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年鉴1991-1992》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0197
颗粒名称: 政策研究
分类号: D24
页数: 3
页码: 79-81
摘要: 本文收录了1991~1992年景德镇市政治方面的政策研究,内容包含了对政策研究的概述,市委、市政府智囊团,《决策思考与实践》,农村社教促进了农村面貌的变化等。
关键词: 政策研究 政治 1991~1992年

内容

【概述】 1991年和1992年,市委政研室紧密围绕市委决策需要,进一步强化为领导决策服务的职能,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和决策咨询,完成课题研究60多项。拟写调研论文和调查报告约30余万字。起草市委重要会议报告、文件等文稿110余份,82万余字;参与筹备市第六届党代会,完成工作报告及市委六届一次全会关于加快都政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10条决定等文稿起草工作;围绕加快瓷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题,完成了一批课题咨询调研任务;巩固和建立了县区政研部门、市属部门调研机构和外地政研部门三个层次的协作网络,与县区政研部门联合组织春耕生产和千元村、小康村等调研活动。会同农委、计生委、乡镇企业局等有关部门组织了100多名机关干部,开展“一上一下一开发”综合性调研活动;与市体改委、市经委一起调查分析企业《条例》落实情况;联合市科委开展课题调查,召开研讨会,发表了《借助浦东开发和长江沿岸开放的优势,加快瓷都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的对策研究》一文,收到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参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习考察组,赴苏州、南通、上海、宁波等地区学习考察经济技术开发情况,执笔拟写了“抓住机遇、开发新区”的考察报告,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收集外地政策措施、决策动态等信息200余则,编发《送阅件》、《决策思考与实践》等报、刊物56期;信集整理和编印全市农业综合资料、60个乡(镇、场)基本情况资料,全市预算内工业企业基础资料,为市委部分重大决策发挥了较好的参谋作用。两年中,先后组织调研人员到省内外10多个城市的政研部门学习考察。交流工作情况,引进决策信息,并与省内外80多个城市建立经常性的资料交换关系。
  1991年开展的32项课题调研,关系到市委重大决策的全局性课题调研有景德镇市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关于瓷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关于解决当前陶瓷发展中的八个突出问题的决定及其实施意见、关于组建景德镇陶瓷企业集团的实施方案及章程,以及全市经济动态分析、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市山区奔小康的思路和对策等18项、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总结推广典型性的专题调查10多项。
  1992年,完成战略性课题调研任务2项,其中“关于发展瓷都外向型经济战略环境影响及对策”的课题研究经有关专家评审通过;《关于台港澳与瓷都经济关系探讨》一文,被选入省有关研讨会交流。开展全局性课题研究16项,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全市农村奔小康调研活动。7月召开的全市农村加快步伐奔小康研讨会期间,共收集和交流论文37篇,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加快奔小康的途径和政策措施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省委政研室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还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情况”、“建筑业市场分析”等总结典型与重点问题的专题调查10多项,均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关于推进陶瓷工业公司实体化的调研报告,提出的两个决策性建议方案,为领导所采纳。同时,政研咨询论证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对市有关部门起草的近20份提交市委审定的政策性文件,如:关于陶瓷工业改组改造情况与规划、住房改革方案、加快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意见等,在调查研究、咨询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充实完善和修改定稿工作。(李之果 祁淑君)
  【市委、市政府智囊团】 市委、市政府智囊团成立于1990年12月14日,共有143位成员。主要由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所组成,同时,聘请一批经验丰富,身体尚好的离退休老同志、民主党派与无党派知名人士,以及长年奋战在第一线的优秀工人代表参加。由市委政研室牵头,与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科协组成了联络服务组,负责智囊团的日常工作。
  智囊团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涉及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和措施提出建议和决策备选方案;对市委、市政府拟定的重要发展规则以及重大工程建设、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咨询论证;围绕一些专题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和反映群众的建议和呼声,征集和提供有关决策的参考资料和情况;有目的地参与外省市有关咨询研究和经验交流活动,引进有效的决策信息,拓宽领导决策思路;承办市委、市政府委托的其它事项。
  两年来,智囊团采取群体活动和个人咨询相结合,以专业组活动为主,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咨询活动。撰写和编发《智囊团咨询建议》12期,完成市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总体方案”、“吉湖茶叶低改工程”、“4369工程”、“运用科技成果推进陶瓷产业技术进步”、“卫生洁具项目”、“罗家机场扩建”等问题的研究论证,提出了不少专业技术性和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咨询建议,被吸入领导决策,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有的已使政研咨询研究活动更加贴近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加快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进程。(李之果 祁淑君)
