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0935
颗粒名称: 乡镇企业志
分类号: F276.3
页数: 18
页码: 177-1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1978-1985年经济收入统计概况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历史情况。
关键词: 景德镇 乡镇建设 企业经济

内容

景德镇市乡镇企业起源于50年代中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村的手工业者分別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副业队或副业组,形成农村社队企业的雏型。1958年,农村一些社队开始兴办农副产品加工、小型农机具制造等工业企业,产品主受有粮油制品、木炭、石灰、砖瓦等,基本上是来料加工,当地销售当地消费。“文化大革命”中,片面强调“以粮为纲”,社队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70年代初,农村公社大都办起农机厂,一些社队还因地制宜,兴办了农林产品加工、煤炭采掘、建材制造、陶瓷彩绘加工等企业。到1977年,全市社队企业已有800多个,总产值3000多万元,产品种类增加到100多个,产品销售开始由农村扩展到城市。
  1978年乡镇企业开始起步,至1984年,全市乡镇企业总收入突破1亿元,增长103.5%,年平均递增12.6%;乡镇工业总产值6176万元,比1978年增长56.4%,年平均递增7.74%。同时,发展到几十个行业,在行业上形成多样化有重点的格局。全市乡镇企业由1978年的1012个增加到3557个,并且利用城市工业的辐射力和农村资源优势,逐步形成几大重点行业。其中建材工业产值1657万元,占28.1%;煤炭采选工业产值1426万元,占24.2%;日用陶瓷工业产值805万元,占13.6%;食品工业产值656万元,占11.2%。
  1985年,全市乡镇企业总收入17513万元,比上年增长72.4%;乡镇工业总产值9843万元.比上年增长59.3%;利税总额1554万元,比上年增长52.7%。到1988年,全市乡镇企业总收入达33118万元,比1984年增长226.1%,年平均递增34.4%;乡镇工业总产值15762万元,比1984年增长155.2%,年平均递增26.4%,利税总额3048万元,比1984年增长196.2%。
  第一章 体制
  第一节 行政机构
  1977年4月25日,景德镇市农村社队企业管理局成立,暂定行政编制6人,局内部未另设职能机构。同时,各公社也随着成立工业办公室。7月23日,景德镇市农业机械局成立,与市农村社队企业管理局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内设秘书科、农机管理科、社队管理科、供应销售科4个职能科室,行政编制暂定14名,后增加事业编制10名。1982年,景德镇市农村社队企业管理局下辖景德镇市社队企业供销公司和景德镇市砂石生产管理处两个单位。1983年11月9日,根据市委(1983)62号文件,市农机局、社队企业局撤销。1984年9月7日,成立景德镇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内设秘书科、经营管理科、计统财务科和科技教育科4个职能科室,配备行政编制10名,事业编制15名。接着,昌江区、蛟潭区,鹅湖区各自成立乡镇企业管理局。此后,社队企业易名为乡镇企业。
  第二节 企业形式
  景德镇市的乡镇企业,在不断发展中逐步形成乡办、村办、户办、联合体等多种经济形式。
  乡镇企业管理部门所属企业 1979年,景德镇市社队企业供销公司成立,属大集体性质,1981年5月转为全民所有制。1985年,市社队企业供销公司易名市乡镇企业供销公司。同年,市昌江区、鹅湖区、蛟潭区分别成立乡镇企业供销公司或乡镇企业供销经理部。
  1985年,景德镇市乡镇企业管理局有直属企业1个,职工51人,总收入13万元,税金3万元。乡(镇)供销经理部及其所属部门企业25个,职工158人,销售收入192万元。乡镇企业管理部门所属城镇街道企业7个,职工203人,总收入75万元,税金9万元。
