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茶叶加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090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茶叶加工
分类号: TS272
页数: 8
页码: 128-1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茶叶加工的情况。其中包括鲜叶釆摘、茶叶初制、红茶精制、礼茶、优质茶等。
关键词: 景德镇市 茶叶加工

内容

第一节 鲜叶采摘
  解放初,开始提倡合理采摘茶叶。1956年建立国营茶场后,全面推行茶园科学管理。
  在鲜茶采摘中,不采1芽1叶和1芽5叶,多采1芽2~3叶,少采1芽4叶,先采嫩对夹叶,后采芽叶;先采下,后采上;前期抓质量,中期抓产量,后期抓保养。这样分期分批留鱼叶采摘,平均亩产干茶达170斤,多年保持稳产的势头。全年采茶分春、夏、秋三期,累计时间为150天左右。春茶又称头茶,采摘期为每年4月中旬至5月底,其产量占全年茶产量的50%以上,在年度所产质中起举足轻重作用;夏茶又称二茶,6月初至7月底采摘,约占全年产量30%;秋茶又称三茶,8月上旬至9月底采摘,个别年份秋茶采摘期延至10月上旬。解放前不采秋茶,现在国营茶场普遍采秋茶,但所占产量比例仅15〜20%。
  根据茶的种类划分,红茶以采1芽2叶或1芽2~3叶和嫩度相仿的对夹叶,作为制“工夫红茶”的主要原料。制成的红茶香郁味浓,适宜岀口外销。绿茶一般内销,多数采1芽3~4叶,少数采1芽1〜2叶。用于制作名茶和礼茶的鲜叶,要求选择产于云雾山中的优良品种,而且采摘标准要求嫩度高,1芽1叶初展,即于采摘。1953年的优质名茶“孚钉”,就是在江村严台选择柳叶种采制而成的。
  第二节 茶叶初制
  从茶树上采下鲜叶,经过加工成为半成品茶,称茶叶初制加工,因其仅按外形内质分为不同等级,未加整形筛选,故称为毛茶。毛茶分为红毛茶和绿毛茶两种。
  中唐以前,饮茶如菜汤,不讲究加工制作技术。中唐以后,陆羽著《茶经》,并到过九江庐山和余干、上饶等地,对赣东北种茶、制茶和饮茶有过影响。唐时制茶为蒸、拍、焙、穿、封等几道工序,一般称为片茶,与现在砧茶相类似。马端临《文献通考》称宋茶有片散2种。宋朝的前期和中期,仍以生产片茶为主(又称团茶和饼茶)。为适应民间需要,在宋后期,散茶便替代了片茶。元朝绿茶生产工艺已趋定型。清道光年间,红茶制作工艺传入浮梁地区。
  红毛茶制作分为萎凋、揉捻、发酵、烘干4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红茶的品质特色,香味的形成,主要在初制阶段。而红茶初制加工常受春雨低温影响,为解决这个矛盾,从50年代起,逐步改革旧式操作,以半机械或机械作业。60年代中后期,有80%以上用揉茶机揉茶。同时逐步采用加温萎凋设备,代替自然萎凋。到80年代,除极少数用人力揉茶外,90%以上均用机械揉茶和烘干,萎凋槽温萎凋鲜叶也达到60%以上。
  绿茶加工分杀青、揉捻、烘干3道工序。由于绿茶以当地销售为主,一般制茶工艺不如红茶严格,其加工过程1985年已有80%为机械操作。
  第三节 红茶精制
  浮梁工夫茶红茶,历年以条形细紧、有尖锋、大部分完整、碎条少、外形均匀、整齐、乌润、美观以及净度良好而闻名。“浮红”为“饶州之茗、其利最夥,历年经营浮梁红茶者多成富商。”1951年,国家对外贸易部正式制定精制红茶的标准,对内质和外形都有明确的要求。“浮红”与“祁红”是一个精彖标准,对外统称“祁红气民国27年(1938)后,皖赣两省分设红茶运销委员会。为区别省际,江西的“浮红”区是以浮梁为中心,包括鄱阳、湖口、彭泽边际地带在内,其所产红茶统称“浮红气精制茶总的分为正茶和副脚茶两大类,副脚茶没有标准样,正茶的成品花色有:
  工夫茶:定为一级到八级,十个花色。八级为协商级,无标准样。礼茶(超级)和特级茶未定标准样。
  碎茶:高档一号、二号,中档一号、二号、三号;低档一号、二号,共有7个花色。
