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年鉴 1993》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0127
颗粒名称: 社会生活
分类号: D669
页数: 10
页码: 348-3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3年景德镇市社会生活的情况,其中包括了计划生育、人民生活、社会保障、民政工作、老龄工作等。
关键词: 社会生活 景德镇市 社会工作

内容

计划生育
  【概述】 一年来,景德镇市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强化计划生育措施,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继续提高。据年报统计,全市共出生21681人,出生率为16.11‰,计划生育率达到79.94‰,多胎率控制在1.38%以内,节育率上升到93.36%。
  各级党政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继续得到加强。市委、市政府年内共下发计划生育专文4个,市政府先后5次召开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市财政挤出10多万元为基层服务网络购置设备,市委于去年初抽调50多名市直机关干部到各乡镇担任乡长助理,协助抓计划生育工作。市人大组织2次计划生育工作视察,听取了1次专题汇报。年初市与县(市、区)签订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并层层进行分解。继续坚持各级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把计划生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齐抓共管。
  现行生育政策和技术政策继续得到落实。一是凭准生证生育的要求正在逐步普及;二是组织三次计划生育集中活动,春夏完成“四术”任务均达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求,共施行四项手术29889例,占任务的111.11%;三是加强流动人口和城镇计划生育管理;四是继续开展“五清理”工作,查处一批做假手术,开假证明的人和事。市税务局、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和珠山区计生委被评为全省城镇基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继续得到深入,11月中旬起全市开展计划生育环境宣传和药具服务宣传,收到较好效果。(戴启玲)
  【鸬鹚乡农民学校加强计划生育宣传】 乐平市鸬鹚乡农民学校共有学员6350多人,编为116个班。采取课堂教学、田头上课、上户传授和利用广播上大课相结合,课堂面授和电化直观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计划生育宣传。一年来,安排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课100余节,观看电视录相达4000多人次,同时发挥农民学校的服务作用。万西村一纯女户在“双抢”期间自愿到医院做结扎手术,农民学校组织学生帮助她家进行“双抢”。程家村公所一位结扎对象生病,农民学校组织了几位学员帮助她家带孩子、烧饭、做家务达半年之久,这位结扎对象深受感动,病好以后主动到医院做结扎手术。由于该乡对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景德镇市、乐平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年内,该乡就有21对未到法定婚龄准备结婚的男女青年推迟结婚日期,有19名育龄妇女因未领结婚证或准生证做了计划外怀孕清理手术。(戴启玲)
  【逐步完善乡服务所功能】 全市把计划生育网络建设的重点放在乡服务所上,已建成的51个乡服务所中,大部分能开展上、下环,有的服务所还能做人流,甚至女性结扎手术。为进一步完善服务所装备,共购进A超(宫内节育妊娠诊断仪)75台,装备到每个乡和街道,购进B型超声诊断仪55台,装备到每个县服务站和80%的乡镇服务所,从而提高服务所的功能。全市计生服务网络(包括县站、乡所、村室)共做计划生育手术14469例,占全市四项手术总数的47%,共查环133108人次,查孕182454人次。(戴启玲)
  【加强计划生育人员培训】 全市共举办3期A超、B超培训班,120多名学员参加学习,使之正确掌握查环查孕技术。同时,对全市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从事节育手术的专职或兼职技术人员,进行节育手术考核发证工作,成立市节育考核小组,通过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有50人领取计划生育手术合格证。并规定今后只有技术合格的人员,才能单独进行节育手术,无证者一律不得单独进行手术。全市普遍开展基层计划生育专干岗位培训。首期培训班分别在乐平、浮梁和市区开班,学习内容为《人口理论》、《计划生育管理》、《节育技术》、《人口统计》等四门课程和公文写作及公务员知识。经过一个月的学习,考核后首批106名学员全部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戴启玲)
