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年鉴 1993》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0099
颗粒名称: 劳动·人事
分类号: F249.275.6;D630.3
页数: 9
页码: 301-3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景德镇劳动、人事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劳动力市场发展迅速、就业培训中心评估获优、浮梁县县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从以工代警人员中录用人民警察、法检系统增编考试补充干部等。
关键词: 劳动 人事 景德镇市

内容

劳动
  【概述】 1993年,市劳动局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贯彻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江西省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为动力,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为中心,大力推进企业用工、分配和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促进了全市劳动就业、职业培训、劳动安全综合管理等事业的发展。
  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市县(市)区全部成立职业介绍所,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创办劳务市场报,不定期地向社会公布劳动力需求信息。劳务市场逐步向乡镇延伸,峙滩、鱼山等乡已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劳务输出工作成绩明显,仅市职业介绍所就输出劳务1065人。就业前培训多式多样,全市共办各类就业培训班33期,培训7281人,其中:市就业服务局自办示范班11期,培训学员1219人,劳动服务企业有新的发展,全市共有劳动服务公司(站)262个,职工总数3789人,产销额已达1.59亿元;税利税额为1246万元。就业服务体系的逐步健全,促进了就业安置任务的完成,年内全市城镇需要安置就业的人员总数为1.28万人,全年共安置就业1.01万人(其中:全民单位安置1873人,集体单位安置3302人),年末尚有待业人员2762人,待业率为0.96%,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劳动用工制度进一步搞活。全市开始试行弹性劳动工资计划,劳动部门不再向企业下达指令性的招工指标,由企业根据国家政策和生产需要自主编制招工计划,报劳动部门备案后实行自主招工。同时,深入部分转换经营机制试点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召开国有企业全员劳动合同管理座谈会。到年底,全市实行全员劳动合同管理的企业有62个,比去年增加55%,参加职工数达3.61万人,比去年增加64%。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得到加强。通过宣传贯彻《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为企业和有关人员提供咨询50余次,鉴证劳动合同3420份,依法受理劳动争议案3件,并深入到22个“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开展劳动关系状况调查,取得了较好成果。
  分配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市属工效挂钩的企业达88个,比去年增加4045人。工效挂钩的范围已经扩大到商业“三小”企业、商办工业、供销企业以及部分集体企业。为指导企业搞好内部分配,市劳动局积极参与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光明瓷厂已做好试点的全部基础工作,市焦化煤气厂岗位技能工资制投入全厂运行。全年为10.7万名职工调整了档案工资,平均每个职工年增资132元。
  社会保险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各类职工共18.48万人:其中:全民固定在职职工7.06万人,离、退休职工2.38万人;合同制职工2.53万人;县以上集体在职和退休职工6.24万人;县以下小集体职工2717人。
  全市共收缴各种社会保险基金达6148.05万元,收缴率为94.94%。待业保险工作受到重视,有321个单位的8.98万名职工参加了待业保险,基金收缴率达98%。从10月开始,全市有2.1万名退休老人增加退休金,年均每人每月增资9.6元,市社保局为此从节余金中开支263.9万元。社会保险各项单项改革的试点工作也正在抓紧进行。
  职业技术培训工作形势喜人。市技校在校学生已达2030人,全年招收新生746人,学生文化理论课成绩优秀率比上年提高2.17%,应届毕业生应知应会成绩优秀率高达55%,学校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被列为全省重点技校。全市已成立陶瓷、机械等13个工人技术考核评审委员会,并对414名技校毕业生、335名职高毕业生、30名厨师进行了技术等级考核,共发技术等级证书759份。在全省青工奥林匹克竞赛中,有6名选手获得名次。
  劳动安全工作取得了好成绩。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举办全市性的《矿山安全法》知识大奖赛,组织安全生产法规知识有奖征答,开展“安全生产周”活动,全年开办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班13期,培训689人。深入工厂矿山开展安全监察681次,下达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297份、全年检测电梯50台、起重设备60台、锅炉181台、钢瓶570只。全市发生工伤事故53起,死亡54人,重伤18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24.3%、11.5%和47.1%,伤亡事故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之内。
