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年鉴1991-1992》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0386
颗粒名称: 昌江区
分类号: Z9
页数: 9
页码: 431-439
摘要: 本文收录了1991~1992年景德镇市昌江区的情况,内容包含了昌江区六套班子主要成员名单,景德镇市昌江区四届人大第二次、第三次会议,少儿工作受到省市表彰等介绍。
关键词: 昌江区 景德镇市 1991~1992年

内容

【概述】 昌江区地处景德镇市城乡结合部,环绕整个市区。东北与浮梁县接壤,西与波阳县相连,南与乐平市毗邻。总面积408平方公里。下辖竟成乡、吕蒙乡、荷塘乡、丽阳乡、蝥鱼山镇、国营西郊垦殖场和太白园街道。共57个行政村(分场),20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1.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3.8万,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284人。境内交通便利,通讯畅达。皖赣铁路、206国道穿境而过。300吨船舶常年可在境内河流区域航行。
  1991--1992年,昌江区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发展昌江、奔向小康”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国民经济为中心,深化农村改革,继续稳定和完善双层经营机制,强化农村服务体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逐步形成“农业安家、副业起家、企业发家、四项基本原则安家”的城郊型经济格局。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日益改善。1991年全区完成社会总产值21587.57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完成财政收入938万元,做到了收支平衡。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04元,比上年增长111元。1992年全区完成社会总产值27934万元,比上年增长29.4%。完成财政收入1010万元,比上年增长7.7%。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912元,比上年增长108元。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1991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6453万元,比上年增长2%;粮食总产量2983万公斤,为全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1992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6646万元,比上年增长3%;粮食总产量在种植面积比1991年调减6477亩的情况下收获3006.5万公斤,比1991年略有增长。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全面发展。1991年全区油脂总产量35.9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8%;水产品总量52.1万公斤,比上年增长9%;鹅鸭总产量17万羽;禽蛋产量26万公斤,比上年增长4%;全区生猪存栏29314头,比上年增长6%;肥猪出栏23039,比上年增长5%。1992年,全区油脂总产量39.2万公斤,比上年增长9%;水产品总产量57.2万公斤,比上年增长9.8%;禽蛋产量3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5.5%;全区生猪存栏30500头,比上年增长.4.04%;肥猪出栏23547头,比上年增长2.2%。鹅鸭总产量18.3万羽。农业开发总体战三个战役共新增人工造林11829亩。有效灌溉面积3675亩,旱涝保收面积2856亩。荷塘的茶园、竟成的萄萄园、丽阳的千亩果园等一批示范工程初具规模,加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发展后劲。竟成乡、西郊垦殖场是全市“以菜为主”的副食品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达1.09万余亩,1991年,全区蔬菜总产量4532万公斤。其中:上市鲜菜350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3%。1992年全区蔬菜总产量4826万公斤。其中,上市鲜菜370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6%,鲜菜品种增多、质量提高、供应均衡,确保了市民吃菜的需要,并在发展地方传统蔬菜品种,如四周里辣椒和三闾庙韭菜的同时,还新引进日本青花菜和西洋芹菜等,丰富市民的菜蓝子。
  发展农村经济的措施得到落实。两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重要位置上,全区“思农、议农、促农、支农”的大气候初步形式。为发展农村经济,狠抓关键性措施。一是围绕农民增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1991年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了2%,养殖业上升到25%,多种经营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6%,粮食作物面积在种植业中所在比重下降了2%,优质稻谷的产量比上年增加29.4%,经济作物面积比上年增加29.67%,1992年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下降了3%,养殖业上升到29%,多种经营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粮食作物面积在种植业中所占比重下降了15%,优质稻谷的产量与上年持平,经济作物面积比上年增加25.5%,产量和收入都有大量的增加;二是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积极推进科技兴农。全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60余人,已基本形成区、乡、村、组四级科技推广网络。