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瑶山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唯一号: 140336020230000051
实物名称: 紫瑶山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30000011/001
起始页: 0158.pdf
类型: 山脉
分类号: P942.56
主题词: 山地;山脉

实物简介

东为富田镇陂下村委会坛炉村、王家村委会古家村,西为泰和宛前洞口村,连亘着富田文笔峰,峰耸如笔架,主峰海拔905.9米。原名义山,《太平寰宇记》称系晋初王子乔曾跨鹤到此云游,改名王山。但更多的传说是因王子瑶而得名的。传说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华阳王子瑶弃官隐居于此。开初在黄茅岗筑坛设樵启簿,因他修道虔诚,感动了白鹤,鹤群飞集在黄茅岗上。朝廷惊闻此事,赐其曰“白鹤观”。不久,王子瑶把醮坛由黄茅岗迁至义山,从此致力于读经修道炼丹,四十年如一日。王子瑶仙逝后,乡民为纪念他,把义山改名为“王山”,又称“子瑶山”。 唐贞观十三年(639),长安匡智、匡大郎叔侄二人弃官云游四方,在庐山受樵夫指引,又到王山,在白鹤观里作诗著文,并设炉炼丹,乡人因而又将王山改称为“匡山”。沿至宋代,朝廷太史张瑶山仰慕匡山风光,以自号瑶子改山名,并冠以象征吉祥和权势的“紫”字,自此,紫瑶山之名沿称至今。山上有九峰、三坛、五寺观等名胜数十处。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青原区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全面、系统地记述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是地方性、资料性的科学文献。本志记述范围以青原区行政辖区为主;历史记述中涉及相邻县(市、区)的内容,以历史境域为界,同时注明年代。本志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结合社会分工,划分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6大部类。构架为编、章、节、目四个层次,共设36编、191章、681节。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子乔
相关人物
王子瑶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