  劳动部门的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认真贯彻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党委中心学习组的作用,带动组织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4月上旬召开全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局上下形成了良好的风气。6月,部分地区遭受水灾,局机关干部职工捐款5000余元,并派员深入储田灾区慰问受灾群众。认真贯彻中纪委二次会议精神,开展大学习、大讨论,通过自查自纠,取消了“招工介绍费”等不合理收费项目。为加强劳动理论研究,成立“景德镇市劳动学会”,开展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组织劳务市场专题研讨会,制定“景德镇市劳动局关于贯彻‘江西省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的意见”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王亚平)
  【劳动力市场发展迅速】 1月16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景德镇市职业介绍所正式挂牌开业。随后,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职业介绍所相继成立。建立劳动力市场,开展求职和招聘登记、职业介绍、信息服务、就业预测预报等工作,至年底,已接纳求职登记2105人,介绍就业2215人次,向外省、市输送劳务13批,计1065人次,成为劳动力供求双方进行双向选择的具体场所。同年,工商技校、珠山信息委托咨询服务部、兰德经纪事务所和部分农村乡镇也先后成立民间职业介绍机构,初步形成了以劳动部门为主体,以民办为补充,连通城乡,覆盖全市,多层次的职业介绍网络。
  (黄强 王松柏)
  【就业培训中心评估获优】 景德镇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大楼位于昌江河西岸,设有标准教室8间,可一次性容纳500名学员,教室设施比较齐全。根据社会需求,一年来,先后举办陶瓷工艺、机械钳工、文秘、缝纫、烹饪等专业技术培训班26期,培训结业学员4394人,学员就业率达90%以上,为社会和企业培训了所需人才,为劳动者就业创造了条件。10月,该中心经江西省劳动厅综合评估,被评定为全省优秀就业训练中心。(江达帮)
  【工人技术培训考核基地建立】 为不断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充分依托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技工(职业)学校等单位,设立了陶瓷、汽车修理2个高级工人技术培训考核基地和家电维修、厨师2个初、中级工人技术培训考核基地。全市共培训考核759人,并颁发技术等级证书。工人技术培训考核向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张庆安)
  【周海松、廖燕萍在首届江西省青年奥林匹克竞赛中夺魁】 在省劳动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等10家组织的“江西青年首届奥林匹克技能竞赛”中,市选手按照国际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标准,积极进取,刻苦学习,顽强拼搏,力挫劲手,取得较好成绩;8个比赛工种中,有6名选手获得名次,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周海松、廖燕萍夺江西省车、钳工奥林匹克技能竞赛第一名。并被省劳动厅,省总工会、团省委分别授予“省技术尖兵”、“省五一劳动奖章”、“省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
  (张庆安)
  【技校、职高毕业生实行双证制】 根据江西省劳动厅关于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就业训练中心毕(结)业生技术等级考核的有关规定,年内,对陶瓷、机械、建工建材、汽车修理、化工、家用电器等专业(工种),按专业归口,委托这些行业的工人技术考核评审委员会,依照国家颁发的工人技术等级(技工4级)标准,参照各类学校授课教材组织命题和考核。全市共考核技工学校毕业生414名,职业高中毕业生335名,及格率为97.33%。
  (程康)
  【市劳动学会成立】 4月28日,市劳动学会在百花饭店大会场召开成立大会。省劳动厅、南昌市劳动局、市社联等27个单位分别来人、来信、来电祝贺,省劳动学会会长赖发庚专程赴景,黄木华、柯尔荣、程新饶、陈焕新等领导亲临指导。市劳动学会筹委会主任汪华元作学会筹备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了劳动学会章程,宣布了劳动理论优秀论文评选揭晓,为12名优秀论文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大会还选举了理事、常务理事和学会领导成员,汪华元当选为会长。 (王亚平)
  【乐平市劳动工作获省表彰】 2月,江西省劳动厅通报表彰1992年度全省劳动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乐平市劳动人事局获先进集体,吴平菊、徐志国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张功华)
  【职工档案工资进一步提高】 按照江西省劳动厅有关文件规定,对10.7万名职工的档案工资进行调整,总增资额为1418.7万元,职工平均人年增资132元。企业基本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建立。(牛金星)
  【实行弹性劳动工资计划】 3月25日,江西省劳动厅批准,市全民所有制企业自1992~1995年实行弹性劳动工资计划,确定1992年全民所有制企业工资总额基数为1.49亿元和职工人数基数为9.26万人,4年间新增非农国民收入工资含量为13.52%,企业综合生产发展速度与职工人数增长比例关系为1∶0.3。确保在1995年末,不得突破核定的工资含量和增人比例。在实行弹性劳动工资计划以后,企业享有充分的劳动用工、工资分配自主权,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发挥。 (李国麟)
  【工人流动手续简化】 为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落实企业用人自主权,从1993年起,对同一城镇范围内的相同所有制工业企业间职工调动(转移),由调(转)出、调(转)入企业直接办理,同一城镇范围内跨所有制企业工人调动(转移),其原身份保留,调动(转移)表存入本人档案,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调(转入)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由双方企业直接办理介绍手续。(胡小林)