  【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创先争优活动】 根据省计生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通知》精神和市年初工作安排,在全市开展创“二无”乡(无多胎生育、无大月份引产)、“三无一好”村(无多胎生育、无大月份引产、无早育)活动。各县(市、区)年初分别确定一批乡镇和行政村为创先对象。这次创先争优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年终经乡镇、县(市、区)计生部门考评考核,乐平市十里岗乡、共库管理处、浮梁县经公桥镇、蛟潭镇、昌江区枫树山林场等5个乡镇场达到“二无”标准,乐平市鸬鹚乡的上脑等13个行政村、浮梁县勒功乡的前峰等24个行政村、昌江区丽阳乡的童坊等4个行政村达到“三无一好”村标准。(戴启玲)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初见成效】 市政府召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会议:乐平市政府于3月颁发《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施意见》;珠山区先后3次组织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调查,查明全区共有暂住流动人口约3万余人,个体工商户6151户,其中育龄妇女5784人,已采取节育措施的5436人。同时,在检查中发现计划外怀孕的及时清理,未落实节育措施的及时落实相应措施,计划外生育的及时处罚。新厂街道对工厂的停薪留职人员采取定期检查、建立网络、综合治理、责任到人的做法,加强了管理。里村街道对流动人口建立计划生育帐卡,签订责任书或计划生育合同,各地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证明》的验证工作。乐平市涌山镇对200多座小煤窑职工进行计划生育清理,从来自10多个省市外来人口中清查出100多名未落实节育措施的育龄妇女,全部落实相应措施。鸬鹚乡规定外出人员每3个月回乡进行一次环孕检,返回确有困难的也必须寄回当地县以上的计划生育情况证明。由于把住了流入、流出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已初见成效。(戴启玲)
  【计划生育协会制定一批发展规划】 根据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的要求、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和省计划生育协会的统一部署,市计划生育协会于10~11月开展制定1994~2000年发展规划工作,选择一批先行示范点,层层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向广大群众发出问卷3004份,走访3500多人次。经过努力,制定出1个市级(市计划生育协会)1个县级(乐平市计划生育协会)1994~2000年的7年规划;5个乡镇街道(乐平市鸬鹚乡、临港乡、浮梁县浮梁镇、昌江区竟成乡、珠山区西郊街道)和8个村(居)级1994~1996年的3年规划,发展规划的制定,为解决群众的需求,反映群众的愿望,解决群众认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了一定努力。 (戴启玲)
  【全省计划生育年鉴工作会议在市召开】 9月27~28日,省计生委在市召开全省计划生育年鉴工作会议和首次年鉴联络员业务培训会议,传达中国计划生育年鉴会议精神,安排布置1993年计划生育年鉴文稿的撰写和年鉴发行工作,辅导年鉴文稿的规范写作,并研究通过全省年鉴工作创先争优评比条件和奖励办法。(戴启玲)
  【准生证发放管理逐步规范】 一是加强对准生证发放的宣传,利用各种会议,乡村广播、墙报、黑板报、农村电影放映前的机会对群众进行准生证发放宣传。二是严密组织,层层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全市共办班65期,乐平市、浮梁县预先进行模拟发证;浮梁县、昌江区组织专干发证知识考试;浮梁县计生委组织3个工作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发证;珠山区为方便基层为每个街道配发钢印;农村有的地方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带相机为群众照相,解决群众照相难的困难。全年共发证12315人,其中一胎为11745人,二胎570人,在准生证发放管理工作中做到资料齐全,手续完备,符合政策,格式统一,基本达到省计生委准确、及时、保质、保量的要求。
  (戴启玲)
  【进一步搞好避孕药具管理】 一是加强双轨制管理,实行计划免费发放和市场零售相结合,零售网点扩大到80多个,扩展发放渠道,同时对各企事业单位实行避孕药具有价供应,方便群众。二是继续发挥避孕药具补缺作用,重点管好使用药具的对象,提高使用率和有效率。在全省抽查中,全市使用药具对象的药具使用率达到90%以上。三是加强对基层药管员和发药员的培训,全市举办各级学习班50余次,近1000名基层药管员和发药员参加学习培训,经过考试,全部达到合格标准,并颁发了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戴启玲)
  人民生活
  【概述】 一年来,全市人民认真贯彻中共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途径,抓住机遇,加大改革力度,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政治、社会的稳定。城乡居民在改革与发展中得到了明显的实惠,总体生活水平又有提高。
