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船舶修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0985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船舶修造
分类号: F407.474
页数: 1
页码: 25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景德镇市船舶修造业的发展历程和修造厂的统计概况。
关键词: 景德镇市 机械工业 船舶

内容

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开始有船舶修造业。民国初期,景德镇有3个修造船厂址:河西墩头上、兴华路造西港船;在韦陀桥、陈家弄沿河造北港船、扶梢船;在韭菜园、十八渡一带造东港船、鸦尾船、罗荡船。船的最大载重量50吨左右。当时无正规的修造船舶基地和设备,厂房是用箬皮盖顶的临时工棚,有的是露天作业。造船工匠是亦工亦农的个体劳动者,靠一把斧头、一把锯和一些简单工具,进行手工操作。解放初、市区个体船舶修造业有35户,其中城区32户、郊区3户。1950年共造船38艘,其中鸦尾船10艘,罗荡船4艘、扶梢船5艘、东港船12艘、北港船6艘、渡船1艘。1952年8月,由船民福利基金投资1.65亿元(旧人民币),在斗富弄建起集体经济性质的民船修造厂,24名职工,箬皮竹棚厂房,船舶修造以修理木帆船为主,造船为辅。1954年撤销。1955年5月,市木帆船运输联社将个体木帆船流动修理组织起来,成立景德镇市造船合作社,以船舶修理为主,建造为辅。除手工操用的斧锯之外,只有船舶拖拉上岸,下水的一般设备。1958年下半年撤销。1960年初,市航运公司投资6万元,在河西布袋上首建造船厂,有造船、金工2个车间,厂房占地面积2600余平方米。1962年4月划归市管,成为能修造钢质机动船的国营景德镇市造船厂,有职工120人。1962年完成大修木帆船354艘,2495吨,大修机帆船3艘,马力180匹;小修木帆船682艘,4120吨,新造小型木帆船28艘,160吨。1964年下半年,增设装配车间,有篾、木、锻、车、钳、刨、电焊等10个工种,有50多台(件)机械设备,职工增至138人,固定资产30多万元,流动资金16万元,年造船能力500吨以上。建厂初期只修造木帆船,70年代初发展到修造钢质机驳、油驳、拖轮、客轮、钢丝水泥船等多种产品。1969~1970年,共建造10~20匹马力,16~20吨位的机帆船40艘,计529吨。1973年建造50吨级钢质货轮1艘。1976年自行设计,建造载重30吨以上钢质船3艘,11匹马力货驳1艘,拖轮1艘。1977年建造30马力,载重40吨钢质机帆船3艘。1980年7月15日,市经委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和由于造船厂近地建珠山大桥需要,决定撤消,其财产和职工全部由市城建局接管。1982年12月31日,市航运公司在两个船舶大队的船舶修理组的基础上重新组建船舶修造厂。1985年4月24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市航运公司船舶修造厂改名为市船舶修造厂。厂址在昌江河西岸东风坦,占地面积1400多平方米,有金工、造船两个车间,2间船坞,1间配电间,40名生产工人。有各种修造船舶机具17台(套)。具有修造钢质机动船的能力。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5年,分农牧渔业志、林业志、水利志、茶业志、蔬菜志、乡镇企业志、电力工业志、电子工业志、机械工业志、轻化工业志、建筑材料志、建筑业志、医药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