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邮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年鉴1991-1992》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0309
颗粒名称: 交通·邮电
分类号: F512.7;F632.7
页数: 9
页码: 255-2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1~1992年景德镇市交通与邮电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关键词: 景德镇市 交通 邮电

内容

交通
  【概述】 1991~1992年,交通系统坚持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先后在9个单位推行干部聘任(聘用)制、职工厂内待业制和离岗退养制.1991年9月,将集体经济性质的市起重水电设备安装公司划归国营市汽车修配厂领导,形成两家合股经营“上海大众汽车景德镇特约维修站”,实行“一厂两制”的新体制。
  进一步完善经济承包责任制。1991年,在总结上一轮经营承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轮承包,实行了以计件工资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1992年,有3家实行单车,1家实行单船风险抵押承包。
  调整经营结构,开拓运输市场。1991年,加强宏观调控,调整运输经营结构和运力结构,对5家交通骨干企业实行了“五优先”政策。同时巩固、维持货运、大力发展客运。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98辆客车开行上海、广州、石狮、义乌等80条长、短途运输线路;开辟零担班线,新开常州、扬州、武汉零担货运,至年底15辆零担货运车经营29条跨省、区零担货运班线.1992年,市交通局成立招商机构,协调各基层单位外引内联,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运输,与外商合资企业3家,其中1家已经开业,2家已订合同。内联项目4个。
  巩固改善交通基础设施。1991~1992年投资1233.4万元,新建桥梁7座,878.4延米。改造公路9条,68.505公里。投资143万元,更新木质和钢质渡船54艘。除汽车客运和水运略差以外,其他生产均是一年胜过一年。1991年,全市共有营运汽车3203辆,完成货运量562.6万吨,货运周转量37972.73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779.46万人次,旅客周转量6810.01万人公里。其中交通系统营运汽车383辆,客车151辆,货车232辆,共完成营运产值2978.52万元,比1990年度增长13.1%。完成汽车货运量46.6万吨,比1990年度增长18.4%,完成汽车货物周转量4229.73万吨公里,比1990年度增长12.4%;完成汽车客运量466.46万人次,比1990年度下降1.8%,完成汽车旅客周转量26810.01万人公里,比1990年度增长12.1%。完成船舶货运量14.31万吨,比1990年度下降9.5%,完成船舶货物周转量3742.25万吨公里,比1990年度下降9.9%。完成搬运装卸作业量149.06万吨,比1990年度增长3.8%。完成汽车大中修146辆,比1990年度增长0.7%。
  1992年,全市共有营运汽车3151辆,完成货运量656万吨,货运周转量20214.31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867.8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41278.05万人公里。其中,交通系统有营运汽车389辆,客车151辆,货车238辆,共完成营运产值3160万元,比1991年度增长6.1%。完成汽车货运量47.68万吨,比1991年度增长2.3%,完成汽车货物周转量4852.31万吨公里,比1991年度增长14.71%;完成汽车客运量433.88万人次,比1991年度下降7.5%,完成汽车旅客周转量25639.05万人公里,比1991年度下降4.6%。完成船舶货运量8.8万吨,比1991年度下降62.6%,完成船舶货物周转量2370万吨公里,比1991年度下降57.9%。完成搬运装卸作业量164万吨,比1991年度增长10.02%。完成汽车大中修162辆,比1991年度增长10.96%。