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年鉴1991-1992》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0257
颗粒名称: 城市规划
分类号: TU984.2
页数: 3
页码: 159-161
摘要: 本文收录了1991~1992年景德镇市城市规划的内容,包含了制定城市建设“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实行“一书两证”制度,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等介绍。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景德镇市 1991~1992年

内容

【制定城市建设“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
  《景德镇市城乡建设“八五”计划和10年规划纲要》于1992年6月定稿.《纲要》提出:“八五”期间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要以“路、水、气”为重点,以改善城市总体功能为方向,安排一些亟待实施的项目,提高市政公用设施配套水平,力求达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八五”计划主要指标是:1991~1995年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7545.6万元。新建道路17.7万平方米,改建道路8.13万平方米,人均道路而积达到4.2平方米;完成西河桥扩建工程和中渡口浮桥全桥改造;新建下水道11.85公里,改建下水道0.6公里,排水设施普及率达到65%;新建、改建路灯25.1公里,新增路灯730盏;完成现有3个水厂的扩建和改造,着手进行西市区第4水厂建设,城市供水能力达到20万吨/日,人均日生活用水量达到195升,工业用水节水率达到30%;发展民用人工煤气用户2.5万户,全市气化率达到40%;新增公交车辆50辆,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4标台;义务植树50万株,栽花30万株,基本建成滨江10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5%;新建和改造公厕50座,水冲式公厕达到50%,新建垃圾转运站2座和日处理7.2万吨垃圾处理场1座。旧城改造和综合开发要继续坚持“控制改造中市区,配套完善东市区,开发建设西市区”的建设方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九五”期间要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步伐,使之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的强大支柱。主要发展目标是:到2000年,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5平方米,排水设施普及率达到70%,城市供水能力达到30万吨/日,每万人拥有公交车5标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40%,建成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张陆明)
  【实行“一书两证”制度】 根据《城市规划法》规定,市城乡建设局自1991年4月1日,开始在全市实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一书两证”。1992年共颁发选址意见书66份;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0项,计用地面积22.34万平方米,管线工程5项,长15公里;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27项,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其中公房发证172项,建筑面积25.28万平方米,私房发证355项,建筑面积4.53万平方米。颁证率均达100%。城市规划管理在程序、内容上全面进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张陆明)
  【强制拆除违法建筑】 市政府强化城市规划的行政管理,对重点路段的违法建筑和占道行为进行突击整治。1992年7月24日,市政府组织城建、工商、公安、法院、武警和吕蒙乡政府等部门共400人统一行动,强行拆除瓷都大道违法建筑,计房屋47栋,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使瓷都大道沿线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得到扼制。同时,市城管监察大队加强对其他违反城市规划行为的查处,据统计,1992年共查处违法建筑254起,建筑面积14970平方米;查处违章占道470起,乱挖道路26起;清理占道乱搭棚点38处,面积475平方米。(张陆明)
  【编制林荫路小区规划】 林荫路小区规划于1991年9月编制。该小区位于东市区新厂路中段,有林荫路将新厂路和朝阳路2条干道连通。小区用地14.2公顷,住宅建筑布局以条式为主,点式为辅,建筑面积83029平方米,居住容积人口1564户,6256人。公建布置以新厂路临街和林荫路叉口为主,配以文化活动中心和占地1万~1.5万平方米的景东招商场,与原有的百货商场、银行、邮电大楼和新华书店等服务设施,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东市区中心。小区规划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将于1993年投资280万元,开辟25米宽的林荫路及地下管线设施,建设景东招商场。(张陆明)
  【珠山中路西段改造规划】 珠山中路西段(南门头至沿江东路)改造规划,由同济大学城规系1992年底编制,属旧城改造控制性规划。规划路段范围:北以祥集弄为界,南至老弄口,东起中山路,西接沿江东路,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30米。该路段临街规划,进行了城市设计构思、建筑造型塑造和局部详细设计。充分利用桥下空间,结合桥头立交,妥善组织交通,并提出该路段土地开发各项技术控制指标。(张陆明)
  【集贸市场布局规划】 由市城建局规划部门编制的景德镇市集贸市场布局规划于1992年12月出台。规划从市场的规模、选址、交通组织到城市设计、环境设计进行了论证,按市级、区级、生活区三级集贸市场进行了分级分层次规划,控制和预留市场建设用地。
  市级市场。中市区除在马鞍山人防工程设小商品市场外,还将在原工商联、豆制品厂设集贸市场,工人新村拆建一个综合性市场,樟树弄--斗富弄、人民路--戴家弄结合旧城改造建市级市场。东市区建林荫路景东招商场,陶瓷原料总厂附近、黄泥头建综合性批发经营市场。西市区官庄、859厂--丽阳镇、西河桥--石岭一带较大规模的市场。
  区级市场。“八五”期间保留原有斗富弄、沿江东路市场,“九五”时期建珠山中路与莲社路交叉口地下商场、瓷贸大厦等大型综合商场,改建里村集贸市场。
  生活区级市场。按居住小区设置供应日常消费品的小型市场。(张陆明)
  【设立省测绘资料供应点】 省测绘局于1992年4月6日决定,将景德镇市及浮梁、乐平县所辖范围内的测绘资料,调拨给具有管理条件的市城建档案馆,设立省测绘资料供应点,以便向驻市及所属县的各单位就近供应所需测绘资料。提供的测绘资料有:万分之一以上比例地形图、I~Ⅳ等三角成果点、各种挂图、地图集(册)等。5月22日首批调拨的测绘资料计175幅、4970张、50册,运抵市城建档案馆。这是全省地、市中第一个省测绘资料供应点,为市、县使用单位提供了方便,节省来往时间和经费。为管理供应好这批测绘资料,市城建档案馆投资1万余元用于添置保管设备,并派专人赴省测绘局学习微机检索。提供测绘资料按国家测绘局的《测绘产品收费标准》收费,所收款70%上交省测绘局,自留30%;密级资料凭市测绘归口管理单位的“索取测绘资料专用函”供应;向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提供未公开的测绘资料,仍由省测绘局直接审批。(张陆明)
  【中国民居第四届学术会在景召开】 为了展示景德镇在传统民居发掘、研究和保护利用方面的成就,由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民居研究部和市城乡建设局联合主办的“中国民居第四届学术会议”,于1992年11月19~28日在景德镇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台地区110位从事传统民居研究的专家、教授、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主题是:民居的价值与发展;民居的保护、利用和继承;民居调查新资料。会议采取边参观考察、边在考察地举行学术活动的方式进行。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陶瓷历史博览区、祥集弄明代住宅、龙珠阁和陶瓷生产科研单位以及皖南的传统民居和古建筑.对景德镇在民居的发掘、研究和保护利用方面所做的工作极为赞赏,对早在70年代末就率先在全国探索出一条易地集中保护民居的新路子,创建了集古陶瓷生产、明清民间建筑于一体的陶瓷历史博览区,予以高度的评价。并建议要通过进一步宣传,扩大国内外影响,争取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陆明)

知识出处

景德镇年鉴1991-1992

《景德镇年鉴1991-1992》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景德镇年鉴》(1991~1992年)的正式出版,是我市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是我市年鉴编撰的开卷篇。捧卷细读,收益不浅。深感广大编撰人员工作的艰辛,实可为敬;深获经验教训之心得,应为可喜;深受改革与开放实践之启迪,大为可贺。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