  乡村办企业 50年代中期,农村组织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农业社设立了副业队或组。1958年,农村的一些社队集体开办一批小型的工业企业。1965年,全市(不含乐平)社队企业工业总产值160多万元。1977年,全市社队企业800多个,总产值3000多万元。1983年,市社办企业192个,职工9281人,社办工业总产值1627万元,利税269万元,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596万元,流动资金468万元。同年,队办工业企业产值2803万元,利税253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64万元,流动资金86万元。1984年,“公社”和“大队”易名为“乡”和“村”,乡村两级企业已达1548个,企业人数36400人,总收入9299万元,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8606万元。其中乡办企业378个,职工19920人,总收入5225万元,总产值4992万元;村办企业1170个,职工16480人,总收入4074万元,总产值3614万元。1985年,乡村两级企业已发展为1904个,企业人数37443人,总收入11955万元,总产值10042万元。总收入在1千万元以上的乡有乐平县的涌山乡,昌江区的竟成乡;总收入在1百万元以上的村有乐平县的涌山村、昌江区的后街村、樊家井村、河西村、小港嘴村、青塘村、前街村、昌江村。在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批总产值较高的乡、村。1988年,总产值超过50000万元的有昌江区竟成乡,村办企业产值超过200万元的有沿沟村、樊家井村、后街村、小港嘴等10个村。
  乡办企业 是最早发展的乡镇企业、属全乡劳动人民集体所有制,是乡镇的主要经济来源,亦是乡镇企业的主体。村办企业在1978年以后有较大发展,至1984年以后,已成为乡镇企业的主体部分。
  户办企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民个体企业迅速崛起,他们利用专业技术和本地资源组织生产,或个人经营,或以户为单位经营,具有资金筹集快,建厂生产快,经营见效快,转产掉头快等优点,是农民快速致富的一条路子。乐平县后港乡农民程和水,全家6口,2个劳力,1980年立足粮食转化加工,办起米糖厂,成为“万元户”。1988年又投资7900元,办起冰棒厂,一户两厂,总收入达3.6万元。有的农民已在家庭工厂的基础上,办起联户企业。西湖乡茶宝村5户农民也于1985年,自筹资金和贷款共4100元联合办起木竹工艺制品厂;临港乡汪家村4户农民联合办起石灰厂,实现产值4.5万元;乐平县后港乡毛家村,有生产豆芽的传统。里村54户中有48户加工豆芽出售,仅此一项纯收入达47000元,每户平均收入近千元,成为有名的“豆芽村”;寿安乡户办企业及联户企业的产值已达到172万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29.2%,成为乡镇企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84年以后,农民个体企业发展较快。1985年,个体企业11650个,企业职工16407人,总收入3472万元,总产值3076万元。
  联合办企业 为了促进乡镇企业更快发展,相继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已经出现的联营形式有:
  一、与外地企业联营。如洪源乡与绍兴酒厂联合,生产绍洪老酒。后港乡与江苏启东建材厂合资,兴办了后港乡联营机砖厂;
  二、与国营厂矿联营。如竟成乡农机厂与制冷设备厂联合,在所有制和隶属关系不变的情况下,乡农机厂对内作为制冷设备厂的一个车间,为其进行机械加工。
  三、国营厂矿向乡镇企业扩散产品。如740厂给南安乡扩散一个产品,年产值达140万元。1984年,713厂将一个电子产品扩散给蛟潭乡外蒋村装配,收到较好的效果。
  此外,在乡镇企业之间也出现了一些不同形式的联营。一是农村各行业、各企业包括户办企业之间的联营。如农商联营、工商联营、工农联营、集体企业与户办企业之间的联营;二是城乡之间的联营。包括陶瓷、机械、电子、建材、二轻等工业,城乡联营,以大带小,以小补大,国营大厂与乡镇企业挂钩,大厂帮设备,帮技术,乡镇企业出厂房、出劳力、出产品,利润合理分成。还以大厂为骨干,以名优产品为核心,组织同行业的乡镇企业进行“一条龙”的协作生产;三是跨地区的联营。通过联营,把产品打出去,并从外省市引进资金、技术、人才。
  多种形式的联营,以自愿为基础,自愿参加,进出自由,互惠互利,尤其是跨地区的联营,有开明的姿态和优惠的条件,不断增强了吸引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1985年,景德镇市乡镇合营企业7个,其中:一、与全民所有制单位联营的企业3个,企业人数227人,总收入69万元,总产值(80年价)68万元。其中与外省、外县合营单位1个,企业人数17人,总收入4万元,总产值(80年价)4万元》二、与城镇集体所有制合营的企业单位1个;三、乡、村合营企业1个,企业人数240人,总收入60万元,总产值(80年
  价)60万元;四、与侨胞或外商合营的企业单位1个,企业人数206人,总收入64万元;五、与乡镇企业管理部门合营企业3个,企业人数350人,总收入306万元,总产值(80年价)256万元。