但是公路线路等级低,设施条件差,企业管理落后,活力不强,对市场竞争的应变和适应能力较弱,经济效益低下,仍有部分企业亏损。民用航空建设。1992年9月30日动工扩建罗家机场。铁路运输。皖赣铁路1991年途经景德镇的旅客快车3对,始发旅客列车1对,境内13个车站,到发旅客195.992万人次。货车30对,货运到发量294.198万吨。1992年6月1日起,调整新的列车运行图,减少了途经旅客列车,增加了始发旅客列车,从景德镇始发旅客列车由1对增加到3对,将鹰潭开往绩溪的旅客列车调整均由景德镇站分别始发至鹰潭和绩溪以及景德镇至南京西;将鹰潭至南京西的旅客快车延伸至上海;境内到发旅客202.4085万人次。货车30对,货运到发量317.114万吨。
  景涌地方铁路主要承运涌山煤供景德镇市区生活用煤和景德镇发电厂用煤.1991年,有机车13台,煤运量60.13万吨,货运周转量2064.45万吨公里;1992年,有机车13台,货运量62.37万吨,货运周转量2105.13万吨公里。同年11月,在27K+35M处先后发生2次路基塌陷,面积近20平方米,造成铁路、公路运输一度中断。(周则尧吴克强)
  【首家交通中二型企业】 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位于市新风路,占地面积128584平方米,建筑面积47954.99平方米,职工1040人,有客、货汽车389辆,1991年,营运收入1375.46万元,实现利润13.1万元。省交通厅根据交通部“关于发布《交通系统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试行)”的通知精神,于1991年4月30日批准该公司为交通系统中二型企业,是全市首家交通中二型企业。(陈斌)
  【百吨“万克注塑机”吊装到位】 1991年景德镇市第一塑料厂从广州购进1台142吨重的“万克注塑机”,价值200余万元,需从景德镇铁路车站运经珠山大桥到地处西郊的该厂安装,通过市区道路约10公里,有6处地下煤气管道和多处地下涵管,珠山大桥设计限载100吨,是景德镇起重安装史上难度最大的工程。市航(搬)运公司起重安装大队承接这个运输、起重、组装业务后,邀请市有关专家柳高工、周崇政设计出改硬拖拉为软拖拉,拉长载重车辆与拖车距离的跨孔搬运方案。租用江州造船厂百吨载重平板车和有关单位配套设备,于5月17日凌晨2时,安全运行通过珠山大桥,运抵塑料厂,24日开始进行滚运、定位、组装,经过9天施工,安全、优质完成组装工程。
  (杨水木 周则尧)
  【景德镇港购置第一艘工作艇】 1991年6月,市港航管理处购置水运管理20HP专用工作艇1艘,时速15公里,为景德镇市有史以来第一艘水运管理工作艇,改善了景德镇水路运输市场环境和管理工作条件。(康冠华)
  【浮梁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横跨昌江的第4座公路大桥——浮梁大桥于1990年10月28日动工新建,1991年9月28日,在大桥东桥头举行竣工通车典礼。该桥位于浮梁镇大石口村,为4孔50米跨径铪无斜撑钢架拱桥型,主桥全长249.4米,桥面净宽9+2×1.5米,桥面符合二级公路标准,荷载标准为汔—20吨,挂-100吨,设计洪水频率1/100,六级航道,总造价289.6万元,其中省交通厅补助96.5万元,市、县财政拨款178.5万元,群众集资14.6万元。由江西省交通勘察设计院设计,市交通局总工程师周崇政任监理工程师,江西省赣江路桥建设工程队施工.1991年9月,在浮梁县城召开的省公路学会桥梁学术交流会认为,该桥具有比同类桥梁造价低、进度快、结构新颖、质量好等特点。桥的建成将206国道与景(德镇)樟(树杭)公路以最短距离连接起来了,使浮梁县城东西两岸往来车辆不再绕道市区,缓解了市区交通拥挤状况,改善浮梁公路网的布局。(朱建新 周则尧)
  【昌江渠化工程研讨会在景德镇召开】
  1991年10月23日至25日,昌江渠化工程研讨会在景德镇召开,来自全国7省市的航运工程专家对昌江第二期渠化工程凰岗梯级枢纽的稳定性、水渗透、提升平卧闸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为景德镇航务分局管理枢纽提供了宝贵意见。(扬合银)
  【景德镇货运码头建成】 景德镇货运码、头位于昌江东岸的西瓜州,1987年5月动工,1992年11月14日竣工,经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现场验收为合格工程,交市港航管理处管理使用。该码头岸线全长600米,占地面积5.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734.58平方米。拥有4个300吨级泊位,配有固定吊5台,高架桥吊1台和装载机、叉车等机械设备,可同时对4艘300吨级的船舶进行机械化装卸作业。(康冠华 周则尧)
