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年鉴 1993》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10000035
颗粒名称: 统计管理
分类号: F222.756
页数: 4
页码: 178-1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3年江西省景德镇市经济统计管理情况,包括统计管理概况及年内重大事件。
关键词: 经济统计 统计管理 景德镇市

内容

【概述】 一年来,市统计局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以深化统计改革为核心,以提高统计优质服务水平为重点,以加强数据处理自动化建设为手段,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职能,促进了统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被评为全省统计系统先进集体。
  建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入新阶段。按新核算制度的要求,全面完成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式的编报和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成功地进行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按季搜集资料、按季测算和按季公布:为满足核算体系需要的新工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及效益月报,在7月实施财务制度改革后,经过广大统计人员努力已进入正常运转,统计资料得到开发利用。
  着手实施新的统计报表制度。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和部署,从1993年统计年报开始,在全市认真组织实施新的报表制度。鉴于新制度具有覆盖面广、调查单位多,指标新、搜集困难,全面实行超级汇总、数据处理工作量大等特点和难点,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市人民政府专门下发《关于认真组织实施新的报表制度,努力搞好年报工作的通知》,对顺利实施新的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保证年报工作的有序进行,市统计局分别成立了“统计调查单位清理领导小组”、“数据处理协调小组”、“数据处理工作组”等以加强领导。先后召开2次县(市)、区统计局长会议,举办10余次培训班,分别对市、局和县(市)、区统计局业务骨干,主管局及市直单位统计人员共计1000多人次进行培训,使新制度年报工作顺利进行。
  积极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职能,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全年搜集、整理、印发《简要资料》、《提要资料》、《统计年鉴》、《社会资料》、《横向区域资料》、《居民生活与市场物价》等年度资料本1000余册;同时还坚持及时搜集、编发《宏观经济监测主要指标》、《工业生产、效益进度指标》、《城市居民生活及市场物价调查主要指标》等月度监测资料各12期,累计近万份;向市委、市政府信息部门提供各类统计信息200条,96条被采用,总采用率48%。市统计局被评为1993年度“景德镇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市政府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紧密围绕全市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围绕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围绕搞活大中型企业、围绕改革中热点、难点和新情况,围绕发展第三产业等问题,广泛开展统计分析研究,为市党政领导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及时提供大批有分析、有预测、有建议的咨询报告。一年来,共撰写、提供分析报告132篇,市党政领导指示、表扬或批转的有10篇;省级以上报刊转载的有12篇;2篇分别被省统计局评为优秀统计分析一、二等奖。
  加强面向社会统计宣传,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在定期发布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统计公报及四个季度经济形势统计报告的同时,并在“国庆”期间专门为《景德镇日报》“国庆专栏”提供统计文章11篇,用大量统计数据宣传了改革开放14年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此外,还向新闻单位编发其他各类统计新闻报道稿近百篇。一年中,被新闻单位刊载、播映的新闻稿件233篇次。
  统计数据处理自动化建设步上新台阶。年末,全市各级统计部门已拥有各种计算机12台,市统计局年内更新微机2台。在注重硬件装备的同时,针对微机使用范围日益广泛、软件技术难度日益增大的情况,组织微机人员和统计专业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10人次;举办县(市)、区统计局微机人员和统计专业人员的微机培训班3期,参训人员20余人。在实现全部专业统计报表、调查资料的微机处理后,完成了与省计算中心的微机联网,工业、投资等专业的远程传输试行工作进行顺利;微机与轻印刷配套,完成了《景德镇市统计年鉴——1992》、《内部资料》、四个横向区域《统计资料汇编》、《市情简介》等大型资料书及《统计法基础知识》、年报资料、第三产业普查资料的印刷及《景德镇年鉴(1991~1992)》的排版、出样等工作。统计手段的自动化建设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周镇清)