  第三节 管理方式
  景德镇市乡镇企业管理体制,是为适应乡镇企业的发展需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1986年,对乡镇企业的管理,全市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行政管理 乡一级对乡镇企业的管理。持别是对乡办企业的管理基本上是采用行政办法。
  乡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实质是以政代企,企业的干部由乡里任命。职工由乡里安排,产供销计划由乡里定,利润上交乡政府。乡政府对企业利润的提取一般都在60%以上。1985年,全市乡镇企业纯利631万元,上交乡政府416万元,占纯利的65.9%。有少数企业利润全部上交。
  归口管理 1984年以前,市乡镇企业归农口管理。1984年和1985年恢复和成立了县(区)乡镇企业管理局,作为同级政府的乡镇企业主管部门。1985年初划归经委口。其它县区,有的归农口,有的归经委口。
  经济计划管理 财政、税务、银行、工商、计划等部门对乡镇企业主要是采用经济手段管理。
  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对于新办企业、技改投资贷款、税收减免、扶助金发放、物资分配等基本无权过问,均由其它部门决定。
  行业管理 全市已参与乡镇企业行业管理的部门有陶瓷、煤炭、建筑、运输、农机等。
  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乡镇企业管理体制,但管理体制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乡一级管理上和其它管理部门制度上的不完善,管理办法上的不协调等,还有待于今后逐步加强、完善管理体制。
  第二章 企业规模
  第一节 区域布局
  景德镇市中部地区(珠山、昌江区)经济比较发达。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56%;南部地区(乐平县)人口占全市人口50%以上,经济开发具有一定规模;北部地区(蛟潭、鹅湖区)土地占全市土地面积50%以上,山地森林资源丰富。遵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规律,依据资源分布、开发情况和交通、地理条件,市乡镇企业发展布局总体构想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成扇面辐射状,以中部带两头,推动农村小城镇建设,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经济小区,努力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加速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基本框架是:逐步形成市、县城、郊经济区,煤炭、建材工业区。林、茶产品加工区,农副产品加工区和一批农村小城镇。
  市、县城、郊经济区 景德镇市区和乐平县城,城市工业具有相当规模,有一定幅射能力。景德镇市郊有竟成、吕蒙、鱼山、荷塘、丽阳、洪源、罗家、三龙、新平、旧城等10个乡;乐平县城郊有塔前、后港、坎上、接渡、金鹅山等17个乡镇。交通便利,劳力充裕,商品经济意识强,乡镇企业有一定基础,是乡镇企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陶瓷工业主要分布在竟成、吕蒙、鱼山、洪源、三龙等乡以及乐平县南港、礼林乡,采取改造老区,开发新区的发展措施。老区改造重点是竟成乡的一批骨干瓷厂,通过改造可建成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瓷厂4家(竟雕、竟成、竟红、洪源)。开发新区重点放在吕蒙、鱼山、洪源、南港、礼林、塔前以及乐河小区。新区可建成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瓷厂18家,(南港、塔前、乐河、三龙、寿安、朝阳、鱼山、昌鱼、古城、城官、洋湖、竟华、竟河、竟太、竟新、青塘、河西、湖田)。根据日用瓷和工艺美术瓷生产适宜小型、手工、分散的特点,今后大力发展户办陶瓷企业。
  建材工业主要分布 在三龙、洪源、新平、旧城、王港、吕蒙、鱼山、塔前、后港、东港等乡,以砖瓦厂为主,这些地方土质好,有一定资源,且在市县城区20公里之内,运输方便。
  机械、电子工业基础较好,门类多,技术力量强,可扩散的产品较多。昌河飞机制造厂、602研究所、制冷设备总厂和一些无线电工厂,目前已与一些乡镇企业挂勾,开展委托加工、散件组装、生产零配件等,有的还发展联营生产整机等横向联合,主要分布在竟成、湘湖、新平、旧城、罗家、吕蒙、鱼山和乐平县后港、乐港、接渡、镇桥等乡。