  【宣传贯彻《矿山安全法》】 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正式实施。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矿山企业都高度重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标语、黑板报、宣传栏、宣传车、知识问答、智力竞赛、学习班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贯彻。参加《矿山安全法》知识竞赛的有1368人;收听收看《矿山安全法》宣传录音、录相的有7600人;参加《矿山安全法》学习的矿山职工有1.31万人。全市掀起了一场学习、宣传、贯彻《矿山安全法》的热潮。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教育和对照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矿山安全工作的开展。全年,矿山伤亡人数低于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矿山安全生产形势得到好转。(胡小林)
  【尘毒噪声全面监测】 根据市“三多”(陶瓷企业多、接尘工人多、尘肺疾病多)的现状,全面开展以陶瓷为主的尘毒噪声的全面监测工作。一年来,对14个单位84个粉尘作业场所,按照CB5817—86《生产粉尘危害程度公报》国家标准进行了分级测定;对4个单位86个噪声位进行了测定;1个单位10个高温点和2个单位59个工种的有毒有害生产场所进行了分级,为职业安全卫生监察部门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定量分析。
  (饶寿龙)
  【控制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获省表彰】 为达到有效地控制全市工伤事故的发生,1993年,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为基础,进行多种形式监察为关键,狠抓事故隐患整改为重点,积极开展了各项活动和工作,因而职工因工伤亡事故比上年全面下降,全年全市共发生工伤事故53起,因工死亡54人,因工重伤18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下降24.3%,死亡人数下降11.5%,重伤人数下降47.1%,其中县以上企业死亡27人,县以下企业死亡27人,这两项均未突破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死亡指标。因工死亡人数在全省下降幅度较大,成绩突出,受到省劳动厅表彰。 (刘青海)
  【就业安置】 一年来,市劳动就业服务局进一步贯彻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实行市场就业,坚持以职业介绍为龙头,就业培训、待业保险和生产自救为主要内容,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务市场,全方位地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服务,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年内,全市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就业10065人,其中,全民单位安置1873人,集体单位安置3302人,临时招生安置1075人,其它所有制单位安置2021人,推荐介绍临时性劳务人员729人,组织劳务输出1065人。办理待业证5887人,就业证3018人。就业前培训班进展较大,全年共举办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班33期,培训7281人。其中,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自办班11期,培训待业青年1219人。劳动服务事业有新的发展,全市劳动服务企业达402个,从业人员37890人,年产销营业额1.58亿元,年实现税利1246万元。待业保险工作扎实开展,全年共收缴待业保险金63.3万元。1月16日,景德镇市职业介绍所正式开业,市长殷国光、副市长管日顺为职业介绍所开张剪彩,管日顺副市长还为职业介绍所的成立题词。乐平市、珠山、昌江两区、浮梁县相继成立职业介绍所。为交流职业介绍情况,还创办了《劳务市场报》。
  (万坤祥 汪镇辉)
  【多渠道做好就业安置工作】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在就业安置,职业介绍中,始终坚持把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同整个经济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不断疏通劳动力的供需渠道,积极做好就业安置工作。一是深入各单位、街道调查摸底,了解新增劳动力情况,全年办理待业证5887人,就业证3018人,求职登记2105人;二是根据劳动力供求情况,广开就业门路,多渠道做好就业安置工作,全市全民单位安置1873人,集体单位安置3302人,临时性安置1075人;三是加强劳务的开拓,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以缓解全市劳动就业压力,成立了劳务输出公司,全年向广东、福建、江苏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务输出服务员、缝纫工等劳务人员13批,共计1065人。 (万坤祥 汪镇辉)
  【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就业培训】 为提高劳动者素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就业培训工作。
  坚持以市培训中心为龙头,做好示范培训,带动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全年就业培训中心自办班11期,培训的专业有缝纫、烹饪、陶瓷、文秘、国际会计、钳工、家电维修等13种,培训学员1219人。还建立厨师技术考核培训基地,培训有30人参加的第一批学员,经过培训和考核,30人全部合格,分别达到一、二、三级厨师,并给他们颁发不同等级的厨师证书。
  (万坤祥汪镇辉)
  人事
  【概述】 1993年,人事工作紧紧围绕发展瓷都经济主要目标和改革开放的基本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人事、工资三大改革,加强以廉政建设为重点的自身建设,顺利完成了各项人事工作目标管理任务,人事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中发〔1993〕7号文件精神,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的原则,抓好机构改革的试点和各项准备工作。配合参与浮梁县机构改革试点;编印《一九九二年市级、县(区)级党政群机关,市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有人数资料汇编》和《一九八三年市级党政机关的机构编制至一九九二年底的机构编制对照表》;进一步完善编制、人员、工资基金配套管理办法,力求在“紧”的环境中做好现有机构编制的综合管理工作。
