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0543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分类号: K292.2
页数: 2
页码: 225-226
摘要: 本章记述了景德镇市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组织建设、主要活动等情况。
关键词: 景德镇市 国民党 革命委员会

内容

第一节 组织建设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于1948年1月在香港正式成立。新中国成立后,民革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民主党派和爱国统一战线的成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建设。
  1952年10月,民革江西省分部筹委会派罗羽珍来景德镇负责筹建民革景德镇市地方组织。当时从武汉转来民革成员1人,在中共景德镇市委的支持下,吸收两名城建部门工程师为民革成员,共有4人成立民革景德镇小组。1952年12月,民革江西省筹委会派魏光祖到景德镇协助工作,发展民革党员。1953年11月,成立民革景德镇市直属支部。1956年11月,民革江西省委会决定将民革景德镇市支部改为市一级组织,成立民革景德镇市筹委会。至1957年先后吸收35人为民革党员,按党员分布划分为民革市委机关支部、城建支部、医药卫生支部。至1981年底,陆续吸收13人为民革党员。1958年9月8日召开民革景德镇市第一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民革市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民革市委会机关被撤销,专职干部下放劳动。
  1979年7月8日,民革景德镇市临时领导小组成立,恢复组织活动。1980年7月恢复民革景德镇市委员会。1982年10月,民革市委会设秘书处、组织处、宣传处、对台工作组。1985年,民革市委会设办公室、组织处、宣传处、祖国统一工作组、为“四化”服务工作组、文史资料工作组、妇女工作组、书画组等内部职能机构,处理日常工作。并充分调动成员积极性,利用业余时间协助民革市委工作。
  在民革市委会负责人和民革党员中,先后有县(区)政协委员5人,县政协常委1人,区政协副主席1人。有6人次担任过市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委员,有3人任副经理、副校长、副局长等职务。有市八届人大常委1人。市六届政协委员12人,常委4人;市七届政协委员17人,常委4人,历届市政协副主席有6人次。省人大代表2人次。省五、六届政协委员各2人次;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人。民革成员中有4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节 主要活动
  民革市小组的活动,主要为学习时事政策,帮助成员提高思想认识,提高阶级觉悟,并参加婚姻法宣传、清产核资、普选工作。
  民革直属支部成立后,1954年组织成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积极投入“三大改造”的实践,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1957年夏,在中共市委整风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民革市筹委会成立整风领导小组,领导全市民革党员投入反右派斗争,由于极左思想影响,造成反右扩大化,民革党员中有9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1958年9月,民革市委会成立后,遵循民革中央决定的“认真进行组织和个人根本改造,努力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积极推动市民革成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坚定跟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的十年动乱中,民革市委会和各支部都被迫停止活动,负责人和绝大多数民革党员受到冲击,有的被揪斗和被非法逮捕关押,个别的被迫害致死。专职干部全部下放劳动。
  1979年,民革市组织恢复活动,工作正常开展。1980年7月,召开第三次党员大会,推动民革党员和联系人士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协助党和政府落实统战政策,积极为“四化”建设服务,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对台工作。1983年9月创办中山业余学校,招收高中文化补习班2个,学员90名。嗣后,办初中文化补习班10个,招收学员562人,中医职业班2个,学员88人。为充分发挥民革成员中离、退休人员为“四化”建设贡献余热的积极性,于1985年6月创办“中山建筑设计咨询事务所”,后又成立“振兴社会审计咨询服务所”。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第一卷

《景德镇市志-第一卷》

本志下限止于1985年,分建置志、自然环境志、人口志、城市建设志、政制沿革志、共产党志、民主党派志、人民代表大会志、人民政府志、人民政协志、军事志、群众团体志、公安志、司法志、民政志、人事劳动志、外事侨务旅游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