  乐平县城郊利用乐矿、东风制药厂、电化厂、乐维等大型厂矿的优势,积极发展轻化工业,有计划兴办轻纺工业、食品工业、大力发展为城市厂矿服务的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等,形成以轻纺化工为主要特色的工业区。
  在该区内,先期建成旧城、鱼山、接渡、镇桥4个小城镇,逐步发展为景德镇、乐平两个城市的卫星城。
  煤炭、建材工业区 湘湖、寿安、涌山、双田(科山)、后港、乐港以及礼林乡煤炭、石灰资源丰富。区内有乐平矿务局所属各矿、乐平水泥厂等国营大中型企业,采掘设备好,技术力量强,有利于技术设备向乡镇企业扩散服务。
  该区建成一个以涌山为中心,以煤炭、石灰、水泥以及大理石、瓷土为主要产品的工矿区,礼林乡因地偏一隅又产煤炭和瓷土而成一独立小矿区。
  采金业主要在乐河和东河两岸,呈条状分布,有洺口、吾口、接渡、坎上、臧湾、王港等乡,其中分别以洺口、臧湾为主要产地。
  林、茶加工区该区 属北部山区,与安徽省毗邻。全区有林地300余万亩,活立蓄积量近800万立方米;毛竹林9万亩;油茶15万亩;茶叶10万亩。还有弥猴桃等野生植物资源,是传统林、茶加工区。
  西湖、九龙、江村、港口、金山等红茶精制厂是直接出口创汇的骨干企业。储田胶合板厂、新建蛟潭泡花板厂、峙滩竹材板厂、江村纤维板厂和先锋家具厂为市木材产品的生产基地。西湖弥猴桃系列食品加工生产线和湘湖竹笋罐头厂,可带动该区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农副产品加工区该区为平原、丘陵地带产粮区、人口较多,但交通不大便利,工业基础薄弱。发展乡镇企业宜以当地盛产的粮油、蔬菜、畜牧、水产及其他经济作物为加工原料,加工生产粮油制品、蔬菜制品、副食品、饮料等产品。
  第二节 产业结构
  60年代末,农村社队企业主要有农副产品加工、小型农具制造、建材采选和制造等行业。70年代初,农村公社大都办起了农机厂,还办有一批农林产品加工、煤炭采掘、建材制造、陶瓷彩绘加工等企业。1978年以后,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社队企业在零打碎敲的基础上开始起步发展,至1984年,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由过去单一产业结构发展到多地产业结构,形成陶瓷、建材、建筑、机械、采掘、食品加工、木竹加工、林产化工、运输、商业、服务等数十个行业。1985年,乡镇企业已达15635个企业单位,企业总人数61095人,总收入17513万元,总产值15166万元。其中,工业企业总产值9843万元。
  1984年以后,乡镇企业建设扬长补短,发挥优势,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有的乡镇产业结构。
  工业企业是乡镇企业的主体,其中主要有采掘、陶瓷、建材、食品加工、木竹加工、机械、电子和轻化工业7个行业。
  采掘业是市乡镇工业的一个支柱行业,市域内的煤炭、砂金储藏量很大,供乡村小型开采的煤炭约2000万吨,砂金近10吨。1987年,采掘业产值2894万元,占乡镇工业产值的26.03%,采金船约800条,产砂金250公斤,产值1500万元,占乡镇工业产值的13.5%。
  陶瓷工业是传统工业,也是优势行业,乡镇陶瓷工业具有资源丰富、技术条件较好、人才相对集中、容纳劳力较多等特点,1987年,市乡镇陶瓷产量1000余万件,产值1500万元,占乡镇工业产值的13.5%,约占全市陶瓷工业产值的5%。
  建材工业是市乡镇工业的另一支柱。1987年,建材工业产值1782万元,占乡镇工业产值的16%。主要产品产量为:石灰10万吨,水泥334吨,水泥预制件1.88万平方米,砖16749万块,瓦6428万片,沙石173万吨,大理石0.7万吨。食品加工业是一个发展潜力较大的重点行业。1987年,食品工业产值975万元。占乡镇工业产值的8.8%,主要是传统的粮油加工和土制烧酒酿造。木竹加工业目前大部分是粗加工,1987年,产值822万元,占乡镇工业产值的7.4%。
  乡镇建筑业是发展潜力很大的行业,乡镇建工队每年完成200万元产值,仅占全市基建年投资的4.4%。1987年建筑业产值2274万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数12%。
  交通运输业。1987年,交通运输行业产值2102万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11%。
  商业服务在城乡经济往来中,起着桥梁作用。1987年产值3018万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15.9%,在五大行业中,一直是仅次于工业企业的第二大行业。