  【邹家货运码头动工】 邹家贷运码头位于乐平县城区乐安河邹家地段,为杂件货码头。1991年10月动工新建。年吞吐能力12万吨,预计工程投资150万元,由江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设计,南昌市港口建筑工程公司中标承。
  (康冠华 何润芝)
  【李家岭公路、铁路立交桥建成通车】 李家岭公路、铁路立交桥位于乐平市城北,皖赣铁路与南(昌)张(王庙)公路(206国道)交会处。1990年6月2日动工新建,投资884万元,其中公路部门400万元,铁道部门290万元,市县资助94万元、德兴铜矿资助100万元,于1992年1月16日竣工,5月4日举行通车典礼。全长371米,其中主桥长120米,系予应力连续钢架梁式桥;引桥长251米,系简支板梁式桥。桥面宽14.5米,荷重标准:汔—20吨,挂—100吨。其桥建成后彻底解决了皖赣铁路与南(昌)张(王庙)公路(206国道)在乐平李家岭平交道口,因火车通过和停车而造成阻车成龙的问题。
  (何润芝 吴克强)
  【凰岗梯级枢纽主体工程竣工】 昌江第二期渠化工程凰岗梯级柜纽于1987年10月动工,1992年2月11日主体工程竣工,落闸蓄水。枢纽由1座全长253米的公路桥,135×12×12.5(300吨级)船闸、12孔净跨为10米泄水闸和6孔净跨20米滚水坝组成,总造价2993万元,与鲇鱼山梯级枢纽组成昌江渠化工程整体。昌江货运通过能力近期86万吨,远期172万吨。景德镇至波阳90公里航道由过去只能通航10吨级船舶变成常年通航300吨级船队的五级航道,成为景德镇的1条水上黄金通道。(杨合银)
  【交通部专家考察景德镇港】 1992年4月23日,交通部水上运输科学研究院一行7人对景德镇市昌江渠化工程、昌江航道、港口设施、水情水位、船舶运力和货源进行了综合考察,专家们认为,昌江渠化工程竣工后,景德镇的进出口物资可通过内河运输与近海、远海运输相结合,经九江外贸码头过驳直达欧美和东南亚地区。(康冠华)
  【景德镇港客运码头竣工】 景德镇港客运码头位于沿江东路戴家下弄口昌江护坡及绿化带内。1989年月10月15日动工,由市城建开发公司承建,总投资300.8万元,于1992年5月10日竣工。经有关部门和专家验收为合格工程。同年10月30日在江西省航运管理局举行实物移接交会议,并交付使用。该码头岸线长200米,占地面积9325平方米,建筑面积1643平方米,是江西省交通系统首次采用拉筋土档墙施工新工艺和花园式群体建筑.一个泊位年通过能力15万人次。1992年7月19日,第一次接待全省第一流客轮滕王阁35号(该轮150个客位,时速35公里,装有空调和闭路电视)经波阳到达景德镇港,并举行首航典礼。(康冠华 周则尧)
  【友邦信达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立项】 1992年6月至10月,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与香港友邦实业公司洽谈达成协议,并报请景德镇市计委和交通部批复同意合资开办“景德镇市友邦信达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拥有5辆集装箱运输专用车,经营景德镇双边地区和全省直达香港的物资、集装箱境外运输业务。
  (陈斌 周则尧)
  【首次引进国外烤漆设备】 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首次引进意大利SAICO公司烤漆设备于1992年6月10日建成投产。该烤漆设备安装在烤漆房内,由西德电子调漆仪控制调漆,房顶装空气过滤网,使喷烤漆光洁明亮,房内装燃油加热炉,控制喷烤时温差,是全市第一家先进烤漆设备,确保了汽车喷烤漆质量。(陈斌)
  【油运码头竣工启用】 景德镇第一座石油专用码头于1990年4月4日动工新建,1992年5月15日竣工,1992年6月15日开始启用。该码头位于昌江下游历尧村,系市石油公司自行设计、投资65万元建造的石油专用码头,岸线长60米,占地面积2098平方米,建筑面积209.8平方米,可停靠300吨级的船舶装卸石油,年运量5万吨。同年6月29日,4艘装载500吨柴油的油驳轮由九江航靠该码头,是昌江航运史上首航油轮。不仅解决了景德镇石油调、运、储的的紧张问题,而且将成为赣东北石油油品集散地。(康冠华 杨合银)
