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装饰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05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装饰工程
分类号: TU75
页数: 2
页码: 341-3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建筑业施工装饰工程的具体情况,主要介绍了室内饰面、室外饰面、特种抹灰等具体内容。
关键词: 景德镇市 建筑业 装饰工程

内容

解放前,建筑装饰工程,只有为数不多的商店门面作点装饰,且都是由外地营造厂进行。解放初期,贯彻“经济适用,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设计原则。所建房屋均不强调装饰,只在工人文化宫、陶瓷馆等公共建筑中做了比较高的手粉刷,其他建筑多为清水墙勾缝。1958年以后,受北京“十大工程”影响,一些临街建筑如群英堂等,进行了高级粉刷。此后,提倡“干打垒”精神,建筑装饰复又简化。1978年10月,兴建新宾馆,才改变了建筑装饰质感和色感贫乏的局面,并从上海、深圳等城市引进现代装饰技术。
  室内饰面 1958年,兴起机械抹灰革新活动,国内出现的各种粉刷机械均得以引进。次年,市出现隔膜式灰浆泵喷涂抹灰,用电动擦平。此项机械粉刷机具与木材防火剂等革新项目,送北京全国建筑展览会展出,木材防火剂获一等奖,机械粉刷机具获二等奖。并多次在江西省基建系统“双革”经验交流会上表演。曾在江西省无线电学校等工程上大规模使用。1973年,采用双柱泵为主机构成机械粉刷组装车在八挂山宿舍等工程使用,电动擦杆和灰浆喷咀等经多次改进,机械粉刷范围工效更高,粉刷质量平整光滑。次年,江西省建工局在市一建公司召开全省机械粉刷经验交流会,进行观摩鉴定。但由于机械粉刷要由高级技工粉补头角,费工不少,成本高于人工操作,因此,在建筑工地冷落下来,再次被手工抹灰所取代。
  传统楼房地面多为砖或木板铺地面。市人民政府和老宾馆地面采用席纹打腊木地板,以沥青玛蹄脂粘贴成型。传统天棚多为木板或灰板条。新建群英堂,原为万利板天棚,1965年纤维板的出现,取代了万利板天棚。天棚装饰广泛使用纤维板后,又使用穿孔吸音纤维板、石膏吸音板、钙塑板、浮雕塑料板、五夹板、贴墙布或喷塑等新型装饰材料。从合资宾馆开始,室内墙面全部采用聚乙稀墙布贴墙面,以后,科技馆等工程陆续使用。
  室外饰面 民用建筑工程,室外装饰多为白灰砂浆、水泥砂浆一般抹灰,少数公共和临街建筑采用水刷石、水磨石、斩假石、拉毛瓷石子等装饰抹灰。1965年,使用水刷绿豆砂。1977年,推广机械喷涂“干粘石”外粉刷,应用于新华书店、陶瓷学院等许多工程。1978年,新宾馆工程,采用通山生产的翡翠绿和桃花红大理石铺贴墙柱、预制人工大理石地面。外墙面镶贴乳黄色面砖,室内卫生间瓷板、锦砖等镶铺,外地面为缸砖等。光明电影院等工程,外墙面采用各色凹凸型面砖。火车站工程采用玻璃马赛克饰面。
  特种抹灰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特种粉刷广泛使用。特种抹灰主要有防水抹灰、耐热抹灰、耐酸耐碱抹灰、耐油抹灰、耐低温抹灰。油漆有不发火面层、钢屑面层、防火油漆、耐酸油漆等。其中防水抹灰主要以“五皮头”防水或掺加五矾防水剂的做法较为普遍。在工程堵漏时采用水玻璃拌水泥搓条抢堵及捶击嵌棉法等工艺,堵住后即做“五皮头”防水砂浆抹面。防腐蚀面层沥青类、水玻璃类、树脂类均得到使用。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5年,分农牧渔业志、林业志、水利志、茶业志、蔬菜志、乡镇企业志、电力工业志、电子工业志、机械工业志、轻化工业志、建筑材料志、建筑业志、医药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