  【《决策思考与实践》】 《决策思考与实践》是市委政研室、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合办的内部刊物。1989年创刊,办刊宗旨是:以党的十三大和十四大理论为指导,坚持求实、创新的原则,为推进我市领导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服务。主要栏目有决策纵横、工作探讨、现代领导、决策咨询、农村决策、企业专访、企业决策、决策信息、决策文摘等。从1991年第1期开始,采用市委书记江国镇题字的封面,同时由铅印改为激光照排胶印,并在标题、图片等方面有较大改进.1991年共出刊4期,编发稿件110余篇,约32万余字,其中发表市、县级领导同志的决策研究和调查报告54篇;1992年共出刊5期,36万余字。为配合全面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新辟决策指南、县区专栏、来稿集萃、通讯、市情研究、决策史话等相对固定的栏目,增设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村奔小康、杂文征文等专栏,扩大发行至基层企事业单位,在市内外均收到良好的反映。(李之果 祁淑君)
  【农村社教促进了农村面貌的变化】 1991年9月~1992年12月,市委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先后开展两期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首期农村社教于1991年10月~1992年4月分别在乐平市、浮梁县、昌江区20个乡镇308个村开展,与此同时,还在城市国营4321厂、市宇宙瓷厂、市工商局新村工商所、珠山区昌江街道4个单位进行试点。第二期农村社教于1992年8~12月在乐平市、浮梁县和昌江区38个乡(镇、场)的328个村全面展开。
  第一期农村社教从市、县两级共抽调机关干部1100人组成社教工作队,其中县级干部55人、科级干部268人。社教主要做法是:从提高各级领导对新形势下开展社教重要性的认识入手,始终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正确理解和执行“三为主、两不整”方针,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教育。
  这期社教共开展各种类型的宣讲7482场次,共产党员和干部受教育面达98.6%,群众受教育面达89%,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普遍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开发、冬季生产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全市20个社教乡(镇、场)共完成冬修水利210多万土石方,造林整地10.4万亩,新办果园57个,林场80个,开发水面1.3万多亩;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启动项目116项,87个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有48个改变了面貌。同时,还推动了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财务管理等工作的开展。通过社教,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全市开展社教的308个村党支部中,一类党支部由原来的142个上升到188个,二类党支部由原来的124个减少到112个,2200多农民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214名优秀分子被吸收入党。社教村共新建党员活动室150个,农民夜校153个,文化活动室147个,广播站108个。
  经检查验收,全市20个社教乡(镇、场)全部达到合格要求。308个村中,合格的占占82.5%,基本合格的占17.5%。
  第二期农村社教,全市共组织1400名机关干部深入社教乡村,协助乡村党组织开展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教育,消除农民对现行政策的担心和疑虑。引导农民制订加快步伐奔小康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上做文章。如乐平县浯口乡结合本地资源和地理优势,扩大了果业工程和蔬菜、花生、荸荠的种植面积;昌江区竟成乡大力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积极投资兴建3个骨干企业。该乡前街村投资兴建塑料厂和皮革厂,村办企业产值达620万无,几个月内就获得利润十几万元。各乡均紧紧围绕市委年初提出的全年农村人平增收100元的目标,采取各种办法帮助农民搞活销售、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培植加快发展经济的生长点,为农民加快步伐奔小康奠定基础。同时,突出了搞好基层组织建设这个重点,发展共产党员254人,确定入党对象330人,选拔村级后备干部401人,有效地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乡镇机关和驻乡镇基层站所乡镇企业的干部职工也从中受到很大教育,在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主动搞好服务、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
  第二期社教坚持抓教育与办实事相结合,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如浮梁县庄湾垦殖场社教工作队帮助农民推销大米20多万斤,又与市医药公司联系栽种中药薄荷草2000亩,与江苏南通洽谈了种植茯苓项目,既解决了“卖粮难”问题,又拓宽了致富之门;该县峙滩乡社教工作队组织群众修路20公里,又多方融资近20万元修桥5座,打井4眼,妥善地解决了当地农民“交通难”“吃水难”等问题。检查验收95%以上乡村基本达到省市规定的六条标准,其中受到市委社教领导小组表彰的先进乡(镇、场)14个。(李之果 祁淑君)

知识出处

景德镇年鉴1991-1992

《景德镇年鉴1991-1992》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景德镇年鉴》(1991~1992年)的正式出版,是我市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是我市年鉴编撰的开卷篇。捧卷细读,收益不浅。深感广大编撰人员工作的艰辛,实可为敬;深获经验教训之心得,应为可喜;深受改革与开放实践之启迪,大为可贺。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