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年鉴 1993》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0131
颗粒名称: 民政工作
分类号: D632
页数: 4
页码: 353-3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3年景德镇市民政工作的的情况,全市民政工作以发展民政经济为突破口,以加强社会行政管理为手段,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坚持深化改革,全面完成市政府和省民政厅下达的定性定量目标管理指标,各项民政工作得到稳步发展。
关键词: 社会生活 景德镇市 民政工作

内容

【概述】 一年来,全市民政工作以发展民政经济为突破口,以加强社会行政管理为手段,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坚持深化改革,全面完成市政府和省民政厅下达的定性定量目标管理指标,各项民政工作得到稳步发展。
  救灾救济工作扎实深入。年内,全市农村先后遭受风暴、洪涝、干旱和病虫等多种自然灾害,尤其是6月下旬~7月上旬的特大洪涝灾害,为1954年以来所罕见,给全市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给灾区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困难。为安顿灾民生活,全市共发放救灾款208万元,粮食150万斤,棉絮1600床,棉衣3300件。同时,还在城市组织发起救灾捐赠活动,全市共接受救灾捐款、捐物折价共98.9万元,全部发到灾民手中。在救灾款使用中,根据“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将救灾款、物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并登记造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在救灾救济中,进一步巩固发展农村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全市已办会598个,入会农户占总农户91%,集资总额已达615万元,一年来储金会投放救灾扶贫、救急解难资金512万元,全市农村家财保险已达70%。
  优抚安置工作取得新成绩。为提高优抚对象生活水平,总结推广浮梁县动员社会力量为在乡复员军人解决生活、住房、看病“三难”的经验和储田乡发动优抚对象开展“六个一”、“五带头”活动经验。使县统筹优待金得到巩固和发展,乐平市、浮梁县分别提高了统筹标准,达到每户400元和440元。优抚服务组织增加到465个,参加服务活动达4.5万余人(次),为5000多名优抚对象和驻军办了大量的实事。全年共接收安置退伍兵589名,其中城镇安置435名,农村安置154名。124名中农村退伍军人军地两用人才,已开发使用115名,当年开发使用率达92.74%。培植和巩固退伍军人农业开发点5个,发展退伍军人专业户217户,组建退伍军人经济联合体47个。加强退伍军人军地两用人才宣传工作,在全市开展创评“十佳退伍军人”活动,并隆重进行表彰。
  社会福利事业有较大发展。经过一年的努力,已基本完成对全市乡镇敬老院的危房改造任务。全市共收养五保老人962名,占五保户总数24.22%,分散供养五保老人3010名。五保老人达到年600斤粮、6斤油、80元零花钱的最低生活标准。市、县直属福利事业单位有新的进步,浮梁县四层楼的社会福利院,光荣敬老院已破土动工,乐平市社会福利院加强管理,改善条件,市社会福利院(新院)扩大收养对象,增加自费收养人员的比重,弃婴生活标准得到提高。
  城乡福利生产走出困境。全市福利企业全年创产值2053万元,超过年计划23.22%,其中城镇福利企业实现利润73.75万元,农村福利企业实现利润80.4万元。全市福利生产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两年实现“八五”计划。
  有奖募捐销售市场不衰。各县(市、区)在完成销售任务180万元的基础上,全年发行奖券425万元,突破原计划300万元大关。昌江区成功地组织百万元大奖组的发行工作,为全市推行大奖组销售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基层民政经济发展迅速。全市创收总收入达150万元,缓解了事业经费不足的困难,增强发展民政事业的经济实力。市社会福利院创办救灾衣被加工厂,使救济对象得以防寒过冬,提高救灾款的使用效果,又增加了加工费收入4万余元,福利院条件得到改善。乐平市革命老根据地招待所打开围墙出租门面,年租金收入4.6万元,珠山区婚姻登记办公室一条龙服务,增加收入4万元,市军供站采取平战结合的办法,利用军供设施、场地、兴办汽车修配厂、停车场、招待所、餐厅、商店、陶瓷市场等,全年创收6.5万元,市殡葬管理处筹措资金兴建瓷都陵园公墓,当年兴建当年收益。收容遣送站,按摩院也积极开展创收活动,收入比去年都有增加。农村敬老院和民政办公室经济实体发展势头很好。各乡镇敬老院普遍搞了一种二养三加工,提高自给能力,院民生活得到改善。院民人均年收入150元以上的有46所,其中年收入310~450元的16所,450元以上的10所,达标上等级的敬老院16所。如竟成乡敬老院在办好印刷厂、预制品厂的同时,又大力发展养猪、养鱼、种菜,全年纯收入3.4万元,五保老人月均生活费90元,还组织老人到杭州等地参观旅游。全市共有30个乡镇民政办公室创办餐厅、旅社、商店等经济实体,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殡葬改革有新的进展。通过殡改宣传,狠抓《暂行条例》贯彻落实,殡葬改革出现齐抓共管的势头。全市火化量1659具,完成目标任务85%。全市第一座市级园林式公墓——瓷都陵园于11月建成营业,受到社会的好评。
  婚姻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市婚姻登记员均经过普遍培训,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得到提高。农村婚姻登记率普遍提高,年内,共办理结婚登记9529对,离婚登记438对,涉外婚姻登记13对,登记合格率达100%。
  社团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市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对社会团体依法进行管理,严格登记程序,认真审查核实登记材料,指导社团按照各自章程开展活动,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全年新注册登记社团8个,变更登记6个,年审112个。所有企事业单位和社团都建立了代码制度。全市有129个社团建立档案库,26个社团业务主管部门建立联络员队伍。
  加强民政宣传和理论研讨。全年各级新闻单位采用市民政部门稿件135篇,其中全国性报刊采用18篇,省级采用63篇,市级采用54篇。被省民政厅采用民政信息20条,市委、市政府采用民政信息10条。《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之我见》被全国社会工作理论研讨会评为一等奖,其他3篇理论研讨文章在全省分获一、二等奖。
  (徐小龙)
