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年鉴1991-1992》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0231
颗粒名称: 群众团体
分类号: D638
页数: 12
页码: 126-137
摘要: 本文收录了1991~1992年景德镇市政治方面有关群众团体的内容,包含了市总工会,共青团景德镇市委,市妇女联合会,工商联合会的介绍。
关键词: 景德镇市 党派 1991~1992年

内容

市总工会
  【概述】1991~1992年,市总工会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脱行四项社会职能,各项工作稳布前进。
  1991年,动员和组职上积极投入“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各级工会抓住质量、品种、效益方面的薄弱环节,确定主攻方向,组织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双增双节立功竞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竞赛网络。全市12万职工投身于各种竞赛。在竞赛中,总结推广新华瓷厂、景陶瓷厂、红星瓷厂、市酒厂、乐平包装容器厂等13个单位的竞赛经验,陶瓷公司所属企业质量一级品率比上一年提高了4.2%,实现利税增长大于增长。据290个单位的统计,双增双节立功竞赛提出各类合理化建议33345件,其中15236件被采纳,在实施的11036件中,创造经济价值达1710.26万元,其中也20件获重大合理化建议成果奖。瓷用化工厂被评为全国合理化建议先进单位。370件发明创造成果,创经济价值达738.92万元,其中47件获奖。职工技协组织培训职工技术骨干10051人次,攻破技术难关和推广新技术148项,创经济效益达2072.12万元。全市3907个班组参加升级竞赛,其中819个评为位得过班组、650个评为先进班组。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在提高职工地位和待遇,保障职工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方而有新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市总工会、市劳动人事局《关于提高陶瓷职工地位和待遇的意见》已收成效;全市678名一线工人入党;各企事业单位按全国总工会教材培训职工代表6671人,413个单位送交职代会审查的2109件方案中有324件否决,250个单位民主评议的4968名干部中,有533人获得奖励提名,20人被提名免职,职代会的质量明显提高.在关心职工疾苦,加强职工精文明建设和创建“职工之家”有新的进展.
  1992年,市总工会在1991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抓住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文件这条主线,开展工会工作。学习宣传新《工会法》,实行依法办工会,不断摸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新路子。全市各级工会干部在4月和11月掀起学习高潮。各级工会开展以新《工会法》为内容的黑板报竞赛,180多个县、区、局工会和基层工会精心编写了2100块黑板报宣传新《工会法》,评选出40块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黑板报。至7月底,各级工会共举办学习班100期,参加学习的人数达44891人次,有29个单位举办学习新《工会法》知识竞赛,参加职工14000余人。1992年6月选举和推选人大、市政协领导班子和代表、委员中增加了工会代表与一线工人的代表。工会职工文化娱乐设施得到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市总工会职工科技培训中心第二期工程建设在去年拨款90万元的基础上再拔款60万元。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开展“五创二降三提高”为主要内容的双增双节立功竞赛活动,形式多样,有各种新产品开发赛、百日促销赛、工序万件无缺陷赛及以车间、班组为单位的质量攻关赛、超质计奖赛、班组升级赛、农林水“庭院经济赛”等,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为企业走向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发挥重要作用。市总工会率先在全省设立景德镇市合理化建议活动奖励基金,举办“巾帼杯”女职工新产品展览和QC成果发布会。全市职工提出各类合理化建议34949件,采纳实施后,创造价值3588万元。开展企业劳动用工、人事制度、工资分配三项制度改革。3月,先后在华意电器总公司、红光瓷厂等单位召开“三项制度”改革座谈会,5月,组织调查组分赴陶瓷、国防电子、机械、商业系统及乐平纺织厂等9个单位调查,写成“三项制度”改革调查报告。参与制定或审查改革方案,反映职工的呼声和要求,发挥职代会的作用。有289个单位结合改革,开展民主评议和民意测验干部的工作。