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统计服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111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统计服务
分类号: F127.56
页数: 3
页码: 23-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统计服务的发展。其中包括提供资料、分析报告、信息发布等的情况。
关键词: 景德镇 统计服务 统计资料

内容

第一节 提供资料
  景德镇市统计资料整理、编印工作始于1954年,按其系统性、规范化程度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1954~1980年,编印的资料内容均较简单,指标容量较少,版面大多在100页左右,且多是小册子。资料形式有两种,一是年度资料本。从1958年起,每年编印一本《景德镇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除1967~1969年因“文化大革命”一度中断外,到1980年共计编印19册;二是历年统计资料汇编。共编印7册,分别是《历年统计资料录编》(1954年9月编)、《景德镇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50~1957)》(1958年10月编)、《景德镇市十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49~1958)》(1959年8月编)、《景德镇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67~1969)》(1971年11月编)、《景德镇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49~1964)》(1964年9月编)、《景德镇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2)》(1973年10月编)、《景德镇市国民经济发展概况(1949~1978)》(1979年8月编)。其中1954年9月编印的《历年统计资料录编》,系市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的统计资料书籍。该书由市人民政府计划统计科搜集、整理、编撰。其内容含1949~1954年上半年全市工业、贸易合作、财政金融、交通运输、文教卫生、农林水利、社会、基本建设等8个方面的资料,部分主要指标录有民国期间几个重要历史年度1912年、1923年、1928年、1935年、1939年、1947年、1948年的资料,对当时的计划管理和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1980年11月,市统计局恢复后,始终把搜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统计基本工作和行之有效的统计服务内容常抓不懈,使这一工作逐渐步入正常化、规范化轨道。这期间,每年编印发行10多本成册年度资料,每5年整理编印一本大型历史资料,至1990年,共编印发行各种统计资料100余册。除全面、系统反映一个年度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概况的年度统计资料本外,还有综合反映新中国成立35年、40年以及某一历史时期全市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大型历史资料;有具体反映全市社会领域基本情况的《景德镇市社会统计资料》,从1984年起按年编印;有客观反映城市居民生活与市场物价情况的《城市人民生活与市场价格资料》;有适合横向交流发展需要、每年搜集整理编印的《省内十一地市国民经济主要统计资料》、《闽浙皖赣九地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主要指标汇编》、《全国部分中等城市经济社会统计资料主要指标汇编》、《武汉经济协作区经济社会统计资料主要指标汇编》;还有便于领导携带与翻阅的《景德镇市情简介》,从1986年起每年4月编印发行等等。基本满足社会各界多层次的不同需要。与此同时,年度统计资料的编印体系亦日趋完整,指标群相应扩大,指标容量随之增多。每年编印的年度统计资料指标内容比1980年前编印的资料内容增加3~5倍。从1984年起,为了增强资料的时效性,以便在不同时间上用不同档次的资料满足不同的需要,对于当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开始做到提供一个系列三个档次的年度资料;第一档次突出一个“快”字,元月20日左右提供“简要资料本”,多为快报数,有主要指标260多个,便于领导了解情况,总结工作;第二档次突出一个“准”字,3月15日前后提供以年报主要指标汇编的“提要资料本”,有指标近600个,供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参考;第三档次突出一个“全”字,9月底前提供大本“年度资料”(即统计年鉴),约有6000个指标,可满足经济研究的需要。
  此外,在整理编印各类统计资料书的同时,还接待社会各界大量的统计信息咨询,每年开展咨询活动,无偿提供统计信息200多人次。
  第二节 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统计服务、特别是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服务的有效形式。1953年,统计分析开始起步,一般是在汇总统计报表的基础上,以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进度分析和报表文字说明为主要内容。1962~1968年,除定期撰写提供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分析报告给领导机关外,还开展一些专题调查,根据调查资料,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和统计分析报告,为市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制订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统计分析工作遭到削弱。70年代中后期,统计分析工作有所恢复,主要是对工农业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开展进度分析,如每月定期分析工业生产情况等。
  80年代以来,统计分析研究工作逐步被提到重要的地位。1980年,首创《统计资料》刊物。当年,通过《统计资料》撰写提供统计分析报告12期(篇)。1981年,印发13期。1982年15期。1983年27期。1984年,统计分析工作开始成为衡量统计优质服务的重要尺度。当年,印发《统计资料》50期,次年刊发统计分析报告82篇;《情况反映》刊登专题统计分析、统计调查报告20篇。1984~1990年,全局累计通过《统计资料》和《情况反映》提供统计分析报告1029篇。其中在全省统计分析评比中获奖的达13篇。统计分析报告内容,主要围绕8个方面:1.跟踪计划与政策,开展进度分析,定期反映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这类分析报告达387篇,占全部分析材料的37.6%;2.系统整理分析重大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其中主要包括五年计划执行情况,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等)。这类分析共有107篇,占总篇数的10.4%;3.综合分析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共撰写综合统计分析报告28篇,占总篇数的2.7%;4.专题调查分析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各领域取得的新成效,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类专题分析共有393篇,占总篇数的38.2%。其中关于陶瓷工业方面的专题分析达20篇以上;5.围绕振兴瓷都发展战略以及经济运行规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累计撰稿20篇,占总篇数的1.9%;6.开展分析预测。共撰写各类统计预测分析报告26篇,占总篇数的2.5%;7.开展民意、意向调查分析。共撰写12篇,占总篇数的1.2%;8.横向对比分析。主要有:“全国部分中等城市主要指标对比分析”、“武汉经济协作区主要指标对比分析”、“闽浙皖赣四省九地市主要指标对比分析”、“省内十一地市主要指标对比分析”等,这类分析,包括年度资料对比与季度资料对比两方面。共撰写提供对比分析报告56篇,占总篇数的5.4%。
  第三节 信息发布
  1984年,开始贯彻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精神,逐步实现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等5个转变,市内统计信息社会化进程逐步加快。1985年3月5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首次在《景德镇报》、景德镇电台和电视台公开发表《景德镇市统计局关于一九八四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公报》内容包括工业,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交通、邮电,国内商业,外贸,城市公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教育、卫生、体育,人民生活,人口共10项。从此,每年2月底或3月初,均在《景德镇日报》、电台、电视台公开发布关于上年度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公报内容均为十项。1986年7月,开始实行定期按季发布“景德镇市国民经济统计报告”的制度。当月5日,市统计局向《景德镇日报》、景德镇电台、电视台等3家新闻单位提供约2000字的“关于1986年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新闻”稿,《景德镇日报》7月7日以头版头条全文发表,电台、电视台也同时分别播发。至1990年底,累计按季公开发表季度统计报告18次,为让全市人民及时了解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推进政府经济工作公开化和实现民主监督制度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配合形势宣传,发布统计信息。1985年9~11月间,发布7篇统计信息,反映全市第六个五年计划执行情况。1986年配合景德镇日报社开辟《看形势展宏图》“国庆”宣传专栏提供6篇统计专题文章。1987年,国庆期间,市统计局通过《景德镇日报》、景德镇电台和电视台“国庆”宣传专栏发表《改革十春秋,瓷都展新姿》等12篇反映改革开放10年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专题宣传材料,并被市委宣传部推荐,编印成小册子向全市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发行千余册。1985~1990年,共通过报社、电台、电视台发表各类统计信息400余篇(条)。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景德镇市志-第四卷》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卷下限止于1985,记述了景德镇的计划志,统计志,物价志,标准计量志,工商行政管理志,财政志,税务志,金融志,审计志,交通运输志,邮电志,粮食志,商业志,对外贸易志,物资志,房地产管理志,环境保护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