  【抗洪救灾,安顿灾民】 6月18日~7月7日,全市连续4次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据统计,全市共有53个乡镇,16.3万农户,73.37万人口,不同程度地受灾,成灾人口54.35万人,其中轻灾民23.58万人,重灾民17.39万人,特重灾民13.5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8.03万亩,成灾面积61.43万亩,其中绝收面积13.38万亩,因灾减产粮食7.83万吨;倒塌民房8300间,受损民房5.44万间;死亡3人,受伤1086人;死亡大牲畜4080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1亿元。灾情发生后,各级党政领导迅速赶赴灾区,组织群众抗洪抢险。各级民政部门深入灾区现场查灾报灾,帮助转移灾民,紧急下拔45万元救灾款,安顿灾民生活。(徐小龙)
  【民政部救灾工作组来市视察灾情】 7月14~16日,民政部救灾工作组一行7人,在省民政厅熊印辉副厅长陪同下,来市灾区视察灾情,慰问灾民。工作组深入乐平市的语口、坎上、镇桥等重灾乡镇,察看被淹农田、圩堤决口、外洪内涝等灾情,走访慰问灾区群众,听取市、县(区)政府领导关于抗洪救灾方面的情况汇报。工作组对市抗洪抢险和救灾救济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进一步抓好救为救济工作落实,解决好灾民吃、穿、住、医等问题,重点救济三缺户(缺粮、缺钱、缺劳力)、绝收户、五保户、特困户、并认真组织灾区群众生产自救。(徐小龙)
  【浮梁县优抚工作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 4月27~28日,全省解决部分在乡复员军人“三难”问题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景召开,省民政厅厅长傅敏先和省法制局副局长张玉印率各地市代表40余人参加会议。各地市代表实地参观考察浮梁县储田乡在优抚对象中开展的每户一亩高产田、一个椴木香菇点、一个果(林)园、一个家畜饲养圈、一亩桑田、一个劳力进乡、村企业“六个一”和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带头遵纪守法、带头维护山林、带头搞好种养业、带头完成国家任务的“五带头”竞赛活动情况。傅敏先厅长高度评价了浮梁县和储田乡的经验。要求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认真学习和推广浮梁县和储田乡的经验,把农村优抚工作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徐小龙)
  【十佳退伍军人受表彰】 2月26日,市政府召开全市退伍军人军地两用人才经验交流会,为瓷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刘恒轩、江国兴、刘木水、夏尤余、蒋辉、唐庆好、陈旺年、陈月华、涂世发、熊志刚等“十佳退伍军人”和徐梓武等23名军地两用人才受到表彰奖励。1983年以来,全市共接收军地两用人才2068名,他们退伍回乡后,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建设家乡振兴瓷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全市有1287名退伍军人走上乡村两级领导岗位,成为抓经济建设的行家里手。在农村30个率先奔小康的村委会中,有25个村是由退伍军人担任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有210名退伍军人依靠科技致富,率先成为专业户。去年他们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368期,免费培训2700人(次),带出了一批种植、养殖、加工专业村。(徐小龙)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全市铺开】 全市现有农村人口90多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约占8.2%,且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农村“白发浪潮”的到来,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将形成猛烈的冲击。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减轻老龄高峰压力,4月底,民政局选择浮梁县储田乡和浮梁镇进行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两试点乡镇共有1580名农民踊跃投保,缴纳保金14万余元。取得试点经验后,市民政局又于11月组织18名机关干部,协助各县(市)区民政局在全市8个乡(镇)铺开这项工作。至年底,全市共有11个乡镇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1万名农民踊跃投保,缴纳保金60万元。(徐小龙)
  【珠山区改革婚姻登记办法】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和省民政厅文件规定,珠山区于7月20日成立婚姻登记办公室,在全省率先实行婚姻登记改革,对全区待婚、复婚、协议离婚的婚姻对象由民政部门实行集中登记,并开展了婚姻咨询,婚姻介绍、婚前教育、婚前检查,帮助预订结婚家俱等一条龙服务,合理收费,谒诚为婚姻对象服务,受到省民政厅表彰,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徐小龙)
  【瓷都陵园公墓建成营业】 全市第一座按照殡葬管理法规规定,由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的城市园林式公墓——瓷都陵园主体工程于11月1日建成营业。瓷都陵园公墓——位于市郊吕蒙村海螺山麓、依国道、傍昌江河、山明水秀、公墓面积100亩,由市殡葬管理处投资90万元兴建。实施遗体接运、整容化妆、追悼活动、遗体火化、公墓安葬等殡仪一条龙服务,以推进殡葬改革,根治乱埋乱葬、促进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徐小龙)

知识出处

景德镇年鉴 1993

《景德镇年鉴 1993》

《1994年版《景德镇年鉴》主要记载1993年景德镇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大事,新事,要事及基本情况,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椐,为社会各界了解景德镇,建设景德镇提供最新的资料。它不仅是一部综合性资料工具书,也为志书的编纂与续修积累史料。 景德镇年鉴》(1993)所设类目在1993年版的基础上略作调整,共设特载、概况、人物、政治、政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综合经济管理、陶瓷、工业、交通·邮电、农业、粮食·商业、经贸·旅游、金融·保险、劳动·人事、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新闻、卫生·体育、社会生活、县(市)·区概况、大事记、统计资料选辑、附录等24个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