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企业条例》后,有3家集体企业职代会职权得到落实。继1991年培训职工代表的基础上,1992年各级工会培训6200多人。为特困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解决1140户特困职工过春节的困困难。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和信访工作。全市国营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单位由1991年的101个增加到194个,会同有关部门处理46起集体上访和1394件次职工信访问题。重视以班组为基础的精神文明建设,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宇宙瓷厂彩绘二分厂贴花一组作为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的典型,受到全国总工会表扬;利用工会阵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各类专业电大班,成人文化补习班和专业培训班,培训职工达3.3万人次;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正式成立职工书法协会暨景德镇画院;举办首届女职工时装表演和十佳模特评选大赛、中华卡拉OK歌曲比赛、“东风杯”职工游泳比赛和第二届退休职工运动会等,受到广大职工欢迎。(万景松)
  【举行民主管理知识竞赛】 1991年1月28日,市总工会举行全市企业民主管理知识竞赛,20个单位60人参加竞赛。1月29日,举行团体电视抢答赛。经过评选,八五九厂获一等奖,市电机厂和桥头丘煤矿获二等奖,印机总厂、部陶研所、水上动力有限公司、钟家山煤矿、雕塑瓷厂获三等奖。(万景松)
  【市总工会召开九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 1991年3月13日,市总工会召开九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江西省总工会八届四次委员(扩大)会议和市委五届七次全委会议精神,会上号召全市职工以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积极投入“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为夺取10年规划和“八五”计划首战胜利而奋斗。市总工会主席陈焕新作题为《以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集中全力把我市经济工作搞上去》的工作报告。会议通过《关于动员和组织全市职工在“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中建功立业》的决议。并增补王德凑、白德贵、江镇、何祖钱等4位同志为市总工会委员。(万景松)
  【劳模迎“五一”暨岗位学雷锋表彰大会】
  1991年4月30日,市总工会召开全市劳模迎“五一”暨岗位学雷锋表彰大会。30名岗位学雷锋标兵、114名学雷锋积极分子受表彰。(万景松)【举办“自觉、自信、自立、自强”女职工的风采讲演比赛】 1991年5月9日,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举办“自觉、自信、自立、自强”为内容的全市女职工的风采讲演比赛。来自各条战线的63名女职工,经过3天角逐,第一医院章惠、乐平中学叶玉明获一等奖,建国瓷厂黎晶晶、艺术瓷厂张媛、乐平进修学校方彩英、景波机械厂吕红卫获二等奖。(万景松)
  【提高陶瓷职工地位待遇】 1990年10月,市总工会、市劳动局提出“关于提高陶瓷职工地位和待遇的几点意见”后,市委常委97次会议审定通过。1991年5月23日,市委、市政府在景发(91)17号文件中印发了该文件。(万景松)
  【举办“党在我心中”职工讲演比赛】
  1991年6月28~29日,“党在我心中”职工讲演比赛在工人文化宫举行。东风瓷厂熊水荣、陶瓷历史博物馆邱惠玉获一等奖,乐平矿务局余春梅、为民瓷厂陈少林、税务局尧林生、徐陆云、邮电局艾武获二等奖,有11名同志获三等奖。(万景松)
  【全市职工开展抗灾救灾募捐活动】
  1991年7月16日,市总工会发出《关于在全市职工中开展抗灾救灾募捐活动》的通知。至8月25日,全市345家厂矿企业职工个人捐款649647.7元,捐粮134654.4斤。(万景松)
  【召开《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颁布十周年座谈会】 1991年7月30日,市总工会召开《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颁布十周年座谈会。与会同志回顾和总结了10年来实行职工民主管理、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历程与经验。(万景松)
  【组织“双基”教育工作检查组】 1991年9月,市总工会与有关部门组织4个检查组,分赴16个县区主管局和30多个企业进行“双基”(基本路线、基本国情)教育工作检查。全市“双基”教育较好的单位占80%,一般为15%,较差的5%。(万景松)