  片茶:中档一号、二号、低档一号、二号,共有4个花色。
  末茶:中档(不分号),低档一号、二号,共3个花色。
  正茶:共24个花色,有标准样的21个花色,有3个协商茶花色。
  精制茶加工作业,在解放前都用手工精制。1950年2月,在经公桥建立第一个茶叶机制厂后,精制作业逐步向机械化和自动化迈进。1985年,除新建立的王港乡金山村办茶叶精制厂是用手工外,其余精制厂均实现联装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化作业。景德镇茶厂从车间运输、制茶作业到包装全套工序均为自动机械化作业。
  精制工艺分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等12道工序。具体制作一般分本身、长身、圆身、轻身、拣头5条作业线,或分为本长身、圆身、拣头3条路线,另外加一条碎茶路。目前,除拣剔需要人工辅助外,均为机械操作,而且大部分是联装自动化作业线。在毛茶处理上,采用单级付制,多级收回,生做和熟做相结合,“看茶做茶”。毛茶仓库好,入库毛茶符合标准的可以生做;三级以上的毛茶一般是生做;毛茶保管条件差的或四级以下的毛茶,多为熟做。
  精制茶的质量通常取决于毛茶的好坏。衡量精制茶的质量,一般用工夫茶和1〜5级的工夫茶(又称级内工夫茶)这样两个比较指标进行衡量。1953年,工夫茶质量最高,占总数的81%以上,而级内工夫茶又占总数的75%以上。“浮红'‘以质取胜,占有极重要地位,被誉为优胜产品。1964年以后,红茶质量呈下降趋势。景德镇茶厂的精制茶是全市的代表。1979年,罗家垦殖场建立精制厂,开始用本场的单一毛茶原料加工,品质不够理想。80年代后,开展横向联合,精制茶品质有了提高。西湖乡和江村乡的茶叶精制加工,发挥了就地加工的优势,一直保持较好的品质水平。
  第四节 礼茶、优质茶
  历史上,域内多产贡茶、名茶。宋“浮梁饶池仙芝茶”,属茶中佳品,世为皇室贡品。民国4年(1915),浮梁江村严台江资普先生经营的“天祥”茶号功夫茶,在美国旧金山获第一届巴拿马博览会金质奖章和奖状。1950年,为祝贺斯大林70寿辰,特选用“特级浮红”作礼品。当时选定西湖乡合源、峙滩乡英溪村和江村乡的严台村3个高山茶产区为制礼茶的场所。4月底,三地共制出7担多优质红毛茶,经过精制加工筛选,从中选出一小箱约20公斤作为庆贺的礼品茶,派专人护送到北京。1953年,以严台祁峰山下桃树坞出产的柳叶种鲜叶为红毛茶的原料,制成高档名茶“孚钉”,为全国首创的最高水平,名扬中外。1955年,苏联国家元首伏罗希洛夫来华访问,上海茶叶分公司到浮梁调去“特级浮红”茶作为礼品。1958年12月,为表彰卫星人民公社(现西湖乡)桃墅大队生产的红毛茶优质高产,国务院以周恩来总理的名义颁发奖状,并奖给4台中型揉茶机和1台25匹马力柴油机等实物。1960年2月,江西农业双代会为表彰桃墅大队1959年茶叶生产成绩,颁发了奖状。1983年,景德镇茶厂生产的“浮红”精制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品质优良》荣誉证书。1984年,江村茶厂生产的二级和三级工夫茶,分别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证书和一块蝶花盘奖品,三级和四级工夫红茶,获得江西省商业厅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景德镇茶厂获得1个部优和3个省优称号。1985年,景德镇茶厂生产的一、三、四级“浮红”,荣获江西省商业厅《优质产品》证书。同年4月,江村茶厂生产的红茶,参加第一届全国乡镇产品展销会,荣获三等奖。瑶里乡生产的三级“浮红”茶。获得全省红毛茶《优质产品》第一名。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5年,分农牧渔业志、林业志、水利志、茶业志、蔬菜志、乡镇企业志、电力工业志、电子工业志、机械工业志、轻化工业志、建筑材料志、建筑业志、医药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