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服装 鞋帽 针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1006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服装 鞋帽 针织
分类号: F426.86
页数: 3
页码: 279-2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服装业、制鞋业和针织业的发展历程和经济收入情况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景德镇市 轻化工业 服装

内容

服装 历史上,景德镇服装缝纫行业全靠手工缝制。30年代初,开始使用脚踏缝纫机。生产形式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来料加工或上门服务。1955年统计,城区有个体缝纫店386户,从业人员617人。
  建国初期,各缝衣店以所在街道为基础,建立松散型缝衣组,由大家推举各自的大组长,负责协调行业间的业务关系,调解矛盾,传达政府有关通知。1952年,在人民政府鼓励下,有近20名各缝纫店雇佣的缝纫工人脱离手工业主,自带缝纫机15台,成立服装工厂。在老弄口租用公房100多平方米作厂房。1953年下半年,缝衣工人和少数小手工业主共50人,自带缝纫机35台,在程家巷组建服装第一缝纫合作社。1954年2月,又有闲散的缝纫工近50人在占家弄组建服装第二缝纫合作社。1956年,服装工厂,缝纫第一、二合作社合并,成立景德镇市服装生产合作社,吸收了一些私营缝纫店老板参加,有职工近400人,社址在财神弄(今再生弄)。凡入社者需带股金100元(可用缝纫机、案板折价充当),集中缝纫机300多台。
  1957年,搞“三自一包”,企业实行自负盈亏,先后有近200人离社自己开服装店单干。1958年“化大社为小社”,按地段分为:一社(南门头到斗富弄之间);二社(斗富弄以上);三社(南门头、东门头、十八桥、麻石弄一带);四社(麻石弄到戴家弄之间);五社(戴家弄以下)。下半年,5个社又重新组合,成立景德镇市被服厂,厂址在斗富弄。1960年,被服厂撤销,复为一至五社。1966年,市手管局又将五社以外的缝纫个体户组织成立六社(南门头以下范围)、七社(南门头以上)。
  1969年12月,7个服装合作社又分别合并:即一、二、七社共180多人在程家巷成立服装生产第一合作社;三、四、五、六社在五间头下弄12号成立服装生产第二合作社。共200多人。1970年,服装一社划归景北区管理,改名被服人革厂,除生产、加工服装外,还生产少量人造革。服装二社划归景南区管理,因皮革制品厂的布鞋车间划入,二社因此改名为鞋帽帆布厂,实行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生产草帽、礼帽、各式布鞋、少量塑料制品等产品。1971年,鞋帽帆布厂改名为服装鞋帽厂,增加服装加工。1972年下半年,市手工业管理局恢复,两社又复归市手管局管理,被服人革厂改名服装一厂,办公地点在哲四巷,车间设在斗富弄和戴家弄,服装鞋帽厂改名服装二厂、厂址仍在五间头。
  70年代初,国家标准局、轻工部为解决人民“做衣难、买衣难”问题,号召发展成衣生产,同时根据国情科学地制定了“服装统一号型”,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景德镇市服装行业的发展,两个服装厂由上门服务、门市来料加工的传统生产方式,发展为成批生产各式服装和生产劳动保护用品。服装一厂生产的“瓷都”牌各式衬衣曾一度供不应求,并且从1973年开始,承接上海服装公司的出口生产任务,当年生产6万条合格出口裤子。1974年成为江西省服装出口的定点企业。
  1979年,服装一厂自筹资金8550元在珠山西路购地8亩,并贷款35万元,建成生产大楼一幢,总面积2404平方米。1982年9月,迁入新址。1983年,派出21名技术工人赴日本歧埠市研修服装加工技术;同时,从香港引进全省第一流重磅洗水服装设备,出口服装质量迅速提高。1984年,荣获江西省商检局质量优胜单位,并获得上海口岸出口免检证书。至1985年,全厂有职工320人。分设裁剪、缝制、洗水、整烫包装4个车间。有进价11万美元的洗水设备1套、50瓦发电机1台、蒸气发热机5台,以及各种缝纫设备75台。拥有固定资产170万元,可年产牛仔系列及单、夹、棉各式服装18万件,年产值867.7万元,利润12万元。获得江西省服装进出口公司供货先进单位。
  市服装二厂从1979年开始,承接江西省服装公司的出口业务,继第一服装厂后,成为江西省出口服装定点企业。生产的“珠山”牌衬衫,1983年,获得江西省春秋衫评比第二名,“狮菊”牌各式呢、毛服装亦受到好评。
  1985年,服装二厂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自筹资金48万元,贷款60万元。在市火车站南侧购地6100平方米,建造6层服装生产大楼一幢,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于1987年竣工。产品连续获得全省质量评比第二名,全省服装研讨会创新奖第三名及全省优质产品奖。所生产的各类出口服装质量多年来经商检局和客户来厂查验,批次合格率达100%。职工增加到303人,拥有从设计、打样、裁剪、缝制、锁钉、整烫到包装等配套成龙流水作业线,以及各种缝纫机等设备,固定资产100万元,年产值242.2万元,利税18.86万元。
