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年鉴1991-1992》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0254
颗粒名称: 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分类号: X321
页数: 22
页码: 158-179
摘要: 本文收录了1991~1992年景德镇市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的情况,内容包含了城市建设的概述,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村镇建设等介绍。
关键词: 城市建设 环境保护 1991~1992年

内容

城市建设
  【概述】 1991~1992年,城市建设工作以规划为指导,以强化管理为重点,抓好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较好地完成了建设事业各项目标管理任务,为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在省建设厅进行的目标管理考核中,市城乡建设局被评为1992年度目标管理达标单位。
  坚持规划先行,指导城市建设.在对城市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一批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1991年完成林荫路小区规划、瓷器街火烧地段复建规划、环卫设施布局规划、城市主要道路走向控制规划、工人新村和东市区民用煤气管线规划;1992年完成枫林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规划、蛇垄里经济开发区控制规划、诸仙洞风景区规划、珠山中路西段改建规划、全市集贸市场规划和梅苑小区修建性规划,调整完善城市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城市建设“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
  实施规划法,强化行政管理。制定《景德镇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城区道路管理整顿占道摆摊设点的意见》、《关于城市规划管理整治实施意见》等法规文件。完善规划管理审批规程,实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一书两证”制度,颁证率达100%。加强城建管理监察,对未经批准擅自乱建乱占乱挖的违法行为进行认真查处。开展测绘市场整顿,实行测绘行业归口管理,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资质审查,设立全省第一个省测绘资料供应点。1991年完成城市测绘标准工作量48.83平方公里,1992年完成40.2平方公里。
  市政建设量力而行。由于受财力所限,1991~1992年用于市政建设的投入,比“七五”期间投入年平均数约减少15%,加之材料价格上涨,实际用于市政设施建设的资金较原计划安排有明显的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市政工程设施建设以“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为原则,安排了一些亟待实施项目。除西河桥扩建工程外,多为50万元以下的小工程。其中新建改建城市道路有解放路、沿江东路、新村北路等17项,铺装道路面积1991年为24327平方米,1992年为21254平方米,铺装人行道路合计3455平方米;新建下水道有为宇路、沿江东路、朝阳路等9项,总长3237米;完成净跨30×2、宽40米的西河桥扩建工程,并在此项工程中试行工程监理制度;新装和改造路灯工程有新厂厂东路、朝阳路、曙光路、新风路、新村北路、莲社路、新村西路等,并在珠山中路新竖一组高31米的高杆灯,合计新增路灯线路总长2.6公里,增加路灯65组,83盏。
  公用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以“水”、“气”为重点的建设工程进展顺利。1991年完成观音阁水厂改建工程,增加供水能力2万吨/日。完成洋湖水厂二期扩建工程的前期工作,1992年扩建工程正式开工。民用煤气发展迅速,建煤气调压站7座,煤气调压箱28台,铺设中低压煤气管道35公里,大型煤气储配站投入施工,5.4万立方米的气柜建成,到1992年10月有7900户居民用上管道煤气。公交事业针对运量与运力、价值与价格的突出矛盾,从内部挖潜,加强管理,努力摆脱困境,仍实现了国有固定资产增值。1991年更新公交车10辆,完成里村大修厂建设和油库改造工程,新建候车亭3个,开通广场至浮梁公交线。1992年更新公交车6辆,完成营运里程309.87万公里。
  城市绿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继续坚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抓好城市大环境绿化。1991年市区植树10.23万株,栽花4万株,种草2.7万平方米,植绿篱35万株。1992年,市区植树10.1万株,种草2.84万平方米,植绿篱15万株。公共绿化重点是滨江公园建设,建成滨江3个小游园;恢复建设客运码头绿地,新建珠山大桥2块绿地,延伸西岸园林景点,改造瓷都大道街心花坛和里村街心花坛。续签绿化达标责任状,9座绿化责任山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发展和提高了一批有较高水平的单位庭院和居住区绿化。1992年10月,梅苑成功地举办了江西省第三届盆景根艺展览,在人民公园举办了扬州工艺美术花灯会。据统计,1991年,城市园林绿地总而积892.9公顷,比1990年增加37.85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31.55%,比1990年提高0.55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总面积6.4500平方米,比1990年增加0.05平方米。1992年城市绿地总面积919.9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32.4%,人均公共绿地而积6.5平方米。
  市容环境卫生状况有所改善。市容环境卫生以创建卫生城为目标,加强对环卫作业的检查监督,主要街道实行“二扫一保洁”,公共厕所进行挂牌服务。注重对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建成全省第一座国家一类公厕,改造二类公厕11座,维修公厕1们座,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建成日处理7.2万吨的垃圾处理场和0.5万吨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场,添置装载机、铲车、叉车各1台,垃圾集装箱27只。全市日街道清扫而积92.2万平方米,清运垃圾275吨。清运粪便62.1吨,垃圾达到日产日清,粪便实现无害化处理.在1991年、1992年全省创卫生城检查评比中,市容环境卫生受到好评。
  在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城建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显著成绩.在1992年11月12日召开的全省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省建设厅领导代建设部授予市城乡建设局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及奖杯。(张陆明)
  城市规划
  【制定城市建设“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
  《景德镇市城乡建设“八五”计划和10年规划纲要》于1992年6月定稿.《纲要》提出:“八五”期间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要以“路、水、气”为重点,以改善城市总体功能为方向,安排一些亟待实施的项目,提高市政公用设施配套水平,力求达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八五”计划主要指标是:1991~1995年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7545.6万元。新建道路17.7万平方米,改建道路8.13万平方米,人均道路而积达到4.2平方米;完成西河桥扩建工程和中渡口浮桥全桥改造;新建下水道11.85公里,改建下水道0.6公里,排水设施普及率达到65%;新建、改建路灯25.1公里,新增路灯730盏;完成现有3个水厂的扩建和改造,着手进行西市区第4水厂建设,城市供水能力达到20万吨/日,人均日生活用水量达到195升,工业用水节水率达到30%;发展民用人工煤气用户2.5万户,全市气化率达到40%;新增公交车辆50辆,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4标台;义务植树50万株,栽花30万株,基本建成滨江10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5%;新建和改造公厕50座,水冲式公厕达到50%,新建垃圾转运站2座和日处理7.2万吨垃圾处理场1座。旧城改造和综合开发要继续坚持“控制改造中市区,配套完善东市区,开发建设西市区”的建设方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九五”期间要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步伐,使之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的强大支柱。主要发展目标是:到2000年,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5平方米,排水设施普及率达到70%,城市供水能力达到30万吨/日,每万人拥有公交车5标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40%,建成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张陆明)
