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民用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04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民用建筑
分类号: F426.9
页数: 6
页码: 323-3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民用建筑的具体情况,主要介绍了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公共建筑等具体内容。
关键词: 景德镇市 建筑业 民用建筑

内容

住宅建筑 景德镇古代民居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80年城乡136处明代建筑的发现,震动了中国建筑界和考古界。
  明代住宅建筑,其外围大部用砖墙围闭,外墙一般不开窗,大门建有砖石门罩,少数于正面开门,多数是从侧面左前方开门;住宅多为中小型,1宅1户,有平房及楼房两种形式。其平面布置多以天井为中心构成小院子。正房的开间宽、进深长,明间尺寸更宽些用作客厅,左右次间为卧室,正房的廊房则比较狭小,正房与廊房用天井解决采光、通风与排水。一般住宅前后两进有2个天井,多进则有3个乃至更多天井。城镇民房,一般都为三间五架式。镇民建造住宅并不单纯为生活所用,往往“家店一体”、“户厂一致”。故其正室多不封闭,廊房走廊几与房宽,以利陈设货物或置案画瓷之用。这种工商兼住宅在国内古建筑中独具一格。其开敞的正堂既高且宽,梁柱选用粗大的木料,前檐柱直径达60厘米。城区花园里1号明代住宅柱径硕大,均在30厘米以上。前檐柱的间距一般大于前步柱以增加正堂的气势,并给正间以开窗的位置,前额坊的中段柱直径又大于前檐柱,两端有急刹的梭形收分,起拱较高,呈月梁形式,配以略有收分的梭柱,称“月梁梭柱”。住宅木质雕刻或砖石雕刻十分精致,其花色纹样多与瓷器彩绘纹样类同。在现存的明代民居建筑中,较典型的有:景德镇市祥集弄3号、11号两幢住宅,均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其中3号为一层两进,高6.03米,正堂平面5.4×4.48米,是典型的三间五架平面,正堂结构为三柱五檩三穿形式。采用穿斗木构架,一穿枋为叠合板梁,二穿枋则做成双步四梁,以连系栋柱和金柱,月梁曲率较大,矢高约1/6跨。堂屋上不设阁楼,正堂前的轩廊为弹弓顶棚,轩梁亦为月梁形式,顶棚上铺仅有3毫米厚的可弯曲的木望板。宅内雕饰为元代风格;11号为一层一进(二进已毁),高5.09米,正堂平面为6.36×4.7米,梁柱跨度大,雕刻精美,纹饰丰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的民居原为瓷行,面阔增至5~7间,并有宽敞的前廊,开间大,进深长。前有较大的天井,傍后墙开3个小天井,均以满足瓷行功能需要而有所变化。
  解放前,瓷业工人多数住坯房屋,有的居民住竹棚。民国36年(1947)实际住宅建筑面积为64.4万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积极改善居民居住条件,1956~1962年,新建住房12.22万平方米,其中“民建公助”住房5.28万平方米。住宅建筑多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采用木构架式简易平房,共用厅堂、厨房,四户合一幢,或以斗砖墙为主的砖木结构2~3层双单间住宅。1963~1973年,由工厂企业等单位分散兴建一批二、三层砖混住宅工程,采用砖墙承重,设钢筋混凝土圈梁,预制多孔板铺楼层、槽形板盖屋面。1973年以后,多采用市建筑设计室73-1型住宅通用图和房管住宅通用图建造,每户建筑面积控制在45平方米以内,独家厨房,有阳台,通风散热较好,但面积偏紧,设备不全。至1979年共新建各种结构住宅工程61.76万平方米。1980~1985年,新建五、六层砖混结构住宅面积73.84万平方米。1985年,城区实有住宅面积129.9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1949年的3.3平方米上升到5.3平方米。工程均为砖混结构,阳台加宽,厅堂加大,独厨独厕。住宅区的建设注重配套设施工程。即一般配有教育、文娱、商业服务网点等。