两年内,全区共举办培训班175期,培训18500人次,印发科技资料320期4.2万份,出科技专栏470版,科技咨询1万人次,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50项,开发大型农业综合技术工程项目4项,开展攻关示范项目1项,两年累计推广面积32.3万亩,共增产1469.75万公斤,使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为;三是围绕促入“三高”(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继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从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由点到面,由少到多,由低到高逐步形成服务网络,引导和鼓励多种民间组织在社会化服务中拾遗补缺,拓宽了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水平;四是围绕农副产品流通、加快市场建设。两年来,全区新建三河陶瓷市场,鱼山、新桥、古城、历尧等贸易市场,总面积达2.1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近400万元。全区各类市场已发展到10个,有效地改善了城乡流通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加快了农副产品的流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对加快改革的步伐,加速全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转机制的建立起着促进作用。
  工业发展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明显提高。工业生产得到稳步发展,1991年,全区新增企业38家,投入资金200万元,企业总数达1737家,完成技术改造项目29项,投入资金559万元。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0262.65万元,比上年增长31.4%。(其中:乡镇农垦企业完成9057万元,比上年增长35.7%);完成服务收入4354.5万元,比上年增长15%,实现利润508.02万元。比上年增长36%,取得了速度、销售、效益“三同步”增长的好成绩。竟成乡企业总产值率先突破了亿元大关,受到市政府的嘉奖。1992年全区新增企业81家,企业总数达1818家,完成技术改造项目30项,投入资金1837万元,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6053万元,比上年增长58.8%,(其中乡镇农垦企业完成14832万元,比上年增长61%),完成服务收入7688万元,比上年增长57.8%,实现利润559万元,比上年增长10%。企业管理得到加强,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产品质量稳步上升。1991年,全区有5家企业晋升为省乡镇一、二级企业,30家乡镇企业通过国家达标验收,3家区属企业在年度“省级先进企业”复评中继续保持了荣誉称号,全区陶瓷产品合格率和一、二级品率分别比上年提高了6%和4%,11种产品在国际国内评比中获奖。以陶瓷为主体的多元华的产业结构经合理调整,扩大了电子、轻化、建材、食品等行业的生产规模和能力,同时相对降低陶瓷在工业中的比重,将其由46%降到40%,1992年,全区有7家乡镇企业晋升为省乡镇一、二级企业,60家乡镇企业通过国家达标验收,15种产品在国际国内各级评比中获奖,陶瓷产品稳定提高率保持在85%以上。两年来,全区紧紧围绕“扶持壮大优势企业,调整改造劣势企业,巩固提高陶瓷企业,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积极推进第三产业”这一思路,以工业上水平、添活力、增效益为目标。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积极扶持优势产品和畅销产品,努力挖潜扩销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倡导职工主人翁精神,稳定企业领导班子,继续搞好内引外联和企业间的横向联合,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促入了全区经济实力的增长。
  外向经济不断发展。两年内,全区建成联营企业48家,引进资金300万元,西郊垦殖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成立的西航特陶公司生产的氧化锆超细粉,1992年通过省、部级鉴定,投入批量生产,年产值450万元以上,合资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民间瓷艺有限公司、景澳瓷业有限公司)2家,共引进外资114万元。
  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一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效益高”的产业和产品迅速堀起,服务性收入日益提高,1991年全区服务性收入4872万元,比上年增长15%;1992年达7037万元,比上年增长44.4%。
  教育事业在改革中稳定前进,全区现有中学6所,其中昌江中学是完全中学,竟成、鱼山中学设有高、初中职业教育班,1991年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在校学生巩固率超过96%,全年向大中专学校输送新生40人,1992年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在校学生巩固率超过98%,全年向大、中专学校输送新生71人,到1992年止,全区中小学校舍总面积已达6.7万平方米,基本实现无危房,“三配套”、“六配套”实现率达80%以上,实验教学业经省教委验收合格。各乡镇场街道都办有幼儿园,村一级幼儿园普及率达90%。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1992年全区各乡镇场街道都设有中心文化站、广播站,各企事业单位有图书室、青年之家等文化娱乐场所,形成了遍及城乡的四级文化网络,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重点培养举重运动员,同年建成设施齐全的体育综合训练大楼。1991年代表市组队参加全省举重比赛,获金牌、银牌各一枚。1992年获金牌1枚、银牌2枚。
  医疗卫生事业成效明显。区办有卫生保健站、妇幼保健站,各乡均设有卫生院,村级卫生所普级率达80%以上。法定传染病、地甲病发病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目标之内,计划免疫工作通过省级考核,四苗覆盖率达80%,1991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1‰,计划生育率为83.17%,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1992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8.23‰,计划生育率提高到87.79%。(李志明)
  昌江区六套班子主要成员名单