  【全市工会先进集体、个人表彰大会】 1991年10月21日,全市工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市政府礼堂召开。会议表彰45个先进职工之家、30个先进分工会、55个工会小组、49名模范职工之友、169名优秀工会工作者、443名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市党政领导和省总工会组织部长程受锭以及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先进职工之友、优秀工会工作者、优秀工会积极分子281人参加了大会。(万景松)
  【职工道德荧屏演讲比赛】 1991年10月31日,市总工会举行全市职工道德荧屏演讲比赛.有3450人登上讲台,听众达数万人次。经过角逐,第七中学郑桃英、第七小学戴惠萍、昌江公安分局徐菊凌获一等奖。(万景松)
  【市第二届职工技术操作比武】 1991年11月15日,由市总工会组织筹办全市第二届职工技术操作比武活动开幕式在体育馆举行。20个技术比武代表队经过4个月角逐,涌现出31名技术状元、96名技术能手、38个优秀组织单位、50名优秀组织者。(万景松)
  【“送温暖”活动】 1992年1月30日,市总工会于春节前夕,开展“送温暖”活动,对18户停产、半停产企业的特困职工家庭走访慰问。并将市政府拔出的2万元和省总工会拔出的9000元补助费,按地区、系统和单位及职工困难情况,分43个基层工会拔款,补助给1140户有困难职工。(万景松)
  【“四项”制度改革服务组成立】 1992年3月6日,市总工会为切实发挥工会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深化企业改革中的作用,成立“参与企业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障四项制度改革服务组”,为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万景松)
  【开展双增双节建功立业劳动竞赛】
  1992年4月30日,市总工会筹办的“市双增双节劳动竞赛动员表彰大会”在市政府礼堂召开,会议表彰了1991年在双增双节劳动竞赛中评选的2个效益最佳主管部门,18个效益最佳企业,17个效益优胜企业,6个扭亏先进企业,21个优秀组织单位,17个合理化建议优秀组织单位,18名合理经营者,100名质量标兵,92名节约标兵,89名合理化建议积极分子,52名新产品开发能手,306名竞赛优秀组织者。(万景松)
  【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1992年4月10~11日,市总工会召开九届十一次委员扩大会议,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同时,就《工会法》颁布实施举行新闻发布会,阐述学习宣传《工会法》的目的、意义。并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5000本,分发至全市各基层工会小组。市总工会法律顾问室、人民、艺术、红光、光明等瓷厂及陶瓷原料总厂、邮电局等单位工会干部走上街头,宣传《工会法》。4月16日~5月3日,市总工会举办4期基层工会干部学习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邓小平同志巡视南方重要谈话。来自全市各级工会的专职工会主席、市总机关各部室副部长以上干部计200余人分期参加了学习。(万景松)
  【市总工会决定编纂工会志】 1991年10月3日,市总工会决定编纂《景德镇市工会志》,并成立编委员会。1992年已开展收集、。整理资料工作。(万景松)
  【学习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2年10月1日,全国开始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市总工会于6月5日发出通知指出:6月10~7月10日为全国学习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要求各级女职工组织,在宣传月期间,组织女职工学习座谈,开展形式多样活动。与此同时,市总工会女职工部举办了《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和咨询服务及利用黑板报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等评比活动。(万景松)
  【全市近百人在全省企业民主管理知识竞赛中获奖】 1992年11月下旬,市总工会组织1500余名职工参加全省企业民主管理知识竞赛。市总工会民管部获优胜单位组织奖,红光瓷厂徐华林获一等奖;防尘机械厂余贺寿、红光瓷厂余朝荣、果杂品公司江义林、余丽丽等4人获二等奖;六〇二所王必安、红光瓷厂徐金祥、夏承明、市总工会袁新彬等4人获三等奖;市总工会汪金林等3人获优秀组织奖;获鼓励奖的有85人。(万景松)
  【职工、会员人数】 1992年全市职工总数196461人,其中会员177497人。基层工会565个,其中设有专职干部的基层工会324个;有专职基层工会工作人员1255人,其中专职干部1107人;工会积极分子29506人。(万景松)
  共青团景德镇市委
