行情况明显好转,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计划完成率上升到54%,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率达到94.97%。
  “大跃进”期间,统计监督的功能削弱。1962年,统计对经济运行的监督功能逐步恢复,但监督力度显得不够。“文化大革命”期间,统计监督基本中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统计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监督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98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明文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现统计监督。”从而把统计对经济社会运行监督的功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此,景德镇市在统计监督方面,开始突破过去的框框,在更深的层次、更广泛的范围实施: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监督由过去单纯监督计划执行转变为对国民经济多领域、全过程的监督。从1985年起,坚持按月提供《国民经济宏观监测资料》、《工业生产进度资料》、《城市居民生活与市场物价资料》等,对国民经济运行及时地实施全方位监督;在监督内容上,实现向深层次的转变。1984年以来,统计对经济运行的监督,由提供一般性的监督资料,历经分析与资料配套,调查反映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揭露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发展到对属于“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更深层强化统计监督;在监督层面上由经济向社会转变,对物价问题实施重点监督,除按月印发纵横向物价资料外,还做到月月有调查分析。并针对不同时期社会各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反映和披露,特别是通过对人口膨胀给城市带来的交通拥挤,住房拥挤,升学就业困难,物资供应困难,环境污染严重,职业、传染病危害严重,犯罪率高等7个方面问题的调查分析与披露,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界的普遍关注。较好地发挥了统计监督作用;在监督方式上,实行内部反映与外部公开相结合。内部反映主要是向市委、市政府提供时效性、针对性强的简短信息。1985~1990年,共发送简明信息600余条。外部公开就是通过景德镇日报、市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渠道,定期或不定期地公开发表年度统计公报,季度统计报告及其他统计信息,其中既公布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也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起到公开监督的作用。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卷下限止于1985,记述了景德镇的计划志,统计志,物价志,标准计量志,工商行政管理志,财政志,税务志,金融志,审计志,交通运输志,邮电志,粮食志,商业志,对外贸易志,物资志,房地产管理志,环境保护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