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低产林、次生林改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083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低产林、次生林改造
分类号: S753
页数: 1
页码: 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市低产林、次生林改造情况。其中对浮南、浮西、塘坞及场部4个分区低产林改造。对蛟潭区的峙滩、储田、经公桥、蛟潭等公社沿公路两旁的次生林进行规模较大的改造。
关键词: 景德镇市 低产林 次生林

内容

低产林改造1984年,国营枫树山林场开始对浮南、浮西、塘坞及场部4个分区的270亩17年和19年生人工杉林进行低产改造。林地肥力较差,抚育不及时,林木生长迟缓,树干平顶、早熟、枯梢、枯枝现象严重,每亩年生长量在0.2立方米以下,亩出材量仅为2.667立方米。在改造中,根据各改造林分土壤状态及林木生长现状,对某些不适宜第二代杉木萌芽的林地改栽植湿地松、马尾松和阔叶树,对山脚山洼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仍设计萌芽第二代杉木林。1985年,完成低产林改造670亩,主要是对浮南白虎湾分区的21年生杉木纯林,进行萌芽更新改造;对牡丹台分区21年生的杉木纯林,在小片皆伐后采取全刈全垦、补栽杉苗、萌芽更新;对狗头山分区6林班2小班20多年生的杉木林,进行复垦萌芽更新;对南山分场历尧分区100亩25年生的杉木林,采取全刈全垦萌芽更新,补栽湿地松。1984~1985年,共改造人工杉木低产林940亩,林木蓄积量为4511立方米,亩平均4.8立方米。总出材量2182立方米。
  次生林改造境内的天然林已大部分沦为天然次生林,阔叶树林面积日益减少,一些珍贵树种已濒临灭绝的危险。1964年,为开展天然次生林改造,恢复与发展山区常绿阔叶林,保护原生树种,维护生态平衡,市农林垦殖科学研究所接受市农垦局安排的次生林改造1000亩的研究项目。同年4~8月,在蛟潭区九龙山垦殖场进行首次试验,次生林改造面积586.5亩。1973年先后对蛟潭区的峙滩、储田、经公桥、蛟潭等公社沿公路两旁的次生林进行规模较大的改造。80年代初,市政府把次生林改造列入林业发展的重要内容。1983年5月7日,市农垦局发出通知,要求有组织有领导地对全市次生林进行改造。具体方式采取一户或联户向集体承包,负责对残次林或稀疏林进行抚育改造,每块山要求在50亩以上,由林业部门每亩补助4元。改造后,使之成为每亩保留300~400株针、阔树的混交林。同年,全市完成次生林改造面积1万亩,其中鹅湖乡1750亩,王港乡的歧源坞和河源村计1509亩、新平乡植塘坞村550亩、储田乡曲阿里沿公路两侧1500亩、峙滩乡隐山村至曲阿里边界1200亩、兴田乡兴田村至曲江林场公路两旁1500亩、荷塘垦殖场杨梅湾分场李家山村梅儿坞1500亩。
  1985年9月,市林业局、蛟潭区林业局共同派出技术人员,在储田乡曲阿里村进行次生林改造试点。设固定样地对照区2个,面积各1.3亩,以阔叶次生林为主,林龄10年左右,抚育次生林改造前平均树高2.5米,平均直径4.2厘米,郁闭度0.9,每亩673株;改造后每亩保留185株,平均树高3.5米,平均直径5厘米,清山材每亩1.17立方米。
  市蛟潭区把封山育林,次生林改造提高到与造林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封、管、改、造、护”五个字发展林业的方针。1984年,全区完成次生林改造面积2.30万亩,至1985年,全区累计次生林改造面积15.03万亩,并做到了边封边改,改了即封,封改结合。
  1985年,全市完成次生林改造面积15.63万亩。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景德镇市志-第三卷》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5年,分农牧渔业志、林业志、水利志、茶业志、蔬菜志、乡镇企业志、电力工业志、电子工业志、机械工业志、轻化工业志、建筑材料志、建筑业志、医药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