  【概述】 1991~1992年,共青团景德镇市委,围绕瓷都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以“促基层、出特色、树典型、抓落实”为基本工作方法,以培养和造就一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全面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劳动创造的多样化;组织建设的规范化;维权和社会监督工作的制度化的“四化”工程,团市委工作出现新局而。
  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造就一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团市委坚持以“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为出发点,大力加强对青年的正面教育。围绕“党在我心中”这个主题,广泛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深入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村团组织结合市农村“社教”工作及时对团员青年进行了社会主义思想与理论教育;企业团组织结合“双基”教育,开展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国情教育,提高了广大青工的思想认识,调动了积极性。3月份为学雷锋活动月,每年全市有数万名团员青年走上街头为民服务,倡导社会新风。与此同时,团市委利用“三月学雷锋月”为重点教育广大团员青年和青少年学生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为社会作贡献。n前,全市有2430个学雷锋小组活跃在各条战线上,为倡导文明新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团市委、市司法局和三龙劳教所携手开展了“同代人走向明天”系列帮教活动,给失足青年送去精神食粮,帮助他们树立从新做人的信心,团组织出面为他们解决释放后的就业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为了加强城乡联谊,团市委每年都开展城乡联谊捐书刊活动,全市100多个基层组织与市属农村70多个乡镇场(村)团组织建立了联谊挂钩关系,为农村捐书近4万册,有效促进了城乡团组织的横向联系,增进了城乡团组织之间的互助合作。
  围绕瓷都经济建设,发挥突击队作用,劳动创造朝多样化方向迈进,为实施“八五”计划,团市委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广泛开展生产劳动竞赛和争当青年突击队(手)等活动,取得新成果。1991年,青工战线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质量、品种、效益年”这个主题做文章,广泛开展“青年标兵班组”竞赛活动,努力为企业上质量、增品种、降消耗、创效益,在班组之间、个人之间广泛开展质量达标,班组上等级的竞赛活动,据统计,全市陶瓷、机械电子、工业、矿山等系统共组建1697个青年班组,8万余名青工踊跃参赛,为企业增创经济效益543万元。据统计,1992年全市青工“争当优秀突击队(手)”竞赛活动,创经济效益514.671万元.团市委以“五小”竞赛为重点以陶瓷小设计、小改革为龙头,抓好国防电子、煤炭冶金、电力、建工建材等系统的“五小”活动,共创经济效益456万元,提出合理化建议11万余条,采用率达21%。两年期间,全市各级团组织岗位培训2246期,组织县(厂)级以上技术比武443场(次)。通过技术比武有697人(次)获奖,其中52人次晋升技术等级,有17人被地(市)级表彰,5人破格晋升技术职称,9人破格晋升工资一级。
  以创经费基地着手,开展“三学二争一创”活动取得好成绩。1992年,全市各级农村团组织进行实用新技术培训超过2万人(次),推广新技术12项,创建团组织活动经费基地102个,创经费10万余元,涌现出一批新的共同致富,科技星火带头人。
  “希望工程”工作扎实有效。1991年以来,团市委全体机关干部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向希望工程捐款和与贫困地区失学少年挂钩结对活动,起到好的带头作用。经过两年努力除完成省下达300对挂钩结对任务外,还与150名面临失学的贫困地区失学少年进行挂钩结对。1992年,团市委还开展了向中国青年发展基金会捐献名家名作陶瓷精品活动,一批名人名家慷慨相助,捐献名作,此活动共捐献陶瓷精品162件,价值达50多万元。
  以“创先争优”、“达标创优”竞赛为龙头,切实加强团的自身建设活动。两年来,团市委基层整体化建设工作连续受到团省委的表彰,被授予“基层整体建设先进单位”和“基层整体化建设达标单位”光荣称号。
  积极做好“双推”工作。1992年3月,团市委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发文,把推优工作纳入正规化、程序化轨道。全市有20余名优秀团员在团组织推荐下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团支部工作手册》与《团委工作手册》制度。自1991年开始,全市使用《团支部工作手册》已有3172个团支部使全市共青团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团市委还成立了共青团组织信息片活动,加强了横向联系、交流和互助,实现了基层团组织的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了团的工作发展。