  【九景公路预可行性研究评估会在景德镇召开】 1992年7月23日至25日,江西省咨询中心在景德镇召开九(江)景(德镇)公路评估会。交通部第二公路设计院总工程师、评估组组长周相略和12名公路专家评议通过了由“江西省交通厅规划勘察设计院拟定的《九江至景德镇公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们一致认为,九江至景德镇公路应按一级汽车专用公路标准设计和改建,实施全封闭和中间隔离带的四车道公路,九江至湖口及湖口至景德镇均统一一个标准,并应抓紧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这条公路的建设必将有利于江西“金三角”经济区的开发和经济振兴。
  (周则尧 吴克强)
  【千吨船队来景德镇港】 1992年6月25日,上饶地区航运公司船队1艘浅水拖轮,拖带5艘200吨级轮驳船驶抵景德镇港货运码头装运发往九江的煤炭。渠化前的昌江只能通航10吨级船舶,渠化后千吨船队进港显示了昌江渠化后航道通航能力,结束了景德镇港无大型轮驳船队进港的历史。(康冠华周则尧)
  【大众汽车景德镇特约维修站建成开业】
  1991年9月12日成立“上海大众汽车景德镇特约维修站”筹建处,1992年9月26日建成开业。站址位于瓷都大道中段,占地面积243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市汽车修配厂投资211万元。拥有国产和进口的先进维修设备、检测仪器20多台(套),配备技术人员32人。是目前全省第二家上海大众汽车维修站,为“桑塔纳”轿车和其它轻型车辆维修、技术咨询服务,开展整车销售,配件供应等项业务。
  (余革红 周则尧)
  【罗家机场扩建工程开工】 罗家民用机场位于城区西北部5公里,1960年建成,因机场跑道不规范等原因1987年停航.中共市委、市政府为解决景德镇航空运输问题,报请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扩建机场.1991年12月5日国家计委批复同意扩建。1992年2月10日成立由29人组成的“景德镇罗家机场扩建工程领导小组”和“景德镇罗家机场扩建王程指挥部”。4月28日,市政府批准由中国人民银行景德镇市分行和市财政局发行机场第一期债券600万元人民币。8月6日,工程领导小组决定航空港建设二总队为机场扩建工程起降区施工单位,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为工程监理单位。9月2日,国家计委批复确定机场扩建后为4C级民用机场,总投资控制8000万元。6日至7日,国家民航局、华东民航局、江西省民航局等单位的专家和有关人员来景德镇对机场扩建工程进行现场审查,确定和解决了机场跑道方位、站区布置、电厂烟囱等技术问题。30日动工扩建。10月22日至29日科威特政府贷款评估团在南昌与景德镇草签了628万美元贷款协定。(万时平 周则尧)
  【黄涌公路改造竣工】 黄(泥头)涌(山)公路是景德镇重要煤运公路,原5.5米至7米宽的3—4级、砂石路面不能适应1000辆以上车辆流量需要,1991年,贴息贷款444.6万元改造,8月开工,1992年9月竣工,将19.3公里的砂石公路改成6—7米宽的沥青路面的3级公路。
  (陈金秀 吴克强)
  【景德镇丹尼娱乐有限公司成立】 1992年9月中旬,市港航管理处与香港积晖企业公司洽谈决定在景德镇客运码头兴办“中外合作景德镇丹尼娱乐有限公司”。同年10月20日,市政府颁发“三资”企业批准证书。11月13日,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张营业。该公司由市港航管理处将景德镇客运港的500平方米营业用房作为合作条件,港商分期投资27万美元。主要经营水上旋转舞厅、卡拉OK演唱厅、投影录像、露天音乐茶座和儿童游乐场等文娱项目。合作经营期限10年,港方以固定利润的方式头一年8万元,以后9年每年以10%的比例递增付给中方,其余由港方自负盈亏。
  (康冠华 周则尧)
  【景德镇市港口管理办法颁布执行】
  1992年11月16日,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批准颁布执行《景德镇市港口管理办法》共6章31条,在法制上保证加强港口规划建设,统一港政管理,维护港口秩序,发挥港口集散枢纽功能,发展昌江水运事业。(康冠华)
  【鲇鱼山梯级枢纽通过验收】 昌江渠化工程鲇鱼山梯级枢纽于1987年9月建成投入试运行。1991年9月22日至24日通过初验。1992年12月25日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现场验收,通过四看(看枢纽结构的稳定性、外型美观性、仪表指数的准确性、程控电键的可靠性)三听(听施工单位的工程总结报告、使用单位试运行情况汇报、机电设备的运行声音)二查(查遗漏项目、存在问题),一致认为全部达标,同意合格验收。(杨合银)
