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年鉴1991-1992》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0191
颗粒名称: 组织工作
分类号: D22
页数: 5
页码: 70-74
摘要: 本文收录了1991~1992年景德镇市政治组织工作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组织工作 政治 1991~1992年

内容

【概述】 1991~1992年,全市组织工作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始终把确保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任务。以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为指针,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瓷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以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省委提出的“学习、团结、廉洁、务实”的要求,抓了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培训和在职自学;对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按时召开民主生活会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同领导干部谈话制度分级负责,帮助教育;整顿领导作风,促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建立100多个正县级以上主要领导干部扶贫联系点,市级六套班子领导同志每人负责联系一个企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基层办实事,加强同群众、同基层的联系;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着眼加强,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的要求,完成了三级换届选举,并对数十个县局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充实调整,涉及县局级领导和企业党政正职400余人,其中提拔使用141人,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懂经济、善管理的中青年干部进领导班子。
  加强干部培训教育和青年干部的锻炼提高工作。两年来,坚持以提高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为重点,把学习贯彻十四大精神作为“第一位的工作”来抓,举办了3期县局级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读书班,选学马列和毛泽东同志的经典著作;举办了3期县级干部进修班,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马列基本理论、中共党史、党建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开设了领导科学、领导艺术等课程;还举办了正县级领导干部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班、妇女干部培训班和高级知识分子、拔尖人才马列理论读书班以及6期企业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等,共培训各级各类干部2000多人次。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委宣传部组织了191名正县级以上干部、216名副县级干部在市委党校集中学习十四大文件。同时下发了《关于加强县级干部业余自学的通知》和印发了“业余自学情况登记表”,组织他们坚持在职自学,并适时组织检查督促。为抓好青年干部的锻炼提高,制定了《关于加强青年干部培养教育和选拔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具体的培养规划和培养措施。
  突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重点抓了后进村党支部整顿,全而开展村级党支部达标升级活动;围绕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增强企业活力,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三资”企业党组织建设进行了调查;落实机关党组织“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定期学习制度,对全市党政群机关党组织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登记;把党员发展工作的重点转向生产一线;使党员队伍的年龄、知识等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开展了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把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坚持每年对党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认真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清除不合格党员,进一步纯洁党员队伍。
  改进作风,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两年来,全市组织部门按照“十六字部风”的要求,建立了组织部门“公正求实,廉洁守纪,团结勤奋,热情服务”的良好规范,加强了调查研究,开展了农村后进党支部情况、企业党建工作、后备干部工作、乡镇机构改革、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等调查,在分析情况,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较好地指导了基层;加强了组工干部自身的研究活动。1992年10月,市委组织部全体机关干部分两批,集中时间和精力,专题学习党的十四大文件和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进一步加强了基础建设。举办了全市组工干部培训班,学习组织工作政策和业务;完善了干部档案管理制度。荣获全省干部档案管理先进单位。(王辛慧)