  到1985年底,服装一、二厂共有职工626人,固定资产270万元,产值509.9万元,销售55.93万元,利税30.86万元。生产出口服装44万件,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民主德国、日本、新加坡、伊拉克等国和香港地区,创汇140万美元。
  制鞋业 建国前,景德镇从事制鞋业的主要是些个体小作坊和一些挑担走街串巷的小手工艺人,以手工制作布鞋为主,40年代初,才生产少量皮鞋。1955年,从事制鞋业的有157户186人。
  1954年上半年,有30名作坊老板响应人民政府号召,在程家巷成立布鞋生产合作社,社员自带缝纫机10台,租用公房约90平方米进行生产。1958年11月26日晚,布鞋生产合作社不慎失火,烧毁全部厂房,因投了保,市人民保险公司赔偿1万元损失。此后,在市手工业联社组织下,并入皮革厂,成为布鞋车间,生产场所迁至老弄口皮革制品合作社内。皮革制品合作社因此改名皮革制鞋厂。1967年,因相邻的“雷锋兵团”武斗影响生产,皮革制鞋厂迁东郊里村。
  为了充分利用服装二厂的边角料制鞋,1969年,布鞋车间从皮革厂分出,与服装二厂合并为服装鞋帽厂,生产场所又搬回老弄口。下半年,购进2台塑料压模机和1台挤塑机,布鞋由布底改为塑料底,产量大增,由原来年产1万双布鞋增加到3万双。
  1970年,服装鞋帽厂划归景南区管理。1972年,又复归市二轻局管理。1978年,布鞋生产从服装二厂分出,成立景德镇市制鞋厂,在市向阳巷租房300平方米作厂房。分厂时分得2台塑料压模机、1台挤塑机、20台缝纫机及部分流动资金,共计9万元资财,30多名职工。产品由市商业系统包销85%。1979年,因向阳巷拆房,制鞋厂迁往里市渡。
  1980年,市二轻局把在湘湖乡兰田村办的二轻知青点服装厂并入制鞋厂。从1981年起,市百货公司不再包销产品,企业实行自产自销。制鞋厂一方面狠抓质量不放松,从1980年至1985年,在每年一度的全省鞋帽质量评比中都连续获得一等奖或优秀奖,其中在1982年的全省鞋帽评比会上,厂设计员应善和设计的布鞋获得一等奖。另方面,在每年的春秋季召开订货会,积极同邻县各农村供销采购站挂钩,确保产品销路。到1985年底,有职工130人,年产布鞋10万双,产值和销售额40多万元,利税3万元,有各种缝纫机50台、塑料压模机2台、挤塑机1台等主要设备,厂房500平方米,固定资产56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
  针织业 建国前,景德镇针织业全是家庭个体作坊,靠木制的手摇脚踏的简陋设备生产,生产人员分散,规模小。到1955年,景德镇市从事纺线的有14户44人,从事织袜的有14户46人,从事织布的有14户32人,从事针织毛巾的有5户13人,从事印染业的有5户14人,共计52户149人。较有名气的老板有:家在青石街织布的魏宝生、王迪水;织袜的魏汉子、程广招、曾远清,这3人都有5至6台手摇织袜机,雇有2至3名工人。以及从事针织毛巾的万钉根。
  1955年12月,由织线、织袜、织布、织毛巾的等4家牵头,在石狮埠成立景德镇市纺织生产合作社,租用200多平方米房子作生产场地。当时有职工119人,有手摇机30台,铁木结构织布机3台。归市手工业联社管理。1957年,因棉纱等原料严重不足,裁减工人36人,由手工业联社安排到有关瓷业单位工作。
  1958年,纺织生产合作社改名景德镇市棉针织厂,招收工人50名,租厂房800平方米,购铁木结构织布机27台,生产棉袜、被单布、蚊帐布、棉线等产品,由市百货公司包销。
  1960年,从上海购进电动自动换梭织袜机10台。1967年,由省纺织局分配计划,从南昌纺织厂购买50台用马达传动的铁木结构的半自动织布机,职工人数增至310人。
  1963年,棉针织厂精减60人。由石狮埠街道办事处将这60名工人组织成立石狮埠针织厂,厂址在市姚家弄,有10多台手摇针织机,以生产棉纱劳保手套为主要产品。
  1969年,棉针织厂购进全铁结构的全自动1151M型织布机,开始生产2.4尺宽的被单布。1970年,再次购进电动织袜机10台和503型全自动织袜机16台,生产尼龙袜和丝袜。为了提高纺织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派9人去九江国棉二厂学习织布,派16人到南昌江西省袜厂学习织袜。1971年,由省纺织局分配计划,从上海中纺机厂购置1511M型织布机15台、1515织布机15台以及金属自动换梭机织布机,职工增至310人。1972年2月,再次派6人到上海学习纺织技术。企业设备档次和工人操作技术相应提高,所生产的被单布由2.4尺宽改进为3.8尺宽幅。1975年,从上海买进506型织袜机,开始生产提花尼龙袜,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由只能生产素面被单布到能生产提花被单布、大格子、小格子、斜花纹等十多个花色品种,所创的“红灯”牌、“双鹿”牌丝袜、提花尼龙袜畅销不衰。到1985年止,全厂共有职工210名,厂房建筑面积2136平方米,有各类织布机71台、织袜机26台、织线机2台、纳线机3台,形成了色织布、袜类等整套体系作业线,固定资产51.5万元,年总产值94.48万元,利税5.17万元,工资总额13.2万元。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5年,分农牧渔业志、林业志、水利志、茶业志、蔬菜志、乡镇企业志、电力工业志、电子工业志、机械工业志、轻化工业志、建筑材料志、建筑业志、医药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