  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加快人事、劳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机关、事业、企业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的精神,在景德镇宾馆、陶瓷工业设计院开展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草拟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行办法,经过半年的实践,这两个单位逐步走上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新路子,为下一步推进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企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围绕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全方位为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服务。一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自主确定内部机构的设置、调整和自主定编、定岗、定员;二是放开企业人员流动调配权,市内企业之间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动由双方自主确定;三是企业按照用人标准和程序自主聘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四是允许企业在国家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指导下,自主评聘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尤其实行内部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来,1993年又有170人评聘市内有效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较好缓解够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多指标少的矛盾,稳住部分人才;五是企业可以自主在市内外招聘、引进所需人才,做好企业的人事管理和人才管理的协调、指导、服务工作。
  加强调查研究,搞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改革。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现状、资金标准、中餐补贴、养老保险金统筹、农工问题6个方面情况的调查和测算,草拟《景德镇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费统筹方案》、《我市92年机关事业单位中餐补贴发放情况》等调查报告,为加强工资基金的综合管理和宏观控制提供了依据。同时,积极做好1994年工资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全市3.26万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建立了工资“三卡”档案;为全市4552名离、退休职工办理增发10%的离退休费;为军转干部、奖励升级人员、提职人员、职称升档人员办理工资进档2000余人次,为347人调整遗属生活困难定期补助标准。
  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向国家公务员制度靠扰。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后,加强公务员制度的宣传和学习,组织了《条例》报告会,做好有关单项法规的实施工作。按照《条例》中规定的激励竞争机制的要求,连续三年对本局机关干部进行了年度考核;录(聘)用干部中充分运用考试、考核、录用、培训、奖励、回避等单项制度;办理全民事业单位、乡镇农业五站、乡镇人武部、林业公安、民办教师聘、录用干部725人(其中聘用干部559人);为机关、事业单位做出突出成绩的70名同志晋升一级工资,会同有关部门选拔、审核推荐全国先进个人2名,先进集体2个,省级先进个人10名。
  人才交流工作取得进展。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12月,成功地举办了人才市场开业典礼和首届人才交流洽谈会,参加人才交流的企事业单位39家,发布人才供求信息200余条,前来参观交流的3097人,登记择业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73人,现场成交12人,达成技术支援项目1个,拓宽了人事工作服务领域,促进了全社会关心专技人才流动和人才服务于经济建设主战场工作。同时,还组团参加全国首届和江西省第二届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取得一定的成效。
  深化职称改革,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工作。完成1992年度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任务,全市评聘各类各级专业技术人员1990名,其中高级103名、中级739名、初级1148名。组建并首次召开工程、中教、卫生3个系列高评会。对企业单位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实行评聘分开给予热情指导、服务,全市21个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开展评聘分开的试点,缓解了抢占岗位数额的矛盾。全年组织外语考试2次,计1586人。审查参加各项专业技术考试3700人次。为专家服务办了6件实事:(1)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召开了全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和拔尖人才颁证大会。(2)推荐和选拔刘浩元等12位同志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推荐和选拔宋仲麟等8位同志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发放国家和省特贴款1.75万元。(3)解决专技人员夫妻分居困难和办理110个“农转非”。(4)为22名农林水一线科技人员浮动工资转固定,为56人上浮一级工资。(5)撰写35位专家传略及续编1992年度专技人员名册。(6)组织开展5000名专技人员参加的继续教育活动。