  【实行“一书两证”制度】 根据《城市规划法》规定,市城乡建设局自1991年4月1日,开始在全市实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一书两证”。1992年共颁发选址意见书66份;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0项,计用地面积22.34万平方米,管线工程5项,长15公里;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27项,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其中公房发证172项,建筑面积25.28万平方米,私房发证355项,建筑面积4.53万平方米。颁证率均达100%。城市规划管理在程序、内容上全面进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张陆明)
  【强制拆除违法建筑】 市政府强化城市规划的行政管理,对重点路段的违法建筑和占道行为进行突击整治。1992年7月24日,市政府组织城建、工商、公安、法院、武警和吕蒙乡政府等部门共400人统一行动,强行拆除瓷都大道违法建筑,计房屋47栋,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使瓷都大道沿线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得到扼制。同时,市城管监察大队加强对其他违反城市规划行为的查处,据统计,1992年共查处违法建筑254起,建筑面积14970平方米;查处违章占道470起,乱挖道路26起;清理占道乱搭棚点38处,面积475平方米。(张陆明)
  【编制林荫路小区规划】 林荫路小区规划于1991年9月编制。该小区位于东市区新厂路中段,有林荫路将新厂路和朝阳路2条干道连通。小区用地14.2公顷,住宅建筑布局以条式为主,点式为辅,建筑面积83029平方米,居住容积人口1564户,6256人。公建布置以新厂路临街和林荫路叉口为主,配以文化活动中心和占地1万~1.5万平方米的景东招商场,与原有的百货商场、银行、邮电大楼和新华书店等服务设施,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东市区中心。小区规划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将于1993年投资280万元,开辟25米宽的林荫路及地下管线设施,建设景东招商场。(张陆明)
  【珠山中路西段改造规划】 珠山中路西段(南门头至沿江东路)改造规划,由同济大学城规系1992年底编制,属旧城改造控制性规划。规划路段范围:北以祥集弄为界,南至老弄口,东起中山路,西接沿江东路,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30米。该路段临街规划,进行了城市设计构思、建筑造型塑造和局部详细设计。充分利用桥下空间,结合桥头立交,妥善组织交通,并提出该路段土地开发各项技术控制指标。(张陆明)
  【集贸市场布局规划】 由市城建局规划部门编制的景德镇市集贸市场布局规划于1992年12月出台。规划从市场的规模、选址、交通组织到城市设计、环境设计进行了论证,按市级、区级、生活区三级集贸市场进行了分级分层次规划,控制和预留市场建设用地。
  市级市场。中市区除在马鞍山人防工程设小商品市场外,还将在原工商联、豆制品厂设集贸市场,工人新村拆建一个综合性市场,樟树弄--斗富弄、人民路--戴家弄结合旧城改造建市级市场。东市区建林荫路景东招商场,陶瓷原料总厂附近、黄泥头建综合性批发经营市场。西市区官庄、859厂--丽阳镇、西河桥--石岭一带较大规模的市场。
  区级市场。“八五”期间保留原有斗富弄、沿江东路市场,“九五”时期建珠山中路与莲社路交叉口地下商场、瓷贸大厦等大型综合商场,改建里村集贸市场。
  生活区级市场。按居住小区设置供应日常消费品的小型市场。(张陆明)
  【设立省测绘资料供应点】 省测绘局于1992年4月6日决定,将景德镇市及浮梁、乐平县所辖范围内的测绘资料,调拨给具有管理条件的市城建档案馆,设立省测绘资料供应点,以便向驻市及所属县的各单位就近供应所需测绘资料。提供的测绘资料有:万分之一以上比例地形图、I~Ⅳ等三角成果点、各种挂图、地图集(册)等。5月22日首批调拨的测绘资料计175幅、4970张、50册,运抵市城建档案馆。这是全省地、市中第一个省测绘资料供应点,为市、县使用单位提供了方便,节省来往时间和经费。为管理供应好这批测绘资料,市城建档案馆投资1万余元用于添置保管设备,并派专人赴省测绘局学习微机检索。提供测绘资料按国家测绘局的《测绘产品收费标准》收费,所收款70%上交省测绘局,自留30%;密级资料凭市测绘归口管理单位的“索取测绘资料专用函”供应;向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提供未公开的测绘资料,仍由省测绘局直接审批。(张陆明)
  【中国民居第四届学术会在景召开】 为了展示景德镇在传统民居发掘、研究和保护利用方面的成就,由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民居研究部和市城乡建设局联合主办的“中国民居第四届学术会议”,于1992年11月19~28日在景德镇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台地区110位从事传统民居研究的专家、教授、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主题是:民居的价值与发展;民居的保护、利用和继承;民居调查新资料。会议采取边参观考察、边在考察地举行学术活动的方式进行。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陶瓷历史博览区、祥集弄明代住宅、龙珠阁和陶瓷生产科研单位以及皖南的传统民居和古建筑.对景德镇在民居的发掘、研究和保护利用方面所做的工作极为赞赏,对早在70年代末就率先在全国探索出一条易地集中保护民居的新路子,创建了集古陶瓷生产、明清民间建筑于一体的陶瓷历史博览区,予以高度的评价。并建议要通过进一步宣传,扩大国内外影响,争取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陆明)
  市政公用事业
  【开展市政公共设施普查】 1991年2月成立市政公共设施普查办公室,组织专门力量对41.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建设区范围内的市政公共设施进行了全面普查。普查内容包括城市道路(含桥梁)、排水、路灯、环境卫生、园林绿化、自来水和公共交通7个方面。市、区城建局共抽调90余人投入此项工作。经过实地调查、测量和统计,同年7月编印成《景德镇市市政公共设施普查资料》。这是第一部比较全面地、真实地记录市政公共设施现状的资料性工具书,对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领导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张陆明)
  【首次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1992年10月,省建设厅决定对全省15个城市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市政公用事业目标管理考评。市政府成立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按照整治要求逐项抓落实,进行自查评分。11月18~20日,省人大常委贺世民率省检查考评组一行7人来景检查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听取了自查情况汇报,对供水、公交、燃气、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环境卫生进行了现场考核。考核结果按总分排列,景德镇市在全省15个城市中名列第三名,城市园林绿化获单项奖。(张陆明)
  【西河桥扩建工程完工】 位于瓷都大道北段的西河桥扩建工程于1991年3月动工,全桥长90米,在老桥9.6米宽的基础上加宽至30米,工程投资300万元,由城建综合开发公司施工。工程建设首次试行监理制度。施工中采用多项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三层复合式施工,底层采用普通混凝土,中层渗入钢纤维混凝土,桥面使用素混凝土,增强抗压强度,引进喷锚技术用于老桥加固,提高荷载能力。1992年底新桥扩建工程完工。(张陆明)