  【工业支柱行业调查】 为搞清全市支柱行业情况,4月,对全市机械、日用陶瓷、电子、医药、化学、建材等六大支柱行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这六大支柱行业199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5.1亿元,占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7%;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5.7亿元,占全市的63.47%;实现利税1.92亿元,占全市的85.06%;资金总额26亿元,占全市71.84%;职工人均创利1778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3.4%。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技术水平不高,劳动效率偏低,全员劳动生产率只有6604元/人,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9%;二是高投入、低产出,综合经济效益不理想,1992年六大支柱行业有81户亏损,亏损面为19.2%,亏损额达2162万元,亏损率为20.4%,资金利税率只有7.3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7个百分点。 (周镇清)
  【武汉经济协作区统计信息第六届年会】 5月11~13日,武汉经济协作区统计信息网络年会在景召开,来自湘、鄂、赣、豫四省的益阳、常德、岳阳、武汉、黄石、沙市、荆门、鄂州、孝感、咸宁、黄冈、荆州、信阳、南昌、九江、萍乡、景德镇、上饶等18个地市统计局3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交换了统计信息,整理、汇编、印发了“武汉经济协作区统计信息网络第六届年会统计资料”。 (周镇清)
  【投入产出调查】 3~7月,根据国家和省统计局统一部署,市统计局抽调5人组成“投入产出调查办公室”,对全市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专项调查。接受组织调查的单位共计69个,其中陶瓷工业系统19个,电子工业系统9个,机械工业系统4个,乐平市12个。调查目的是了解和分析当前企业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效果状况;调查内容为工业总产值价值构成、工业企业物资、产品库存及调出调入、工业企业流通费用、工业产品实物消耗构成、非物质生产部门服务总值构成、非物质生活部门实物消耗构成等项目近万个指标。调查结果已报省统计局统一汇总。 (周镇清)
  【农村第三产业典型调查】 6~7月份,对全市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时间截至1992年底,调查结果:一是增长速度快、比重上升。1992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中来自第三产业的产值达2.27亿元,与1978年比年均递增25.36%,分别比同期第一、二产业年均递增速度高11.19和1.42个百分点,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5.81%上升到13.93%;二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增强。1992年底,全市农村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达3.75万人,比1986年增长36.7%;三是农民从第三产业得到的收入明显增加。1992年全市农民人均从第三产业得到纯收入75.48元,比1986年增长4.11倍,年均增长31.24%。 (周镇清)
  【市场状况调查】 为推动全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向党政领导提供决策依据,7月,对全市上半年商品市场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并据此撰写调查报告,就商品市场现状、问题、建议作了较深入分析。1993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比,商品市场发展现状是:商品零售市场看好。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94亿元,增长38.33%;商业批发市场发展较快。完成批发销售额达4.6亿元,增长28.6%;生产资料市场日趋兴旺。销售额达3.11亿元,增长51.7%;陶瓷销售市场旺销。销售额达7606万元,增长42%;农贸市场活跃繁荣。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5.3亿元,增长1.1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国有、集体、个体商业发展不平衡;国合商业经济效益不佳;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回升乏力,等等。 (周镇清)
  【物价专题调查】 一年来,对市场物价变动情况进行了多次调查,为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调控市场物价提供了丰富的监测资料。其中,8月上旬就1—7月份物价波动形势开展的调查结果表明,1—7月份零售物价总水平的涨幅已突破二位数,达10.1%,而且涨价商品的面很广。在规定调查的326种单项商品价格中,涨价的有176种,占54%,价格持平的为129种,占40%,价格下降的只有21种,占6%;特别是106个食品价格中,涨价的达74种,占70%。 (周镇清)
  
