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高风一诚斋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唯一号: 140335020210002725
作品名称: 千古高风一诚斋
其他名称: 访杨万里故乡逆塘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4004_00.pdf
责任者: 王琦珍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06
主题词: 文学

作品简介

在南宋诗坛上,曾出现过一位极负盛誉的诗人杨万里,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和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o我的老家与杨万里的故乡相距不满百里,两县毗邻,我自幼便对这位伟大的诗人充满了倾慕与崇敬。 1986年9月,《光明日报》报道了占水新发现杨万里《诚斋集》清代刻版的消息,而我正在进行着杨万里的研究,于是便专程去了吉水,拜访杨万里的故乡滋塘。 吉水县委宣传部和文化局的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并特地陪我i- TM塘。这是一个冇好几百户人家的大村庄,在村前的大礼堂楼上,我们认真地察看了那保存完好的-千余块《诚斋集》的木刻板。 这些刻板木质坚硬,刀法精严,字迹清晰,确实是一批十分珍贵的文物资料。这些刻板先后刻成于清代乾隆年间,在“文革”十年中,由杨氏子孙秘藏于村中祠堂的楼上,才使它们幸免于难。 在中国文学史上,杨万里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同时是宋代诗歌发展中起转变风气作用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诗,幽默诙谐,活泼跳脱,当时被称为“诚斋体”。他一牛:创作了许多诗文,保留下来的诗作就有四千多首,都收集在他的文集《诚斋集》里。杨万里为人忠耿刚直,不肯阿附权贵,又加上极力主张恢复中原,抗击金国的侵犯,因而不为执政者所容,一牛.都没有得到重用。作为一位爱国诗人,他特别不满于统治者的妥协苟安政策,经常对此提出批评"尤其是在宋光宗淳熙十六年,他奉命到淮河边上迎接金国派来的使者,一路上有感于山河破碎、南北割裂,他悲羞忧愤,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后来都收入在《诚斋集》中的《朝天续集》里,脍炙人口的《初入淮河四绝句》便是其中的代表作"晚年他告老冋到吉水,也依旧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的伟大事业"大礼堂的前面是一片开阔的菜地,常见于杨万里诗中的南溪早已改道,只留下一座南溪桥。我们在菜畦间寻得两段旧墙址,一在桥南,一在桥北。从《杨氏族谱》所记方位来考察,桥北当为杨万里家老屋的遗址。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杨万里在湖南永州的零陵做官时,抗金名将张浚正贬官在永州,为避政敌陷害,拒不见客。杨万里经多次请求,才得一见。张浚勉励他刻苦学习儒家的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终身奉之以为教戒,并名其书斋为“诚斋”,」丄自号为“诚斋野客”"他刚正不阿的品格,和他在这方面的刻苦修养,便有很大的关系。后来,宋光宗曾亲书“诚斋”二字赐给他,他便在桥南筑御书楼,现今所见桥南的墙址,大概就是这座御书楼的遗址。 站在桥南的遗址上,我们谈论起杨万里晚年的生活。他虽为官多年,宋光宗在登基之前为太子时, 他就是太子的老师,但他一生都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告老之后,隐居于南溪之上,“老屋一区,仅是避风雨”。南宋著名诗人“永嘉四灵”之一的徐现说他“名高身又贵,自住小村深,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 足见他清廉的品格。 在村里稍息片刻之后,我们便去瞻仰杨万里的陵墓。沿着屈曲的田埋小道一直向西,走出约摸一里路,分道上山,远远便望见杨万里的墓碑巍然屹立在一座朝南的山坡上,前后苍松环护,绿草如茵。站在墓前,远可眺望天柱山,近可俯瞰南溪水,山川原野、四时景物尽收眼底。杨万里一生的创作,曾多得山川风物启发,去世之后,也和这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融为一体。我想,诗人如果死后有知,大概依旧会在这松阴月影之下,继续吟咏他的新诗篇吧。据介绍,杨万里的陵墓在“文革”中虽未被掘毁,但也遭到严重破坏。墓前原有的石人石马均被砸断,有的还被恶意地移往山下,弃置于南溪之中,为泥沙所淹埋。 1983年,吉水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进行修复,并将从南溪中找到的两尊石像重新立于墓前。说也巧,我们去的那天,当地群众上山植树,当年被砸坏的石马石羊也被挖出好几件。陪同我来的县领导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要尽快予以修复,重新安置于杨万里的墓前,并对墓地再次修葺,以供后人瞻仰,要让子孙后代永远记得这些曾为我们伟大民族的文明历史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琦珍
责任者