  【观音阁水厂改造工程竣工】 观音阁水厂是第一座自来水厂,原设计生产能力为1.15万吨/日,后经数次改造,供水能力增加到4万吨/日。1990年3月至1991年底投资540万元,进行较大规模的扩建,新建了双阀滤池、加氯加矾间、反应沉淀池、办公楼以及Dg800浑水管和Dg600出厂管工程,配套完成了厂区绿化、护坡、电缆更换等工程。改造后的观音阁水厂除保留原有1个2000吨的清水库外,均为新建设施。该厂全面改造后,供水能力提高到6万吨/日,而所用投资仅为新建工程的一半略多。与其相配套2.6公里长的第四条过江干管,于1992年3月铺设竣工,缓解了西市区供水紧张。(张陆明)
  【洋湖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开工】 洋湖水厂一期工程于1984年7月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5万吨/日。为了增加城市供水能力,缓解用水紧张状况,1990年开始着手进行洋湖水厂二期扩建工程的筹备,1991年完成土地征用、可行性研究、立项和扩建设计等前期工作。二期工程设计生产能力为7万吨/日,工程概算为1390万元。1992年初正式动工,资金来源主要由三方而组成,一是自来水公司自筹更新改造资金;二是在建设期内向用户筹集供水设施建设费,即工业用水每吨加价0.05元;三是国家补助资金。至1992年底完成基建工程量463万元。(张陆明)
  【观音阁水厂反应沉淀池工程获省全优工程奖】 由城建综合开发公司施工的观音阁水厂5000吨反应沉淀池工程,经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检测认定,被评为1991年度省级优质工程。1992年3月30日,省建设厅向市城建综合开发公司颁发省级优质工程荣誉证书。为江西省市政工程项目中第一个优质工程。(张陆明)
  【城市地下水资源归口管理】 市政府“关于贯彻实施《江西省城镇地下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的意见”,明确节约用水和城镇地下水资源归口市节约用水办公室管理。市节水办加强对取用地下水源的管理,制定开采地下水源管理规定和取用地下水收费标准,开展取用地下水情况调查和颁发许可证工作。1992年末,全市取用地下水源的单位共计38个,在用35个,已颁发取用地下水源许可证27个,颁证率为77%。(张陆明)
  【公交公司获全国公交行业“优质服务先进企业”称号】 由建设部、中国建设建材工会举办的“全国城市公交系统优质服务竞赛”,于1991年5月1日至1992年4月30日,在全国331个城市624家企业的70万名公交职工中展开。市公交公司在这一活动中,围绕安全运行、营运秩序、规范服务、车容站貌四个方面,通过而向社会、加强职工教育、增强服务意识、完善设施、提高合格率的考核,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1992年6月2日,建设部和建设建材工会授于市公交司全优赛先进企业荣誉称号,公交一路线、03--02150车组、03--00484车组、保养场保修一班分别荣获“优胜线路”、“优胜车组”、“优胜班组”称号,席金水、胡桂英分别被评为“优质服务驾驶员”和“优质服务乘务员”。(张陆明)
  综合开发
  【怡景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92年9月,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和香港怡盛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成立怡景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经营开发房地产业,合资期限为20年。第一个合资项目是开发梅苑小区,资金总额为4000万人民币,港方出资70%,其中150万美元已到位。(张陆明)
  【景港合资开发梅苑小区】 市城建开发公司和香港怡盛发展公司合资4000万元,共同开发梅苑小区。该小区位于瓷都大道与珠山西路交叉口西侧,占地面积14.75公顷,建筑总面积13.04万平方米。由6个居住组团和1个公共中心区组成,分别取名为香松苑、香桂苑、香兰苑、香梅苑、香桃苑、香梨苑和百花苑服务中心。规划居住人口9000人,设计建筑密度23%。是一个环境清新、交通便利、设计新颖、设施配套的住宅小区。(张陆明)
  园林绿化
  【滨江公园又添三景】 1991年10月,位于昌江东西两岸的南园、北园和太白园建成。这3座半封闭式的小游园,是营建滨江十景规划的一期工程,建设投资40万元。昌江东岸的太白园是在原有花木、城雕的基础上,新建了2座长廊连接的小亭,新修了红柱碧瓦的太白轩茶社,在一片绿色映衬下,闹中取静,颇具浓郁古色。珠山大桥西岸的南北两园,则具有现代园林风格。南园花木葱翠,垂柳婆裟,配以4座太湖石垒就的雄狮;北园建有群鹿城雕,周围点缀着茶花、碧桃、樱花、桂花、慈孝竹等花木,有蘑菇亭等几处园林小品,供游人休憩观赏。(张陆明)
  【一批绿化先进单位和个人受表彰】 1992年12月,市绿化委员会公布1991、1992年度获得全国和省、市级表彰的园林绿化、植树造林先进单位和个人。1991年度刘泉生荣获全国绿化奖章,钟良荣等7人荣获江西省绿化奖章,市委机关大院等4个单位获江西省园林绿化单位表彰,瓷用化工厂等19个单位获江西省绿化先进单位表彰,浮梁县政府获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表彰,青少年宫等18个单位获全市绿化先进单位表彰。1992年度团市委等25个系统获全市公共绿化先进系统表彰,景德镇日报社等18个单位获全市绿化先进单位表彰。(张陆明)
  【完成诸仙洞风景区规划】 诸仙洞风景区规划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于1992年3月编制。该风景区位于市西南郊寿安乡境内,距市区24公里,1982年开始建设。该风景区由诸仙洞、龙池、宋窑、山田水库4部分组成,其中诸仙洞以溶洞、山石、植被相结合的自然景观为主,风景极佳。规划按功能分为3个区,即出入口区、生活管理区和游览区。出入口区,近期增设集散广场、停轩场、牌楼,远期另辟一条与外界联系通道。生活管理区,修缮办公用房,提供后勤服务。游览区,道路成环形,建筑布置亭、廊、阁等供游览观赏,并增设服务性建筑,要求风格统一。基本保留原有植被,局部进行改造和增设,使各景点有突出的植被景观特色。景区分竹林区、水景区和小区,并设多个景点,分别取名:竹径通幽、洞天福地、杉林通径、杜鹃春早、高阁览翠、蒲扇仙莱、雪春深处、茗香碧园等。(张陆明)
  【举办全省第三届盆景根艺展览】 省建设厅和市城建局于1992年10月,在景德镇梅苑举办全省第三届盆景根艺展览。来自9个地、市的14个园林专业部门和社会团体组团参展,包括树桩盆景、山水盆景和根雕作品共计1000多(盆)件参加展出,参展作品数量和艺术水平均超过以往几届。展览中,市“古木新生”(榔榆)等6个树桩盆景,获树桩类一等奖,“历尽苍桑”(银杏)等6个树桩盆景获二等奖,“连理竞秋”(三角枫)等6个树桩盆景获三等奖;夺得山水盆景奖的有“湖光倒影”(太湖石)等3个一等奖,“奇峰摩空”(木纹石)等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还获得根艺类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草竹类一等奖1个;花果类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挂壁类二等奖1个。景德镇市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并获得展台布置一等奖。(张陆明)
  环境卫生
  【编制环卫设施布局规划】 市环境卫生设施布局规划于1991年10月编制完成。规划依据建设部CTJ27-89《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确定市城市环卫设施布局原则是:合理布局,方便群众,因地制宜,清洁环境,全面规划,分期实施.中市区公厕改造是环卫设施建设的重点,1995年水冲式厕所比重要达到50%,2000年达到70%,东市区规划新建公厕5~6座;西市区公厕建设要与城市综合开发、设计、施工三同步。垃圾中转站在布局上既要方便群众,又要有利于垃圾的清运.1991~1995年新建垃圾中转站4处,新增垃圾箱、废弃物箱分别为300只和200只,在朱家岭建成年处理垃圾7.2万吨的垃圾处理场;将西瓜洲粪库改建为容积0.5万吨粪便处理场。1996~2000年居住小区要按服务半径70米的要求设置垃圾集装箱或袋装垃圾收集点,环卫作业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生活废弃物全部达到无害化处理。(张陆明)
  【创建卫生城工作成绩显著】 市城建局及所属环卫部门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工作中,认真抓好环卫设施建设和市容卫生管理,把道路的清扫、垃圾、粪便的清运处理,公共厕所和垃圾、粪便站场设施以及车辆设备的管理和维修,纳入创建卫生城硬件建设的目标管理,使创建卫生城工作落到实处,市容环境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在1991、1992年全省创建卫生城检查评比中,取得较好成绩。1991年被评为全省创建卫生城工作第二名;1992年被评为省辖市创建卫生城第一名。(张陆明)
  村镇建设
  【开展村镇建设“三五”竞赛活动】 1992年4月,全省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作出关于开展村镇建设“三五”竞赛活动的决定,即到1995年全省要建成5个村镇建设先进县,50个先进乡镇、500个明星村。为此,景德镇市于1992年6月成立村镇建设领导小组,部署村镇建设“三五”竞赛活动,目标是:抓好1个省级、2个市级建制镇的建设试点,建设25个明星村;搞好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分批建设10个日供水1500~2000吨的自来水厂;大办推行农村通用、新型住宅建设,1995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4平方米。(张陆明)
