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其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013
颗粒名称: 第十三节 其它
分类号: F426.8
页数: 2
页码: 290-2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其它轻化工业的情况。其中主要介绍了服务总社、棕棉、弹簧厂、纤维纸品厂、红光玻璃厂等。
关键词: 景德镇市 轻化工业 化肥厂

内容

景德镇市的轻化行业,还有一些仍靠手工操作,地点分散、规模很小的作坊,而这些行业拾遗补缺式的服务功能,又是城市建设和城市居民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它们主要是:
  服务总社 1960~1963年国家困难时期,有许多老弱病残人员在城区各处摆摊设点,以自己的一技之长谋生。同时,还有许多在修车、缝衣、制篾等行业中有一定技能的人,从单位里退出来,自己摆摊设点单干。1965年,市手管局成立个体手工业管理委员会,将城区各处个体人员按不同行业组成9个分会进行管理,铁器分会、木器分会、靴鞋分会、竹器分会、综合分会、制香分会、陶瓷分会、裱画分会、服装分会,共计600多人。1966年,服装分会分为第七和第八服装社(1969年并入第一服装厂)。竹器分会也分出去成立日用竹器供销社。
  1968年,个体户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9个分会全部解散,身强力壮者下放农村劳动,老弱病残者则组织起来,于1968年12月成立手工业者服务总站,在市手管局大楼一楼(珠山中路19号)办公。下设靴鞋、综合、竹器、木器、铁器、制香、陶瓷、裱画等小组,共计300多人,手管局按照必须鼓励发展或抑制发展的原则确定各组上缴管理费的比例,竹器、木器、铁器等有益生活的行业按营业额3%上缴管理费,制香属迷信行业上缴10%,裱画8%,其余5%。
  1970年,服务总站随着手管局撤销而撤销,其所属各组按地区划为两部分;在景南区域内的成立景南区服务工厂,在富强弄口办公;在景北区域内的则成立景北区服务工厂,在毕家弄办公。1972年,复归二轻局管理,按行业特点点划为两个管理组:第一管理组,下辖铁器社、车辆社、服装社、靴鞋社;第二管理组,下辖竹器社、圆木社、综合社。其中,综合社划出裱画组成立纸盒厂。1978年3月,两个管理组合并,成立景德镇市综合服务总社,下设10个服装门点,14个竹器、靴鞋门点和10个综合服务门点。
  到1985年,服务总社职工126人,年产值11.05万元,销售额0.52万元,利润4310元。
  棕棉、弹簧厂 解放前,有许多抚州人来景德镇弹棉花、打棕索谋生。1954年,由30多人组成综棉生产小组。到1955年,共有54户119人。1956年,在中山路(今中山南路)成立棕棉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名棕棉厂,职工100人,厂址迁至财神弄,归属市商业局管理,并转入地方国营。1960年12月发生火灾,厂房被烧毁。1961年退出国营转为集体所有制,归市手管局所属。全厂划为二个社,第一棕棉社40人在朝阳门,第二棕棉社40多人则分散在各自家里进行生产。1964年两社合并,在马鞍山购地2000平方米,建2层楼厂房一幢,使用面积800平方米,并分批迁至新厂址。1977年试制各类弹簧。1984年,停止生产棕索、棉絮等老产品,改产各类弹簧。1985年,改名为弹簧厂。到1985年底,全厂职工100人,厂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厂房使用面积2600平方米,有4台生产弹簧的专用设备及10余台车床和冲床,固定资产22万元,年产值70万元,销售50万元,利润2万元。
  纤维纸品厂 为安排待业青年,市二轻局于1978年成立纤维纸品厂,厂址在河西老虎山,占地8000平方米,职工80人,厂房3幢1000平方米。1985并入市造纸厂。
  红光玻璃厂 市砂石厂分出干部职工270余人,在河西茅墩桥筹建,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生产各种玻璃瓶。建厂初期年产值50万元。1971年,拨款40万进行技改,年产值提高到100万元。1972年,划归市工业局管理。因亏损严重,于1974年停产下马。
  此外,还有市特种灯炮厂,于1969年在湘湖乡荞麦岭筹建,因产品质量过不了关,于1971年下马。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5年,分农牧渔业志、林业志、水利志、茶业志、蔬菜志、乡镇企业志、电力工业志、电子工业志、机械工业志、轻化工业志、建筑材料志、建筑业志、医药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