  收入增长加快。据抽样调查,1993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1686元,比上年增长22.09%,扣除生活费用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4.17%,高于上年3.03%的实际增幅;农民人平纯收入达938元,比上年增长18.47%,人平增收额继1992年后再次突破百元大关,达146元。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从城镇看,首先,主渠道是工资性收入增加。居民收入中来源于工资的收入按家庭人口平均为1422元,比上年增加211元,增长17.42%,占生活费收入增加额的69.18%;其次,非工资性收入增长加快,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人均非工资性收入达405元,比上年增长30.23%,大大高于工资性收入的增长,非工资性收入占全部实际收入的比重也由上年的20.43%上升到22.18%,上升了1.75个百分点;第三,收入渠道明显增多。据统计,年居民收入中来源于个体劳动者净收益的收入、第二职业收入及财产性收入按家庭人口平均分别为52.25元、65.02元和28.3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23%、62.88%和1.3倍,一种新的收入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从农村看,一是得益于乡村企业及劳务输出的迅速发展。全市农民人均从乡村企业及劳务输出中所获得的收入高达191.1元,比上年增长64.44%,人均净增74.89元,其中直接从乡村企业得到的收入人均为58.8元,增长40.2%;二是获利于卓有成效的鹅鸭工程建设。调查资料表明,全市农民人均牧业收入为232.8元,比上年增长29.23%,人均出售家禽收入及蛋类收入分别增长了1.07倍和51.24%;三是从迅速发展的农村二、三产业得到好处。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得到的收入按家庭人口平均为288.3元,比上年净增114.8元,增长66.19%。
  消费支出稳中见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出现新变化。据抽样调查,1993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468.5元,比上年增长14.0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57.7元,比上年增长29.77%。从消费结构变化态势看,城乡大体趋向一致,其主要特点是:
  1、食品增支较多,恩格尔系数均呈升势。一年来,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食品支出870.96元,与上年相比增支120.23元,占生活费增支180.8元的66.5%,是生活费增支的主要部分;在农村,全市农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395.88元,比上年增支93.07元,增长30.74%。由于受粮油价格放开并上涨的推动,城乡恩格尔系数均比上年有所上升,城镇由58.31%上升到59.31%,农村由59.74%上升到60.19%。
  2、衣着支出增长较快,衣着消费进一步趋向成衣化。城乡居民人均购买衣着的消费支出分别为193.48元和58.97元,与上年比分别增长11.34%和26.3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购买成衣支出92.16元,比上年增长15.66%,购买成衣增支额占衣着消费增支额的63.35%;农村居民衣着消费也进一步向注重成衣发展。
  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上升,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为88.79元,比上年增长5.15%,其中人均耐用消费品支出达35.48元,增长21.17%;农村居民人均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为63.26元,比上年增长36.16%。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每百户的拥有量及变化情况,城镇为:彩电58台,比上年末增长5.45%,电冰箱59台,增长9.26%,录放像机11台,增长22.22%,淋浴热水器10台,增长25%,脱排油烟机6台,增长50%;农村为:自行车145辆,增长11.06%,缝纫机50架,增长0.84%,电视机78台,增长24.24%,收录机33台,增长38.13%,电风扇96台,增长48.98%。
  4、教育支出迅猛增长,投资教育开始成为消费热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家庭更加注意增加教育投入。城镇居民人均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达58.46元,比上年增长25.56%;农村居民人均文化用品、书报杂志及文化服务支出达42.25元,增长31.05%。
  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出现新的热潮,一年来,全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476万元,比上年增长39.02%,全市累计完成住宅设资5824万元,增长24.74%;全年施工住宅建筑面积29.0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28%,年内竣工的住宅建筑面积达13.77万平方米。住宅建设步子的加快,不断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到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上年末的7.16平方米上升为7.31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0.83平方米。在居住面积增加的同时,城市居民住房设施配套户越来越多,居民用于房屋装修的消费支出也不断上升,城乡居住环境日益得到改善。
  (周镇清)
  社会保障