  1988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26464万元,按五大行业分,工业产值15762万元,占59.6%。其它行业的比重依序是:商业、饮食业4167万元,占15.7%;建筑企业3258万元,占12.3%,交通运输2879万元,占10.9%,农业企业398万元,占1.5%。按三次产业分,第二产业是基干,产值为19020万元,比重达71.9%;第三产业也有较大发展,产值为7046万元,比重占26.6%;而第一产业作为乡镇企业统计的产值只有398万元,仅占1.5%。
  第三节 生产规模
  50年代,社队企业主要构成是农副产品加工、小型农具制造和砖瓦生产等,按照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的方针进行传统性生产。其特点是规模小、封闭式,属于一种小生产范畴。1984年以后,市乡镇企业经过数年来的建设,已发展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1984年,乡村两级企业1548个,其中乡办企业378个,村办企业1170个;乡、村企业总人数36400人,其中乡办企业19920人,村办企业16480人;乡、村企业总收入9299万元,其中乡办企业5225万元,村办企业4074万元;企业总产值9764万元,其中乡办企业5476万元,村办企业4288万元;乡村企业工资总额2747万元,其中乡办企业1430万元,村办企业1317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813万元,其中乡办企业3364万元,村办企业1449万元。
  在乡村两级企业中,工业企业总产值6929万元,其中乡办企业2387万元,村办企业3542万元;工业企业单位1031个,其中乡办企业209个,村办企业822个;工业企业人数25155人,其中乡办企业11604人,村办企业13551人。
  村以下合作企业单位2009个,企业人数3717人,总收入857.5万元,总产值(1980年价格)800万元;其中部分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240个,企业人数936人,总收入242万元,总产值(1980年价格)222.2万元;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128个,。企业人数677人,总收入111.3万元,总产值99.3万元;个体企业1641个,企业人数2104人,总收入504.2万元,总产值(1980年价格)478.5万元。
  按轻重工业分,乡村轻工业企业434个,其中乡办企业76个,村办企业358个;企业人数7952人,其中乡办企业3409人,村办企业4543人;工业总产值2225.23万元,其中乡办企业1104.58万元,村办企业1120.65万元。重工业企业597个,其中乡办企业133个,村办企业464个;企业人数17203人,其中乡办企业8195人,村办企业9008人;工业总产值4703.46万元,其中乡办企业2282.23万元,村办企业2421.21万元。
  1985年,全市乡镇企业单位15635个,从业人员61095人,总收入17513万元,总产值15166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净值4315万元。
  1986年,全市乡镇企业单位22079个,企业人数70555人,总收入19563万元,总产值17170万元,利润895万元。
  1987年,乡镇企业单位14452个,其中乡办企业467个,村办企业1468个,联户办企业1321个,户办企业11196个,企业人数68203人,其中乡办企业22439人,村办企业17183人,联户办企业10683人,户办企业17898人。总收入14579万元,总产值1273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8497万元,税金1219万元,利润897万元。
  1988年底,景德镇市共有乡镇企业17222个,其中乡办496个,村办1561个,联户办2364个,户办12801个;从业人员78123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9.67%,其中乡办23099人,村办18132人,联户办14636人,户办22256人。1988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按现行价格)33950万元,占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的11.79%;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26464万元,占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的48.54%;乡镇工业总产值15762万元,占全市市县属工业产值的14.9%。