  如广场住宅商店工程,一楼为商店,二楼以上为住宅。住宅出入口从大楼北面天桥上楼,将住宅与商店两个不同用途房屋联合建造而成。
  商业建筑 古代的商业建筑多脱胎于民居,前店后坊。境内保存的明清时期古商店建筑中,以三闾庙古街建筑较为完整。市街店铺多为清代建筑。其建筑形式可分为两种:(1)土库门面,不开窗,柜台多设计于正堂,廊屋处作为设店,后面多为货栈带住家。木构架用料既大且讲究,薄线砖墙,土瓦屋面,四水归堂,天井采光,青石铺地。(2)铺板门面,进门则白灰砖柜台,前为店铺,后为作坊带住家,店铺上有暗楼可住人。木构架斗砖墙或窑砖墙,土瓦屋面临街披水。城区的瓷器街尚有部分店铺仍保留原来风貌。据清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瓷器街颇宽广,约长二、三百武。……街两旁,店铺张列,无器不有”。座落在城区老弄口的金春馆,为明末清初所建2层3开间木结构饮食店,纵深1丈,中进为大天井,后进为小天井。今公和第一圃饮食店,初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店铺前设柜台和前楼梯上前二楼,后进厅上后二楼,分“新楼”和“青莲阁”二处。前后楼之间南侧有一露天花园,设有金鱼池、葡萄架及花卉等园林构筑物,曾植名贵花卉百余种。店堂各部均饰有十分典雅的木雕条屏挂幅以及名人书画。
  解放前,商业建筑一般多为砖木结构,绝大多数是二层楼,底层为较宽广的营业厅,二层装木板壁住人和堆放货物。其中吊楼与花楼,为推板门商店,多在店二层设置吊楼与花楼,其楼“占天不占地”,别具一格。较典型的为金家弄商店所保存的老店房。
  解放后,商业建筑发展较快。1957年6月15日,市百货商场3层砖木结构楼房竣工,1958年下半年市百货公司大楼、联合大楼竣工。这批工程均由市城建局设计室陈谷凡设计,市房管局修建公司施工。景德镇饭店工程,1959年开工,外墙为青砖眠砖墙承重,隔墙则为斗砖墙,木板楼面。中部为7层,两侧为5层。中部底层大厅为砖柱承重的钢筋混凝土围廊,楼梯、走廊、卫生间亦为钢筋混凝土构造。中部第7层为9米×9米1/4砖薄壳拱顶的亭楼,两侧均由木桁条机瓦屋面。1962年1月1日竣工,建筑面积9363平方米。挡土墙及台阶均采用红石砌筑,后有大饭厅,由市城建局设计室陈谷凡、杜永源等设计,市建筑公司施工。百花饭店,1980年7月8日动工,1982年9月15日竣工。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主楼6层,西南各为3~4层,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市二建公司施工。市第二百货公司,建筑面积6154平方米,混合结构2~6层(与瓷石矿住宅组合建造),1983年1月23日开工,1985年1月竣工。由陶瓷工业设计院设计,市一建公司施工。
  景德镇宾馆主楼工程,1978年10月破土动工,部分钢筋混凝土框架与砖混组合结构,4层楼房,内装修粘塑墙布,大理石和水磨石地面,吸音纤维板装饰平顶,室内为席纹地板,有空调、采暖、消防等设施。外墙为奶黄色面砖贴面和大理石装饰,玻璃钢窗。于1979年7月1日竣工,市建一公司承建,投资170万元,续建工程有餐厅。
  公共建筑 解放前,市内公共建筑主要有御窑厂建筑群、西塔、县衙署、宗教、祠堂及会馆等建筑。
  御窑厂建筑群 御窑厂在市城区珠山之麓,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厂区垣周约五华里,中有大堂,堂后有轩、有寝,寝后高埠上有亭。堂之后两亭为东,西序,东南各有门,左有官署,前有仪门、鼓楼。区垣内还有佑陶灵祠,俗称风火仙,为纪念明万历景德镇陶工童宾所建,祠址在御窑厂院内。祠院东西长约七八丈,南北宽约四丈,之东偏有土库棋盘屋一栋,为烧窑户集会议事场所,祠对面有戏台一座。祠门门楣上嵌有径尺见方的瓷板四块,用青料书“佑陶灵祠”四字,系清乾隆唐英笔迹。此祠与师主庙隔街相望。师主庙,系纪念古时老陶工赵慨的神庙。因所供神位均系陶工烧炼与成型各脚位祖师,故其建筑细部与一般宗祠或庙宇均有所不同。此两祠庙在拓宽马路时拆除。区垣内的珠山之颠。