  【概述】 一年来,市社会保险局积极围绕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中心,以“抓征缴求稳固、抓龙头牵全身、抓改革促发展”为特点,以省级统筹为工作重心,积极加强自身建设,带动全局各项工作的稳步发展。至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各类企业已达800家,在职职工152353人,离、退休职工31500人,全年共收缴各种基金6918.65万元,除不属本年度收入款项外,占计划应收数的95.3%,共拨付退休费6431.85万元,除不属本年度支出款项外,占计划应拨数的96.05%。同时,市社会保险局还积极从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大局出发,为部分困难企业下拨调剂金759.91万元,使112户困难企业能甩掉包袱,轻装上阵,为发展瓷都、振兴瓷都服务。(李献忠)
  【省级统筹稳步发展】 至年末,全市已有282家单位参加了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退休费用省级统筹,其中在职职工72630人,离退休职工23520人,全年收缴统筹金4558.44万元,支付退休费5328.29万元,为受益户112家下拨调剂金759.91万元。
  (李献忠)
  【县以上大集体市级统筹迅速发展】 全市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社会统筹是1988年开始的,现在已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为此,市社会保险局于1993年元月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县以上大集体市级统筹工作。经过一年的运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在参加统筹的单位已达261家,在职和退休职工59708人,全年共收养老金1215.65万元,支付退休金1066.03万元。
  (李献忠)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顺利实施】 为了更好地体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企业职工贡献的大小,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市社会保险局与有关企业共同开办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业务,现在已有市瓷用化工厂等18家企业3798人参加,已收补充养老保险金19.55万元,支付2名退休职工补充养老保险金(含本金及利息)267.70元。(李献忠)
  【景德镇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 为加强全市社会保险工作、实施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协调有关部门、银行之间业务工作关系,推动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化,使全市社会保险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市政府于6月10日成立“景德镇市社会保险基金委员会”,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管日顺同志任主任,副主任由市劳动局副局长朱双印同志担任,委员由市财政局、体改委、审计局、总工会、全市各家银行及市社会保险局领导担任。(李献忠)
  【为全民离、退休职工增(补)发退休金】 市社会保险局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于年前从统筹结余金中拨出263.90万元为全市21042名提高离、退休待遇的全民企业离、退休职工增(补)发离、退休金,从而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离、退休职工的关心。 (李献忠)
  【待业保险工作成效显著】 一年来,待业保险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和110号令《国有企业职工保险规定》,积极深化待业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劳动制度,进一步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全年共有321个单位参加待业保险,参保率达100%,全年共收缴保险金63万余元,占应收缴金额98%,全年参保人数89817人,占应参保人数100%。做好职工待业保险工作,一年来,广泛宣传职工待业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企业单位参加保险的积极性,有利地推动职工待业保险工作的开展。在劳务市场报上,开辟职工待业保险知识专栏。深入基层,解决职工待业保险中发现的问题和帮助指导参保单位如何开展工作,向参保单位传授职工待业保险政策和专业知识。由于采取上述有效措施,有利地促进待业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万坤祥 汪镇辉)
  民政工作
  【概述】 一年来,全市民政工作以发展民政经济为突破口,以加强社会行政管理为手段,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坚持深化改革,全面完成市政府和省民政厅下达的定性定量目标管理指标,各项民政工作得到稳步发展。