  中共昌江区委员会
  书记:查炳炎(1992年8月止) 汪毓华(女1992年8月任)
  副书记:杜志刚 李良育 万长征 高峻(1992年4月~10月) 刘松寿(1992年10月任)
  常委:陈家林(1992年9月离任) 高水保(1992年12月离任) 曹云华(1992年10月离任) 李红果(1991年5月任) 王发生(1992年10月任) 江新顺 刘德水 涂世安(1992年12月任)
  昌江区人大常委会
  主任:闵金贵
  副主任:于集彬 余祖来 冯世祥(1992年4月止) 段国民(1992年4月任) 陈有发(1992年4月任)
  昌江区人民政府
  区长:杜志刚
  副区长:陈家林(1992年9月止) 李红果(1992年10月任) 洪淳(女) 章国才 刘振生(1992年10月离任) 王永军
  政协昌江区委员会
  主席:余昭启
  副主席:王志田 曹伯林 乐伯乐(女)
  中共昌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曹水保(1992年12月止) 刘松寿(1992年12月任)
  昌江区人民武装部
  政委:刘德水
  部长:余忠强(1992年7月止) 程少华(1992年7月任)
  昌江区人民法院
  院长:刘梅开
  昌江区人检察院
  检察长:高峻(1992年4月止) 陈林生(1992年4月任)(李志明)
  【政协景德镇市昌江区第二届第二次、第三次会议】 1991年3月27~29日和1992年4月27~29日,政协昌江区第二届第二次、第三次全体会议在翠云饭店先后召开,出席这两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均为89名,列席人员均为13人。区党政主要领导均先后应邀出席两次大会,并作讲话。二届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协副主席王志田作的区政协二届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报告,区政协副主席曹伯林作的区政协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大会收到政协委员提案60件;二届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协副主席乐伯乐作的政协二届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报告,区政协副主席曹伯林作的区政协二届委员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大会收天政协委员提案63件。(李志明)
  【景德镇市昌江区四届人大第二次、第三次会议】 1991年3月28日和1992年4月28日,昌江区四届人大第二次、第三次会议在华光饭店先后召开。出席第二次、第三次会议的代表分别为162名、158名、列席人员均为77人。
  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区人民政府关于昌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区经计委关于199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区财政局关于1990年财政决算和1991年财政预算草的报告,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会议期间,代表们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审议各项报告,对“一府二院”及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大会共收到代表各种建议、批评、意见67件。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相对于第二次的会议下一年度的各有关报告,并通过相应的决议。会议期间共收到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61件。还补选段国明、陈有发为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选出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和36名出席市十届人代会代表。(李志明)
  【先后荣获全省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先进单位】 在第四次人口普查中,昌江区共选调普查员378人,普查指导员93人,工作人员83人,成立普查办9个,并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人口普查工作。通过整顿户口,摸清底数,实行目标管理、划分普查区、编好地址码、抓好登记和清查工作,园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经省、市多次组织抽查和检查,各阶段工作的差错率均低于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规定的标准。1991年4月18日,昌江区人民政府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西省第四次人口普查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颁发“滕王阁”奖杯,同时,有4人评为国家先进个人,5人获省先进工作者;1992年4月,再次被省政府评为1991年度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先进单位。(李志明)
  【少儿工作受到省市表彰】 1991年5月6~9日,在省妇联召开的全省儿童工作大会上,昌江区被评为“全省儿童工作先进县(市)”,并向大会作了题为《为了祖国的明天,重视加强儿童工作》的经验介绍。6月1日,又获得市妇联的“重视儿童工作特别奖”。1992年4月24日,在省妇联召开的儿童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昌江区在大会上作的题为《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长教育水平》的经验介绍,受到一致好评。(李志明)
  【《昌江区农田水利建设1991~2000年综合规划报告》编制就绪】 1991年6月,《昌江区农田水利建设1991~2000年综合规划》编制就绪。报告以现有的农田水利基本资料为依据,从全区水土资源,经济基础和“八五”、“九五”国民经济发展宏观目标的实际出发,本着巩固改造、配套、挖潜、适当发展的原则。在进一步挖掘现有水利水电设施工程潜力的基础上,按照需要与可能,对新建水利水电设施工程项目进行了合理规划。为全区各级领导决策和组织实施“八五”、“九五”期间农业总体开发提供了依据。(李志明)
  【成立昌江区交通局】 全区交通工作原归区经计委代管,但随着经济的繁荣,原机构已严重制约着全区交通事业的发展。为发展产交通事业,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经区政府研究并报市编制委员会批准,1991年11月1日,正式成立昌江区交通局。(李志明)