  龙珠阁,几经建造,多次毁于兵燹。唐代始置“聚珠亭”。宋代建亭称“中立亭”。明万历年间,大监潘相建“环翠亭”,后改称“朝天阁”。民国11年(1922),安徽祁门人康达集众筹资备料,次年冬动工建造,4年(1925)落成。因此山地势高,似五龙抱珠之势,乃命名“龙珠阁”。阁高3层,广阔数丈,四周围以红墙,宫殿式屋顶上覆盖黄釉瓷质筒瓦,四角均做创尖向上反翘,并置风铃,翠飞鸟革,气势巍峨。阁之大门及殿内梁柱,涂以朱赤,金碧辉煌。大门横额嵌以二尺见方白釉瓷板3块,书青色“龙珠阁”3字。因遭蚁害1982年拆除,1990年重建。重建后的龙珠阁,高5层,共34.5米,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系景德镇市城徽建筑。
  西塔 位于浮梁县城故址之西隅,建于北宋建隆二年(961)。清以前称西塔,后人以其外表红色称红塔。1959年,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塔为砖砌木楼层塔身,用大型青砖叠砌而成。除第二层因第一层门窗较高无平座外,其余各层均设有平座。每层平座设三门,各据一面,各层均向内收进,是座楼阁式六角七层砖塔。底层边长5.2米,顶层边长3.7米,塔高从地坪至复盆顶37.8米。原有楼梯紧靠塔壁盘旋而上,属穿壁绕座式。反映出北宋初期塔的建筑风貌和艺术造型的时代特征。1984年开始重修,历时两年竣工,古塔焕然一新。
  衙署 主要有浮梁县衙和景德镇总商会。浮梁县衙为封闭式院落,古式木构架翘角瓦顶八字头门,设有仪门和天语门廊。由天井至中厅大堂,大堂两侧为科班房及主簿、都捕等用房,仪门外右侧为监狱。大堂后有一围墙,通过围墙院门为二堂花厅,左侧为县令住宅庭院。县衙计房数十间,木架平房,砖墙瓦顶,其开间、进深、大小及比例,多恪守宋明制,或按清雍正《工部做法则例》规定建造;景德镇总商会,系宣统年间建筑,大门为西式假三层砖西塔(红塔)木结构门楼房。办公楼为2层砖木结构。楼房后院和左侧另有11间平房,其门面以水泥粉刷。
  会馆祠堂 景德镇原有各省、府、县会馆24个,大多建于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多为宫殿式,以木石为建筑材料,建筑手法各异。徽州会馆为典型徽式建筑,大门口有石狮石鼓,门头上有“来头”柱,头进门口上匾牌书“五凤阁”,其门楼曾名噪一时。湖北会馆有3个大门,馆内有一悬匾题书“黄鹤楼”。湖北会馆和抚州会馆的石雕曾有“盖过江南”的美称。广肇会馆系典型粤式岭南建筑。苏湖会馆则类似苏州园林建筑。福建会馆,又称“天后宫”,系海外经销集散地,进大门后前院有戏台、酒楼,中厅有全部用斗拱组成的旋顶藻井,旋圈斗拱全部银色,藻井图案以大海、海浪、帆船构成画面,配以雕梁画栋,十分华丽堂皇。后殿有客房和议事厅,悬匾书“建于乾隆甲寅十二月新建”。都昌会馆有新、老之分,老会馆建于明代,新会馆建于清代。多数会馆均附设书院,如饶州会馆,又称芝阳书院。
  遗存的明代建筑中有15座祠堂。蛟潭乡礼芳李氏宗祠,其平面布局与住宅基本相同,只不过它有4个天井,形成四进院子,大门为单建门楼,建筑内部开敞。三龙乡盘溪村的王仲舒祠堂等门楼,均有十分精致的砖雕装饰,气势雄伟。明代闾门以兴田乡夏田村闾门较为完整。单开间歇山顶,构架工整,比例匀称,前檐排架保持月梁做法,柱子、月梁断面细腻,月梁起拱平缓。月梁两端有凹线和丁头拱。两侧边贴下边装有条板歇凳。大门大楣额缀有4颗海门簪,边贴童柱制成鹰嘴,是目前罕见的明代建筑。