  干部计划管理、培训考试、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有了进步。聘(录)用干部严格限制在省厅下达的增干指标之内,加强工资基金管理,核发工资基金手册面达98%,严控逆向流动和机关、事业单位增人。举办人事、工商、计生、乡镇场等干部培训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考前辅导班13期,轮训干部1400人,组织实施6000人的各类各种考试考务工作。妥善安置军转干部31名,随迁家属8名,组织军转干部参加全省军转干部岗前培训1期。
  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作为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来抓,利用每周二、五学习日,采取多种形式,坚持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文件,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十六字局风”和人事干部“八要四听”。廉政建设做到“四个结合”,即:同业务工作相结合,制订了《人事干部廉政建设若干规定》和“人事干部五不准”,坚持一月一次的清政廉洁自查;同综合治理任务相结合,进一步理清和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同建立健全监督制度相结合,凡涉及群众敏感的人事业务工作,全部做到政策公开、办事程序公开、考试考核成绩公开、办事结果公开,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监督。(李立新)
  【浮梁县县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实施】 12月2日,浮梁县县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正式出台,县党政机构由原来的54个减少为26个,现有人员746人暂定行政编制412名。县委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机构。合署办公共6个机构,县政府设:办公室、计划与经济贸易局、教育科技体育局、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财政局、人事劳动局(编委办公室与其合署办公)、建设土地环境保护局、交通局、农牧渔业局、林业局、水利电力局、文化广播电视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局、工商物价局、乡镇企业管理局、审计局、统计局共20个机构。税务局目前系省统一管理体制,仍予以保留。人大、政协、纪委、检察院、法院和总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按有关法规和章程设立。
  县委机构撤并的有:政研室、信访办、党史办并入县委办公室,撤销档案局、档案馆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归口县委办公室;老干部局、机关党委、组织员办公室并入组织部;撤销精神文明办,原职能由宣传部承担。文联、社联挂靠宣传部;对台办、侨务办并入县委统战部;综治办、政法办的工作职能并入政法委员会。县政府机构撤并的有:外事办、地方志办并入政府办公室;撤销经委、计委、招商局,重新组建计划与经济贸易局,对外协作办并入该局;撤销工商局、物价局,重新组建工商物价局;撤销城建局、土地局、环保局、房地产管理局,重新组建建设土地环境保护局;撤销教育局、科委、体委,重新组建教育科技体育局;撤销农经委,其原职能由农牧渔业局承担、煤炭局、茶叶局相应成立粮贸总公司、物资总公司、商业贸易公司、外贸公司、矿产资源开发公司、煤炭公司、茶叶总公司、科技开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撤销供电局,保留供电公司;科协、残联群众团体组织,挂靠有关党政部门,人员实行兼职,不另列行政编制。改革后的党政机构新领导班子已全部到位并已开始运转。(查良群)
  【从以工代警人员中录用人民警察】 根据赣人录发〔1993〕4号《关于认真做好全省以工代警人员录用人民警察工作的通知》精神,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录用人民警察工作过程中严格把好报名关、考试关、考核关。从以工代警人员中录用人民警察110人,其中公安系统56人,检察院系统9人,法院系统6人,林业公安系统36人,劳教部门3人。(张贵龄)
  【法检系统增编考试补充干部】 根据赣人录发〔1993〕5号《关于全省法检系统增编补充干部实行考核择优录取的实施办法》精神,首次采取考试考核的方法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报考对象限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党政群机关、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中,参加工作两年以上,适合从事政法工作的在职干部(含聘用制干部)。这次法检系统增编补充干部经过笔试——面试——考核——体检,法院从106名报考人员中择优录用工作人员10名,检察院从126名报考人员中择优录用工作人员14名。(张贵龄)
  【成立工程、中教、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委会】 4月7日,工程、中教、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委会正式成立。工程系列高评会委员17人,马宁任主任委员,朱安平、虞雪琴任副主任委员。工程系列高评会下设5个学科评审组;中教系列高评会委员15人;中教系列高评会下设5个学科评审组;卫生系列高评会委员18人,柯尔荣任主任委员,余昌湖、吴钟山任副主任委员。卫生系列高评会下设8个学科评审组。首次评审于7月2~6日进行,经专家评审,工程系列56人、中教系列16人、卫生系列11人通过了任职资格评审。
  (黄武高)
  【初、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 从7月1日起不再进行经济系列初、中级专业职务资格的评审工作,经济系列的初、中级评委会一律解散。资格考试设置经济专业初级资格、经济专业中级资格两个级别,分为工业、农业、商业、物资、国际商务、财政、金融、保险、运输、劳动、邮电、房地产、旅游、价格、工商行政管理15个专业,报考人员在从事专业范围内,依据学历、专业年限等条件报考相应级别的考试,全市有1308人参加了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有1207人参加了经济专业中级资格甲种考试。(黄武高)