  救灾救济工作扎实深入。年内,全市农村先后遭受风暴、洪涝、干旱和病虫等多种自然灾害,尤其是6月下旬~7月上旬的特大洪涝灾害,为1954年以来所罕见,给全市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给灾区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困难。为安顿灾民生活,全市共发放救灾款208万元,粮食150万斤,棉絮1600床,棉衣3300件。同时,还在城市组织发起救灾捐赠活动,全市共接受救灾捐款、捐物折价共98.9万元,全部发到灾民手中。在救灾款使用中,根据“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将救灾款、物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并登记造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在救灾救济中,进一步巩固发展农村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全市已办会598个,入会农户占总农户91%,集资总额已达615万元,一年来储金会投放救灾扶贫、救急解难资金512万元,全市农村家财保险已达70%。
  优抚安置工作取得新成绩。为提高优抚对象生活水平,总结推广浮梁县动员社会力量为在乡复员军人解决生活、住房、看病“三难”的经验和储田乡发动优抚对象开展“六个一”、“五带头”活动经验。使县统筹优待金得到巩固和发展,乐平市、浮梁县分别提高了统筹标准,达到每户400元和440元。优抚服务组织增加到465个,参加服务活动达4.5万余人(次),为5000多名优抚对象和驻军办了大量的实事。全年共接收安置退伍兵589名,其中城镇安置435名,农村安置154名。124名中农村退伍军人军地两用人才,已开发使用115名,当年开发使用率达92.74%。培植和巩固退伍军人农业开发点5个,发展退伍军人专业户217户,组建退伍军人经济联合体47个。加强退伍军人军地两用人才宣传工作,在全市开展创评“十佳退伍军人”活动,并隆重进行表彰。
  社会福利事业有较大发展。经过一年的努力,已基本完成对全市乡镇敬老院的危房改造任务。全市共收养五保老人962名,占五保户总数24.22%,分散供养五保老人3010名。五保老人达到年600斤粮、6斤油、80元零花钱的最低生活标准。市、县直属福利事业单位有新的进步,浮梁县四层楼的社会福利院,光荣敬老院已破土动工,乐平市社会福利院加强管理,改善条件,市社会福利院(新院)扩大收养对象,增加自费收养人员的比重,弃婴生活标准得到提高。
  城乡福利生产走出困境。全市福利企业全年创产值2053万元,超过年计划23.22%,其中城镇福利企业实现利润73.75万元,农村福利企业实现利润80.4万元。全市福利生产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两年实现“八五”计划。
  有奖募捐销售市场不衰。各县(市、区)在完成销售任务180万元的基础上,全年发行奖券425万元,突破原计划300万元大关。昌江区成功地组织百万元大奖组的发行工作,为全市推行大奖组销售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基层民政经济发展迅速。全市创收总收入达150万元,缓解了事业经费不足的困难,增强发展民政事业的经济实力。市社会福利院创办救灾衣被加工厂,使救济对象得以防寒过冬,提高救灾款的使用效果,又增加了加工费收入4万余元,福利院条件得到改善。乐平市革命老根据地招待所打开围墙出租门面,年租金收入4.6万元,珠山区婚姻登记办公室一条龙服务,增加收入4万元,市军供站采取平战结合的办法,利用军供设施、场地、兴办汽车修配厂、停车场、招待所、餐厅、商店、陶瓷市场等,全年创收6.5万元,市殡葬管理处筹措资金兴建瓷都陵园公墓,当年兴建当年收益。收容遣送站,按摩院也积极开展创收活动,收入比去年都有增加。农村敬老院和民政办公室经济实体发展势头很好。各乡镇敬老院普遍搞了一种二养三加工,提高自给能力,院民生活得到改善。院民人均年收入150元以上的有46所,其中年收入310~450元的16所,450元以上的10所,达标上等级的敬老院16所。如竟成乡敬老院在办好印刷厂、预制品厂的同时,又大力发展养猪、养鱼、种菜,全年纯收入3.4万元,五保老人月均生活费90元,还组织老人到杭州等地参观旅游。全市共有30个乡镇民政办公室创办餐厅、旅社、商店等经济实体,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殡葬改革有新的进展。通过殡改宣传,狠抓《暂行条例》贯彻落实,殡葬改革出现齐抓共管的势头。全市火化量1659具,完成目标任务85%。全市第一座市级园林式公墓——瓷都陵园于11月建成营业,受到社会的好评。
  婚姻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市婚姻登记员均经过普遍培训,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得到提高。农村婚姻登记率普遍提高,年内,共办理结婚登记9529对,离婚登记438对,涉外婚姻登记13对,登记合格率达100%。
  社团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市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对社会团体依法进行管理,严格登记程序,认真审查核实登记材料,指导社团按照各自章程开展活动,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全年新注册登记社团8个,变更登记6个,年审112个。所有企事业单位和社团都建立了代码制度。全市有129个社团建立档案库,26个社团业务主管部门建立联络员队伍。
  加强民政宣传和理论研讨。全年各级新闻单位采用市民政部门稿件135篇,其中全国性报刊采用18篇,省级采用63篇,市级采用54篇。被省民政厅采用民政信息20条,市委、市政府采用民政信息10条。《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之我见》被全国社会工作理论研讨会评为一等奖,其他3篇理论研讨文章在全省分获一、二等奖。
  (徐小龙)