  宗教建筑 景德镇市区宗教建筑仍有明代旸府寺、宝积寺、黄山寺等遗址多处。现存的宗教建筑有天主堂、清真寺。天主堂位于中华路2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开始建造的近代砖木结构,采用砖墙承重,红石门卷窗拱,西式木屋架,木门玻璃窗;清真寺,座落市城区董家上岭横弄12号。建于清末。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砖木结构,寺为1层局部2层。造型与布局,充满中西合璧色彩,大门庭用磨光大型青石板镶嵌筑成,花园中有仿伊斯兰习俗的长折波型花圃依附墙边。园南侧是清真大殿,殿房是中式传统排柱,抬梁结构,中式小青瓦屋面,唯独殿顶棚含伊斯兰伞型建筑。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市的建筑主要有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交通、邮电等公共事业及办公楼房建筑。共主要工程有:
  科技馆 主楼5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283平方米,1979年12月正式动工,1981年10月竣工。是当时江西最大的科技活动大楼,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市一建公司施工。
  学校 市第一中学原为天翼中学,在原有的多幢砖木结构教室、图书馆、礼堂、办公室、教师宿舍、食堂等,建筑面积达3.56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兴建了一批高等院校、中学、中专、技工学校和遍布城乡的小学用房。1979年10月开工,1980年8月建成的第一中学教学大楼,建筑面积3767平方米,工程造价35万元,采用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的陶瓷学校教学大楼图重复使用。市一建公司施工。市二、三、四中(今为建筑职业学校)、六中以及陶瓷学校、教育学院、技工学校、陶瓷职工大学等都在1978年后新建教学大楼,一般为4层砖混结构,12~16个教室,多采用通用图和本设计图重复使用。
  人民文化宫 (今市人民政府礼堂)1950年6月30日建成,砖木结构,所用青砖系拆旧城白塔大砖砌筑,由市城建局马师荣设计,采用包工不包料自营方式施工。
  群英堂 1959年动工,1960年2月18日竣工。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观众厅可容纳1500座。原采用25.4米桁架式木屋架,1975年更换钢屋架并重修门面。市城建局设计室陈谷凡、杜永源设计,市建筑公司施工。
  群众艺术馆 主楼5层,建筑面积1975平方米,总造价38万元,内设能容纳400座位的小剧场。1979年11月3日开工,工程座落于山崖边坡上,地基为建筑学会傅凯三设计的砂桩加砂垫调匀模差处理,1982年竣工。六〇二所设计室设计,都昌县建筑公司施工。
  光明电影院 建筑面积2824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前厅两层,大厅可容1550名观众。工程座落在原茭笋田软土层。地基采用分层碾压填高地基处理,两侧阶梯式座位与楼座相连,声光效果良好,内部吸音装饰仰顶及墙面,大门厅为旋转形楼梯,外墙高级粉刷,造型新颖美观。1978年6月12日动工,次年2月竣工,投资78万元,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市一建公司施工。
  青少年宫 3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238平方米,1985年竣工,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市二建公司施工。
  陶瓷馆 是景德镇市首批砖混结构工程。砖墙承重,钢筋混凝土楼板,外墙为洗石子粉刷,内墙为装饰线脚粉刷,楼地面为水磨石。由市城建局设计室傅凯三设计。1955年6月开工,次年6月竣工。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