  1988年,全市乡镇企业拥有固定资产14878万元。其中:乡村集体工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8069万元,净值5807万元,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26万元,新增固定增产1697万元。在乡镇工业企业中,乡、村办集体企业1418个,其中乡办311个,村办1107个。乡村两级工业企业职工30606人,占乡镇工业企业人员总数的60.6%;总收入15952万元,占乡镇工业企业总收入的73.7%;总产值11261万元,占乡镇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1.4%。在1410个集体工业企业中,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企业740个,职工12264人,产值5791万元;重工业企业678个,职工18342人,产值5470万元。按工业部门分,主要有六大门类,依序是:陶瓷企业74个,产值2682万元,占乡村工业产值的23.8%;矿产采掘工业企业153个,产值2152万元,占19.1%;建材制造工业企业309个,产值1589万元,占14.1%;食品工业企业401个,产值1438万元,占12.8%;从事木竹农具、家具、文教体育用品及藤草制品生产的工业企业131个,产值1152万元,占10.2%;金属加工和机械工业企业66个,产值947万元,占8.4%。
  第四节职工队伍
  1984年,乡镇企业从业人数36400人,分布在1548个乡、村企业单位中。其中:农业企业2318人;工业企业25155人;交通运输企业2259人;建筑企业5242人;其它企业1426人。在企业人数中,户口在城镇的人数1848人;建筑企业进城施工人数2179人。
  村以下合作企业2009个,企业人数3717人,其中部份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240个,计936人;其它形式的合作企业128个,计677人;个体企业1641个,计2104人。
  1985年,乡村两级企业从业人数37443人,其中乡办企业20590人,村办企业16853人,分布在1904个乡、村企业单位。其中农业企业2082人,工业企业25260人,交通运输企业873人,建筑企业5062人,其他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人数1110人。
  村以下合作企业13731个,从业人员23652人。其中部份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1050个,从业人员4605人;其它形式的合作企业1031个,从业人员2640人;个体企业11650个,从业人员16407人。
  1986年,全市乡镇企业单位22079个,从业人员70555人。其中乐平县16537个企业单位,企业人数44385人;昌江区企业单位819个,企业人数9461人;蛟潭区企业1315个,从业人员8108人;鹅湖区企业1408个,从业人员8601人。
  1987年,乡镇企业14452个,从业人员68203人。其中乡办企业从业人员22439人;村办企业从业人员17183人;联户办企业从业人员,10683人;户办企业11196个,从业人1988年末,景德镇市乡镇企业从业人员78123人,其中乡、村集体企业职工41231人。这些职工大多是近几年从农业方面转移过来,总体上文化水平和技术素质较低。在乡村两级企业职工中,文化程度为大专或大专以上111人,占0.27%;高中3726人,占9.0%;初中16743人,占40.6%;初中以下20651人,占50.0%。在乡村两级企业职工中,有工程技术人员538人,占职工总数的1.3%,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务者48人;聘用技术工人631人,占职工总数的1.5%。
  为了提高乡镇企业职工的素质,1988年选送去培训的人员265人,其中上业大、电大的16人,上中专、技校的65人。市、县(区)两级主管局开办财务、统计、经营管理短训班13期,培训596人,并通过多种形式发展横向经济联系,学习对方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引进各种人才。1988年,乡村两级企业聘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有755人。