  【首次招聘乡镇建设助理员】 根据建设部、劳动部和省建设厅、劳动厅“关于招收县以上大集体合同制工人,解决村镇建设基层管理问题的通知”,市城乡建设局和市劳动局于1991年10月,在全市两县两区的60个乡镇场进行公开招收乡镇建设助理员。每个乡镇场原则上招收1名,人口超过1万的可招收2名。全市共有344人报考,经过文化考试、体验、审核批准等程序,共录取83人,其中乐平县38人,浮梁县37人,昌江区8人。11月6日至25日,市城乡建设局举办村镇建设助理员上岗培训班,79名新招聘的乡建助理员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为:村镇规划、村镇规划管理、村镇园林绿化、建筑知识、简易测量、村镇建设统计年报,并进行了实习,经过培训,首批招聘的乡建助理员全部持证上岗。(张陆明)
  【完成鱼山镇规划】 鱼山镇地处市区南郊,1989年1月设镇,同年被列为全省村镇建设12个样板镇之一。为了有规划地建设好鱼山镇,市城乡建设局乡建科于1991年编制了《鲇鱼山镇规划》。《规划》由镇域规划和建设规划两部分组成,有镇域现状图、镇域规划图、现状分析图、建设规划图、防洪排涝规划图、道路管线规划图、结构分析规划图、镇中心设计规划图、住宅设计图和规划说明书等。(张陆明)
  【鹅湖镇规划获奖】 鹅湖撤区设镇后,市城乡建设局于1992年编制建制镇调整规划。鹅湖规划由镇域规划和建设规划两部分组成,镇域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鹅湖镇作为浮梁县的主要产粮区之一,要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兴农业为动力,迅速发展乡镇企业,做好社会各项服务,促进全镇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镇区人口规模:1995年发展到4867人,2000年发展到6000人。镇区用地规模为1.6平方公顷,其中工业生产用地12.97公顷,居住与公共建筑用地24.58公顷,道路用地13.32公顷,绿化用地1.91公顷,仓库用地5.16公顷,其他用地5.97公顷,发展备用地96.1公顷。
  1992年,在全省集镇规划设计评比中,《鹅湖镇规划》获规划设计一等奖,并荣获全省勘察设计二等奖。(张陆明)
  建筑施工
  【概述】 1991~1992年,市建筑业深入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筑施工有所发展。1991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783.6万元(施工产值11467.2万元),比上年增长23.4%,系统内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7089.4万元(施工产值6838.4万元),局属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产值3686.4万元(施工产值3472.4万元);建筑面积71897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1%,系统内企业506982平方米,局属企业171110平方米;竣工面积329855平方米,系统内企业201791平方米,局属企业62509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7988元/人,系统内企业8790元/人,局属企业8991元/人;实现利润75.62万元,系统内企业-14.2万元,局属企业-12.8万元。1992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147万元,比上年增长10.3%(施工产值11866万元).系统内企业完成6050万元(施工产值5839万元),局属企业3551万元(施工产值3357万元);建筑面积62811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64%,其中系统内企业346211平方米,局属企业210225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9484元/人,其中系统内企业8385元/人,局属企业8387元/人;实现利润189万元,其中系统内企业97万元,局属企业-281万元。
  治理整顿初见成效。建筑市场的放开,外来施工队伍蜂拥而入,给建筑市场带来混乱。据此,专门成立了建筑市场整顿机构,切实查处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计划建筑“三无”工程。至1991年底,经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等级换证审查,全市核定施工企业82家(包括土建、窑炉建筑、建筑装饰、水电安装等)。四级以上施工企业53家。外地施工企业核定了4家重新登记注册,清退外来施工单位19个,清退人员5627人,查处“三无”工程73项,预防各类建筑工程事故100多起。
  行业管理取得进展。按照江西省《关于加强建筑市场管理细则》,首先强化施工合同管理,会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举办新的施工合同文本培训班,培训人员110人,组织施工合同执行情况大检查。强化工程管理,坚持工程报建制度,加强建筑市场宏观调控。加强施工企业资质动态管理,严格资质审查,两年来,先后两次进行施工企业资质年检,1991年年检53家四级以上施工企业,合格的31家,基本合格的22家;1992年年检50家,合格的40家,基本合格的10家,对达标有差距的企业,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对外来施工企业进行注册年检。
  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得到加强。根据江西省建设厅《关于施工现场标准管理办法》,强化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对事故隐患和伤亡事故进行了严肃查处,两年工伤死亡6人,对事故单位进行经济处罚,直接责任人进行了纪律处分,加强安全教育。重点工程和临街建筑,从1992年下半年起实行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押证(上岗证)施工和“挂牌”施工,加强工程现场管理。
  举办职工专业技术培训。两年举办施工预算、质检、安全、材料、财务等六大员培训班5期,共培训六大员519人.1991年6月,638名集体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获技术职称,其中高级1人,中级30人,初级607人。1992年经考试合格己办理专业技术上岗证258人,其中中级203人,初级55人。10月,全市职工技术操作比武活动中,乐平县第一建筑公司廖金华、市第一建筑公司徐冬林分别获得砌筑工、抹灰工第一名。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市建筑工业科研所(即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加强对建筑工程主要材料检测和管理,未经检测的混凝土、钢材、红砖、混凝土构件等材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使用。主要建筑材料取得测试合格证,工程方可验收.1991年对混凝土构件厂(场)实行了资质认证和生产许可证制度,首批32家厂(场)取得生产资格。
  工程质量稳步提高。1991~1992年分别制定了《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与目标管理计划》、《治理屋面渗漏的暂行规定》,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促进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1992年夏季全市工程质量大检查测评结果:一次验收合格率和优良率分别达到95%和21%,质量通病消除率达到80%以上,屋面渗漏现象基本得到控制,住宅工程质量普遍较好。
  强化工程定额管理。按照国家和江西省有关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文件和法规,实行对主要建筑材料调查和核算,定期发布建材预算价格,综合价差系数,合理仲裁建材预决算,维护了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谭剑秋)
  【建筑工程质监站获部级先进单位】
  1991年4月,国家建设部授予景德镇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先进单位称号,为江西省建筑业管理部门中唯一获奖单位。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国家验收评比标准,采取“监、帮、促”办法,对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强化管理监督。1991~1992年受监工程315个,核查等级工程49个,监督总面积56万平方米,覆盖率达80%以上,预防各种质量事故153起,为市、区诉讼机关仲裁工程纠纷30起,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建设工程质量,1991年制定了《监督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质量监督员记录制度》、《工程质量等级核定制度》、《质量监督员工作考核制度》等规范管理措施。1992年8月,该站顺利通过了江西省建设厅资格审查和技术考核。质量监督员全部持证上岗。(夏宗泽 谭和平)