  【第三产业普查】 8月19日,根据国务院决定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与要求成立以市委常委、副市长管日顺为组长,市计委主任、市统计局长为副组长的“第三产业普查协调小组”,并从市统计局抽调6名骨干人员组成“普查办公室”。为顺利完成这一重大调查任务,10月8日,召开全市第三产业普查工作动员大会,管日顺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与4个县(市)、区政府和28个主管部门的领导签订责任状,县(市)、区政府主管领导也与街道、乡(镇)、场和部门领导签订责任状。同时,采取分级培训的办法对调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全市共培训3000多人次。年底,完成5600多个单位的调查摸底、普查登记、审核验收、手工汇总等前期工作。 (周镇清)
  【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查】 为深入了解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及其结构变动情况,9~10月,就全市乡镇企业产业结构问题进行了一次重点调查。调查表明:1992年全市乡镇企业总收入99.03亿元,比上年增长72.85%,比1986年增长3.62倍,年均递增29.04%。在1992年总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0.16亿元,第二产业收入6.82亿元,第三产业收入2.05亿元;三次产业收入结构之比,由1986年的1.69∶72.49∶25.82转变为1.76∶75.52∶22.72。根据调查结果,撰写提供的专调报告《变动特点、经济关联和调整对策》一文,获选参加市委宣传部、市社联、市乡镇企业局联合主办的“乡镇企业问题研讨会”进行交流,并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
  (周镇清)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 8月24~9月4日,由市农调队、市农委、市统计局联合组成“农民增收情况调查组”,先后对全市14个乡镇、90户农民家庭进行了收入支出情况调查。据调查资料测算,199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818元,比上年增加26元,增长3.27%,预测增收值仅为省政府下达目标的37.14%,形势非常严峻,调查组据此提出了10条关于实现增收目标的建议,得到市政府肯定,并被采纳。 (周镇清)
  【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 12月31日,组织进行全市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对浮梁县、乐平市和昌江区21个乡、镇(街道)、72个小区的1.55万人进行了调查登记。调查的结果,全市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8.46‰,人口死亡率为6.8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62‰,经过调查推算,年底全市总有口达141.06万人。 (周镇清)
  【纪念《统计法》颁布十周年】 8~12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颁布十周年,市统计局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组织撰写学习、宣传《统计法》的新闻稿件共9篇,分别在《景德镇镇日报》、市电台、电视台及《江西统计工作简报》上发表,累计达30篇次;举办全市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全市统计系统的100多人参加竞赛,乐平市代表队获得一等奖;与市普法办公室联合组织全市统计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全市各部门、各单位主管统计的领导及统计人员近2000人参加考试,全部及格,平均分数达88分,召开纪念《统计法》颁布10周年的座谈会,市党政主要领导、市司法局、监察局主要领导,市直各经济主管部门统计负责人及市经济界、统计界知名人士50余人出席了会议。 (周镇清)
  【参加全国《统计法》知识竞赛获奖】 8~12月,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与中国统计出版社联合举办了全国性的统计法规知识竞赛,市统计局组织60人参加。在这次竞赛中全国有28.4万人参加角逐,共评出一、二、三等奖61名。市统计局夺得江西省仅有的2个三等奖、1个纪念奖的好成绩。 (周镇清)
  【连续九年荣获全省先进单位】 市统计局在1983年度全省统计工作评比中,由于成绩突出被评为先进集体,这是自1985年以来连续第九年获此殊荣。与此同时,并获得8个单项优胜奖。即:综合统计专业优胜第一名、微机应用优胜第一名、社会统计专业优胜第一名、投资统计专业优胜第二名、物资统计专业优胜第二名、财务工作优胜第二名、综合统计报表优胜第一名、物价调查优胜三等奖;市统计局撰写的《我市当前经济形势分析、预测和调控建议》、《我市乡镇企业产业结构问题分析》分别被评为全省地市统计分析优秀作品一、二等奖。在此之前,市政府曾于6月8日发出贺信,对市统计局连续8年荣获全省统计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表示热烈祝贺。
  (周镇清)

知识出处

景德镇年鉴 1993

《景德镇年鉴 1993》

《1994年版《景德镇年鉴》主要记载1993年景德镇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大事,新事,要事及基本情况,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椐,为社会各界了解景德镇,建设景德镇提供最新的资料。它不仅是一部综合性资料工具书,也为志书的编纂与续修积累史料。 景德镇年鉴》(1993)所设类目在1993年版的基础上略作调整,共设特载、概况、人物、政治、政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综合经济管理、陶瓷、工业、交通·邮电、农业、粮食·商业、经贸·旅游、金融·保险、劳动·人事、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新闻、卫生·体育、社会生活、县(市)·区概况、大事记、统计资料选辑、附录等24个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