  团的其它工作有新起色市青联紧扣奉献青春振瓷都、八五建设再立功”这一主题,团结全市各界青年深入开展“为深化改革、实施‘八五’计划献计献策”系列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成绩斐然,被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为深化改革、实施‘八五“计划献计献策”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同时青联组织还注重发挥自身组织与人才优势,创办了景德镇青年画院,为全市团办实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此,团办实体工作受到了团省委的表彰,被授予全省团办实体先进单位称号。学联和少先队组织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广泛开展以“学赖宁,做党的好孩子”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对广大青少年儿童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并在每年“六一”期间,团市委对全市一百名“好少年”进行表彰。(俞建明)
  【共青团景德镇市第十一届代表大会】 1991年12月25日,共青团景德镇市第十一届代表大会在市政府礼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正式代表427名,列席代表21名。
  代表们听取和审议了马承祖同志代表共青团景德镇市第十届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大会充分肯定了十届期间团市委的工作,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符合实际情况。市委副书记李孝来同志和省团委副书记舒国华同志到会作重要讲话。
  大会选举马承祖为团市委书记,黄春华、占勇当选为副书记,同时选举出委员39名,候补委员6名。(俞建明)
  【市青联六届一次会议暨学联第二次代表大会】 市青联六届一次会议暨学联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92年12月29~30日在市委礼堂隆重召开。市党政领导和有关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市委副书记周庭祥代表中共市委要求市青联、学联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广大青年和学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脚踏实地,拼搏进取,艰苦奋斗,为全而完成党十四大提出的各项任务,推动全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议选举产生了市青联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和市学联第二届委员会及主席团、马承祖同志当选为青联主席,占勇和李庆红同志当选为青联副主席。
  (俞建明)
  【“瓷都之春”--首届青年文化艺术节】 1992年4月28日,“瓷都之春”--首届青年文化艺术节在市群英堂开幕。整个艺术节历时18天,开展弘扬“五四”精神,讴歌团的业绩等20余项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活动,参加人数达2万多人(次)。
  (俞建明)【第二届“青春杯”大奖赛】 第三届国际陶瓷节期间,团市委、省陶瓷工业公司、省陶瓷出口公司、市旅游局、市外办联合举办了第三届“青春杯”大奖赛。全市1000余名青年美术人员参加大赛。整个大赛共收作品639件(套),经过专家鉴评,有118件(套)获奖,其中一等奖16件(套),二等奖34件(套),三等奖68件(套)。(俞建明)
  【瓷都名家为希望工程捐赠精品佳作】 1992年7月份以来,为配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在香港举办的“中国陶瓷美术界捐助希望工程陶瓷美术作品义展”活动,团市委在全市陶瓷美术界开展了希工程“捐一件作品、献一份爱心”活动,得到了全市各界的大力支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陶瓷学院周国桢、施于人教授等名家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为这次活动精心创作了捐献品。这活动共收捐献陶瓷精品162件、价值达50多万元。(俞建明)
  【瓷都十佳、十优青年评选活动】 由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美协等六家举办的瓷都十佳、十优青年评选活动。历时8个月,于1992年3月3日圆满结束。评选中,荣获十佳称号的青年是:鹅湖镇朱锦村党支部书记冯和宝、乐平县个体客运户占德荣、市东风瓷厂刘伟、青花文具厂副厂长刘义贵、市五中学生刘忠琴(女)、市光明瓷厂班组长余志祺、昌江分局侦察员李建华、市二院护士罗月英(女)、景德镇饭店领班祝君(女)、六〇二所青年工程师黄小峰。十优青年是:邓涛、刘绍晓、江建强、李贵生、罗平、罗建国、张齐、杨玉斌、郑惠明、程大才。(俞建明)