  【工程建设定额管理成绩显著】 市建筑工程定额站1992年获江西省建筑工程定额站表扬奖。该站按照国家、省有关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文件、法规,实行对主要建筑材料价格进行调查、测算,每年定期发布建筑材料预算价格和综合价差系数的动态管理办法。1991~1992年度颁发了《安装材料预算价格》和《建筑工程结算有关规定》,代编、审编、测定建筑安装工程预(决)算,标底2000万元工作量,其中4条煤气隧道窑施工企业提供决算金额758万元,经审查核减为665万元,为陶瓷工业技术改造节约资金93万元。还协助法院仲裁经济纠纷案金额200万元。(邹克主)
  【首次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达标检查】
  1992年9月7~17日,市建筑工程管理处首次开展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达标检查。被检查的有景德镇市及外地施工企业29家,在建工程项目42个。评出合格工地13个,一般合格工地8个,不合格工地21个。对严重违章施工、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的工地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汪泗生)
  【建筑工人在利比亚创汇争誉】 1990年11月,由市建工建材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与江西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签约,派出赴利比亚建筑施工项目组24人,先后在利比亚的拜达、班加西、德尔纳等地承接50幢度假村等民房建筑,3项工业厂房楼顶处理工程以及4.5万平方米道路建设。至1992年5月,创外汇收入61.87万美元。受到外国业主好评,也为市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积累了经验,赢得了声誉。(许泱)
  【“901”工程获省优工程】 1992年11月,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承建,、国家电子工业部设计院设计的景华瓷厂声表面波滤波器工程(即“901”工程),经江西省建设厅优良工程评审工作检查小组评定为优质工程。工程建筑面积2209平方米,总造价134.5万元。1991年5月开工,同年11月11日竣工。工期比合同工期缩短三分之一。(李应忠 谭和平)
  【市体育馆改、扩建工程提前90天竣工】
  市体育馆为第二届“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主会场改扩建工程,工期要求紧。由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市一建公司承建,以不动主体结构,新增建筑面积1314.4平方米,馆内座位增加到3574个,总造价85.16万元,1991年5月10日开工。市一建公司采用先进的平行搭接分别流水作业法,土建、水电、装饰工程交叉作业,仅用130天竣工,比国家定额工期提前了90天.工程质量被评为1991年度“市优”工程。(刘文化)
  【市第一建筑公司珠海分公司在珠海注册成立】 1990年3月,市第一建筑公司在南海舰队83001部队帮助下,成立景德镇市第一建筑公司珠海工程指挥部,自带资金80万元,承建了当时珠海市西区最大,档次最高,集餐饮、商场、客房、舞厅、会议厅、办公于一体的多功能型的“金海岸大厦”工程。总造价462.57万元,建筑面积7697平方米。1991年5月,“金海岸大厦”以其竣工早、工期快、质量好、赢得了声誉,使市第一建筑公司珠海指挥部在珠海建筑市场站稳了脚跟,并依靠自身努力,接着承建了“金海岸大厦员工宿舍”和总造价156万元的五幢“金海滩别墅”。至11月,完成产值694.15万元。1991年11月6日,市第一建筑公司珠海分公司在珠海注册成立,成为景德镇市进入特区的唯一建筑施工队伍。(刘文化)
  【特种机械设备安装修理获准】 1992年3月16日,江西省劳动厅批准景德镇市设备安装公司特种机械设备安装修理认可证,结束了景市不能装修特种机械设备的历史。特种机械设备安装修理范围为单梁桥式、双梁桥式、龙门式行车等特种机械。至年底,已承接市酒厂单门行吊和中国瓷都洁具厂电动葫芦等特种机械设备安装业务,质量合格。(徐国防)
  【景安电线厂创办投产】 1992年12月,市设备安装公司投资11.5万元,创办了景安电线厂,生产型号为BV、BLV、BVV、BLVV、BVR16平方米以下聚氯乙烯电线,产品符合GB50232-85标准,年计划产值50万元。这是景德镇市首家生产聚氯乙烯电线的企业,产品已进入市场。(徐国防)
  【红地砖推板窑建成】 1991年3月5日,市建筑陶瓷窑炉安装公司设计承建的新型窑炉--18米20孔红地砖推板窑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新型建筑材料厂建成。该窑具有产量高、能耗低、投资少、质量好的特点,可降耗16.7%,产品合格率可达95%。经黄山市建材局鉴定,其窑型、结构、窑温、传动及主要技术参数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江立清)
  【四个月重建龙珠阁】 1991年3月,古建筑公司因四个月完成重建龙珠阁任务,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荣获首届陶瓷节先进集体。
  龙珠阁系仿明清建筑,布局为三明三暗,面积1596平方米,高36米。其主体全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难度大。新组建的古建公司在市、局直接领导下,实行三班制,立体交叉施工,仅用四个月的时间,于1990年10月10日竣工,在施工速度上创市建筑史记录。(汪友基)
  【中国瓷都洁具厂联合主厂房主体工程提前80天完工】 市第一建筑公司承建的中国瓷都洁具厂联合主厂房工程,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造价620万元。工程为多跨单层排框架钢筋混凝土装配式结构,薄腹梁屋架最大跨度15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市一建筑工程公司的建设者们精心组织,日夜奋战,仅用80天时间顺利完成了主体工程,比国家工期定额提前31.8%,获建设单位奖励8万元。1991年12月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在全省工程质量互检抽查中评为优良。(汪泗生)
  【陶瓷“八五”技改工程进展势头好】 为把景德镇建成全国工艺装备、生产技术、工业环境、经营管理第一流的陶瓷出口创汇样板区,市陶瓷工业全面技术改造被列为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国家轻工业部国家“八五”专项投资项目,第一期总投资2.5亿元,(其中外汇1607.9万美元).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充分利用好国家专项贷款,突出抓好基础工业和光明瓷厂青花玲珑强化瓷,红星瓷厂釉中彩强化瓷,为民瓷厂引进的高档瓷生产线翻版3个样板厂改造。市委、市政府采取“特事特办”的优惠政策,实行封闭式管理,简化审批手续。陶瓷基地技术改造第一期工程为民瓷厂联合厂房,红星瓷厂联合厂房,光明瓷厂玲珑瓷生产线联合厂房,石膏模具厂窑具车间,焦化煤气厂净化工程5个厂的子项目己于1992年5月12日后陆续开工。到年底,完成投资5572万元,工程进展迅速。(汪泗生)
  房地产管理
  【概述】 市房地产管理局(简称市房地局)是政企合一的房地产主管部门,由1950年成立的“市会社祠公有财产整理委员会”发展而来。现有职工1640余人,下辖(6个)房管所,房地产交易处、拆迁办公室、住宅建设公司、房屋修建公司、房屋开发公司、住宅设计研究所、白蚁防治所、窑炉工程公司、私房材料供应站等15单位。1991年城区面积达31平方公里,市区房屋建筑总面积85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429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7.11平方米。直管公房的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1991年房地租实收437万元。1992年房地租实收453万元。
  稳步推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方案。经过深入宣传和全市测丈调查等准备工作,1992年7月开始实施三个单项房改方案。方案规定了公有住宅租金结构、地区分类,新租标准为0.10~0.26元/平方米,系建国来第一次较大幅度地提租。细则还规定了超标加租和新房新制度。
  房地产交易市场逐年活跃。1991~1992年房屋买卖352起,成交建筑面积为29016.80平方米。新增租赁鉴证3264起,建筑面积64073.43平方米,办理司法评估,拆迁评估30余起.
