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年鉴 1993》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0111
颗粒名称: 教育概况
分类号: G527.56
页数: 4
页码: 318-3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3年景德镇市教育的概况,其中包括了国家主席杨尚昆接见市教育界代表、市政府聘任首届督学、黄懋衡副省长来市视察教育工作、日本冈山县教育代表团访问景市、国家督学李星万来市视察《纲要》贯彻情况、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等。
关键词: 教育 景德镇市 教育事业

内容

一年来,市教育局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育改革力度,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全面发展。市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在深化改革中加速发展,家长函授教育、勤工俭学、校建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取得明显成绩。
  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得到加强。一年来,组织大中小学师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史党建理论,举办党课、共青团是党的助手等专题讲座,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逐条逐句地学习新党章。在对学生进行《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大纲》和“两史一情”教育,抓好每周一次升降国旗活动,组织高一新生军训等15项常规性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读书活动、主题队会、电视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利用迎奥运、迎陶瓷节之机,运用100部优秀影视片在全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召开学校德育工作座谈会,及时总结德育工作中的好做法并加以推广,使广大师生提高对改革开放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全市共评出省三好学生27人,优秀学生干部5人;市级三好学生172人,优秀学生干部68人,先进班集体63个。
  市教育质量获得提高。全市小学招收适龄儿童2.5622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8.57%,入学率为99.1%,在校学生14.8472万人,年巩固率为98.7%,辍学率1.47%,留级率为3.46%。小学毕业生2.6437万人,升入初中学生2.0306万人,升学率为77.2%。全市普通初中招收新生2.0411万人,在校生5.4608万人,年巩固率为96.8%,辍学率为2.14%,留级率为1.5%,初中毕业生1.5150万人,升入高中(含职高)4507人。初中毕业生考取小中专1000多人,比上年多录取100余人,这是市历史上考取小中专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的一年。
  全市高中在校学生8872人,招收高一新生4507人(职高1439人)。有4648人参加普通高校考试,录取重点大学165人,本科院校253人,省专319人,地市专557人,中专38人,录取率为35.1%,比去年增长4.1%。
  特殊教育持续发展。市特殊教育计划招生80人,实际招生94人,在校生162人。市聋哑学校被评为全省特教先进单位。
  家长函授教育初见成效。第二期招生5024人,比第一期多招生3008人。市家长函授分校被授予省先进单位。
  在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1万多中学生参加的“全国第三届生物知识智力竞赛”中,市五中杨帆获全国特等奖第一名,此外还有13名同学分获二、三、四等奖。市一中首届(89届)少科班学生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第一次荣获江西赛区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全国数学联赛中,获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省优秀奖4人。
  注重抓好两课两操和体育达标训练,广泛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抓好昌江区初中升高中加试体育的试点工作,学校体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一年来,培训国家一级运动员2名,二级运动员18名,三级运动员14名,获省以上比赛金牌21枚,银牌14枚,铜牌29枚。由市运动学校选送的运动员周丹戈,在去年10月举行的全国射击比赛中,超世界纪录,同时破全国纪录。全国第七届运动会,景市有4名运动员代表江西队参加了射击、田径决赛。
  严格经费管理。一年来,市政府增加了对教育的投入,市直教育事业预算指标(不含电大)增至1247.5万元,比上年增加78.5万元,增长6.7%;市直预算外收入421.9万元,比上年增加100.6万元,增长31.3%。
  全市校办企业完成总产值1326万元(市直711万元),总收入为421万元(市直100万元)。全市共筹集校建资金1353.43万元,比原计划多筹353.43万元,其中征收基建附加费78万元。全市动工修建校舍面积10.054万平方米,为年计划的111.7%,竣工面积10.063万平方米,实现标准化学校10所,新建、分配教工住房199套,出售住房1021套,回收校建资金322.49万元。
  深化教育改革基本思路。一是教育与经济发展需求接轨,优化教育结构,按照产业发展趋势,发展短缺专业,增设新技术专业。二是与市场需求接轨,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使学校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三是与市场经济发展接轨,形成以国家办学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学和民间办学为补充的多种形式办学的新格局。四是与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接轨,改革招生分配制度,面向农村、边远山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五是建立和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疏通集资渠道,建立“希望工程”基金和教育信用社。(王新华)
  【国家主席杨尚昆接见市教育界代表】 3月3日,珠山区主管教育的副区长罗长庚、教育局长郑良清、一小校长黄升元进京向杨主席汇报一小工作,受到杨主席接见。杨主席在听取汇报后勉励大家:“教育为本,你们这样重视教育工作,希望你们在现有的基础上把教育工作搞得更好”!“请你们把我的问候,带到江西,带到景德镇,带给全体教师和同学们”。杨主席并提议与他们合影留念。
  (王新华)
  【市政府聘任首届督学】 5月,市人民政府聘任首届督学11名。被聘任的督学是:专职督学徐镇寿、曾昭甫、吴剑文、艾冬金;兼职督学任夏旋;特约督学胡观培、金重华、方寒程、杨启村、吴奇山、黄亚林。在聘任的督学中,有市政协和市民主党派的负责人,也有中学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以及教育管理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校长。(王新华)
  【黄懋衡副省长来市视察教育工作】 5月26日,黄副省长对市一中、陶瓷职业高中和市高专进行了视察。黄副省长就市教育工作强调指出:一、要采取措施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归根结底要姓“教”不能姓“钱”,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活,真正做到学生心里。二、要确保教育经费公用部分的逐年增加。三、要大力发展校办产业,不断改善教育条件,不要干与不干一个样,要留住学校骨干教师。(王新华)