  【丽阳桥通车11991年11月5日,丽阳大桥建成通车,大桥全长32.51米,宽8.2米,总投资13万元。通车后,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丽阳人民行车难、行路难的实际问题,也为加快农村商品流通创造了有利条件。(李志明)
  【地方病防治工作通过验收】 从1988年开始,昌江区先后在荷塘、丽阳、鱼山3个乡镇,进行地主性克汀病和地方性甲状腺肿全面普查,并及时对查出的病人分别予以治疗或预防性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1991年12月,经江西省血吸虫病及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成员检查,通过验收。(李志明)
  【景澳瓷业有限公司开业】 1991年12月,由竞成乡前街村景河瓷厂与澳门广源贸易公司联合创办的全市第一家乡镇中外合资景澳瓷业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公司总投资125万元,主要生产陈设瓷系列产品,产品全部外销,年产值可达300多万元。(李志明)
  【昌江区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宣传先进单位】
  长期以来,昌江区把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集中宣传和经常性教育的相结合的办法。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举行计划生育文艺会演出,设置计划生育知识咨询宣传点,印发上万份致育龄妇女的公开信及其他宣传材料,充分发挥宣传栏、黑板报、永久性标语、广播宣传车等宣传工具的作用,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1991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李志明)
  【荷塘获全国第九届“农垦杯”企业明星奖】
  1991年8月,荷塘垦殖场在全国第九届“农垦杯”评比中,获企业明星奖。(李志明)
  【昌江区社会保险事业获省表彰】 1991年,昌江区社会保险事业共征集养老基金104.5万元,其中集体企业退休费统筹基金93.4万元,收缴率达98.5%。非全民所有制退休养老保险基金9.5万元(含乡镇企业)超额完成市下达的指标数。国营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基金1.5万元,超额完成任务。支付统筹退休金90.7万元,支付率达100%。全年全民职工新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2600人,超额完成市下达1400人的任务,征集到养老金9.5万元,完成市下达的任务的185.7%,全区所有参加养老基金保险的对象都实行了个人交费,共计4575人,累计收到个人交纳养老保险基金27.7万元,基中集体企业统筹的固定职工个人交费1.7万元,加快了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为全区社会安定,稳定职工队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荣获1991年度全省社会保险系统先进单位称号。(李志明)
  【昌江区评为江西省科技兴农先进县(区)】
  1991年,昌江区根据市科技兴农“一0六五”工程计划,结合实际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22项,开发工程项目4次,开展攻关、示范项目1项,累计推广面积12.9万亩,增值近600万元,举办科技培训班80多期,培训人员8500人次,发放各式科普资料逾万份,为全区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和稳步提高做了贡献,被评为省科技兴农先进县(区)。(李志明)
  【吕蒙乡获百花奖二等奖】 1991年度,吕蒙乡工农业总产值达2001万元,比上年增长29%;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总产量达到484.3万公斤,仍比上年增产6万公斤;油料总产13.75万公斤,比上年增长2.75万公斤,增长25%;生猪存栏数比上年增长4.2%;乡村企业总产值达1536.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76.8%,比上年增长36%;农村人均收入866元,比上年增长12.5%。科技进步在工农总产值增长份额中达37%,科技成果推广综合覆盖率达69.3%。在全省科技示范乡评比百花奖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李志明)
  【昌江区评为省土地资源详查工作先进单位】 1991年,昌江区在全省以区为单位开展的土地资源调查工作中,面积量算成图等内业工作全面完成任务,内业资料全部归档,外业调查经省检查验收,合格率达86%(省定合格率为80%)。12月,被省土地管理局评为全省土地资源详查工作先进单位。(李志明)
  【竟成乡企业产值实破亿元大关】 1991年,竟成乡乡村企业认真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取得速度、销售、效益“三同步”增长的好成绩。全乡企业总产值完成10098万元。销售收入完成8374.5万元,完成利润413万元,完成利税914万元,上交税收452.1万元,产值利税率达9.1%,增加固定资产290万元,成为全市第一家企业产值超亿元的乡,受到市人民政府的嘉奖。(李志明)
  【丽阳中学教学大楼建成】 1991年丽阳乡投资17万元,在丽阳中学校园内建起了一幢面积916.38平方米的二层教学大楼,该楼有10个教育,一个实验室和1间广播室。教学大楼的建成,结束了本乡小学毕业生升学难的历史。(李志明)
  【建立荷塘电视差转台】 为了扩大我区的电视覆盖面,1991年区文化局、荷塘乡在市广播电视局等单位的支持下,投资近3万个劳动日,在海拔近千米的高山上建起了电视差转台,使方圆40公里内的山区人民看上了清晰的电视,全区的电视覆盖率提高了97%。(李志明)
  【计划免疫工作通过验收】 1992年3月,昌江区计划免疫第二个85%目标,通过省级验收,获得证书。全区从1988年起,逐年扩大接种对象,全区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结核病、白喉、破伤风等的发病率达到控制标准线以下(李志明)
  【氧化锆超细粉通过部省级鉴定】 1992年7月23日,北京航空天大学和区属西郊垦殖场联合创办的西航陶公司,主要生产氧锆超细粉,经国家航空航天工业部和省级鉴定,纯度达99.8%以上,微细粉细度达0.1微米,完全符合部、省级标准,填补了省内空白。该产品是精细陶瓷中用途最广的一种陶瓷原料,无论在陶瓷工业或其它工业如冶金、电子、机械、航空航天工业中均有广泛运用。(李志明) 【昌江区物价局成立】 为切实保障生产、经营、消费三者的利益,深化价格体制改革,1992年7月,昌江区正式成立物价局,从组织上保证全区物价监督检查工作的健康开展。(李志明)