  在发展商品经济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一支新型的农民企业家队伍和技术人员队伍正在形成。1987年,16名乡镇企业的厂长、经理被评为全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个人,1989年洪源瓷厂厂长程火清、竟成瓷厂厂长马火龙、乐平县“五一”煤矿矿长王寿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乡镇企业家。在乡镇企业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历年累计有56名评聘为工程(经济、统计、会计)师和技师,有249名评聘为技术(经济、统计、会计)员和技士。
  第三章产品
  第一节品种类型
  社队企业创办之初,其主要产品有粮油制品、木炭、石灰、砖瓦等,70年代,农忖公社大都办有农机厂,生产简易农具等,同时还办有一批农林产品加工等工业企业,产品品种随着增多。1977年,产品种类已有100多个。1985年,景德镇市乡镇企业主要产品有日用瓷、陈设瓷、煤炭、钨砂、瓷土、萤石、石灰石、砂石、大理石板材、石灰、砖瓦、水泥及水泥预制件、精制茶叶、饮料酒、胶合板、木竹家具、体育用品、农机具、铁锅、陶瓷机械、家用冰箱冷凝器等等。其中陶瓷和精制茶叶工艺技术水平较高。至1988年,増加了黄金、釉面砖、汽水、板鸭、减速机、通讯保安仪等产品。
  第二节传统产品
  景德镇市农村凭借传统优势,挖掘传统技艺,并借助城市陶瓷工业体系的技术、教育、供销等方面的力量,着力发展陶瓷生产,经过近20年的努力,在近郊一带初步形成一个陶瓷生产的企业群体。1984年,乡、村两级陶瓷生产企业有22个,职工2801人,总产值736.4万元。占全市乡镇企业工业产值的12.52%,仅竟成乡的陶瓷工业总产值就达539.13万元,占乡、村办陶瓷工业总产值的73.21%,占全乡总产值59.29%。陶瓷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工艺美术瓷、工业用瓷、日用瓷、仿古瓷、文具瓷、玩具瓷、陈设瓷等。1985年,乡、村两级日用陶瓷企业32家,其中乡级企业10家,村级企业22家;企业总人数3536人,其中乡办企业1425人,村办企业2111人;乡村日用陶瓷企业总产值1139万元,其中乡办企业397万元,村办企业742万元。1988年,乡、村两级陶瓷生产企业发展到74个,主要分布在昌江区的竟成乡、吕蒙乡、鱼山乡;浮梁县的洪源乡、三龙乡、湘湖乡、寿安乡;乐平县的十里岗乡等地,陶瓷企业职工6000余人。建成倒焰窑63座、隧道煤窑1座、柴窑1座、龙窑1座。以烧炼工艺为中心,有41个企业初步形成原料精制、成型、烧炼、彩绘、包装一条龙生产作业线,固定资产原值1771万元,生产陈设瓷、仿古瓷、旅游瓷、包装容器瓷、纺织瓷等多种陶瓷产品,年产日用瓷2632万件,年产值2682万元。在近郊的里村、新厂、官庄、宝石一带,农民联户办的或户办的陶瓷小作坊有100多家,他们自己动手或聘请技术工人,生产出各种仿古瓷、薄胎瓷、雕塑瓷和日用瓷。景德镇市乡镇陶瓷产品品种繁多,工艺精湛,立足传统,富于创新。在1985年7月全省陶瓷产品评比中,有15项产品获得江西省优质产品奖,其中有青花六头山水文具、新彩九头茶具、30件粉彩翎毛(鸟)薄胎瓶、30件粉彩翎毛(鸡)薄胎瓶、粉彩24公分长条瓷板等。同年9月,在全国乡镇企业陶瓷产品质量评比中,又有7项产品获得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这7项产品是:锦红牌青花山水瓷板条屏、锦红牌青花山水24公分薄胎碗、象背灯、200件仿古人物花瓶、28寸万花大寿星瓷雕、28寸麻姑瓷雕、28寸麻姑寿星瓷雕。景德镇市乡镇陶瓷产品中的一般日用瓷、陈设瓷主要供应国内市场,而粉彩瓷、青花玲珑瓷、大件瓷雕和仿古瓷产品则主要供应出口,远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除陶瓷生产企业外,一些乡、村集体和农民个体利瓷源之便,办起了32家瓷用匣钵厂、20家瓷石矿和瓷土加工厂,年产匣钵16万担,采掘瓷石1.3万吨,加工瓷土8000多吨。还办有瓷用化工厂、陶瓷机械厂、纸箱厂等,产品有花纸、颜料、榨泥机、除铁器、振动筛、搅拌机、包装箱等。其中鹅湖机械厂生产的TCSZ6080型振动筛获得1988年全省优秀新产品奖。
  景德镇市的制茶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浮梁出产的红茶,人们俗称“浮红”。“浮红”工夫茶以其色泽乌润、条索紧细、汤色红艳透明、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浓爽口等特点,成为国内外名茶。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浮梁县北部山区的江村乡,“浮红”获得金奖。1984年,江村茶厂生产的平天〓牌二级、三级“工夫红茶”两项产品获得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西湖茶厂生产的精制红茶,获1984年度江西省乡镇企业评比第二名。1985年该厂生产的三级、四级“工夫红茶”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1988年,平天〓牌二级、三级“工夫红茶”在复评中保持部优称号。