  【重大交通事故】 1991年6月13日,波阳畈街34-60191东风牌卡车行驶李家岭立交桥时,与1529次货物列车相撞,影响6趟列车晚点,中断铁路行车1小时24分。1992年1月22日,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03—00655号解放牌大客车,由景德镇市区开往浮梁县北安,行至离北安3公里处,由于制动失灵,下坡时翻入5.9米深的桥下,造成43人受伤,其中1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同年5月10日,该公司03—00816号东风大客车从浙江温州返市,行至浙江衢州市郊,因避让一骑自行车人,不慎与迎面驶来的面包车相撞,造成死亡1人,重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40余万元。(陈斌 周则尧)
  邮电
  【概述】 景德镇邮电通信事业,在通信建设、通信能力、邮政网络、邮电通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服务水平、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均以较快速度获得发展。到1992年,在编职工626人,其中中央国营559人,地方国营67人,全市邮电局(所)47处,邮路54条,邮路总长度(单程)820公里,长途电话业务话路354路,其中至省直达电路185路,市话程控交换总容量10000门,市话期末到达户数7485户,其中长途直拨有权用户6674户,无线寻呼1065户,移动电话80户,微型计算机13台,全市邮电固定资产原值计3788万元。
  景德镇邮电部门坚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全面落实全省邮电工作会议下达的各项任务,大力发展邮电业务,努力搞好通信建设,增强通信能力,不断深化经营管理,狠抓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加快通信建设,增强通信能力。1990年引进加拿大的一万门程控交换系统开通后,引进意大利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又于1991年8月26日,全面开通投产使用;移动通信系统工程引进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TACS体制设备。景德镇为一个基站区。浮梁县大石口STO—200程控电话1992年11月正式投产使用,至此,市邮电局程控电话、数字微波、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等先进通信设施于一体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新的飞跃,不仅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而且为瓷都的开放、搞活、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优越的通信环境。
  邮政通信建设方面,邮政片1991年10月15日完成搬迁任务,邮件处理中心楼正式投入运转,改善了邮政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增强了邮件的处理能力。邮政设施上,先后增添了BKZQ——2型捆扎机2台,ACS型计价电子秤1台,YDB——16型电子包裹计费收寄机1台和长江750Z—1型后三轮摩托车1辆。设施的增添、更新、促进了通信质量的提高。
  二、发展邮电通信业务,提高经济效益。紧紧围绕发展邮电业务这个中心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和以“双增双节”为主要内容的“赛、比、增”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有力地促进了邮电业务的发展,T166《景德镇瓷器》特种邮票,于1991年10月11日,在景德镇市举行首发式,它的发行在全市掀起了空前的集邮热潮,集邮业务也随之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1991年邮票公司共创收152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17%。比上年净增长100万元。