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窑炉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04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窑炉建筑
分类号: F426.9
页数: 3
页码: 332-3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烧制瓷器的各式窑炉数量和品种统计概况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景德镇市 建筑业 窑炉建筑

内容

景德镇市烧制瓷器的各式窑炉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在国内是不多见的。有隧道窑、烤火锦窑、自动辊底窑、各种规格型号的电热窑;传统陶瓷龙窑、阶级窑、景德镇窑、倒焰窑、直焰窑、箱式窑、素烧窑、本烧窑、推板窑、台车窑、高帽窑、轮窑;有红炉、池炉、熔块炉、煤气炉、加热炉、退火炉;以及各种用途各种规格的建材窑炉、化工窑炉等。据市工商管理局调查统计,截至1949年6月,景德镇市烧制瓷器的窑炉共103座,其中柴窑81座,槎窑17座;阶级窑5座。从湖田古窑遗址出土的古窑还有马蹄窑、葫芦窑等。现择有代表的窑炉分述如下:
  景德镇窑 简称镇窑,又称蛋形窑。是我国陶瓷工业生产中的特有窑炉,历史悠久。曾一度成为国外陶瓷窑炉的典范。18世纪英国的纽卡斯特窑、德国的卡塞尔窑,都是模仿镇窑构筑的。
  镇窑分为柴窑和槎窑两种。柴窑约200立方米容积,以松柴为燃料;槎窑容积较小,以槎柴为燃料。因镇窑形似半个鹅蛋,又称蛋形窑。作为窑类属平焰式间歇式窑。其施工为景德镇“挛窑店”族传绝技,由余氏独家经营,有传子不传女之说。窑炉建造时,火坑较内地平均深1米,坑底不能浸水,必须建在干爽地基上。火坑建成后将窑墙地基夯平,窑门向窑囱处升高倾斜,在地基上铺砖地面,在地面上拉中线定出窑的中轴,由窑门3米处和挂窑处两侧拉直线为窑直墙线,窑头处和观音堂处放半圆曲线,为弧墙线。据此砌筑约2米厚护墙,护墙用红砖砌筑,内用碎砖和泥浆填塞,护墙高约3米。护墙与内墙之间留有空隙带,用以隔热和窑身膨胀收缩,空隙带宽20~30厘米,空隙间填上砂土。这些操作都可由一般泥工配合挛窑师傅进行,唯内窑墙和窑顶用23×8.5×3.5厘米窑砖砌筑,内窑墙竖向为曲度墙,曲度根据满窑时利用匣钵排列间隙的“灵活吸水孔”要求确定。由于常以“小肚”(位于“大肚”后约7米)为分装大小器匣钵的分界线,墙壁曲度突急。砌筑内窑墙要用搓泥压砌,即窑砖砌上墙后,要求达到用手力拉不开的程度。这是挛窑师傅的基本功,非一般泥工所能达到。当从内窑墙砌至发蓬时,由一名挛窑师傅将泥搓成面状,站在长条凳板上用力一抛,全部泥浆成弧状准确无误搭在砌窑砖面上,这是绝技之一;另一名挛窑师傅即将窑砖搓泥压贴一次成拱,弧度圆滑全在手中变化自如,且其所贴砌之窑顶上可以走人,这是绝技之二;整个窑体砌成卧式半个鹅蛋形,既不用模架,又不用尺规,仅凭手拉一条中线,依据握砖时大拇指与砖距离以“一支香”、“一拳头”等收分口诀,熟炼地将窑身各处纵断面构成半椭圆形。由于各处弧度略有差异,挛窑师傅以点吸黄烟斗的香的厚度和巴掌厚度作为坡率收分成弧度的尺度,坡率则以上悬中线和横拉斜线确定之,这是绝技之三。在距离顶蓬最高点往后1.8米处为“大肚”,窑身为烟囱的交界处为“挂密口”,紧接着沿烟囱底为一通道,两处侧墙称“燕尾”,是为了负荷烟囱重量而放置的。“挂密口”到“小肚”一段谓之“想理”,“小肚”至“大肚”一段谓之“窝里”。以上各段处断面排砖多少都有定数。“挂密口”后部囱底即“余堂”,囱下顶、墙合拱收头处为“观音堂”。砌至此位置时,窑身内胆墙即完成。窑顶最高处5.4米,前高后低呈14.5度坡度角。全窑留有15一18厘米的望火孔6个,即发火孔、分析孔、腰火孔等。内窑墙和窑顶砌好后,在护墙上部(即拱蓬下部)堆放7到8层横放窑砖,以保持窑顶被拱的横推力推塌。为增加护墙的整体强度,防止墙体分裂,常在护墙中置放木料增加墙体拉结力。窑底板面层铺厚约30~40厘米“老土子”,以利耐火保温。
  镇窑房是一栋面积近千平方米的穿逗式两层木构架建筑。窑炉位置占窑房的四分之一,其它均为两层楼台,台层高度9尺,为装匣、开窑、选瓷之用。二层楼台贮备松柴,楼面荷重每平方米1.2吨。构架是均为9×9尺的方形柱网,承重梁为高1.6尺拼合板枋,板枋上用1.8寸厚的跳板铺成,柱子采用木质密突的香樟及栎树,柱径一尺有余,荷重能力较大。窑户老板为节约造价,平日收集上述树干,其树干上部要求应能达到3道板坊穿榫入柱即可,其下部自然弯曲任何形状则不予计较。落地拼装时按柱脚实际尺寸调整磉位,然后起板竖架。其因材施工,巧于搭接,真可谓之匠心独具。1962年,在农村发展瓷业生产,采用杉木建造一批槎窑窑房,其造价比上述树干窑房为高。