  1987年,景德镇市定为中国出口茶叶重点生产基地,为工夫红茶产区。有茶园9.6万亩,已开摘7万亩。并在茶园集中地区开办了131家茶叶初制厂,这些初制厂,大都是乡、村或村民小组主办的,有的茶农还在家中置办简易的初制设备,初制生产的红毛茶,一部分由国家收购,一部分由乡村精制茶厂收购。乡村开办的具有精制加工能力的茶厂有江村
  茶厂、西湖茶厂、新平茶厂、金山茶厂、港口茶厂等,其生产的精制红茶,继承了“浮红”的传统工艺,保持了“浮红”的传统特色。
  第四章效益
  第一节经济效益
  景德镇市的社队企业创办初期,按照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的方针进行传统性的生产。1978年以后,市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1984~1987年,全市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987年与1984年比较,乡镇企业总收入增长120%,年平均增长为29.9%;总产值增长102.2%,年平均增长为26.4%;工业总产值增长76%、年平均增长20.7%;税金增长137.8%,年平均增长33.4%;利润增长50.5%,年平均增长14.6%。
  1988年,景德镇市乡镇企业总产值26464万元。总收入33118万元,其中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149万元。全市乡镇企业实交税金1307万元,其中工业企业842万元;纯利润1741万元,其中工业企业1018万元;利税总额3048万元,其中工业企业1860万元。全市乡镇企业百元资金创产值130.0元,创利税15.2元;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创产值177.9元,创利税20.5元;百元流动资金创产值511.8元,创利税58.9元。
  1978年至1988年11年间,全市乡镇企业实交税金5885万元,获纯利润7020万元,利税总额12905万元。
  第二节 社会效益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对于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支柱 198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的38.4%,工业总产值占市、县属工业总产值的16.7%,上缴国家税金1030万元,成为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从单一产业结构发展到多元产业结构 过去的社队企业构成单一,发展到现在有:陶瓷、建材、建筑、机械、采掘、食品加工、木竹加工、林产化工、运输、商业、服务等10多个行业。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促进小城镇建设 全市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乡村二级企业的发展,吸引一大批农村劳力从耕地上转移到二、三产业,带来农村商品经济繁荣。一批条件较好的乡政府所在地,市场建设初具规模,逐步成为农村商品生产、流通和社会服务中心,加速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 全市农村现有农业劳力31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80%以上。其中有15万以上的农民每年有3~4个月的季节性剩余时间。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使近7万劳力从耕地的经营中转移出来,投入在陶瓷、建材、建筑、采掘等10多个行业之中。既安排了农村富余劳力,又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5年,分农牧渔业志、林业志、水利志、茶业志、蔬菜志、乡镇企业志、电力工业志、电子工业志、机械工业志、轻化工业志、建筑材料志、建筑业志、医药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