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际国内旅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078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国际国内旅游
分类号: F59
页数: 4
页码: 553-55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景德镇市国际国内旅游景德镇市国际旅游始于明,1984年以来,出现了工厂企业集体组织和群众自行结合旅游的形式。
关键词: 景德镇市 国际 国内 旅游

内容

国际旅游景德镇的国际旅游始于明。清代来景德镇旅游者有世界各地人员,以英、法、日、美、意、德等国居多。康熙年间,外国人傅圣泽(华名)至浮梁,留下了外国风景、肖像的画法,清廷谕江西巡抚郎廷极,传傅进京,为养心殿造办处绘瓷。各国赴景的游客中,有不少文人学者著书和赋诗,介绍景德镇这个神秘之地。美国诗人朗菲罗有“……俯看全境如焚火,三千炉灶一齐熏,充满天际成浓雾,喷烟不断如转轮……”之句,形容了当时景德镇瓷业的繁盛。清光绪三年(1877年)英驻香港主教海丽·克雷夫人,乘船溯昌江而上,到景德镇游览。回国后,在她的《关于中国生活、风俗、历史》一书中,介绍景德镇的山川风貌,陶瓷技艺,说:“昌江是一条湍急的河流,河水清澈,如同水晶一般……”。同时,也介绍景德镇瓷器及其烧造技法,从而吸引了更多学者、游客。
  民国时期,由于战火不断,交通阻塞,旅途艰辛,游客减少,但尚有不少专家、学者、游客、商贾赴景旅游,考察、采购工艺陶瓷。英国人霍布逊曾到景德镇、上饶等地游览,考察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发现了元代至正年间生产的青花云龙象耳瓶。美国学者约翰·亚历山大·波普博士,亦曾对元代至正年间和明代洪武年间景德镇的青花瓷,作了科学的研究和考察。
  新中国成立以后,景德镇国际旅游事业,步上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但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经历了起步、停滞、恢复、发展4个阶段。
  1954年到1965年,景德镇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景瓷大量远销苏联、东欧,声誉更著,加上修建珠山宾馆、莲花塘招待所,旅游设施初步改善。苏联、东欧学者、游客慕名而来。据不完全统计,接待外国人、华人、华侨360余人。
  1966年至1972年,除少数华侨返乡探亲以外,旅游事业处于休眠状态。1972年开始恢复同国外的交往。1973年3月,成立市革命委员会外事办公室,兼管旅游。至1977年共接待日、美、英、澳、新西兰等国学者、游客、华人、华侨等海外游人340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旅游事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省旅游部门在巩固南昌一景德镇旅游线路的同时,又增辟了南昌一庐山一景德镇国际旅游线路。为适应旅游事业的需要,1979年8月,正式成立中国国际旅行社景德镇支社,隶属市外事办公室。同年,新建景德镇宾馆新楼,床位由140张增至320张,可供外宾下榻的有200张。1982年2月,国务院批准景德镇为国家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后,国外慕名来景旅行游览者益众。
  1984年以来,市党政领导机关和外事旅游部门把发展景德镇旅游事业视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突岀特色,开辟陶瓷考古、白瓷彩绘、手工制瓷等新项目,以陶瓷特色争客源。同时釆取多种渠道,加强邻省横向热线联系,扩大客源,使景市旅游事业走向繁荣。1984年,全年接待外国人、华人、华侨等海外游人1305人。1985年上升到3157人,比1984年增长了1.41倍。1978年以来的9年间,共接待外国旅游者、华人、华侨等海外旅游者计13500人国内旅游景德镇的国内旅游,据可查资料始于唐。颜真卿曾到景德镇,住马鞍山云门教院数日,与陆士修联咏有“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之句。,宋至清,景瓷名日著,名人学者来景游览者益众。唐白居易、北宋范仲淹、苏轼、黄庭坚均先后至景德镇游览,留下诗文。南宋朱熹、岳飞等亦先后游瓷城。岳飞还为賜府寺题联,留下墨香。元代学者吴澄游瓷城,登楼赋诗,有“登高望芙蓉,麻烟起蒸窑”之句。明宋应星游瓷城,对景德镇制瓷术作精细考察,在其所著《天工开物》中有较多记述。清乾隆年间朱琰至景德镇考窑器、访艺人,著有《陶说》。
  浮梁景德镇的文人墨客、陶瓷名家,亦把观景、览胜、登高、游览视为陶冶情操,丰富创作之源。宋代名僧佛印和尚,曾云游名山大川,广交文人墨客。明代陶瓷名家昊十九,常赴外地览胜。清代督陶官唐英,常游珠山胜景,登观音阁,探宝石,写出不少诗篇。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国内旅游,逐年有所发展。革命前辈、文坛巨星、科技泰斗、影坛明星来景者,有谢觉哉、郭沫若、陆定一、马寅初、田汉、秦怡等共数十人。一般旅游客人亦逐年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由解放初期21万人,发展到1965年35万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有较大发展。由1978年51万人发展到1981年的98万人。1985年增至115万人。其中港澳同胞1973~1977年共220人,1978年34人,1979年263人,1980年219人,1981年196人,1982年213人,1983年270人,1984年877人,1985年2498人,13年中共有4790人。
  1980年,景德镇市民间开始出现了“旅游热”。为适应广大游客需要,开辟了景德镇至黄山、庐山、三清山、石钟山、齐云山、龙虎山和景德镇至蓬莱仙洞、龙宫洞、圭峰、仙水岩等省内外旅游点的专线旅游,深受职工和青年学生的欢迎,每年游客人数近2万人。1984年以来,出现了工厂企业集体组织和群众自行结合旅游的形式。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一卷

《景德镇市志-第一卷》

本志下限止于1985年,分建置志、自然环境志、人口志、城市建设志、政制沿革志、共产党志、民主党派志、人民代表大会志、人民政府志、人民政协志、军事志、群众团体志、公安志、司法志、民政志、人事劳动志、外事侨务旅游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