  加快招商引资步伐。1992年市房地产管理局抓住各种时机,以房地产行业特点为优势,主动向外商、侨胞介绍房地业投资环境。先后接待8批海外客商,16次洽谈,达成3项投资合作协议。其中由景德镇市房屋建设开发公司与香港兴成发展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成立的德成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已经开业。
  积极开发商品房。房地产管理局抓住直管公房大部分座落城区的优势,结合旧城改造开发商品房,5年建成市场、综合楼、住宅楼建筑面积共计5万平方米。其中1991年竣工而积0.91万平方米,1992年竣工而积1.06万平方米。(汪友基)
  【房改三个单项方案出台】 1991年6月10日,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颁发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三个单项实施细则。其中包括《关于提高全市城镇公有住宅租金标准的暂行办法》、《关于实行住公房超标准加收房租的暂行办法》、《关于实行新房新制度的暂行办法》。21日,市委宣传部会同房改领导小组召开了房改宣传会,《景德镇日报》、市电台、市电视台刊登和播送市3个单项实施细则提纲.26日,召开全市房改动员大会,并在人民广场和市政府门口设立房改咨询站。7月1日,3个单项实施细则正式执行。(周景奇 汪友基)
  【培训房改工作骨干】 1991年7月上旬,市房改办公室举办了6期房改骨干培训班,培训了399个单位674人。乐平县、浮梁县也分别举办了培训班,参加培训152人。各单位纷纷组织全体房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全市2000多名房改工作人员掌握了房改的方针、政策和房改业务。(周景奇)
  【集资建房形势喜人】 1991年实行集资建房,1~6月有14个单位职工集资702万元,7~9月有9个单位职工集资230万元。其中昌河飞机制造厂有256户职工参加集资,每户2室1厅53平方米建筑面积,集资8000元,共集资220万元,占建房投资总额的50%。职工有永久的使用权和部分产权,集资款在使用期间不退款。第一汽车运输公司新建一栋宿舍,每户中套住房集资款1万元。(周景奇)
  【市房改机构正式成立】 为使全市房改工作顺利进行,1991年9月21日,市委决定成立市房改办。22日市编委正式发文,成立市住房资金管理处。(周景奇)
  【赴萍乡市学习考察房改】 1992年8月25~28日,为制定景德镇市房改总体方案,李水根副市长组织带领全市(含乐平)房改办一行8人前往萍乡学习考察房改经验.(周景奇)
  【丈量、测算住房面积、核定租金】
  1991年7月,为贯彻房改3个单项改革方案具体实施,保证新租金准确到位,市房改办在1988年住房测算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对全市300万平方米的公有住房进行丈量面积,核定人口,核定租金,并把结果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汪友基 周景奇)
  【市房地产管理局被授于全国房地产业管理先进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6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房地产工作会议,会上景德镇市房地产管理局被授为全国房地产业管理先进单位。(汪友基)
  【昌江房管所受省表彰】 景德镇市房地产管理局昌江房管所,1991年积极投入“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广大住户的好评。通过房管系统自下而上考核评比、主管局审核推荐,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1992年3月23日讨论通过,被授于先进房管所,给予表彰,通报全省。(汪友基)
  【私房产权落实】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市被挤占的私有房屋共计3324户,建筑而积158921平方米。1981年成立落实私房政策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到1991年已退还3209户,建筑面积154820平方米,占应落实数97.42%。1991年落实16户,建筑面积1968.68平方米,1992年落实9户,建筑而积546.84平方米。
  对私有房屋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遗留问题,按照省政府文件精神模底应撤消改造的有89户,建筑面积4916平方米。现已落实归还81户,4802平方米,占96.81%。仅1991年撤改13户、建筑面积900.88平方米;1992年撤改11户,654.57平方米。(汪友基)
  【瓷器街火灾及灾后安置】 1991年8月31日凌晨,瓷器街居民区发生火灾,一直延烧到清晨。虽经奋力抢救,损失仍相当严重。烧毁房屋63栋,建筑面积3786.47平方米,受灾户114户,受灾人口336人;损坏公房24栋,建筑面积2938平方米,仅房屋一项损失120万元。灾后,市委、市政府立即部署了对灾民的安置工作,投资72285元,修缮损坏房屋。同年11月13日拟定,在受灾场地新建一幢命名为“瓷器街市场”的仿古式商住综合大楼,总规模为12000平方米,投资600万元。(程艳辉)
  【住宅特困户564户得到解决】 市政府把解决居住特别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列入1991年为市民办好12件实事之一。成立“景德镇市解决住房特困户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1991年初,据模底调查,全市21个系统123个单位中,人均居住面积在2平方米以下下的特困户564户。采取按住户所在工作单位所属系统下达指标,列入年度目标管理;从各单位开发竣工的商品房中,拿出10%的房源向特困户优惠出售;把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调剂出来的空房,危房改造中的新增房源优先安排特困户。到年底,已解决339户,占总数的60.1%,其中分配公房解决241户,自建房屋解决77户,其它方式解决21户,剩下的225户在1992年也基本解决。与此同时,对人均居住面积在2-4平方米的困难户进行了调查,1991年已解决262户。(汪友基)
  【新建房屋实行白蚁预防】 1991年,市计委、市城建局、市建行和市房管局联合颁发《景德镇市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实施办法》,规定从1991年起,全市新建房屋必须进行白蚁预防。9月,市白蚁防治所对市委保育院、商业局保育院新建教育大楼进行了白蚁预防。当年承接全市各企事业单位新建房屋28栋预防任务,建筑面积计39953.70平方米。1992年又承接新建房屋51栋预防任务,建筑面积122807.88平方米。大面积的新建预防工作开展,改变了单一的旧房灭蚁状况。(李泽昆 陈磊)
  【危房改造初见成效】 据调查,市直管公房中有危房5万余平方米,占房屋总建筑面积5%。1991年1月市房地产管理局成立危房改造领导小组,立专用帐户。珠山区法院对危改中的少数“钉子户”迅速裁决,城建规划部门尽快审批危改工程的设计方案,有关费用(教育附加费,档案押金,防火安全押金)、税收或缓交,或免交,或按章报批免征。为危房改造工程提供极好的社会条件。1991年投资86万元,拆除危房6000平方米,安置拆迁户72户,到1992年改造工程基本竣工;拆除危房6140平方米,安置拆迁户79户。(汪友基)
  【拆除干打垒房建成六层住宅大楼】 陶瓷机械厂宿舍区原有2栋房屋,系70年代初备战备荒时建造的干打垒简易结构房屋.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已超过使用年限,且墙体开裂,水泥桁条随时可能塌陷伤人。企业用房管理所于1990~1992年将这2栋房拆除新建。改建后的砖混结构6层新楼房2栋,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有76套中户。解决和安排20户拆迁和住房困难户,出售商品房56套。(陈二珠)
  【房地产交易市场实行三位一体统一管理】 市房地产交易市场按照《江西省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由市房地产管理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物价局3家联合办公,统一监督和管理,对房屋买卖、租赁等活动实行一条龙配套服务。从1990~1992年,重点整顿非住宅房屋租赁,对私自高价转租直管公房等活动进行查处,罚款1500余元,要求凡出租者需持房屋所有权证等,提出租赁申请,办理登记,无出租许可证均不得出租,租赁合约必须办理鉴证,按月租3%交纳鉴证费。经整顿租赁市场混乱状态得到改善,全城区办理租赁鉴证计3264起,建筑面积6047.43平方米。(吴兆麟 汪友基)
  【成立房地产交易管理处】 1992年4月,为适应房改大量公房出售的需要,市房产管理交易所与市房地产交易市场整顿办公室合并,成立市房地产交易管理处,是景德镇市房屋产权和房地交易管理部门。(吴兆麟)
  【征收土地收益金】 1992年根据国家物价局、建设部《关于解决在房地产交易中国有土地收益流失问题的通知》,景德镇市在江西省首先开展征收土地收益金(土地增值费)工作。7月,由市房地产管理局牵头,市体改委、市政府法制科、市物价局、工商局、市房地产交易处参加,组成考察团,重点到武汉市学习收取土地收益金方面的经验。12月1日,市房地局、物价局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的通知》,规定收取土地收益金办法。凡房地产交易中受益人均应交纳国有上地收益金,买卖按次征收,租赁按月征收。(吴兆麟)
  【200户临街住房改为营业用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房地产管理局放宽政策,鼓励地处中山路,中华路等临街住户将租用的住房改为营业用户,1991~1992年改造200余户,1699平方米。又按《景德镇市城镇单位和个人出租各类房屋租金标准的暂行规定》,由交易市场整顿办公室配合企业用房管理所,以及太白园、石狮埠、昌江3个民用房管所对临街营业用房进行清理,根据租赁实际情况,将改为营业用房的原租金调整为协议租金。每平方米月租10-40元,是住宅租金的50-200倍。经过调整每年新增协议租金15万余元。(汪友基)
