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线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095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线路
分类号:
TM726
页数:
4
页码:
212-21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景德镇市线路架设、线路运行和带电工作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景德镇
线路
供电
内容
线路架设
10千伏线路 全市10千伏配电线路总长400余公里,其中主干线路159.78公里;农村10千伏输电线路149.84公里,其中水泥电杆1408根,杉木电杆593根。
1、梅岭电站线路:梅岭一级站至寺前,1976年10月始建。全长24.9公里,有水泥杆325根,导线为LGQ-50型,沿途设有变压器12台,1570千伏安。1978年1月,输电运行通电,供39个自然村1996户用电。
2、三墩电站线路:从三墩至鹅湖滩、臧湾、创业、天保等乡(场),1979年3月始建。全长46.5公里,有水泥杆582根,导线LGJ-50、LGJ-35型。沿途设有变压器36台,2370千伏安。1983年陆续延伸通电,供鹅湖区所在地机关单位、企业和鹅湖滩乡、臧湾乡、天保乡创业垦殖场等大部分农户用电。
3、蛇形电站线路:从蛇形至小源、桃岭。1979年始建,全长7.6公里,有木杆95根,导线LGJ-25型,沿途设有变压器6台,165千伏安,1981年陆续通电,供金竹山所在地小源村和5个自然村等350户用电。
4、大背坞电站线路:从大背坞至仓下村。1983年7月始建,12月通电,全长3.2公里,有水电杆43根,导线为LGJ-35型,沿途设有变压器2台,50千伏安,供马家、仓下等2村农户用电。
5、大洲电站线路:从大洲电站至福丰、板坑、港口、东港、中堡,1979年7月始建。全长25.6公里,有水泥杆276根,木电杆45根,沿途设有变压器12台、960千伏安。1980年10月通电,陆续扩展到较远的东港和中堡村,除南溪、吴家2个村委会外,全乡有6个村委会1360户和国营大洲瓷土矿以及乡村企业单位36个均从水电站供电。
6、大港电站线路:从大港电站至经公桥、港北、神坛等,1978年8月始建。1979年元月竣工投产运行,全长15公里,有木电杆60根,水泥杆150根,沿途设有变压器1台,750千伏安,供经公桥乡机关和5个自然村用电。
7、中洲电站线路:1980年9月始建,1981年12月竣工通电。主出线有2条,一条从中洲至江村乡所在地,全长5公里;一条至沽演,全长6公里,共有木电杆137根,水泥杆8根,沿途设有变压器12台,890千伏安,供江村茶场,农机厂等乡办企业和1570户村民用电。
8、亭岭下电站线路:有2条,一条从电站至西湖乡所在地,全长2.54公里,一条至柘坪,全长1.2公里。1983年6月始建,1984年元月竣工,共有水泥电杆29根,木电杆24根,沿途设有变压器3台,320千伏安,供西湖乡机在单位、茶场等企业和周围农户456户用电。
9、长征电站线路:从长征至峙滩,1979年10月始建,1988年11月竣工通电。全长4.5公里,有木电杆93根,供峙滩乡所在地峙滩村和长征村用电。
10、港口电站线路:1983年10月始建,1984年1月竣工通电。全长7.8公里,有水泥电杆38根,木杆96根,供港口村950户用电。
35千伏线路 1963年12月,为联络乐平电厂、柳家湾电厂、里村电厂,将乐平电厂电力输送至景德镇市,第一条35千伏接涌线建成投入运行,由乐平发电厂(接渡)至涌山变电站,全长34.92公里,同时35千伏黄涌线建成投入运行,由黄泥头变电站经柳家湾电厂(变电站)至涌山变电站,全长19.19公里。分为黄柳线,柳涌线2段。1968年,为配合国防三线工厂迁入市郊,分別由黄泥头变电站引出35千伏线路2条,即黄七线至七黎变电站,主供七四0厂、黎明制药厂用电,线路全长13.734公里,黄樟线至樟树坑变电站,主供八九七厂用电。1985年改为景樟线,另又从景德镇发电厂直接出线中途搭接,原黄樟线前端暂不用,景樟线全长16.63公里。
1975~1977年,为配合景德镇发电厂的建设,使景德镇发电厂电力外送联网,35千伏银画黄线,由银坑坞变电站经画盾楼变电站至黄泥头变电站,先后建成投入运行,线路全长7.19公里。1977年4月,35千伏景黄线动工,7月竣工。由景德镇发电厂至黄泥头变电站,全长8.64公里,它是景德镇供电局承担的第一条35千伏输电线路,总造价18万元。