  【提前两年完成“八五”人事干部培训计划】 市人事干部岗位培训工作克服无培训经费,参训人员工学矛盾大等困难,立足人事工作实际,针对人事干部来源多样化,且流动性大的特点,从早抓实着眼,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岗位培训。1992年11月~1993年7月,全市272名人事干部学完《行政学》、《法学基础与行政法》、《公文写作》、《人事管理学》、《人事心理学》、《人事干部岗位实务》、《公务员行为规范》七门课程,经考试合格取得岗位培训证书。至此,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干部培训工作提前两年完成“八五”计划。 (张功芬)
  【人才市场开业和首届人才交流洽谈会召开】 12月18日,人才市场开业典礼暨首届人才交流洽谈会在市政府院内举行,市党政军、陶瓷学院的领导,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分管人事工作的领导和人事科长,以及部分企业负责人共300余人参加了大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马宁主持大会。市委副书记周庭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金云为人才市场挂牌揭彩。市委常委、副市长管日顺到会并讲话,就办好人才市场提出了三条要求。
  首届人才交流洽谈会,共有39家单位设摊位35个,前来参观咨询、洽谈登记的各方面人士3079人,登记应聘的各类人才573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0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00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203人,其他各类人才230人,累计成交33人(其中当场成交12人),达成技术支援项目1个。(方平生)
  【陶瓷工业设计院为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为认真研究和探索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元月在陶瓷工业设计院开展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试点工作。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引入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的人事管理方式,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改革的重点是管理机制和工资福利等配套办法。改革的目标是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发展生产力,逐步达到企业化管理。经过反复调查论证,草拟了关于该院的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行办法。经过半年的实践,陶瓷设计院基本上实现了转轨变形,走上了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新路子,当年完成设计收入200万元,比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超额33.33%;全员劳动生产率由上年的1万元,提高到1.43万元,增长42.8%,职工年平均收入比上年提高33.33%,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下一步推进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
  (方平生)
  【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档案建立】 为适应工资制度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工资档案管理,使工资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人事局积极做好1994年工资制度改革准备工作,集中力量,为全市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3.26万余名职工建立了工资档案。档案主要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情况登记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龄津贴工作年限计算登记表》、《教师、护士教护龄情况登记表》,以及历次工资变动审批表、工资转正、定级表等。为国家新出台的工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方平生)
  【首次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进行考核】 12月,为加强对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鼓励他们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市人事局首次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8名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的重点是了解其近两年来专业技术新成果和工作实绩。考核的办法是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提请同行专家进行评议并签署意见,再进行层层审核。考核情况载入本人业绩档案,通过考核,调动了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他们的工作。
  (邹鼎兴)

知识出处

景德镇年鉴 1993

《景德镇年鉴 1993》

《1994年版《景德镇年鉴》主要记载1993年景德镇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大事,新事,要事及基本情况,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椐,为社会各界了解景德镇,建设景德镇提供最新的资料。它不仅是一部综合性资料工具书,也为志书的编纂与续修积累史料。 景德镇年鉴》(1993)所设类目在1993年版的基础上略作调整,共设特载、概况、人物、政治、政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综合经济管理、陶瓷、工业、交通·邮电、农业、粮食·商业、经贸·旅游、金融·保险、劳动·人事、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新闻、卫生·体育、社会生活、县(市)·区概况、大事记、统计资料选辑、附录等24个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