  【德成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1992年7月,在深圳招商引资新闻发布会上,市房屋建设开发公司与香港兴成有限公司,经过磋商达成协议,编撰了合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9月签订了正式合同、章程。10月14日,合资组建成立了景德镇德成住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总投资额为280万美元,注册资本为200万美元,合营双方各投资100万美元,各占注册资本的50%。以现汇投入,合资期限为20年,合营期间,双方按在注册资本中占的股份,分享盈利,分担风险及亏损。经营方式是以招标形式发包给建筑单位承建;经营规模为年开发房屋竣工面积2万平方米。第一期工程拆除广场北路屡年遭受水淹的11号、13号房(1992年12月开始拆迁)。新建商业住宅综合楼占地而积2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赵德荣)
  【商品房开发与销售】 市房地产局抓住直管公房大部分座落在闹市临街的优势,结合旧城危房改造,在城区开发商品房.1991~1992年,在市商业中心区麻石弄、广场北路、广场南路、中山南路、兴华路等处开发9个商品综合大楼。其中1991年投资额达306万元,开发面积2.09万平方米,竣工而积0.91万平方米。1992年投资额332.5万元,比上年增长8.7%,开发面积2.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竣工面积1.0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工程合格率为100%,麻石下弄南楼、北楼两项工程被评为市优良工程。由于具有临街的优势,又健全了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运用栋号承包等经济手段,提高工程质量;价格合理,1991年平均价是380元/平方米,1992年平均价是650元/平方米,售后优惠优先代办产权证书.1991年销售商品房2964平方米,其中个人购房617平方米,占销售量20.8%;1992年销售商品房336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6%,其中个人购房914.3平方米,占销售量27.2%,比上年增长48.2%。(饶俐萍 汪友基)
  【施工企业兼营房屋开发效益好】 1991年市房屋修建公司属市三级建筑企业拆除座落在市人民广场南路口本单位一幢危房,自筹资金66万元,利用自身拥有的施工队伍等便利条件,3月份动工,次年5月便建成建筑面积2229平方米的综合性大楼。大楼第4至6层住宅15套,建筑面积1107平方米,按平均500元/平方米商品房价格向社会出售,其中私人购买占60%,一举收回54万元。底层至第3层作营业用房出租,面积1122平方米,月租计9700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江达成)
  【万栋公房产权登记发证】 全市共有直管公房5288栋,建筑面积999502平方米。到1992年底,已经登记产权,发给统一产权证书的有4374栋,建筑面积70.4566万平方米,其中1992年实发1392栋。同时166个企事业单位的4649栋自管公房也登记了产权,并发给统一的产权证书,建筑面积计271.61万平方米。其中1991~1992年发证的有2355栋,建筑面积105.9万平方米。改变了全市公房历来没有房契的历史。(汪友基)
  环境保护
  【概述】 1991~1992年,市环境保护工作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中心,积极执行八项环境制度和措施,强化环境管理。重点抓好大气环境质量的提高和改善,推动环保工作上新台阶。
  1991年4月,市政府召开环境保护工作表彰大会,评选出8家环保先进企业、19个环保先进科室、52名环保先进工作者;与复旦大学联办环保专业班,42名学员全部毕业;,雕塑瓷厂煤烧倒焰窑还原期二次风消烟除尘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市环境监测站计量认证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在电视台发布了1991年度市环境质量公告;完成了“景德镇市水功能区划分”工作;局属各科室、站、所,都实现了目标管理,全市的环保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环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大气污染仍相当严重,全市197座煤烧倒焰窑的消烟除尘工作,仍未有新的突破;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增加较快,对自然环境危害严重;执法力度不够,影响排污费的征收工作;乡镇企业发展快,有“污染下乡”的转嫁现象;环保队伍力量不足,业务素质急需培训提高。(金仲义 金谷平)
  【环境规划与计划】 1991年编写出《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技术报告》,真实地反映景德镇市乡镇街道工业污染特征,找出全市乡镇工业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污染行业及重点污染区域,提出乡镇工业污染防治对策。该“技术报告”经省环保局验收,并评为江西省“乡污调”工作一等奖。
  1992年进行“景德镇市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工作,对全市157个企业的基本情况、原、燃料、用水、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及评价、综合利用等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经分析、统计、按系统、行业分别整理汇总。调查面广,内容较全,数据基本可靠,为制定环境保护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景德镇市昌江流域地面水环境使用功能区划分规定》和“景德镇城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根据目前地面水使用现状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划分原则,地面水环境使用功能划分,具体对昌江流域的四条主要河流(东河、南河、西河、杨村河)及塘、库进行重点划分。城区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根据目前城区噪声功能现状和《城市环境噪声标准》的划分原则,按9个适用区域进行划分。这两个功能区划分经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批准颁布执行。(王天福)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在1989年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及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基础上,1991~1992年,根据总体目标和当年目标完成情况,签订下年度新的环境责任目标具体内容,并由省政府每年检查指标落实及目标完成情况。1991年和1992年景德镇市圆满完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和环保目标任务。1992年6月将该项制度进一步扩大到市、县(区),由分管市长分别与市辖市、县(区)长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市、县(区)长将市、县(区)环境目标任务分解到各有关部门,环保工作呈现出从上到下层层落实的新局面。(王天福)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1991年,市建设项口共41项,其中由省审批和受省委托审批的大、中型建设项目7个,小型建设项目34个。大、中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书(表)审批率为l00%,小型项目为97%.对小型项目的“三同时”验收17项,基本合格,“三同时”执行率达90%以上。1992年市建设项目共36项,其中由省审批和受省委托审批的大、中型建设项目7个,小型建设项目29个。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审批率为l00%。对小型项目的“三同时”验收9项,“三同时”执行率达90%以上。(王天福)
  【排污收费】 1992年1月1日,按《关于调整超标污水和统一超标噪声排污费征收标准的通知》,采取分片转理,集中下达,银行委收、专户存储运行机制。收、管、用相结合,强化征收,提高收缴率,园满达到预期征收目的。(陈创华)
  【限期治理】 1991年,对全市治理污染设施现状进行了全面地调查,对存在的 问题进行了监督管理。4月16日对景陶、红旗瓷厂的工业粉尘、原料精制废水污染源下达限期治理通知。红旗瓷厂工程已如期完成。景陶瓷厂工程因有关参数达不到技术要求而延期完工。(陈创华)
  景德镇市企事业单位限期治理项目统计表
  年份 单位 项目名称 总投资 备注
  1991年 红旗瓷厂 原料精制废水 2万 已完成验收
   景陶瓷厂 粉尘(2台) 14万 已完成1台
  
  1992年 景陶瓷厂 粉尘 1991年延期工程
  【环境保护监察员制度】 在原环境监理队伍的基础上,1991年底建立起全市性环境监察员队伍(含县、区),并同时颁发了环境监察员证、证章、逐步形成一个全市性执法体系,使环保执法活动规范化。环境监察员,依法对本辖区内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情况和对生态破坏事件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并参与处理;依法行政,大大提高了环境保护执法的办效性和权威性。(陈创华)
  【环境监理】 1992年7月连续暴雨,市环保局为防范大洲坝塌陷,尾砂污染大片环境,主动派员亲临尾砂坝现场监督检查,采取积极措施,并给予9万元的资助,使大洲瓷土矿尾砂库大坝安全渡汛,有效地避免了一场重大污染事故发生。同时监理所主动建立了环境监理图片档案,以利环境监理,环保工作参考。(陈创华)
  【承办环保提案】 1991年,市人大代表关于环保建议、批评6件,市政协委员关于环保提案4件。其中防治大气污染5件;防治水污染2件;综合性和其它3件,均在当年全部办理完毕。1992年市人大代表关于环保建议、批评4件,市政协委员关于环保提案4件。其中防治大气污染3件,防治水污染、噪声污染各1件,综合性和其它3件。均按《环境保护信访管理办法》及时调查,核实处理办结,结案率达100%,提案、建议均在当年办理完毕。(陈创华)