  【全市“九十年代话雷锋”演讲活动】
  1992年2月,团市委与市精神文明办联合在全市开展九十年代话雷锋演讲活动,各级团组织积极响应。广泛开展了演讲活动,颂扬身边雷锋式的先进人物事迹。
  经过团组织层层推选,产生了演讲活动中的优秀选手。市教育系统的詹秦和乐平三中的陆雅波在3月31日上午举办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俞建明)
  市妇女联合会
  【概述】 1991~1992年,各级妇联紧紧围绕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心,宣传“四自”新女性意识,组织、动员城乡妇女投入“巾帼建功”和“双学双比”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做好“维权”和“三优”教育工作,为维护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发动妇女投身改革和建设。开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五学四比三创”为主要内容的“巾帼建功”活动。1991年,市妇联与市电台联合开辟“巾帼风采”专题报道,共9期,拍摄了11组电视新闻、“电视新闻集锦”并获省评比三等奖。1992年,“三八”期间,在珠山画廊举办了“瓷都巾帼赞”图片展,召开了“巾帼建功”表彰大会,授予市税务局等8个单位“巾帼建功”活动组织奖,授予吴田金等101人“巾帼建功”活动积极分子奖,授予胡筱风等30人“巾帼建功”标兵奖.在农村,围绕实施科技兴农和农业开发总体工程,坚持以抓技术培训、扫盲教育为基础,以抓点带面、多形式竞赛为导向,组织引导农村妇女投入“双学双比”竞赛活动。两年来,建立果林基地260个;组织近15万名妇女参赛,(占总劳力的85%),有660名妇女和她们的家庭为科技示范户;宣传妇女典型320名,其中20名女能手典型事迹在省、市电台、电视台播映;1991年,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妇代会主任江多云荣获全国“三八”绿色奖章。
  提高妇女群体素质,培养推荐女干部。1991年共推荐后备女干部100人.1992年推荐6人到省委党校参加培训,4人到省妇干校培训。举办女干部培训班2期,共184人参加学习。1992年底,县、乡换届选举中,全市120名妇联干部,有44人被推荐参加选举,38人当选,其中2人进入县级领导班子,34人进入乡镇街领导班子。利用“三八”节日开展了教育活动,举办“号召女领导回娘家座谈会”等活动;宣传并表彰了200名先进个人、20个先进集体。结合“五好”活动,开展家庭文化建设社会大讨论,举办“家家乐演唱会”等多项评比活动。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各级妇联广泛开展村级妇代会达标升级活动,对村级妇代会班子进行整建,现已有60%妇代会达到一类标准。
  普及法律知识,做好维权工作。开展税法宣传活动。市妇联组织税法咨询15次;举办培训班64期,参加培训2303人;印发宣传提纲4000份;协助拍摄税法宣传电视专题、组织万名女纳税户参加全省税法知识竞赛,其中2人荣获二等奖。开展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活动。采取举办培训班、图片展览、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同时,开展调查研究,抓住本地区、本单位侵犯妇女权益的典型事件和现实生活中分房、招工等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两年共接待来信来访965件,解决920件,达95.34%。
  发展儿童事业。坚持以“三优”为目标,以园所为阵地,以活动为依托开展儿童工作。1.争取社会力量的关心、支持.开展重视少儿工作特别奖活动,评出先进集体11个,先进个人21名。2.开展分类检查,促进园所管理,评出一类园12所,二类园21所,先进个人102名。3.举办幼师培训班17期,培训幼师950人;举办观摩教学30次,参加观摩人数达2500人。4.举办“六一”庆祝活动和少儿暑期活动。1991~1992年,市妇联、团市委、市教育局、市文化局联合组织3000名少儿参加暑期活动。进行“爱党、爱祖、爱瓷都”教育。组织成立学雷锋小组,做好事1500件;以居委会为单位成立中小学生校外学习小组160个;举行武术、棋类比赛、举办少儿服装艺术表演,并且赶排一台节目赴井岗山参加省第三届少儿艺术节比赛。5.围绕“培养造就四有新人和跨世纪接班人”主题,开展“三优”教育。举办家教骨干培训班4期,举办“三优”讲座6次,健全完善家长学校168所;设立“三优”咨询12个,40名专家、医师参加义务咨询,2000余人受到咨询。两年来,共收到家长育子体会和经验介绍文章3000余篇,印发4800份,收到家教论文10篇,推荐其中4篇送省家教会,还编写《家庭教育》一书,发行到各家长学校。1992年4月,召开第四届家教年会,表彰家教先进集体15个、家教先进个人24名。