  倒焰窑 结构简单,设备费用低,适合小规模生产,适用于不同烧成品的制品的烧成。可以根据制品的烧成要求灵活地改变烧成气氛。但是,装窑、烧窑和开窑应由熟炼工操作。由于窑体积蓄热量高,不仅燃料消耗量大,而且拉长了每窑的周期,降低了窑的生产能力。由于以煤为燃料,污染严重。
  景德镇以煤代柴烧制瓷器,很早就进行过多次试验。民国14年(1925),景德镇陶务局在莲花塘五龙庵侧建造了一座8立方米倒焰式方形煤窑,并聘日本人中原燎之为烧炼技师,但未成功。1955年,市陶瓷研究所建造一座5.6立方米小方形倒焰窑,于次年1月30日试烧成功。接着建国瓷厂五分厂(今宇宙瓷厂)建造6座方形倒焰窑。1957年,市第二制瓷社建造3座93立方米圆形倒焰窑,试烧成功。但由于造价较高,所费“三材”较多,难于推广。1958年,进行窑炉和烟囱改革,7月下旬,在城区马鞍山进行试验圆形倒焰窑快速施工,六昼夜建成。8月2日,烧成色面清白瓷器。中共市委决定全面推广。截至是年11月底,全市共建造倒焰窑164座。均由市建筑公司施工。
  隧道窑 1963年从中捷技术合作项目——景德镇瓷厂隧道窑工程引进建造技术,并根据山东博山第一条煤烧隧道窑建造经验,自行设计第一条隧道窑。1965年,由市建筑公司分出的窑炉修建队,在光明瓷厂建造第一条隧道窑。嗣后,红旗、建新、红星、东风、新华、宇宙、为民瓷厂和钵体厂相继建成煤烧隧道窑。至1976年,陶瓷系统共建成煤烧隧道窑15座。这些窑长短不一,截面积各不相同。其长度有46米、50米、60米、67米、70米、81米、87米。1976~1984年,在为民、红星、景兴、红旗、红光、建国、艺术、人民等瓷厂相继建成油烧隧道窑16座,九九九厂等三线工厂也建成了隧道窑。窑炉修建队改为窑炉建筑安装公司后,承担了南起海南岛、北至佳木斯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建造新型辊底烤火窑31条,改进电热烤花炉238座。陶瓷系统隧道窑,一般由陶瓷工业设计院设计,多由窑炉建筑安装公司施工。
  轮窑 1955年,在河西砖瓦厂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造18门轮窑,烧砖质量良好。1959年,自行设计建造的28门轮窑,烧砖质量更好。均由市建筑公司承建。
  推板窑 是烧制陶瓷面砖的多室式窑。窑为长方形的燃烧通道,用主墙将通道分成许多小的孔道窑室,又称多孔窑。每孔窑室令容一道推板通过,有20孔窑和24孔窑之分。24孔窑长13米,宽5.6米。这些孔道窑室再被炉底的通风道系统地连成一个环形,24、孔窑内部分成两座12孔小截面积的窑,由一道纵向隔墙隔断,以避免火路互相干扰。
  阶级窑 1948年,艾荣生瓷厂首次在马鞍山建成,为一座4间3窑室的阶级窑,以杂柴为燃料。窑长2.6丈,宽1.2丈,容量80担瓷坯。
  隧道锦窑 用于烘烧釉上彩的低温窑,采用辊球推笼式将瓷器送入窑内烘烤。1957年,从湖南引进此项设计,于12月27日在市美术合作工厂建成,试烧成功。1958年陆续推广。由市建筑公司承建。
  烟囱 镇窑烟囱,高18~19米,烟囱上下的横断面呈鸭蛋形,上口横断面为1.75~2平方米。烟囱用窑砖自“燕尾”侧墙和“观音堂”弧墙以及“挂窑口”顶蓬往上砌筑。单砖墙厚仅8.5厘米。采用泥浆灰料粘结,用长条凳作脚手架随砌随搭,往上升高。砌至顶部用窑砖一层压一层直至烟囱尖,呈钢笔尖形,此尖体面向窑口,以一块砖压住收头。外表糊上黄泥浆,并用粗铁丝加竖木板打箍加固。
  1958年,试验倒焰圆窑烟囱,主要仿镇窑烟囱建造,烟囱高21~27米,俗称“土烟囱”。圆窑推广活动中,尚有20余座保存至今。其中座落在东风瓷厂渣片地基上30米高的烟囱设计较为特殊。(1)其烟囱按隐蔽风区实测,进行风力折减计算,深基改为浅基,30米高砖烟囱基础埋深仅1.2米,基础板所用钢筋仅0.9吨。(2)烟囱砖体薄,减轻自重三分之一。(3)取消一米一道10厘米×1厘米钢板铁箍,改用空气排潮防膨胀措施,仅用少量钢筋砖箍。(4)采用内脚手施工或挂篮脚手施工。景德镇瓷厂60米钢筋混凝土烟囱,采用“爬模法”施工;景德镇发电厂、焦化煤气厂100米混凝土烟囱,采用“滑模法”施工。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5年,分农牧渔业志、林业志、水利志、茶业志、蔬菜志、乡镇企业志、电力工业志、电子工业志、机械工业志、轻化工业志、建筑材料志、建筑业志、医药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