1992年市局通信业务总量完成20278975元,为年计划的27.94%,比去年同期增长42%;通信业务收入完成1903万元,为年计划的122.32%,比去年同期增长41.86%;通信利润完成13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6%;农话业务总量完成67万元,为年计划的120.31%,比去年同期增长33.31%;农话业务收入完成92万元,为年计划的107.33%,比去年同期增长23.08%;省局考核的通信23项质量指标,完成22项,稳定提高率为91.3%。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结合邮电行业特点,制订了方针目标,继续深入地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班组、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等竞赛活动。由于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在获市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殊荣基础上,同时先后被评为省、市绿化先进、综合治理先进和“双优”单位。邮电大楼营业厅跨入“全市十佳窗口单位”的行列,邮件转运站注重加强管理,全站职工团结协作,优化环境,获得“全国文明转运站”的殊荣,市邮电局1992年又被授予全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聂义祯)
  【《景德镇瓷器》特种邮票首发式在景德镇市隆重举行】 邮电部发行的TI66——套《景德镇瓷器》特种邮票首发式,于1991年10月11日上午第二届“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开幕之际,在景德镇市体育馆隆重举行。《景德镇瓷器》特种邮票一套6枚,由景德镇瓷用化工厂高级工艺美术师陈荣明和中央工艺美院装璜系教师张磊协同精心设计。邮票第一枚的图案为宋代青白釉注、注盌,第二枚为元代青花追韩信图梅瓶,第三枚是明代五彩云龙纹盖罐,第四枚是清康熙五彩花鸟纹尊(又名“鹭莲纹尊”“凤尾尊碗”),第五枚是民国时期的青花釉里红鲤鱼盘,第六枚是现代矾红描金吊灯图案八角薄胎碗。《景德镇瓷器》邮票展示了景德镇宋、元、明、清和现代几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景德镇瓷器》特种邮票的发行,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掀起了空前的集邮热潮,集邮组织层出不穷,集邮队伍日趋壮大,邮票、邮品的销售供不应求,自“首发式”到1992年底,《景德镇瓷器》邮票和首发式封、邮折、嵌瓷封、纪念册等7种邮品,共销售23万套。计107万枚,销售额1.6万元。
  (聂义祯)
  【纪念国际电联成立126周年和第23届世界电信日】 1991年5月17日至18日,为纪念国际电联成立126周年和第23届世界电信日,在邮电大楼和新厂邮电支局设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电信业务宣传,接待用户咨询近千人次,办理市话装机183部,办理长途有权直拨354户,发展无线寻呼29户,新业务15户,业务收入达5960元,累计营收42.8万元。
  (聂义祯)
  【景德镇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开通】 景德镇和乐平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分别于1991年8月26日和1992年5月23日先后开通,各开通120条电路,长途电路增长近4倍,大大缓解了打长途电话难的矛盾,所有用户可进入长途直拨网,能直拨全国700多个城市和182个国家和地区。景德镇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是省重点建设工程--浔景饶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省和地方多方集资、兴建34MB/S数字微波干线,电路采用国产480路中容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配置120条电路,乐平到景德镇按本地网考虑,配置120条电路,电路实行微机集中监控管理。微波通信系统的建成开通投产,对促进景德镇和乐平的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对外横向联系,促进瓷都和乐平的经济腾飞,将作出重要贡献。(聂义祯)