  【抗洪救灾,安顿灾民】 6月18日~7月7日,全市连续4次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据统计,全市共有53个乡镇,16.3万农户,73.37万人口,不同程度地受灾,成灾人口54.35万人,其中轻灾民23.58万人,重灾民17.39万人,特重灾民13.5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8.03万亩,成灾面积61.43万亩,其中绝收面积13.38万亩,因灾减产粮食7.83万吨;倒塌民房8300间,受损民房5.44万间;死亡3人,受伤1086人;死亡大牲畜4080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1亿元。灾情发生后,各级党政领导迅速赶赴灾区,组织群众抗洪抢险。各级民政部门深入灾区现场查灾报灾,帮助转移灾民,紧急下拔45万元救灾款,安顿灾民生活。(徐小龙)
  【民政部救灾工作组来市视察灾情】 7月14~16日,民政部救灾工作组一行7人,在省民政厅熊印辉副厅长陪同下,来市灾区视察灾情,慰问灾民。工作组深入乐平市的语口、坎上、镇桥等重灾乡镇,察看被淹农田、圩堤决口、外洪内涝等灾情,走访慰问灾区群众,听取市、县(区)政府领导关于抗洪救灾方面的情况汇报。工作组对市抗洪抢险和救灾救济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进一步抓好救为救济工作落实,解决好灾民吃、穿、住、医等问题,重点救济三缺户(缺粮、缺钱、缺劳力)、绝收户、五保户、特困户、并认真组织灾区群众生产自救。(徐小龙)
  【浮梁县优抚工作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 4月27~28日,全省解决部分在乡复员军人“三难”问题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景召开,省民政厅厅长傅敏先和省法制局副局长张玉印率各地市代表40余人参加会议。各地市代表实地参观考察浮梁县储田乡在优抚对象中开展的每户一亩高产田、一个椴木香菇点、一个果(林)园、一个家畜饲养圈、一亩桑田、一个劳力进乡、村企业“六个一”和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带头遵纪守法、带头维护山林、带头搞好种养业、带头完成国家任务的“五带头”竞赛活动情况。傅敏先厅长高度评价了浮梁县和储田乡的经验。要求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认真学习和推广浮梁县和储田乡的经验,把农村优抚工作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徐小龙)
  【十佳退伍军人受表彰】 2月26日,市政府召开全市退伍军人军地两用人才经验交流会,为瓷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刘恒轩、江国兴、刘木水、夏尤余、蒋辉、唐庆好、陈旺年、陈月华、涂世发、熊志刚等“十佳退伍军人”和徐梓武等23名军地两用人才受到表彰奖励。1983年以来,全市共接收军地两用人才2068名,他们退伍回乡后,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建设家乡振兴瓷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全市有1287名退伍军人走上乡村两级领导岗位,成为抓经济建设的行家里手。在农村30个率先奔小康的村委会中,有25个村是由退伍军人担任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有210名退伍军人依靠科技致富,率先成为专业户。去年他们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368期,免费培训2700人(次),带出了一批种植、养殖、加工专业村。(徐小龙)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全市铺开】 全市现有农村人口90多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约占8.2%,且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农村“白发浪潮”的到来,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将形成猛烈的冲击。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减轻老龄高峰压力,4月底,民政局选择浮梁县储田乡和浮梁镇进行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两试点乡镇共有1580名农民踊跃投保,缴纳保金14万余元。取得试点经验后,市民政局又于11月组织18名机关干部,协助各县(市)区民政局在全市8个乡(镇)铺开这项工作。至年底,全市共有11个乡镇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1万名农民踊跃投保,缴纳保金60万元。(徐小龙)
  【珠山区改革婚姻登记办法】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和省民政厅文件规定,珠山区于7月20日成立婚姻登记办公室,在全省率先实行婚姻登记改革,对全区待婚、复婚、协议离婚的婚姻对象由民政部门实行集中登记,并开展了婚姻咨询,婚姻介绍、婚前教育、婚前检查,帮助预订结婚家俱等一条龙服务,合理收费,谒诚为婚姻对象服务,受到省民政厅表彰,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徐小龙)
  【瓷都陵园公墓建成营业】 全市第一座按照殡葬管理法规规定,由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的城市园林式公墓——瓷都陵园主体工程于11月1日建成营业。瓷都陵园公墓——位于市郊吕蒙村海螺山麓、依国道、傍昌江河、山明水秀、公墓面积100亩,由市殡葬管理处投资90万元兴建。实施遗体接运、整容化妆、追悼活动、遗体火化、公墓安葬等殡仪一条龙服务,以推进殡葬改革,根治乱埋乱葬、促进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徐小龙)
  老龄工作