  加强妇女理论建设。市女法律工作者召开理论研讨会,就女性在“民转刑”案件中起激化作用的原因及制约对策、当前女性贪污、贿赂犯罪动机和手段、对再婚后又起诉离婚案件的审论、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等有关课题展开研讨,收到论文40篇,评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市妇女学学会召开研讨会,并撰写出版了《爱情风景线》一书。
  两年来,市妇联被评为省“双学双比”先进集体、省家教先进集体、省“思威杯”读报知识竞赛优胜组织奖。(王景萍)
  【全国、省妇联领导七次来市考察】
  1991~1992年,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杨衍银、书记处书记康泠等领导在省妇联主任段火梅等陪同下,先后来我市7次考察了妇女干部参政情况、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城镇妇女“巾帼建功”、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等活动,以及非党女知识分子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情况;参观了陶瓷馆、古窑、西郊街道、经公桥镇、商业局保育院家长学校和正在筹建的市实验幼儿园工地。(王景萍)
  【“双学双比”协调小组获省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1991~1992年,市“双学双比”活动协调小组围绕“三高农业为基础,一上一下奔小康”的目标,建立了450个活动阵地,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785期,受训妇女达4.73万人。、开展了扫盲识字竞赛、农业科技知识竞赛等活动,脱盲妇女达1.58万人。举办了“双学双比”活动有奖征文164篇、调查报告54篇、理论研讨文章45篇,推荐5篇论文送省参赛,其中1篇获一等奖,2篇获三等奖。
  两年来,表彰了先进协调单位12个,先进活动阵地20个,女能手150名,先进工作者40名,其中6个活动阵地,5名女能手获省级表彰。市“双学双比”协调小组在1991年和1992年均获省先进集体光荣称号。(王景萍)
  【“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楼院创评活动】 各级妇联开展以“家家为瓷都添光彩,户户为‘八五’作贡献”为主题、以“四进四比”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家庭文化建设创评活动.
  1991~1992年,城区有“五好”家庭3775户,占总户数的53.41%;文明家庭16200户,占“五好”家庭数的39.3%;文明楼院432个,比1990年增加了10个。其中1991年受到省级表彰的“五好”家庭标兵7户、文明楼院2个、先进单位4个、五好”活动先进工作者7名;1992年获省“美好家庭”评选伯乐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王景萍)
  【捐赈安徽东至灾区】 1991年9月8日,市妇联在全市妇女中开展“一包寒衣,一封信;一份情意,一片心”活动,捐赈安徽灾民。10天内,共捐寒衣、棉被1402件(床),书包、鞋帽袜189件,粮票12433.3斤,油票110.5斤,人民币4475.8元。18日,募捐物资被送往遭受水灾的安徽省东至县。(王景萍)
  【景德镇市第十届妇女代表大会】 全市第十届妇代会于1991年12月28日~30日召开。正式代表390名,特邀代表18名,列席代表14名。大会听取审议了鲍保娣代表市妇联第九届执委会作的《自尊、自立、自信、自强,为振兴瓷都、实现“八五”计划建功立业》的工作报告,会议采取差额选举方式选出市妇联第十届执行委员41人、常委11人。鲍保娣当选为市妇联主任,曹秋珍、戴冬梅为副主任。会议还命名、表彰58名市“三八”红旗手、14个“三八”红旗集体,举行了“巾帼建功报告会”。大会期间,举办了市妇联领导与妇女代表座谈会及联欢晚会。(王景萍)
  【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2年,市妇联在全市开展了两次宣传月系列活动.4月,组织购买并印发10000份学习宣传资料。15日,来自各条战线的妇女代表和部分妇联常委、执委以及市政府、市人大有关人员,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颁布实施进行座谈。18日,市妇联组织机关妇委会干部身披绶带组成自行车队,在主要大道上进行巡回宣传。6月份,市妇联组织250次妇女干部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有奖竞赛,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8名、鼓励奖12名。
  一年来,各级妇女组织向各类报刊、广播、电台(站)、电视台投稿102篇,举办各类学习班125期,开展咨询5次,办宣传栏、黑板报1148期,订挂图156份,广播宣传106次,举办讲座10次。
  (王景萍)
  【首届“巾帼杯”陶瓷作品展】 1992年6月6日,首届“巾帼杯”陶瓷作品展隆重开幕。市“巾帼建功”活动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领导及陶瓷系统的女职工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展览共展出作品306件,共评出一等奖4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9个,优秀奖26个,特别奖4个。(王景萍)