  【65个后进村党支部经整顿初见成效】 1991年,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县区委组织部对全市65个后进村党支部进行了一次整顿。在整顿过程中,坚持思想教育和组织调整相结合,把思想教育贯彻始终,立足于“多换思想少换人,能换思想就不换人”;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既解决村党支部班子存在的不良现象,又帮助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解决深层的矛盾;整顿和帮助发展商品生产相结合,帮助村里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近、中、远期经济发展计划;解决现存问题和健全各项制度相结合,帮助村党支部健全各项制度,使支部工作有章可循。通过集中整顿,这些村的党支部班子战斗力,党员和群众精神面貌,村委会和团支部、妇代会、民兵等群众组织发挥的作用,集体经济的发展等有24个取得明显成效,占37%;29个有了起色,占45%。
  1992年,在全市农村全面开展了村级党支部“达标升级”活动,在活动中,对达标、基本达标、未达标三种类型的村党支部实行分类指导和目标管理。(王辛慧)【庆祝建党70周年活动丰富多彩】 1991年,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纪念建党70周年:召开大会表彰50个先进党支部,100名优秀党员,5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开展党建理论研讨活动,共收到论文132篇,从中评定入选论文65篇,优秀论文30篇,并编印成《党的建设优秀论文选篇》;举办“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摄影展览,共展出230幅摄影作品,展期半个月,观众达1.2万余人次。评选出一等奖2幅,二等奖4幅,三等奖6幅,优秀奖21幅。选出60幅作品送省展出,获省三等奖1幅,优秀奖3幅,并获组织奖和版面设计奖;开展党史党建知识竞赛活动,全市两县两区和35个市直部门的党员代表2000余人参加竞赛。经预赛,最后将电视决赛现场录像向全市播放,观众达33万余人次;开展以“忆传统、作贡献、做新时期合格党员”为主题的“党员活动月”活动。在这次活动月里,全市共上党课1428堂,请老同志作报告514次,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1021场,组织党员义务劳动3122次,取得了700余项“双增双节”成果,创造和节省价值208.18万元;组织开展“先锋赞”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稿件109篇,在报纸征文专栏发表61篇,从中评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10篇,并举行了授奖大会;组织党员参加《江西党建》举行的第二次党的知识竞赛活动,全市两县两区和市直部门及其197个基层组织的党员参加了这项活动,共上交答卷4452份,有两个党委获得组织奖,一人获得个人优秀奖;参加由《人民日报》、《江西党建》、《共产党员》等一报六刊组织的“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的征文活动,全市共投稿18篇,其中两篇被有关报刊采用。此外,全市还开展了党员电教片播放周活动,举办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等。
  【考察与培养青年干部的4项举措】 为培养和选拔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两年来,市委组织部采取了4项举措考察与培养干部:进行专题调查研究,组织后备干部推荐考察活动,市级后备干部15人,县局级后备干部242名。同时对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全面考察;制订并实施《关于加强青年干部培养教育和选拔工作的意见》,确定工作目标;加强青年干部、后备干部理论教育,两年来,共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后备干部培训班2期,培训中青年干部和后备干部92人次;在实践中给青年干部压担子,市直机关青年干部下基层锻炼,到1992年底,已下派四批共203名,并对其进行追踪考察,对表现特别优秀的青年干部,及时给予提拔使用或提出使用意见。1992年,还组织了36名青年乡镇干部分批赴江苏常熟挂职学习。(王辛慧)
  【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4项措施】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制度的改革,市委制定《关于建立和健全领导干部交流的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交流了一批县局级干部;1991年3月制定和出台的《关于坚持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的意见》,提出了调整不称职领导干部、建立领导职务任期责任制、严格执行干部离退休制度等方面的措施,并在干部工作实践中逐步实施;实行领导干部代职试用和助理制,对一些领导职务实行代职试用手续,同时在县区实行县、区长助理制,配备县区长助理;继续推行企业干部聘用制和乡镇干部选聘制。(王辛慧)
  【万名党员参加酝酿推荐全省出席党的十四大代表候选人工作】 按照省委《关于酝酿推荐我省出席党的十四大代表候选人的通知》精神,1992年春节前后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广泛开展了酝酿推荐代表候选人的工作,这次推荐全省出席党的十四大代表候选人,采取在全省范围内全额推荐提名的办法,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把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贯穿于整个酝酿推荐工作的全过程,充分听取广大党员的意见,发动广大党员举荐党内优秀人才。全市市、县(区)直部门机关党组织和副县级以上企事业单位共313个推荐单位,13120名党员参加了这次推荐,占全市党员总数的21.94%。在综合分析各推荐单位上报的580名候选人入选名单的基础上,经过逐级筛选、市委组织部认真考察,市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市委五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提出了全市推荐的全省出席党的十四大代表候选人39名,其中女代表候选人5名.在代表候选人建议名单中,景德镇市有3名,其中市级领导干部1名,基层单位领导和第一线先进模范人物代表2名。(王辛慧)