  【概述】 一年来,景德镇市老龄工作,在重视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认真开展“五个老有”活动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基层老年协会逐步规范。截止年底,已建立街道和行政村一级的基层老年协会562个,占应建总数的80%,发展会员45326人,并制订了《老年协会章程》,明确会员的权利和义务,统一制发了会员证,使其真正成为老年人自己的组织。
  老年经济实体越办越红火。全市已举办老年经济实体35个,服务型实体26个,农村老年经济基地186个,经营各种果木、水塘、田地1906亩,栽护老树1901棵,商业网点37家,生产型企业16个。这些实体年产值800余万元,上缴国家税利80余万元,年收入60余万元。安置老年人1200余名,安置待业青年400余名。此外,还有一大批从事社会活动的老年人,其中:从事生产经营的7610名;从事社会公益的2283名;从事教育传授的800名,从事参谋咨询的96名。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全市对照《江西省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条例》进行检查,共解决各种歧视、虐待、遗弃老年人事件142起;调解非诉讼民事纠纷625件,落实赡养协议426份;法院立案解决42起,有效地保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徐仁新)
  【慰问“百岁老人”】 春节前夕,市老龄委对全市仅有的一名居住在太白园烟元里的百岁老人进行了走访慰问,询问百岁老人的起居生活,送去慰问品和补助款、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体现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徐仁新)
  【老龄组织机构得到及时调整】 由于县(市)、区及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换届,很多老龄机构有名无实。针对这一情况,市老龄委及时到基层走访、调查、督促检查老龄机构组建与调整。到年底,各县(市)、区及乡、镇(街道)的老龄机构全部调整完毕,配备德高望重,乐于干老龄工作的同志担任领导工作,为老龄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徐仁新)
  【乐平“重阳楼”落成】 在乐平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集资130万元,于重阳节建成一座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具有民族风格、设施比较齐全的老年人活动中心k重阳楼,乐平市老年人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为老年人办了一件实事。(徐仁新)
  【老有所为结硕果】 在全国老有所为研讨会的精神鼓舞下,全市老年经济实体有长足的进步。仅雕塑瓷厂老年经济实体——艺华雕塑瓷厂,全年销售收入53.5万元,上交税利8万元,纯收入1.2万元。竟成乡昌江村老协办的生猪屠宰场,年利润3.5万元,他们将这些收入除用以发展生产,发展老年事业外,还为部分老年人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徐仁新)
  【开展《江西省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条例》检查】 8月,市老龄委以景老龄(1993)04号文件的形式,开展对《江西省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要求各单位按文件的7个方面进行自查。通过检查,表彰一批敬老好儿女,教育少数不孝之子,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徐仁新)
  【外省老龄委领导来景市考察】 10月,浙江省老龄委主任,原省委副书记崔健,湖南省老龄委主任、原副省长刘亚南,广东省老龄委主任、原省人大副主任程里,等3位老龄委领导参加在南昌召开的中南六省一市老龄工作协作会议后,专程来市考察,指导老龄工作,受到市委副书记周庭祥同志的亲切接见。这三省老龄委领导在市考察期间,参观了老年经济实体艺华雕塑瓷厂和陶瓷馆、古窑等陶瓷文化胜地。(徐仁新)
  【湖南3老人“单车万里行”途径景市】 湖南省永州市工业局62岁的退休干部齐锡录、永州市印刷厂61岁的退休工人席宏庆和永州市汽运公司69岁的退休工人黄俊等3位老人为申办2000年奥运会骑自行车行程近万里,于10月26日途径景市,他们的精神受到景市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徐仁新)

知识出处

景德镇年鉴 1993

《景德镇年鉴 1993》

《1994年版《景德镇年鉴》主要记载1993年景德镇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大事,新事,要事及基本情况,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椐,为社会各界了解景德镇,建设景德镇提供最新的资料。它不仅是一部综合性资料工具书,也为志书的编纂与续修积累史料。 景德镇年鉴》(1993)所设类目在1993年版的基础上略作调整,共设特载、概况、人物、政治、政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综合经济管理、陶瓷、工业、交通·邮电、农业、粮食·商业、经贸·旅游、金融·保险、劳动·人事、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新闻、卫生·体育、社会生活、县(市)·区概况、大事记、统计资料选辑、附录等24个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