  【鲇鱼山镇与浙江重兆签订劳务输出协议】
  1992年8月,鱼山镇与浙江重兆正式签订劳务输出协议书。并按协议先后派出200多人去重兆工作。(李志明)
  【昌江区与徽州区缔结友好区】 1992年10月,昌江区和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在徽州区政府举行缔结友好区签字仪式,昌江区区长杜志刚,徽州区区长姚帮藻分别代表双方政府在协议书上签字。协议书具体明确了双方合作与交流的内容:一、双方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进行长期、广泛而友好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二、双主积极开展科技协作和人才交流,在推广科技成果、技术培训、信息交流等方面真诚合作、互相提供方便和优惠条件;三、密切结合两区自然资源优势,共同发展两区经济。(李志明)
  【中共景德镇市昌江区第六次代表大会】 1992年12月25~26日,中共景德镇市昌江区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华光饭店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正式代表265名,列席代表21名,特邀代表4名。汪毓华致开幕词,并受中共昌江区五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针,加快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步伐,为提前实现小康目标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曹水保受中共昌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委托作纪检工作报告。王发生作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大会听取、审议并通过以上报告。大会充分肯定第五届区委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意今后五年区委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措施和目标任务。动员全区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振奋精神、抓住机遇、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夺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胜利。
  会议选举汪毓华为中共景德镇市昌江区第六届委员会书记,选举杜志刚、李良育、刘松涛为副书记,选举区委常务9名,选刘松涛为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李志明)
  【蔬菜生产工作成效显著】 1991~1992年,全区蔬菜生产克服了长期低温多雨、伏旱秋旱等多种困难,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1991年全区有菜地面积10902亩,复种面积25192亩,平均复种指数为2.52。全年蔬菜总产量达4532万公斤,上市鲜菜3500万公斤,春秋淡季平稳渡过。1992年全区菜地面积发展到11082亩,复种面积33278亩,平均复种指数为3.33。全年蔬菜总产量达4826万公斤,鲜菜上市量3700万公斤。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烂,稳定了蔬菜市场的价格,丰富了全市人民的菜蓝子,为全市的经济建设和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李志明)
  【一批产品在国际、国内评比中获奖】 两年来,全区工业企业一批产品分别在国际、国内评比中获奖。立新瓷厂生产的“锦绣”牌92头中餐具在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银奖;竟红瓷厂生产的15头青花咖啡具获全国经营之光一等奖;南山造纸厂生产的卫生纸荣获农业部优胜产品奖。(李志明)
  【样板镇鲇鱼山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 1991~1992年,省十二个样板镇之一的蝥鱼山镇,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镇中心街道拓宽改直、铺设了柏油马路、中心卫生院医疗大楼、邮电支局大楼、镇财政所大楼等已竣工交付使用,农贸、商贸市场、按规划沿206国道自北向南延伸发展,使蝥鱼山镇成为景德镇市南郊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李志明)
  【荷塘乡造林、护林工作获省表彰】 1991~1992年,荷塘乡按照以营造为主,采育结合、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林业工作基本要求,坚持把建设“绿色企业”作为发展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为来抓,大力增加林业投入,狠抓“造、管、抚、育”等各个关键环节。两年造林607亩,中幼林抚育9100亩,千亩茶园工程初具规模,林政管理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实现了30年无火灾,1991年获全省造林先进单位,1992年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森林防火先进单位。(李志明)
  【荷塘杨湾分场团支部获省先进团支部称号】 1992年,荷塘杨湾分场团支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决议,积极发挥共青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工作为发展荷塘经济建设,家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授于全省先进团支部荣誉称号。(李志明)

知识出处

景德镇年鉴1991-1992

《景德镇年鉴1991-1992》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景德镇年鉴》(1991~1992年)的正式出版,是我市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是我市年鉴编撰的开卷篇。捧卷细读,收益不浅。深感广大编撰人员工作的艰辛,实可为敬;深获经验教训之心得,应为可喜;深受改革与开放实践之启迪,大为可贺。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昌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