  【市、县、乡“三级”领导班子换届选举】 1991年10月,市委下发《中共景德镇市委关于认真做好市第六次党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并着手筹备换届选举工作。本次大会代表名额为355名,其中各级领导干部代表252名,占70%,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代表72名,占20%,各条战线先进模范人物代表29名,占8%;驻市部队、武警代表7名,占2%,代表中妇女不少于20%。50岁以下的不少于50%;代表产生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20%的比例)选举产生。经过全市各级党组织的努力,至1992年4月中旬,大会代表全部按要求选举产生出来,保证了市第六次党代会的顺利召开。
  1992年下半年,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及时召开县区委书记、组织部长会议,全面布置换届工作任务.在深入、全面、细致考察的基础上,反复研究,综合分析,提出了两县两区领导班子和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的配备意见,市委常委会讨论研究,省委组织部审定批复后,及时对两县两区班子和53个乡镇、9个街道办事处的党政主要领导进行调整配备。到年底,各县区的党代表会都相继召开,整个换届工作圆满结束。
  这次县区、乡镇换届的主要特点是:深入考察,注重实绩选干部。从8月中句起,市委组成四个考察组,由组织部领导带队,分赴两县两区进行考察。采取上下结合、个别谈话与民主测评相结合、听取意见与实地察看相结合等形式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共与753名不同层次的干部进行了个别交谈,组织了有919人次参加的民主测评推荐大会,走访了56个乡镇、9个街道及部分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坚持。重德才、重政绩、重公认”,把干部的工作实绩作为了解干部德才素质的集中表现和综合反映,作为评价和选拔使用的客观依据,为这次县区、乡镇班子换届选拔了一批德才素质好、政绩突出、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优秀人选;优化结构,统筹兼顾配班子。精心选配党政一把手,注意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和经济管理干部在党政班子中的比重,使换届后的县区委常委的平均年龄仅43.92岁,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0%,中专、高中的占33.3%岁,班子中有能胜任分管经济、党群、政法、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领导干部,每个班子中有1~2名女干部。同时,注意统筹兼顾,通盘考虑,体现“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王辛慧)
  【发展党员工作重点转向生产第一线】 按照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在企业、农村生产第一线发展党员工作意见》的要求,市委于1991年3月15日下发景党发(1991)12号文件,就加强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当年全市共发展新党员1724名,其中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农民、服务员和教育、科研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1396人,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0.97%;1992年全市共发展党员2065名,其中生产一线工人、农民1355人,占发展总数的65.62%。(程毛毛)
  【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在制度化轨道健康发展】 全市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始于1988年,尔后各级党组织将此项工作列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制度化轨道,坚持每年评议一次的制度。两年来,这项工作健康发展。1991年全市有59282名党员参加民主评议,参评率为99.15%,经评定合格党员占参评正式党员的98%,基本合格党员占1.61%,不合格党员占0.17%,还有0.21%的党员因故暂未定格;在不合格党员中劝其退党的7名,党内除名的14名,开除党籍的10名,限期改正的57名。1992年有60372名党员参加民主评议,参评率为98.64%,经评定参评的正式党员中合格党员占98.1%,基本合格党员占1.49%,不合格党员占0.09%,还有0.13%的党员因故暂未定格.在不合格党员中劝其退党的3名,党内除名的3名,开除党籍的5名,限期改正的21名。(程毛毛)
  【《景德镇市村干部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出台】 为解决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以利进一步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1991年10月,市委组织部、市保险公司联合制定《景德镇市村干部养老保险实施办法》,本办法共12条,主要内容是:凡经乡镇党委、政府核定编制的在职村干部均属保险对象的范围,一般每个行政村只先保3~5人;保险费根据每人被保险人的实际周岁年龄,以月领养老金计算交费,采取一次性缴清全部保险费的方式;保险费来源,采取“国家补贴、集体资助、个人分担”的办法筹集,县区财政补贴10~20%,乡、村负担60~70%,个人自负20~30%(任职在10年以下的,自负30%,11年以上的,自负20%);被保险人领取养老金的起始年龄,男为60周岁,女为55周岁。本办法还详细规定了保险责任、领取保险金的办法,特殊情况的处理以及管理办法等。(王辛慧)

知识出处

景德镇年鉴1991-1992

《景德镇年鉴1991-1992》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景德镇年鉴》(1991~1992年)的正式出版,是我市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是我市年鉴编撰的开卷篇。捧卷细读,收益不浅。深感广大编撰人员工作的艰辛,实可为敬;深获经验教训之心得,应为可喜;深受改革与开放实践之启迪,大为可贺。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