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用电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096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用电管理
分类号: TM92
页数: 3
页码: 218-22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景德镇市用电管理内容,主要介绍了用电结构、用电监察、电能计量等。
关键词: 景德镇 电力工业 用电管理

内容

用电结构 景耀电灯公司期间所供电力仅为城区主要商铺和官绅住宅照明用电,没有工业用电。景德镇解放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的需要,用电逐渐普及,用电量逐步增加,用电结构亦发生变化。
  1951年景德镇市用电量13万千瓦时,全部为生活照明。1952年增长到21万千瓦时,仍为照明用电。1957年,用电85.8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13.912万千瓦时,占16.21%,仅供应两瓷厂的工业用电。1958年用电量增长到312.1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发展到供应34个厂矿,用电量为143.725万千瓦时,比1957年的工业用电量增长了9.33倍。1965年用电量1482万千瓦时,1972年为6166.9万千瓦时,1973年为8400.8万千瓦时,1974年为7729.4千瓦时,1975年为9475.9万千瓦时,1976年为8493.7万千瓦时。1977年景德镇地区单独设立供电局,有了地区用电调度权后,用电量才第一次突破亿千瓦时大关,以后景德镇市用电量逐年增长。1983年,突破2亿千瓦时,1987年突破3亿千瓦时。
  1977年工业用电量占整个用量的77.5%,1978年占78.4%,此后都保持在80%左右;城市居民生活照明1977年占整个用电量的12.5%,1978年占13.19%,1979年占7.15%,1983年达到10.72%,以后一直保持在10%左右。
  1979年,陶瓷工业加工配套的电力陶瓷烤花炉为342座,总容量8709.4千瓦,为国营和大集体瓷厂所拥有。随着集体、个体企业的发展,1985年增加到846座,总容量27692.6千瓦,1987年达到1403座,总容量38138.7千瓦。陶瓷烤花炉的允许用电时间一般为深夜23时至次日7时,避开了白天工农业用电和傍晚照明用电高峰。
  用电监察 景德镇供电地区的用电监察工作始于1954年景德镇里村电厂,期间设一名用电监察员,负责城区的用电监察。1963年开始在营业所的装接班内设用电监察员2~3人。1977年4~7月,组织用电营业普查.对普查中发现违章用电、窍电行为作出罚款和追补电费的处理。此后,每年分别组织1~2次用电营业普查,堵塞用电漏洞,减少电费损失。1983年,用电管理所内设用电监察班,建立健全了抄表卡、设备容量卡和用户档案卡。
  电能计量 1954年,景德镇供电地区设立校表室,采用灯炮校验法,即实负荷校验。这种方法既浪费电力,效率又低。1964年,采用虚负荷校验法,即用一块较标准表和所校验表进行对比试验,1965年,购置相应的稳压电源、瓦特表和试验的配套设备,采用瓦秒法卡时间的校验方法。1966年,自制单机校验台和走字台,逐步淘汰了瓦秒校验法,电能计量工作走上了正轨。1978年对全市所有用户进行计量装置普查,对100千伏安以上容量用户,进行2次电度表周期校验,在国防军工企业安装无功电度表,实行力率奖惩办法。1982年对全市大宗用户半年进行一次电度表现场校验,对低压动力和照明电度表进行定期校验。1984年,对电能计量人员开始进行“五率”考核,即校验率、轮换率、调前合格率、故障差错率、电量差错率。1985年校表班改为电能计量室。全市运行中的电度表总数7595块,运行级别根据电压等级的不同,分为0.5级、一级、二级、三级,表计分为四类,一类为年100万千瓦时以上的高压冇功,无功电度表;二类为10万千瓦时以上的,三类为10万千瓦时以下的高压有功、无功电度表,四类为低压和其它电度表。各种表的种类分为单相电度表,三相三线,三相四线有功电度表,无功电度表,分时计量表和高、低压电度表,最大需量度。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5年,分农牧渔业志、林业志、水利志、茶业志、蔬菜志、乡镇企业志、电力工业志、电子工业志、机械工业志、轻化工业志、建筑材料志、建筑业志、医药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