  【日本冈山县教育代表团访问景市】 5月27日,日本冈山县教育代表团一行10人,对市进行友好访问。市教育局长熊国材向客人们介绍了景市教育的基本情况,冈山县教育委员会教育长(团长)森崎岩之助致了答谢词。28日,代表团一行参观市一中与市陶瓷职业高中。 (王新华)
  【国家督学李星万来市视察《纲要》贯彻情况】 8月20日,国家专职督学、原中国教育工会主席李星万来市,对景市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情况进行视察。在听取市教育局局长熊国材关于市教育情况汇报后,李督学说:景德镇在江西是发达地区,全国也属中等水平。他高兴地看到《纲要》颁布后,市政府能从本地实际出发,对市实现“两基”的规划作出新的调整,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富有成效的。他强调要依法治教,采取有效办法控制学生流失。(王新华)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为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总结、交流近年来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工作,市委、市政府于10月6~7日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对荣获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市一中)、全国中等专业学校先进学校(市商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市体校、市十二小)、全国教育战线劳动模范、全国、全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市优秀班主任和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和个人光荣称号的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王新华)
  【举办青少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读书电视知识竞赛】 11月13日,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在青少年中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组织市青少年读书知识电视竞赛。浮梁县代表队获得竞赛第一名。
  (王新华)
  【修订1989~2000年义务教育规划】 修订后的市义务教育规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已经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的城区、厂矿和部分经济条件教育基础较好的乡镇,今年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到1995年底争取全市农村有25个乡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占全市乡镇数的43%;第二步,到1998年将累计有49个乡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占全市乡镇数的85%;第三步,到2000年,全市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王新华)
  【全国优秀教师事迹报告团在全市作巡回报告】 11月22~25日,市全国优秀教师事迹报告团一行7人赴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进行8场事迹报告。这次报告团有全国教育战线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及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他们的事迹报告博得广大教师的阵阵掌声,全市有3000名教师参加了报告会。(王新华)
  【市仪器站测验室通过省站验收达标】 11月,市教学仪器检测室经江西省教育技术装备站评估验收合格。 (邓希平)
  【世界银行贷款中国专家组来市指导工作】 12月4日,国家教委组织的世界银行贷款“第二个贫因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国内评估江西组组长张继康,联络员甑秀欣,成员马振海、高桂芬一行4人及省教委副主任王占铭等来市,先后考察乐平塔前乡中心完小、镇桥镇中心完小和景德镇师范学校。这笔贷款对市中小学校舍建设、图书设备、师资培训工作上新水平提供了资金保证。 (王新华)
  【省教委副主任王文才来市考察教育工作】 12月10~13日,省教委副主任王文才来市考察教育工作,参观一小、一中、陶瓷职中、市聋哑学校和师范学校。考察期间,王副主任对市教育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要求搞好教育规划,强化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特别是要抓好农村的教学质量。
  (王新华)
  【全市首次教育督导工作会议召开】 12月21~22日,市教育局召开全市首次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会议回顾市教育督导工作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交流开展教育督导工作的经验,讨论部署今后的工作。会议还表彰32所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教育督导室。(王新华)
  【认真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 一是各县(市)、区纷纷追加部分教育经费;二是各县(市、区)教育局从本系统勤工俭学创收中,挤出部分资金用以发放教师奖励工资;三是一些乡镇主动拿出部分资金或让效益较好的乡办企业支持学校办学;四是建立各级拖欠教师工资情况反馈报告制度,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处理。(王新华)
  【全市为教育系统办的十件实事】 一是筹集校建资金1576万元,兴建、改建、维修校舍12.01万平方米,学校危房面积降至0.45%;二是新建教工宿舍284套(市直),使城区中小学教职工人均居住面积达6.8平方米;三是为农村教师家属解决125人“农转非”,为71名民办教师办了转正手续;四是市教育学院改建为景德镇高专,并获联合国60万美元贷款和争取到国家配套资金100万元人民币;五是评选出5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7名教师获省级优秀教师;六是聘任首届督学11名;七是为全市高级教师进行体检;八是调整《景德镇市1989~2000年义务教育规划》;九是决定陶瓷联校归口教育部门管理,改善市8万多陶瓷职工子女就读待遇;十是基本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王新华)
  【市批准成立七所社会力量开办学校】 年内,批准成立市计委的市电脑技术学校、市教育工会的市钟声学校、市三中的成人高中、市歌舞团的舞蹈培训班、市直、厂矿各中学的初三、高三补习班。私人开办学校1所,即培英高中。(王新华)

知识出处

景德镇年鉴 1993

《景德镇年鉴 1993》

《1994年版《景德镇年鉴》主要记载1993年景德镇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大事,新事,要事及基本情况,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椐,为社会各界了解景德镇,建设景德镇提供最新的资料。它不仅是一部综合性资料工具书,也为志书的编纂与续修积累史料。 景德镇年鉴》(1993)所设类目在1993年版的基础上略作调整,共设特载、概况、人物、政治、政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综合经济管理、陶瓷、工业、交通·邮电、农业、粮食·商业、经贸·旅游、金融·保险、劳动·人事、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新闻、卫生·体育、社会生活、县(市)·区概况、大事记、统计资料选辑、附录等24个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