  【成立市妇女儿童服务中心】 1992年8月,“景德镇市妇女儿童服务中心”正式成立。该服务中心的宗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J于妇女儿童,活跃妇女工作,促进妇女解放。(王景萍)
  【推行家教新项目】 1992年9月,市妇联和市家庭教育研f究会联合推出家庭教师聘请与应聘服务项目,为家长推荐高水平的各科教师,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开发儿童青少年智力,满足家长对家庭教师的需求。市妇联设立了家庭教育辅导站,每周星期日全天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活动;建立了家庭教育培训中心,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共举办各类家庭教育讲座6次。(王景萍)
  【成立婚姻、家庭信息服务部】 1992年10月,市妇联成立“婚姻、家庭信息服务部”,为未婚男女、丧偶、离异人员择偶提供最佳信息,并设有为家庭介绍保姆等服务项目。(王景萍)
  【首届全市科级女干部培训班】 1992年10月4~9日,市妇联、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首届“全市科级女干部培训班”,共80人参加学习。培训期间,进行了国际国内政治时事教育,并就女性参政、女性就业等热门话题举办了讲座。培训结束后,市妇联组织部分科级女干部去深圳、威海等地学习考察。(王景萍)
  工商联合会
  【工商联调整组织职能】 1991年7月中共中央下发15号文件,对工商联的组织职能进行了重大调整,明确指出:工商联是党领导下的具有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人民团体,主要工作对象由国营企业转向非公有制经济(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三胞”投资企业和部分乡镇企业),要配合党和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团结、帮助、引导、教育、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一个桥梁。
  根据工商联组织职能的调整,1991年下半年至1992年底,市工商联采取边宣传、边调查、边发展的方法,积极稳妥地先后五批吸收非公有制经济会员117户.1992年5月,市人大、政协换届,市工商联推荐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人选9人,其中2人当选为市人大代表,5人当选为市政协委员,2人当选为区政协委员。还有1人被推荐为市政府特约监察员。(黄良珠)【积极开展经济、咨询、培训活动】
  1991年11月;市工商联组织7家企业会员的产品在荷兰乌德勒支市举办了为期15天的“中国景德镇陶瓷展销会”,销售展品近12万美元。
  1992年,市工商联为会员企业及老区黄坛乡提供咨询11项;为非公有制经济会员、乡镇企业先后举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工商税务、会计、珠算、企业升级、全而质量管理培训班6期。1992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1991年扶持乡镇企业先进集体”,“七五期间老区建设先进单位”称号。(黄良珠)
  【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1991年1月,市工商联邀请工商界老同志,市东风、人民、红旗、宇宙等瓷厂副厂长(原公私合营厂长),就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提高经济效益、振兴景瓷进行调研.5月,市工商联组织人员对城乡企业联合这一专题进行调查,先后走访了竟成乡及所属企业部分厂长、省陶瓷工业公司行业管理办公室、人民瓷厂、艺术瓷厂、乡镇陶瓷供销公司等企业和部门的有关同志,分别写出《正视景瓷业现状,切实搞好“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要下大力气抓好城乡企业的联合》的调查报告。1992年11月,市工商联对全市72家私营企业进行调查,写出《积极引导私营企业健康发展》一文,还与市工商局、省陶瓷工业公司、江西省陶瓷进出口公司一道调研。尔后,由市工商联写出《认真做好陶瓷进出口商标的管理工作》调查报告,一并送呈市有关领导部门决策参考。(黄良珠)

知识出处

景德镇年鉴1991-1992

《景德镇年鉴1991-1992》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景德镇年鉴》(1991~1992年)的正式出版,是我市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是我市年鉴编撰的开卷篇。捧卷细读,收益不浅。深感广大编撰人员工作的艰辛,实可为敬;深获经验教训之心得,应为可喜;深受改革与开放实践之启迪,大为可贺。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