  【环境科研】 1991~1992年,市环科所完成了乐平酿酒厂扩建、市水泥厂机立窑综合节能、市长征瓷厂、江西东风制药厂年产三百吨利福素、浮梁县机械三用阀、气控杆生产,859厂扩大电表出口引进关键设备生产线等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两年内期间,市环保局消烟除尘小组在市雕塑瓷厂2号窑进行了”煤烧倒焰窑还原期二次风消烟除尘试验“现场论证会,消烟除尘效果明显”氧化期的消烟除尘工作正在试验当中。740厂研磨机噪声治理,经采取消音,吸声措施后,噪声从103dB(A)降低到81-84dB(A)。(范莉玲)
  【环境监测】 1991年例行监测,获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4560个;地面水水质监测数据6327个;降尘监测数据88个;酸雨监测数据57个;区域环境噪声数据444个;交通噪声数据120个。获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4560个;地面水水质监测数据5300个;降尘监测数据88个;酸雨监测数据859个;区域环境噪声数据1032个;交通噪声数据303个;硫酸盐化速率数据9个。
  污染源监测。1991年,对79台(座)工业锅炉或窑炉进行监测,共获监测数据282个;工业粉尘监测数据2个;对16家工业企业的工业废水进行了监测,获监测数据56个;工业噪声源监测数据628个。1992年,对26台(座)工业锅炉或窑炉进行了监测,共获监测数据165个,其中对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5家的6台(座)工业锅炉或窑炉进行了测试,获数据83个,工业粉尘监测数据2个;对26家工业企业的工业废水进行了监测,获监测数据268个,其中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3家,获监测数据24个;对21家工业企业的区域噪声和噪声源进行了监测,获监测数据6621个。
  社会服务性监测。1991年,4个技改项目进行了环境本底监测,共提供地而水水质监测数据128个;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1970个;环境噪声监测数据3780个;为《景德镇市环境噪声标准区划》课题研究提供监测数据10万多个。1992年,为8个新建、改建项目进行了环境本底值监测,共提供地面水水质监测数据124个;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3159个;环境噪声监测数据4195个;土壤监测数据5个;工业粉尘监测数据1个;为《景德镇市昌江流域地而水环境使用功能区划分》课题提供新设监测断而数据72个;为省站布置的“酸沉降课题研究”提供NO×挂片数据5个,SO2挂片数据5个。
  环境监测报表和监测质量管理。1991~1992年,各类监测报表均按要求及时上报;编印了《景德镇市环境监测年鉴》(一九九〇年度)、《景德镇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一九八六年~九九0年度);两年共编写《环境监测月报》共24期。《景德镇市环境质量报告书》.在开展计量认证和争创优质实验室的工作中,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了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在参加全省的应知应会考核中,合格率为100%,并顺利地通过了省里组织的计量认证验收,获江西省计量局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江西省环保局颁发的“第一届全省环境监测优质实验室”证书。
  1992年水质执行10.9%平行样,大气20%平行样,平行样合格率:地面水98.1%(省试点站),准确度质控100%(大气、水质)。今年顺利通过了“国控站大气点优化布点验收”。获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1992年度目标管理一等奖。(张立群)
  【环保宣传教育】 市环保局受省环保局委托对市原5家环境保护先进企业的复査和推荐523厂为省环境保护先进企业的评审工作。与省陶瓷公司、市劳动就业局等单位联合举办全市“安全环境宣传图片展”,参观人数达1.2万人。与复旦大学联办环境保护专业证书班,园满完成办班任务。在《景德镇日报》开辟每月一期“环保专栏”,发挥舆论导向作用。1992年4月,根据青年的特点,举办了全市首届“环保杯”青年交谊舞大奖赛,在赛场周围举办全市环境保护先进企业图片展览,并举办环保知识有奖猜谜活动,将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寓教于乐。9月举办的江西省“环球杯”演讲大赛中,荣获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受到省局领导的高度赞扬。(王建军)
  1991~1992年度大气质量状况
  名称 单位 项目名称 年均值 so2 NOx TSP 降尘
   1991年平均值 0.0288 0.0378 0.1478 4.121
  监测站 1992年平均值 0.0328 0.0348 0.1528 6.088
  老干部 1991年平均值 0.1005 0.047 0.185 7.939
  活动中心 1992年平均值 0.0985 0.068 0.3655 10.512
  轻工部 1991年平均值 0.0285 0.041 0.208 17.306
  陶研所 1992年平均值 0.0423 0.0383 0.197 16.949
   1991年平均值 0.0393 0.0628 0.2835 7.719
  汽车站 1992年平均值 0.054 0.0518 0.2085 12.589
  1991年全市年均值 0.0493 0.0472 0.206 9.271
  1992年全市年均值 0.569 0.0482 0.231 11.534
  注:S02、NOx、TSP的单位为毫克/立方米。
  降尘的单位为吨/平方公里•月。(环保局)
  1991~1992年度地面
  断面名称
  年份
  年均值
   项目 福 港 观音阁 吕 蒙
   1991年 平均值 1992年 平均值 1991年 平均值 1992年 平均值 1991年 平均值 1992年 平均值
  PH 7.12 7.86 7.31 7.40 7.19 7.11
  悬浮物 53.75 0.6 53.69 8.69 49.33 13.50
  总硬度 0.73 0.15 0.74 1.25 0.95 2.05
  溶解氧 7.6 7.85 9.34 7.10 6.26
  耗氧量 1.91 2.38 1.45 1.84 2.35 3.06
  BOD5 1.0 0.73 1.52 0.94 2.39 2.13
  氨氧 0.152 0.067 0.169 0.142 0.483 0.792
  亚硝酸盐氧 0.009 0.015 0.008 0.014 0.015 0.033
  硝酸盐氧 0.208 0.362 0.206 0.420 0.312 0.579
  挥发性酚 0.001 0.001 0.001 0.002 0.005 0.017
  氰化物 0.002 0.002 0.002 0.003 0.005 0.010
  总汞 0.00005 0.00005 0.00005 0.00005 0.00005 0.00005
  砷化物 0.005 0.004 0.004 0.004 0.004
  铬(六价) 0.013 0.002 0.014 0.005 0.017 0.010
  镉 0.0002 0.0002 0.0002 0.0003 0.0003 0.0005
  铅 0.0016 0.002 0.0029 0.0035 0.004 0.0053
  铜 0.0014 0.001 0.0018 0.0023 0.0026 0.0024
  油 4.06 0.025 0.020 0.334 9.95 0.519
  电导率 43.975 65.34 48.71 56.645 72.39 111.824
  水质状况
  鱼 山 玉田水库 1991年 全市年 均值 1992年 全市年 均值 备注
  1991年 平均值 1992年 平均值 1991年, 平均值 1992 年 平均值
  7.25 7.16 7.44 7.58 7.26 7.42
  61.75 4.48 29.85 3.08 49.67 6.07
  0.84 1.93 0.86 1.86 0.82 1.45
  7.82 6.91 8.88 9.91 7.85 8 11
  2.31 2.28 1.57 2.24 1.92 2.36
  1.59 2.60 1.57 2.81 1.61 1.84
  0.55 0.594 0.069 0.130 0.285 0.345
  0.014 0.034 0.005 0.007 0.010 0.021
  0.390 0.613 0.056 0.241 0.234 0.443 除PH外,其余
  0.002 0.004 0.001 0.003 0.002 0.005 项目单位为:毫
  0.003 0.006 0.002 0.003 0.003 0.005 克/升
  0.00005 0.00005 0.00005 0.00005 0.00005 0.00005
  0.004 0.004 0.005 0.004 0.004 0.004
  0.012 0.005 0.005 0.003 0.012 0.005
  0.0002 0.0005 0.0003 0.0004 0.0002 0.0004
  0.003 0.004 0.003 0.0032 0.0029 0.0036
  0.0022 0.0017 0.0020 0.0013 0.0020 0.0017
  0.224 0.460 0.019 0.050 2.855 0.278
  66.59 119.944 59.15 75.629 58.16 85.876

知识出处

景德镇年鉴1991-1992

《景德镇年鉴1991-1992》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景德镇年鉴》(1991~1992年)的正式出版,是我市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是我市年鉴编撰的开卷篇。捧卷细读,收益不浅。深感广大编撰人员工作的艰辛,实可为敬;深获经验教训之心得,应为可喜;深受改革与开放实践之启迪,大为可贺。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