  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 由东翼的古窑瓷厂及西翼的明清世俗建筑群两大部分组成,于1979年开始建造。把城区和农村现存的古代坯坊、窑屋以及明清两代珍贵的民间建筑拆迁复建,从而体现了历史面貌。东翼的古窑瓷厂,有琢器作坊、圆器作坊、灰可器作坊、柴窑等建筑物,是仿古代手工制瓷原貌建筑。坯房长37米,宽14米,外檐高6.6米;窑炉为砖砌薄壳结构,薄壁斜砖烟囱高21米。接待厅为明代建筑,是明布政使金达的故宅,正堂宽3.75米,进深3.45米,檐高6.8米,做工考究,木梁柱雕刻,天井用青石柱、板作成。西翼明清世俗建筑群有国内仅存的明代闾门;7幢明代宗祠、官宅、3层木结构民居及商店;5幢清代宗祠、大夫弟以及小户住宅。建筑手法均采用穿逗式或抬梁式木构架,中设天井供通风、排水及采光。门楼、梁、柱雕刻花卉、走兽。工艺精致。
  湖田博物馆 混合结构仿古建筑,建筑面积629平方米,1982年9月27日开工,1983年竣工,江西省建筑设计院设计,市一建公司施工。
  医院 景德镇解放前无现代化医院。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第一、第二、第三人民医院。第二医院住院部,6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底层为急诊和电子监护病房。可设病床233张,投资47万元,内外均为较高级装饰。1978年11月土方动工,1979年6月土建开工,1980年10月竣工。由市一建公司承建。
  体育馆 1971年动工,采用37米三铰拱跨度型钢拱型屋架,市建筑公司设计室设计,市建筑一团施工。
  火车站 站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站房建筑面积4977平方米,采用4层框架与装配式结构,大厅组成四合院式庭园房屋,地基为高填土,采用强夯法地基处理。厅内有高级陶壁画3幅,装饰美观,造型轻盈明快,得到中外游客好评。站前广场有一对大型建筑雕塑获奖。1982年2月21日开工,1984年6月竣工,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市一建公司施工。
  长途汽车站 前面为3层办公楼,后面为单层候车室,可容纳千余人,建筑面积3088平方米。1959年底开工,1961年6月16日竣工使用。市城建局设计室设计,市建筑公司施工。
  邮电大楼 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总投资120万元,主楼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有明线、电缆、短、微波等多种通讯手段。1980年10月26日开工,1983年底竣工,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市二建公司施工。珠山路邮电大楼建于1958年9月。
  市委办公楼 1955年10月新建2至3层市委办公楼工程座落于8米深淤泥地基上,采用浮筏基础新结构技术,基础顶面即室内地面,以竹筋混凝土代替钢筋混凝土,这是首次以浅埋基础代替深埋基础,更具特色。由市城建局设计室傅凯三设计,市建筑公司一工区施工。
  市人民政府办公楼 中部4层,两侧3层,砖墙承重,木楼板灰板平顶,木屋架机瓦屋面,走廊及楼梯为钢筋混凝土构造,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1959年动工,1960年竣工。市城建局设计室陈谷凡、杜永源设计,市建筑公司施工。其中中部二层有部分楼面,采用沥清玛蹄脂粘贴硬木席纹木楼板。
  陶瓷出口公司大楼 为8层框架结构综合办公大楼,建筑面积3196平方米,地基为高填土,市建筑学会首次将强夯法应用于高八层大厦建筑。1985年4月开工,1987年11月竣工。市建筑设计院张怡轩、俞玉冈设计,市一建公司施工。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5年,分农牧渔业志、林业志、水利志、茶业志、蔬菜志、乡镇企业志、电力工业志、电子工业志、机械工业志、轻化工业志、建筑材料志、建筑业志、医药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