1982年4月,由景德镇发电厂至河西变电站35千伏景西线建成投运,全长5.7公里。1985年,建成2条35千伏线路即西银线,由河西变电站至银坑坞变电站,全长4公里;樟峙线,由樟树坑变电站至峙滩变电站,全长26.16公里。至年底,35千伏线路外环供电形式基本形成,共有35千伏线路9条,132.36公里。
110千伏线路1975~1977年,先后建成110千伏银风线和景银线。110千伏银风线,由银坑坞变电站至乐平东风变电站,是景德镇市第一条110千伏高压线路,全长14.18公里;110千伏景银线,由景德镇发电厂至银坑坞变电站,全长11.78公里。1985年12月,110千伏景泗线建成投运,由景德镇发电厂至乐平泗洲庙,全长35.09公里,至此,景德镇110千伏外接联网,共有110千伏线路3条,总长61.05公里。
线路运行
巡视 高压输电线路由于电压等级高,造价大,一般采取走直线,并尽量避开城镇等人口密集区,逢山跨山,遇水过河,交通诸多不便,巡视维护工作难度较大。
35千伏及以上线路杆塔采用水泥杆或铁塔为基础。按水利电力部颁布《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规定,定期巡视周期为每月1次,特殊巡视和故障巡视则根据情况决定,夜间巡视一般每年进行1~2次。线路巡视多为2人结伴,1980年以后,采取班组集体乘车出动。为解决巡线到杆位的何题,管理部门还不定期在线路杆塔上放上特殊际记,巡视人员取回,以进行严格考核和管理。平时线路巡视的主要内容为;导线、杆塔外观完好情况,杆塔、拉线甚础情况;导线同围树木、杂草离导线安全距离情况等。做好记录,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处理,特殊情况,即组织人员逐基登杆检查导线,绝缘子、接头和连接部位情况,以发现或消灭事故和隐患。输电线路下方沿线路走向和自然山间路径,均开挖一公尺左右宽的巡线道,线路杆塔下方均平整场地,巡线道每年清理一次,雇当地农民作业。
护线 1980年前,输电线路靠电力部门的专业力量维护,自然损坏和外力破坏得不到及时处理。1981年12月,在全市城乡广泛进行保护输电设施的宣传教育,开展群众护线活动。通过乡村各级政府,聘用当地农民为兼职护线员,负责地段内路过的一条或数条输电线路。凡发现危及线路安全运行情况及时报告者,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物资和精神奖励。管辖地段线路安全运行状况良好者,每年也适当给予奖励。景德镇供电地区共聘用群众兼职护线员20余人,每年由供电局付给费用。
检修 线路设备维护检修主要是:杆塔扶正,横担等铁附件除锈刷漆,更换修补导线、拉线、帮桩、保护桩,以及修剪树枝拆鸟巢,加固杆塔基础等。线路维护检修中还包括发生事故检测接地电阻,更换绝缘子,针对事故情况采取加装接地线以改善防雷接地电阻等,110千伏银风线和35千伏黄涌线途径朱溪和涌山等雷区,多年来经常发生输电线路杆塔、导线直接遭受雷击和绕击事故,数次造成地区供电网络系统与景德镇电厂解列。1985年,在这两个地区所有输电线中杆塔下加装了接地线以改善防雷接地电阻,并吸收外地经验,在朱溪重雷区段的输电线路杆塔上加装了2公里藕合地线。维护措施完善后,这些地段未发生雷击和绕击事故。110千伏景泗线1985年在杆塔的主接地极增设了四面辅射的接地线。
带电作业 景德镇地区1970年进行简单带电作业的尝试。1977年专门成立带电作业班,能作业的常规项目有:线路部分,更换35-110千伏直线,耐张线杆瓷瓶,火花间隙侧量零值瓷瓶,处理35-110千伏导线缺陷,进行导线补强,调整防震锤等;变电部分,更换阻波器,拆搭藕合电容器引线及母线搭头等。1985年开始,进行35千伏-110千伏避雷器带电测试,推广这项新技术后,35千伏-110千伏避雷器可在正常运行中带电测试。其准确、灵敏度均能满足要示,母线电压互感器也可连续运行,使电量能不中断计算,继电保护动作可靠性提高,减少了工作量和停电操作次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5年,分农牧渔业志、林业志、水利志、茶业志、蔬菜志、乡镇企业志、电力工业志、电子工业志、机械工业志、轻化工业志、建筑材料志、建筑业志、医药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