  【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开通投产】 景德镇移动电话通信系统于1992年9月26日正式开通投产,持机户32户,到年底发展为82户。其工程是全省七城市900兆蜂窝状公众移动通信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投资260万元,引进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TACS体制设备。景德镇为一个基站区,配置18个信道,容量可达360户。
  (聂义祯)
  【邮电局机务站(景乐)联合QC小组获1991年全国优秀QC小组殊荣】 邮电局长途机务站,(景乐)联合QC小组,坚持以QC为手段,紧紧围绕科、局方针目标和长途电路传输质量中的薄弱环节开展攻关活动,景乐方向的长途电路合格率由活动前的70%,提高到93.6%。通过课题攻关电路合格率显著上升,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在1991年10月的全国“QC”成果发表会上,被中国质协、中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优秀QC小组”称号。(聂义祯)
  【全国邮电系统职工男子乙级队篮球比赛在景德镇市隆重举行】 全国邮电系统职工男子乙队篮球比赛,1992年6月27日,在市体育馆隆重拉开帷幕,此项赛事有广东、山西、甘肃、河北、浙江、湖北、江西7个代表队参加,参赛的队员、领队及教练人员98人,服务工作人员50人,经过5天的激烈角逐,广东代表队和甘肃代表队分别夺得一、二名,山西代表队、江西省代表队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聂义祯)
  【瓷都第四届集邮展览】 瓷都第四届集邮展览于1992年9月24日开展,此次邮展共分39个专题,是1500张贴片组成,其中涌现了一批选题准确、丰富、制作精美的好作品,全市集邮学术水平,集邮队伍素质的大幅度提高,经4天的参展和评比,《长城——民族的象征》、《华东火车邮路》、《锦绣中华》及《景德镇40年邮戳演变》等4个专题获奖,并将赴省参加邮展。(聂义祯)
  【市内电话和BP机吉祥,奇特号码拍卖】 为满足广大用户追求吉祥、富强的愿望,市邮电局与拍卖行联手推出市内电话和BP机吉祥、奇特号码的拍卖活动,于1992年11月18日,在邮电大楼举办。共卖出市内电话号码2个,BP机号码5个,成交额达42610元。(聂义祯)
  【全市邮电系统第二届职工运动会】 四年一次的景德镇市邮电系统第二届职工运动会,199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胜利降下帷幕,此届运动会比赛项目除了设置田径、篮球、兵乓球、羽毛球、中国象棋、钓鱼、老年门球等体育比赛项口外,还首次设置了平信分拣与捆把、扎袋、平信销票、收寄函件、纸包、开发汇票与加算,投递数报、抽报、报刊订阅、誊发杂志、默写期刊目录,电子电传看字打码,长农话单手记录,更换角杆八线木担,更换角杆拉线共七大项业务技术操作比赛项目。参赛人数达300多人次,获团体总分前四名分别为市话、乐平、邮政、长电代表团。(聂义祯)
  【市级邮电建设发展基金建立】 1992年12月17日研究决定,建立市级邮电建设发展基金,由市政府主持,市财政局、物价局、税务局、直属一分局、市政工程处和市邮电局等单位参加。专户储存,滚动使用,其基金的主要来源是:(1)、市内电话计次费,在现行收费标准的基础上,每次加收附加费0.04元;(2)、鉴于长话发展需要,取消节假日、夜晚半价收费的优惠办法;(3)、根据市政府批转税务局的300号文件通知对邮电企业1992年实现的销售税金在保证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的基础上,实行税收效益口标管理,对超目标的部分按管理体制报批减免、返回;(4)、市邮电局每年上交财政的市话附加费,专项用于发展市内电话;(5)新开征城市建设邮电配套费,由城建局负责收取,标准为每平方米3元,其中40%上交省,60%留存市里作为邮电建设发展基金。(聂义祯)

知识出处

景德镇年鉴1991-1992

《景德镇年鉴1991-1992》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景德镇年鉴》(1991~1992年)的正式出版,是我市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是我市年鉴编撰的开卷篇。捧卷细读,收益不浅。深感广大编撰人员工作的艰辛,实可为敬;深获经验教训之心得,应为可喜;深受改革与开放实践之启迪,大为可贺。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